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466011阅读:来源:国知局
也就是说,当电子装置100运作时,电子装置100中的热源130产生热能,而驱动单元129驱动扇轮128转动,使得位于容置空间A的空气F受到扇轮128带动,继而经由通道C被吸至入风口Al而进入第二壳体121中,并被扇轮128从第二壳体121中经出风口AO吹出。如上所述,由于出风口 AO对应热源130,因此,从出风口 AO吹出的空气F实质上吹向热源130,以对热源130产生散热作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热源130可经由导热结构热连接其他发热元件(图未示导热结构及发热元件),使得散热模块120可透过对热源130产生散热作用,从而间接地对其他发热元件产生散热作用。
[0047]从结构上来说,如第I?3图所示,第二壳体121包含顶板123、底板124、侧板125与至少两支撑部126。扇轮128位于顶板123与底板124之间,入风口 Al穿越底板124。侧板125连接顶板123与底板124,侧板125至少部分围绕扇轮128,侧板125、顶板123与底板124共同形成出风口 A0。支撑部126位于底板124背对顶板123的一侧,支撑部126面对第一抵接面111的表面共同形成第二抵接面122,凹槽G位于支撑部126之间。
[0048]换句话说,借由第二抵接面122抵接第一抵接面111,支撑部126使底板124相对第一抵接面111的距离得以固定,亦即使得通道C具有固定的大小,有助空气F于通道C中流向入风口 AL.
[0049]而且,借由第二抵接面122抵接第一抵接面111,也使得第一壳体110与散热模块120彼此支撑,而第一壳体110与散热模块120的相对位置也得以固定,因此,电子装置100整体结构的强度得以提升。
[0050]为有助位于容置空间A的空气F流向入风口Al从而进入第二壳体121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凹槽G的数量为多个,而支撑部126的数量亦对应增加,使得凹槽G分别位于两相邻的支撑部126之间。也就是说,当电子装置100运作时,驱动单元129驱动扇轮128转动,使得位于容置空间A的空气F受到扇轮128带动,继而经由多个通道C被吸至入风口 Al而进入第二壳体121中。换句话说,多个通道C有利位于容置空间A的空气F流向入风口Al而进入第二壳体121中。
[0051]更具体地说,如第I?3图所示,支撑部126具有高度H,高度H的范围约为0.5毫米至3毫米。相对地,凹槽G具有深度D,深度D与高度H实质上相同,因此,深度D的范围也是约为
0.5毫米至3毫米。
[0052]在实务的应用中,第二壳体121的侧板125、底板124与支撑部126可为一体成形结构。再者,第二壳体121的侧板125、底板124与支撑部126的材料包含塑胶。如此一来,第二壳体121亦即散热模块120的制作成本能够有效降低,而且,第二壳体121亦即散热模块120的整体重量能够有效减轻。
[005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54](I)借由第二抵接面抵接第一抵接面,支撑部使底板相对第一抵接面的距离得以固定,亦即使得通道具有固定的大小,有助空气于通道中流向入风口。
[0055](2)借由第二抵接面抵接第一抵接面,也使得第一壳体与散热模块彼此支撑,而第一壳体与散热模块的相对位置也得以固定,因此,电子装置整体结构的强度得以提升。
[0056](3)由于第二壳体的侧板、底板与支撑部可为一体成形结构。再者,第二壳体的侧板、底板与支撑部的材料包含塑胶。如此一来,第二壳体亦即散热模块的制作成本能够有效降低,而且,第二壳体亦即散热模块的整体重量能够有效减轻。
[0057]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壳体,具有相连通的一容置空间以及一第一抵接面; 一热源,位于该容置空间;以及 一散热模块,位于该容置空间,该散热模块包含: 一第二壳体,具有一第二抵接面,该第二抵接面抵接该第一抵接面,该第二壳体具有相连通的一入风口以及一出风口,该出风口对应该热源,该入风口位于该第二抵接面,该第二抵接面还具有至少一凹槽,该凹槽与该第一抵接面共同形成一通道,该通道连通该容置空间以及该入风口; 一扇轮,枢设于该第二壳体中;以及 一驱动单元,设置于该第二壳体中,配置以驱动该扇轮转动; 其中,当该驱动单元驱动该扇轮转动时,位于该容置空间的空气,将经由该通道被吸至该入风口而进入该第二壳体中,并被该扇轮从该第二壳体中经该出风口吹向该热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体包含: 一顶板; 一底板,该扇轮位于该顶板与该底板之间,该入风口穿越该底板; 一侧板,连接该顶板与该底板,该侧板至少部分围绕该扇轮,该侧板、该顶板与该底板共同形成该出风口;以及 至少两支撑部,位于该底板背对该顶板的一侧,该多个支撑部面对该第一抵接面的一表面共同形成该第二抵接面,该凹槽位于该多个支撑部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多个支撑部具有一高度,该高度的范围为0.5毫米至3毫米。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侧板、该底板与该多个支撑部为一体成形结构。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侧板、该底板与该多个支撑部的材料包含塑胶。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凹槽的数量为多个,该多个凹槽分别位于两相邻的该多个支撑部之间。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单元为一电动马达。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凹槽具有一深度,该深度的范围为0.5毫米至3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含第一壳体、热源与散热模块。第一壳体具有相连通的容置空间与第一抵接面。热源与散热模块位于容置空间。散热模块包含第二壳体、扇轮与驱动单元。第二壳体具有第二抵接面,第二抵接面抵接第一抵接面,第二壳体具有入风口与出风口,出风口对应热源,入风口位于第二抵接面,第二抵接面具有凹槽,凹槽与第一抵接面共同形成通道,通道连通容置空间与入风口。扇轮枢设于第二壳体中。驱动单元配置以驱动扇轮转动。当驱动单元驱动扇轮转动时,位于容置空间的空气,经由通道被吸至入风口而进入第二壳体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子装置,其散热模块能提升电子装置整体结构的强度,同时能有效降低制作成本。
【IPC分类】H05K7/20
【公开号】CN205378480
【申请号】CN201620110308
【发明人】廖伟成, 林宏明, 陈荣君
【申请人】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6年2月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