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显示装置及其光源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44297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影像显示装置及其光源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影像显示装置,尤其关于一种具有多种显示模式切换功能的影像显示装置及其光源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图l为示意图,显示利用视差光件(pamllaxoptics)自动产生立体影像的一已知影像显示装置100。如图1所示,该影像显示装置100包含一液晶面板102、一视差障壁基板(parallaxbarrierplate)104及一背光模块116。视差障壁基板104由一玻璃基板118及形成于玻璃基板118上的多个条纹式遮光部120所构成,其与液晶面板102表面接触作为分离左右眼影像的光分离元件。液晶面板102于玻璃基板106及108之间形成一液晶层110。观察者122侧(光出射侧)的玻璃基板106设置有偏光板112,背光模块116侧(光入射侧)设置有偏光板114。如图1所示,已知自动产生立体影像的方式,是将左眼用影像及右眼用影像于液晶层中以交互间隔的方式显示,当光线由背光模块116发出后,穿透左眼用影像及右眼用影像的光线可通过视差障壁基板104相互分离,使观察者122的左眼仅观察到左眼用影像而右眼仅观察到右眼用影像,产生视差效果而使观察者122自动感知一立体影像。然而,此一设计仅能使影像显示装置100呈现立体三维(3D)显示,而无法于平面二维(2D)显示及立体三维(3D)显示模式间进行切换。另一方面,若于背光模块116与液晶面板102设置一光准直元件(图未示),可使具大视角的光线无法通过而呈现窄视角显示效果,但却无法于窄视角模式与广视角模式间进行切换。若要获得控制视角的效果,需在液晶面板102的液晶层内部提供控制液晶分子转向的结构,而该结构的制造过程相当复杂。
发明内容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多种显示模式切换功能的影像显示装置及其光源控制装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多种显示模式切换功能的影像显示装置及其光源控制装置,其从第一显示模式切换至第二显示模示时,两模式间的显示亮度差异较小。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平面二维(2D)/立体三维(3D)显示模式切换功能;或窄视角/宽视角显示模式切换功能的影像显示装置及其光源控制装置。依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一种影像显示装置适于呈现相异的一第一显示模式及一第二显示模式且包含一显示面板、一背光模块、一光路改变元件及一切换式光扩散元件。背光模块对向显示面板设置,且背光模块发出的光线作为显示面板的显示光源,光路改变元件设置于显示面板与背光模块之间并改变此光线的光路,以配合显示面板而产生第一显示模式。切换式光扩散元件设置于光路改变元件与显示面板之间,切换式光扩散元件具有不散射进入其中的光线的一透明模式及散射进入其中的光线的一散射模式,于透明模式下影像显示装置呈现第一显示模式,且于散射模式下影像显示装置呈现第二显示*莫式。依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背光模块依据切换式光扩散元件呈现透明模式或散射模式,选择性地呈现一第一亮度模式或一第二亮度模式。更具体而言,切换式光扩散元件适于接受一第一电压而呈透明模式且适于接受一第二电压而呈散射模式。较佳地,切换式光扩散元件接受第一电压时,背光模块接受一第三电压;切换式光扩散元件接受第二电压时,背光模块接受一第四电压。于一实施例中,影像显示装置更包含一第一电源控制器及一第二电源控制器。第一电源控制器选择性地提供第一电压或第二电压;而第二电源控制器选择性地提供第三电压或第四电压。依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影像显示装置更包含一光感测器。光感测器用以感测通过切换式光扩散元件的光线的一测量亮度,其中背光模块依据测量亮度呈现相异的亮度模式。较佳地,影像显示装置更包含一第二电源控制器。第二电源控制器依据测量亮度提供相异的电压给背光模块。依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光路改变元件为一视差光件。视差光件用以产生视觉分离效果,且第一显示模式为立体三维显示模式;而第二显示模式为平面二维显示模式。依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光路改变元件为一光准直元件。光准直元件用以准直背光模块发出的光线,且第一显示模式呈现窄视角显示模式;而第二显示模式呈现广视角显示模式。基于上述各实施例的设计可知,本发明一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具有多种显示模式切换功能的影像显示装置。依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一种光源控制装置设置于一显示面板及提供显示面板的一光源之间。光源控制装置依开启及关闭两种不同状态而具有一第一模式及一第二模式,于该第一模式下可令已准直或分离的光线以不改变其原先行进路径方式通过,于该第二模式下可散射已准直或分离的光线而变化其原先行进路径,其中第一模式对应显示面板的一立体三维显示模式或一窄视角显示模式,且第二模式对应显示面板的一平面二维显示模式或一广视角显示模式。基于上述实施例的设计可知,通过将一切换式光扩散元件作为光源控制装置,并设置于一显示面板及提供显示面板的光源间,当光源控制装置依开启及关闭两种不同状态而具有一第一模式及一第二模式,于第一模式下可令已准直或分离的光线以不改变其原先行进路径方式通过,于第二模式下可散射已准直或分离的光线而变化其原先行进路径,可使一影像显示装置具有平面二维(2D)/立体三维(3D)显示模式切换功能以提供不同视觉效果,且具有窄视角/宽视角显示模式切换功能使显示信息具有例如公开展示或保护隐私的不同用途。图1为显示利用视差光件自动产生立体影像的一已知影像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2A及图2B为显示依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影像显示装置示意图,其中图2A示意一平面二维(2D)显示模式且图2B示意一立体三维(3D)显示模式。图3A及图3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说明视差障壁基板采用具反射特性的不透光区块所带来的功效。图4及图5为显示不同视差光件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A及图6B为显示依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影像显示装置示意图,其中图6A示意一广视角显示模式且图6B示意一窄视角显示模式。图7至图11为显示不同光准直元件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2A及图12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说明光准直元件采用具反射特性的不透光区块所带来的功效。图13为显示依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影像显示装置的示意图。附图标号10影像显示装置12显示面板14背光模块16视差光件18切换式光扩散元件20观察者22视差障壁基板22a透光区块22b不透光区块24第一电压控制器24a第二电压控制器26聚焦透镜组26a聚焦透镜结构28柱状透镜组28a柱状透镜结构30影像显示装置32显示面板32观察者34背光模块36光准直元件38切换式光扩散元件44第一电压控制器44a第二电压控制器45a光感测器52柱状透镜组52a柱状透镜结构54柱状棱镜组54a柱状棱镜结构56光障壁基板56b不透光区块100影像显示装置102液晶面板104视差障壁基板106、108玻璃基板110液晶层I入射光IR反射光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图2A及图2B为显示依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影像显示装置10示意图,其中图2A示意一平面二维(2D)显示模式且图2B示意一立体三维(3D)显示模式,即影像显示装置10可于2D及3D显示模式间进行切换。请参照图2A及图2B,影像显示装置10包含一显示面板12、一背光模块14、一视差光件(parallaxoptics)16及一切换式光扩散元件(switchablediffoser)18。背光模块14对向显示面板12设置,且背光模块14发出的光线I作为显示面板12的显示光源。视差光件16设置于显示面板12与背光模块14之间以产生视觉分离效果。于本实施例中,视差光件16为一视差障壁基板22(parallaxbarrierplate),视差障壁基板22具有交替排列的多个透光区块22a及不透光区块22b。当光线I由背光模块14发出后,穿透左眼用影像及右眼用影像的光线可通过视差障壁基板22相互分离,使观察者32的左眼仅观察到左眼用影像而右眼仅观察到右眼用影像,产生视差效果而使观察者20感知一立体影像。切换式光扩散元件18设置于视差障壁基板22与显示面板12之间。于本实施例中,切换式光扩散元件18开启(ON)时被施加电压而呈透明状态,且切换式光扩散元件18关闭(OFF)时未被施加电压而呈现有雾度(Haze)状态。于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切换式光扩散元件18也可于开启(ON)时未被施加电压而呈透明状态,于关闭(OFF)时有被施加电压而呈现有雾度状态。因此,如图2A所示,当切换式光扩散元件18关闭时,由视差障壁基板22相互分离的光线被有雾度的切换式光扩散元件18打乱,如此进入观察者20的光线即不具视觉分离效果使该影像显示装置10呈现平面二维(2D)显示。另一方面,如图2B所示,当切换式光扩散元件18开启时,由视差障壁基板22相互分离的光线可依原路径通过透明的切换式光扩散元件18而不受影响,如此进入观察者20的光线具视觉分离效果使该影像显示装置10呈现立体三维(3D)显示。于一实施例中,影像显示装置10可以更包含一第一电压控制器24。第一电压控制器24耦接于切换式光扩散元件18并选择性地提供切换式光扩散元件18—第一电压或一第二电压。切换式光扩散元件18适于接受第一电压而呈透明模式且适于接受第二电压而呈散射模式。较佳地,此第二电压为零,使得切换式光扩散元件18接受第一电压时被开启;接受为零的第二电压亦即未接受任何电压时被关闭。切换式光扩散元件18由呈透明模式转换为散射模式时,会造成影像显示装置10的正向的显示亮度降低,而使人眼感觉到瞬间显示亮度变化,且变化后造成显示亮度下降,影响显示品质。于一实施例中,依据切换式光扩散元件18呈现透明模式或散射模式,使该背光模块14选择性地呈现一第一亮度模式或一第二亮度模式。较佳地,使第二亮度模式的亮度大于第一亮度模式的亮度。因此,切换式光扩散元件18从透明模式切换至散射模式时,背光模块14亦从第一亮度模式切换至第二亮度模式,除了能够降低人眼察觉到影像显示装置10显示亮度的变化之外,尚能够补偿切换式光扩散元件18的散射模式所造成的光线能量的损失,使得正向显示亮度获得补偿改善显示品质。相反地,切换式光扩散元件18从散射模式切换至透明模式时,背光模块14亦从第二亮度模式切换至第一亮度模式,能够降低人眼察觉到影像显示装置IO显示亮度的变化,而改善显示品质。于一实施例中,影像显示装置10亦可以更包含一第二电压控制器24a。第二电压控制器24a耦接背光模块14,当切换式光扩散元件18接受第一电压时,第二电压控制器24a提供一第三电压使背光模块14接受第三电压以呈现第一亮度模式;当切换式光扩散元件18接受第二电压时,第二电压控制器24a提供一第四电压使背光模块14接受第四电压以呈现第二亮度模式。较佳地,使第四电压大于第三电压。于一实施例中,切换式光扩散元件18可为一高分子散布形液晶(polymerdispersedliquidcrystal;PDLC)面板或双稳态胆固醇液晶(bi-stablecholestericliquidcrystal)面板。图3A及图3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说明视差障壁基板采用具反射特性的不透光区块所带来的功效。形成视差障壁基板22的不透光区块22b的材质并不限定,例如可为金属材质、塑胶材质或油墨材料。请参照图3A及图3B,当视差障壁基板22的不透光区块22b采用具反射特性的材质,例如金属材质形成时,被不透光区块22b遮挡的光线IR可反射回背光模块14中,再经由背光模块14反射后往视差障壁基板22的方向出光,这样可以将原本会被吸收掉的光线予以回收再利用,达到提高出光效率的效果。再者,本发明提供视觉分离效果的视差光件并不限定为一视差障壁基板22,例如亦可为单一聚焦透镜组26(图4)或单一柱状透镜组28(图5),单一聚焦透镜组26由多个聚焦透镜结构26a所组成,单一柱状透镜组28由多个柱状透镜结构28a所组成。当然,亦可将聚焦透镜结构26a及柱状透镜结构28a混合形成于同一视差光件16中,且聚焦透镜结构26a或柱状透镜结构28a可排列于同一视差光件16的顶面或底面、或者同时形成于同一视差光件16的顶面及底面。图6A及图6B为显示依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影像显示装置30示意图,其中图6A示意一广视角显示模式且图6B示意一窄视角显示模式,即影像显示装置30可于广视角及窄视角显示模式间进行切换。请参照图6A及图6B,影像显示装置30包含一显示面板32、一背光模块34、一光准直元件36及一切换式光扩散元件38。背光模块34对向显示面板32设置,且背光模块34发出的光线I作为显示面板32的显示光源。光准直元件36设置于显示面板32与背光模块34之间,以提供将光线I准直的效果。光准直元件36例如可为单一柱状透镜组52(图7)、单一柱状棱镜组54(图8)或光障壁基板56(图9)等,或者可将柱状透镜结构52a及柱状棱镜结构54a混合形成于同一光准直元件36中(图10、图ll),且柱状透镜结构52a及柱状棱镜结构54a可排列于同一光准直元件36的顶面或底面、或者同时形成于同一光准直元件36的顶面及底面(图10)。切换式光扩散元件38设置于光准直元件36与显示面板32之间,于本实施例中,当切换式光扩散元件38开启(ON)时被施加电压而呈透明状态,当切换式光扩散元件38关闭(OFF)时未被施加电压而呈现有雾度状态。于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切换式光扩散元件38也可于开启(ON)时未被施加电压而呈透明状态,于关闭(OFF)时有被施加电压而呈现有雾度(Haze)状态。因此,如图6A所示,背光模块34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准直元件36准直后可使具大视角的光线无法通过而呈现窄视角的效果,然而,当切换式光扩散元件38关闭时,有雾度的切换式光扩散元件38可散射光线使视角增大,使影像显示装置30呈现广视角显示模式。另一方面,如图6B所示,背光模块34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准直元件36准直后可使具大视角的光线无法通过而呈现窄视角的效果,而当切换式光扩散元件38开启时,窄视角的光线可依原路径通过透明的切换式光扩散元件38而不受影响,使影像显示装置30呈现窄视角显示模式。于一实施例中,影像显示装置30可以更包含一第一电压控制器44。第一电压控制器44耦接于切换式光扩散元件18并选择性地提供切换式光扩散元件38—第一电压或一第二电压。切换式光扩散元件38适于接受第一电压而呈透明模式且适于接受第二电压而呈散射模式。较佳地,此第二电压为零,使得切换式光扩散元件38接受第一电压时被开启;接受为零的第二电压亦即未接受任何电压时被关闭。切换式光扩散元件38由呈透明模式转换为散射模式时,会造成影像显示装置30的正向的显示亮度降低,而使人眼感觉到瞬间显示亮度变化,且变化后造成显示亮度下降,影响显示品质。于一实施例中,依据切换式光扩散元件38呈现透明模式或散射模式,使背光模块34选择性地呈现一第一亮度模式或一第二亮度模式。较佳地,使第二亮度模式的亮度大于第一亮度模式的亮度。因此,切换式光扩散元件38从透明模式切换至散射模式时,背光模块34亦从第一亮度模式切换至第二亮度模式,除了能够降低人眼察觉到影像显示装置30显示亮度的变化之外,尚能够补偿切换式光扩散元件38的散射模式所造成的光线能量的损失,使得正向显示亮度获得补偿改善显示品质。相反地,切换式光扩散元件38从散射模式切换至透明模式时,背光模块34亦从第二亮度模式切换至第一亮度模式,能够降低人眼察觉到影像显示装置30显示亮度的变化,而改善显示品质。于一实施例中,影像显示装置30亦可以更包含一第二电压控制器44a。第二电压控制器44a耦接背光模块34,当切换式光扩散元件38接受第一电压时,第二电压控制器44a提供一第三电压使背光模块34接受第三电压以呈现第一亮度模式;当切换式光扩散元件38接受第二电压时,第二电压控制器44a提供一第四电压使背光模块44接受第四电压以呈现第二亮度模式。较佳地,使第四电压大于第三电压。图12A及图12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说明光准直元件采用具反射特性的不透光区块所带来的功效。当光准直元件为一光障壁基板56时,形成光障壁基板56的不透光区块56b的材质并不限定,例如可为金属材质、塑胶材质或油墨材料。请参照图12A及图12B,当光障壁基板56的不透光区块56b采用具反射特性的材质,例如金属材质形成时,被不透光区块56b遮挡的大视角光线IR可反射回背光模块34中,再经由背光模块34往上出光,达到提高出光效率的效果。由前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设计可知,通过将一切换式光扩散元件作为光源控制装置,并设置于一显示面板及提供显示面板的光源间,当光源控制装置依开启及关闭两种不同状态而具有一第一模式及一第二模式,于第一模式下可令已准直或分离的光线以不改变其原先行进路径方式通过,于第二模式下可散射已准直或分离的光线而变化其原先行进路径,可使一影像显示装置具有平面二维(2D)/立体三维(3D)显示模式切换功能以提供不同视觉效果,且具有窄视角/宽视角显示模式切换功能使显示信息具有例如公开展示或保护隐私的不同用途。由前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设计可知,依本发明一实施例,影像显示装置不限定于包含一视差光件或一光准直元件。影像显示装置可以包含为一光路改变元件,用以改变背光模块发出的光线的光路,以配合显示面板而产生一第一显示模式。前述各个实施例的一视差光件或一光准直元件仅是光路改变元件的一实施例,光路改变元件可以为现有或未来发展的改变背光模块发出的光线的光路以配合显示面板而产生一显示模式的元件。图13为显示依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影像显示装置30a的示意图。图13的实施例相似于图6B的实施例,因此相同的元件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相同部分的说明,以下仅说明两实施例相异的部分。请参照图13,影像显示装置30a包含一显示面板32、一背光模块34、一光路改变元件35、一光感测器45a及一切换式光扩散元件38。于本实施例中,光路改变元件35为一光准直元件36,因此影像显示装置30a可于广视角及窄视角显示模式间进行切换。于一实施例中光路改变元件35亦可为一视差光件。光感测器45a设于切换式光扩散元件38的出光侧,用以感测通过切换式光扩散元件38的光线的一测量亮度。于本实施例,光感测器45a设于面对显示面板32的切换式光扩散元件38的一侧,且介于显示面板32与切换式光扩散元件38间。于另一实施例中,光感测器45a可以设于显示面板32的出光侧(图未示)。此外,背光模块34依据光感测器45a所测得的测量亮度呈现相异的亮度模式。更具体说明,切换式光扩散元件38由呈透明模式转换为散射模式时,会造成影像显示装置30的显示亮度降低,因此光感测器45a所测得的测量亮度亦从一第一水平变成一低于此第一水平的第二水平。背光模块34接收测量亮度后得知此测量亮度的变化,亦从一第一亮度模式转换至一第二亮度模式,其中第二亮度模式的亮度大于第一亮度模式的亮度。于一实施例中,影像显示装置30a亦可以更包含一第二电压控制器44a。第二电压控制器44a耦接背光模块34及光感测器45a,第二电压控制器44a接收测量亮度依据测量亮度提供相异的电压给背光模块34。更具体而言,当光感测器45a所测得的测量亮度为第一水平时,第二电压控制器44a提供一第三电压使背光模块34接受第三电压以呈现第一亮度模式;当光感测器45a所测得的测量亮度为第二水平时,第二电压控制器44a提供一第四电压使背光模块44接受第四电压以呈现第二亮度模式。由于第二水平低于第一水平,因此较佳地使第四电压大于第三电压。造成影像显示装置30的正向的显示亮度降低的原因,例如还有背光模块34的老化。相较于图6B的实施例,本实施例因设有光感测器45a能够测得因背光模块34老化所造成的显示亮度降低,并能够相对应地提升提供给背光模块34的电压使背光模块34显示较高的亮度,因此影像显示装置30a能够呈现较稳定显示亮度,而具有较高的显示品质。虽然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
技术领域
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发明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影像显示装置,适于呈现相异的一第一显示模式及一第二显示模式,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显示装置包含一显示面板;一背光模块,所述背光模块发出的一光线作为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光源;一光路改变元件,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背光模块之间并改变所述光线的光路径,以配合所述显示面板而产生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一切换式光扩散元件,设置于所述光路改变元件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所述切换式光扩散元件具有接受一第一电压而不散射所述光线的一透明模式及具有接受一第二电压而散射所述光线的一散射模式,其中于所述透明模式下所述影像显示装置呈现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且于所述散射模式下所述影像显示装置呈现所述第二显示模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式光扩散元件为一高分子散布形液晶面板或一双稳态胆固醇液晶面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依据所述切换式光扩散元件呈现所述透明模式或所述散射模式,选择性地对应呈现一第一亮度模式或一第二亮度模式。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显示装置更包含一第一电源控制器,选择性地提供所述第一电压或所述第二电压;及一第二电源控制器,选择性地提供一第三电压或一第四电压,其中所述切换式光扩散元件接受所述第一电压时,所述背光模块接受所述第三电压,所述切换式光扩散元件接受所述第二电压时,所述背光模块接受所述第四电压。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显示装置更包含一光感测器,用以感测通过所述切换式光扩散元件的所述光线的一测量亮度,其中所述背光模块依据所述测量亮度呈现相异的亮度模式;及一第二电源控制器,依据所述测量亮度提供相异的电压给所述背光模块。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改变元件为一视差光件,用以产生视觉分离效果,且所述第一显示模式为立体三维显示模式;而所述第二显示模式为平面二维显示模式。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影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差光件为一视差障壁基板,所述视差障壁基板具有交替排列的多个透光及不透光区块,且所述不透光为具反射特性的材料、金属材质、塑胶材质或油墨材料所构成。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影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差光件包含多个聚焦透镜结构及多个柱状透镜结构。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改变元件为一光准直元件,用以准直所述背光模块发出的所述光线,且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呈现窄视角显示模式且所述第二显示模式呈现广视角显示模式。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影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准直元件为一光障壁基板、或者所述光准直元件为包含多个柱状透镜结构及多个柱状棱镜的一光学结构。11.一种光源控制装置,适于设置于一显示面板及提供所述显示面板的一光源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控制装置依开启及关闭两种不同状态而具有一第一模式及一第二模式,于所述第一模式下可令已准直或分离的光线以不改变其原先行进路径方式通过,于所述第二模式下可散射已准直或分离的光线而变化其原先行进路径,其中所述第一模式对应所述显示面板的一立体三维显示模式或一窄视角显示模式,且所述第二模式对应所述显示面板的一平面二维显示模式或一广视角显示模式。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影像显示装置及其光源控制装置,该影像显示装置适于呈现相异的一第一显示模式及一第二显示模式且包含一显示面板、一背光模块、一光路改变元件及一切换式光扩散元件。背光模块发出的光线作为显示面板的显示光源,光路改变元件设置于显示面板与背光模块之间并改变此光线的光路,配合显示面板产生第一显示模式。切换式光扩散元件设置于光路改变元件与显示面板之间,切换式光扩散元件具有一透明模式及一散射模式,于透明模式下影像显示装置呈现第一显示模式,且于散射模式下影像显示装置呈现第二显示模式。文档编号H04N13/00GK101526674SQ20091000450公开日2009年9月9日申请日期2009年3月6日优先权日2008年3月7日发明者刘俊佳,王文俊申请人: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