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寻址教学广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85111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寻址教学广播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广播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可寻址教学广播系统。
背景技术
广播系统是每个学校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之一,尽管近几年来 视频技术和网络技术在飞速的发展,但广播系统仍以它的实用性、 经济性、便捷性被各类学校所应用。我国现有的各类学校基本上都 有公共广播系统,它主要用于各种公共场合,如举行全校的活动、 通知、升国旗、课间操、播送课间音乐、表扬先进、召开全校大会
等。受资源条件限制,网络广播(通信协议为TCP/IP模式)则有实 时延迟,技术复杂,投资大,维护困难,对大多中小学校难于实现,而 普通的广播网往往只能播放一种音源并且所有教室同时播放,无法 任意控制某区域某间教室是否需要广播。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 发展,多媒体教学在广大中、小学的不断普及,利用广播系统进行 音乐铃声、语音教学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特别是音乐铃声的普及, 英语听力考试的实施等,对现行学校广播系统的功能、容量、音质、 智能化水平、经济性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质、经济、稳定、 实用,又可在计算机界面上进行人机对话方式的可寻址教学广播系 统。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可寻址教学广播系统,由多媒体计算机、音源、数字编码器、 智能广播解码器和音箱及自动故障离线电路组成;多媒体计算机内 安装广播系统软件与数字编码器连接,音源的输出端接数字编码器 的输入端,数字编码器的输出端接智能广播解码器的输入端,智能 广播解码器的输出端接音箱,由音箱将音源信号还原成声音,自动 故障离线电路与智能广播解码器连接用于防止局部故障保证广播系 统的正常播出。
本发明运用多媒体计算机、VB软件编程技术、单片机编解码技 术等软、硬件有机结合,提供了学校智能广播的最佳解决方案。可 寻址教学广播系统中数字节目源或模拟节目源输出的多路音频信号 经数字编码器处理直接送给智能广播解码器。而学校内教室、教材、 课时安排的选择和切换控制信号则由计算机通过RS232串口与音频 信号共缆传输送至智能广播解码器,由智能广播解码器处理后进行 功放就近送入音箱,较好地解决了相互干扰问题。
本可寻址教学广播系统布线简单,只用一根双绞线(总线)便能完 成多种音源同时互不干扰实时播放,且各班级可以任意组合接收任一 音源即可以按年级、教室、教材的广播通过多媒体计算机人机对话 进行选择和切换控制,还具有定时播放的功能,自动故障检测,自 动离线功能,从而实现广播系统播出自动化.管理智能化,它改变 了以往学校广播的传统形式,具有结构简单可靠,配置灵活实用, 操作人性化和优质、经济、稳定、实用等优点。它适用于现代教学 教育的需要,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仪器设备。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图l是本发明的组成框图。
图2是本发明中数字编码器的电路图。
图3是本发明中智能广播解码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可寻址教学广播系统如图1所示,由多媒体计算机1、音 源2、数字编码器3、智能广播解码器4和音箱5及自动故障离线电 路6组成。多媒体计算机1内装广播系统软件与数字编码器3连接, 音源2的输出端接数字编码器3的输入端,数字编码器3的输出端 接智能广播解码器4的输入端,智能广播解码器4的输出端接音箱5, 由音箱5将音源信号还原成声音,而自动故障离线电路6与智能广 播解码器4连接可以切除局部故障保证广播系统的正常播出。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说明如下
装有广播系统软件的多媒体计算机l是本系统中的核心,运行 时,多媒体计算机1的显示器屏幕上有人机对话界面,初次安装软 件时可以根据各学校楼层和教室的实际分布情况,在人机对话界面 上设置分组和各终端对应名称。使用时可以根据学校年级、教室、 教材进行选择和切换控制,无须音频矩阵切换器,仅通过计算机运 行控制软件将控制指令从串行通讯接口输出接入总线(双绞线), 其音源音频信号也通过总线送至数字编码器3中进行编码、线路放 大和音量调节,控制指令通过总线同时送至智能广播解码器4,便能 完成多种音源互不干扰的实时传送、播放,并可以任意组合和接收任一音源。本系统的另一特征是还具有按设定定时播放的功能,从而 实现播放自动化.管理智能化
系统中的音源2由DVD、录音机、收音机、有线电视及网络音频、 麦克风设备等多种音频信号组成作为音源送入数字编码器3并由多 媒体计算机1进行控制-
数字编码器3的音频输入端(多路音源A、 B、 C、 D)连接到上述
音源2设备的输出端,经线路放大电路至总线。其(PC)控制输入端 连接至多媒体计算机1通讯接口 ,音频信号经数字编码器3内单片 机所构成的电子线路执行多媒体计算机对其进行七级音量控制并安 排了插播控制功能(MIC端),这样便可在需要时对任一音源插入广播, 数字编码器3同样接受来自总线传送过来的T+, T-控制信号(详见图 2)。
智能广播解码器4通过总线(双绞线)接收到多媒体计算机l 控制信号和多路音频信号后在自动切换电路中由单片机对音源进行 切换、实现可寻址控制,音频信号则由功率放大器放大,以实现声 音的播出其中Kl和K2为信号选择切换继电器。由单片机控制。 共有多种状态,分别选择A, B, C, D…多路音频信号中的一路送往 功放。同时面板上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点亮。单片机还将选择结果通 过T+、 T-信号控制线反馈给多媒体计算机l,并在多媒体计算机l 屏幕上显示出来(详见图3)。
音箱5接到上述智能广播解码器4的功放输出端,安放在教室 或听众需要的地方,将音频信号还原成声音。
本系统具有自动检测故障,自动故障离线电路6能很方便的检 测网络数据通信状况(详见图3)。数字编码器工作原理
见图2,数字编码器由RS-232接口电路、二个RS-485接口电路 即RS-485接口电路1、 RS-485接口电路2,单片机端口电路(I/O 接口) 、 MIC插播电路、音源电路A (线路放大l、 IC2和RP1组成 的电子音量调节)、音源电路B (线路放大2、 IC3和RP2组成的电 子音量调节)、音源电路C (线路放大3、 IC4和RP3组成的电子音 量调节)、音源电路D (线路放大4、 IC5和RP4组成的电子音量调 节)组成。
其原理:未通电时继电器K4触点断开,信号控制线处于开路状 态,避免信号控制线上的外界干扰信号对RS-485和单片机芯片破坏; 通电时继电器触点闭合,电路正常工作。PC机串行通信端口,经 RS-232接口电路,转换成RS-485信号控制单片机,
MIC插播电路单片机(89C51) IC1其中一端口控制MIC切换 至任一音源A、 B、 C、 D输入端。以实现话筒插播。
电子音量控制电路单片机(89C51) IC2、 IC3、 IC4、 IC5使A、 B、 C、 D各音源对地电阻RP1、 RP2、 RP3、 RP4发生变化,实现音源输
入电流发生变化,从而使音量发生变化。
智能广播解码器如图3所示,由单片机电路、RS-485接口电
路、自动音源切换电路、自动检测电路、功放电路组成。
工作原理:采用总线(双绞线)同时传输多路音频信号和T+, T-
控制信号。除音频地线和数据地线外,其它六根线通过Kl-K3继电
器触点后再联接到电路中 ;
K1和K2为信号选择切换继电器。由单片机控制。共有四种状
态,分别选择音源A, B, C, D四路音频信号中的一路送往功放。同时点亮面板上对应的发光二极管。单片机还将选择结果通过
T+、 T-信号控制线反馈给多媒体计算机,并在多媒体计算机屏幕 上显示出来。
自动故障离线电路
K3为离线控制继电器,当单片机芯片出现故障时,控制继电器 切断自身RS-485通信线路,自动离开总线,使其不影响其它解码终 端正常工作。工作原理:未通电时继电器K3触点断开,信号控制 线处于开路状态,避免信号控制线上的外界干扰信号对RS-485和 单片机芯片破坏;通电时继电器触点闭合,电路正常工作,由电压 比较器IC2组成单片机故障检测电路,但当单片机芯片有故障时, 检测端口电压下降,比较器IC2输出低电平,继电器K3吸合,触 点断开。使有故障的解码终端和总线隔离。同时面板上的故障指 示灯(Dl)亮.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寻址教学广播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多媒体计算机、音源、数字编码器、智能广播解码器和音箱及自动故障离线电路组成;多媒体计算机内安装广播系统软件与数字编码器连接,音源的输出端接数字编码器的输入端,数字编码器的输出端接智能广播解码器的输入端,智能广播解码器的输出端接音箱,由音箱将音源信号还原成声音,自动故障离线电路与智能广播解码器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寻址教学广播系统,由多媒体计算机、音源、数字编码器、智能广播解码器和音箱及自动故障离线电路组成;多媒体计算机内安装广播系统软件与数字编码器连接,音源的输出端接数字编码器的输入端,数字编码器的输出端接智能广播解码器的输入端,智能广播解码器的输出端接音箱,由音箱将音源信号还原成声音,自动故障离线电路与智能广播解码器连接用于防止局部故障保证广播系统的正常播出。它改变了以往学校广播的传统形式,具有结构简单可靠,配置灵活实用,操作人性化和优质、经济、稳定、实用等优点。
文档编号H04H20/53GK101296043SQ20081003151
公开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7日
发明者李潮龙, 表 林 申请人:林 表;李潮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