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装置及其控制程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42701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终端装置及其控制程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显示部对于显示信息进行3维显示的终端装置及其控制程序。
背景技术
以往,关于在平面状的显示部上三维(以下酌情称为3D)显示图像(静止画面、动 画)、文本、菜单等显示信息并使用户体视的技术,存在各种技术。作为这样的技术,例如存在以下技术,即对于二维(以下酌情称为2D)显示信息 之中的对象施加看上去如同立体的视觉效果,来立体呈现对象。其中,利用多边形的技术是 这种技术的一个例子。另外,还存在利用用户的右眼与左眼的视差的技术。即,在该技术中,准备相互稍 微偏离的右眼用的显示信息和左眼用的显示信息,在同时显示这2个显示信息时,使得右 眼用的显示信息由右眼能够看到而由左眼无法看到,而左眼用的显示信息由左眼能够看到 而由右眼无法看到,因此通过在适当的位置上配置对光的路径进行遮挡的视差障碍,从而 立体地呈现显示信息。在上述各3D显示技术中,都存在表示3D的凹进或突出的程度的3D深度这样的参 数,该3D深度越大,对于用户来说,显示信息看上去越深、或越突出。反之,3D深度越小,显 示信息看上去越浅、或几乎不突出,如果3D深度为零,则看上去为2D(即进行2D显示)。另外,在使显示部对于规定的3D深度的显示信息进行3D显示时(也可以包括3D 深度为零的2D显示),存在以下方法等,即对于相同内容的显示信息,事先准备各种3D深 度的多个显示信息,从这些多个显示信息之中,选择规定的3D深度的显示信息来进行3D显 示;或将2D显示信息转换为规定的3D深度的显示信息,对转换的显示信息进行3D显示。 另外,为了使3D显示正确地被用户识别,存在各种限制。作为这些限制,一般比2D显示的 限制严格,例如,在由于显示部较暗等理由而难以看到显示部的情况下,3D显示比2D显示 更加难以识别。另外,用于正确识别3D显示的距离(用户的眼睛与画面的距离)被限定在 比用于正确识别2D显示的距离更狭小的范围内。因此,为了消除如上所述的限制,在以往,作为能够通过用户操作来切换3D的深 度的技术,例如公开了以下技术,即通过用户操作,改变体视的凹进、或切换体视与平面视 (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7-037619号公报)。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用户必须根据情况,每次都通过用户操作来切换为适当 的3D深度,存在操作繁琐而且对用户造成巨大负担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成,其目的在于,在使显示部对于显示信息进行3D 显示时,能够与情况相对应地实现适当的显示控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1个方式为一种终端装置,使显示部对于显示信息进行3D显示,其特征在于,具备周围检测
4构件,检测周围的明亮度;决定构件,根据该周围检测构件所检测出的周围的明亮度,决定 表示上述显示部所显示的显示信息的3D的凹进或突出的程度的3D深度;以及显示控制构 件,以该决定构件所决定的3D深度来使上述显示部对于显示信息进行显示。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为一种终端装置,使显示部对于显示信息进行3D显示,其特征在于,具备显示部检 测构件,检测上述显示部的明亮度;决定构件,根据该显示部检测构件所检测出的显示部的 明亮度,决定表示上述显示部所显示的显示信息的3D的凹进或突出的程度的3D深度;以及 显示控制构件,以该决定构件所决定的3D深度来使上述显示部对于显示信息进行显示。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为一种记录介质,记录了用于使计算机实现以下处理的程序,上述处理为检测周围 的明亮度的处理;根据上述检测出的周围的明亮度,决定表示显示部所显示的显示信息的 3D的凹进或突出的程度的3D深度的处理;以及以上述决定的3D深度来使上述显示部对于 显示信息进行显示的处理。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为一种记录介质,记录了用于使计算机实现以下处理的程序,上述处理为检测显示 部的明亮度的处理;根据上述检测出的显示部的明亮度,决定表示显示部所显示的显示信 息的3D的凹进或突出的程度的3D深度的处理;以及以上述决定的3D深度来使上述显示部 对于显示信息进行显示的处理。根据本发明,在终端装置上使显示部对于显示信息进行三维显示时,能够根据情 况实现适当的显示控制,实用效果很高。本发明的上述以及进一步的对象和新颖性要素将通过下述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 图来得到进一步阐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附图只是为了说明而并不是作为对本发明的范 围的限定。


图1是表示能够对适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进行利用的通信网 络系统的框图。图2是表示便携式电话机1的基本结构要素的框图。图3是用于说明条件存储部M3的图。图4A是用于说明与深度控制条件为“周围的明亮度”的情况相对应的控制内容存 储部M4的内容的图,图4B是用于说明与深度控制条件为“显示部的明亮度”的情况相对应 的控制内容存储部M4的内容的图。图5是用于说明与深度控制条件为“周围的明亮度+显示部的明亮度”的情况相 对应的控制内容存储部M4的内容的图。图6是用于说明显示信息存储部M5的图。图7是表示随着电源接通而开始执行的便携式电话机1侧的整体动作的概要的流 程图。图8是用于详述照明点灯处理(图7的步骤A2等)的流程图。图9是用于详述3D深度决定处理(图7的步骤A9)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详述显示处理(图7的步骤A10)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至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举例表示了作为终端装置适用于便携式电话机的情 况,图1是表示能够利用该便携式电话机的通信网络系统的框图。对于便携式电话机1,不但具备通话功能、电子邮件功能、互联网连接功能(Web接 入功能),还具备可接收数字电视广播(例如one-seg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电视广播接收 功能、三维(以下称为3D)显示功能等。该3D显示功能是通过利用左右眼的视差的视差障 碍方式、以表示3D的凹进或突出的程度的3D深度来显示动画、静止图像、文本、菜单等显示 信息的功能。便携式电话机1如果从最近的基站2A、交换机2B连接至无线通信网(移动体通 信网)2,则成为能够经由该无线通信网2与其他便携式电话机1之间进行通话的状态。另 外,便携式电话机1如果经由无线通信网2连接至互联网3,则能够访问Web站点并进行阅 览,另外,能够从信息分发装置4经由互联网3、无线通信网2下载动画、静止图像、音乐、新 闻等信息。另外,便携式电话机1设为接收从电视台5经由发送天线6发射的地面波数字 广播,但也可以像互联网无线电通信那样,经由无线通信网2、互联网3来从信息分发装置4 下载接收数字广播。图2是表示便携式电话机1的基本结构要素的框图。在图2中,中央控制部11具有通过来自具备二次电池的电池部12的供电来动作、 根据存储部13内的各种程序来控制该便携式电话机1的整体动作的中央运算处理装置和 存储器等。在该存储部13中,设有程序存储部Ml、各种信息暂时存储部M2、条件存储部M3、 控制内容存储部M4、显示信息存储部M5等。程序存储部Ml存放着用于根据图7 图10所 示的动作步骤来实现本实施方式的程序或各种应用等,另外还存储着为此所需的信息等。 各种信息暂时存储部M2是暂时存储标记信息、定时器信息、画面信息等便携式电话机1动 作所需的各种信息的工作区域。其中,对于条件存储部M3、控制内容存储部M4、显示信息存 储部M5留待后述。在此,中央控制部11实现决定构件、显示控制构件、显示部检测构件、判别构件的 功能。无线通信部14具备无线部、基带部、复用分离部等,例如,在通话功能、电子邮件 功能、互联网连接功能等动作时,在与最近的基站2A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详细地,无线通 信部14在通话功能动作时从基带部的接收侧取入信号并解调为接收基带信号,然后经由 声音信号处理部15从通话用扬声器SP进行声音输出,或者,从声音信号处理部15取入来 自通话用麦克风MC的输入声音数据,并编码为发送基带信号,然后送至基带部的发送侧并 从天线ATl进行发射输出。电视广播接收部16不但能够接收面向通信终端装置的one-seg地面波数字电视 广播,而且还能够接收电子节目表(EPG)等节目信息。该电视广播接收部16具有接收部 (模拟电路部),提取来自天线AT2的广播信号;以及数字电路部,对于接收的广播信号进行 OFDM(正交频分复用)解调,或从复用的广播信号分离成影像、声音、数据(文字数据)并进行解调,或进行压缩数据的解压缩等。显示部17使用高精度液晶,例如显示文字信息、等待 接收图像、电视影像等显示信息,在该显示部17的表面,设有用于生成视差障碍的液晶的层。3D转换处理部18生成在3D显示时与3D深度相对应的右眼用的显示信息和左眼 用的显示信息。视差障碍控制部19在3D显示时由3D转换处理部18生成的右眼用的显示 信息和左眼用的显示信息被同时显示在显示部17上的状态下,在显示部17的表层生成视 差障碍,以便能够正确地观察到3D显示。另外,在显示部17的背面侧,设有用于对显示部 17从其背面进行照明的显示照明部20。显示照明部20构成对液晶画面进行照明的背光, 其照明的明亮度能够根据用户操作任意设定。中央控制部11根据显示照明部20的照明的 明亮度(显示部17的明亮度),决定显示部17上显示的显示信息的3D深度,并使显示部 17对该显示信息进行3D显示。S卩,设为根据显示部17的明亮度(画面的明亮度)来控制 显示信息的3D深度。操作部21输入转盘输入、文字输入、指令输入等,中央控制部11执行与来自该操 作部21的输入操作信号相对应的处理。RTC(实时时钟模块)22构成时钟部,中央控制部 11从RTC21取得当前日期时间。通知部23具备声音扬声器23A、LED (发光二极管)23B、振 动电动机23C,不但在来电时被驱动而进行来电通知,而且在闹铃通知时等也被驱动。周围 明亮度检测部24 (周围检测构件)是检测便携式电话机1的周围的明亮度的照度计(照度 传感器),中央控制部11根据周围明亮度检测部24的检测结果,决定在显示部17上显示的 显示信息的3D深度,并使显示部17进行3D显示。即,设为根据周围的明亮度来控制显示 信息的3D深度。图3是用于说明条件存储部M3的图。在图3中,条件存储部M3在控制显示信息的3D深度时,存储多个表示在何种条件 下进行该控制的深度控制条件,各条件信息具有“项目”、“设定标记”。“项目”表示深度控制 条件的种类,具有“周围的明亮度”、“显示部的明亮度”、“周围的明亮度+显示部的明亮度”。 “周围的明亮度”是表示应该根据周围的明亮度来控制显示信息的3D深度的条件信息。“显 示部的明亮度”是表示应该根据显示部17的明亮度(画面的明亮度)来控制显示信息的 3D深度的条件信息。深度控制条件的“周围的明亮度+显示部的明亮度”是表示应该根据周围的明亮 度以及显示部17的明亮度来控制显示信息的3D深度的条件信息。与各深度控制条件相对 应的“设定标记”是表示在上述多个深度控制条件之中当前有效的条件的哪一个的标记,通 过用户操作来任意设定。其中,在图示的例子中,表示“设定标记”为1的“周围的明亮度” 是现在有效的深度控制条件。图4A、图4B以及图5是用于说明控制内容存储部M4的图。在这些图中,控制内容存储部M4按照每个深度控制条件,对于决定怎样的3D深度 的控制内容进行存储,该内容可以通过用户操作来任意设定。图4A表示与深度控制条件为 “周围的明亮度”的情况相对应的控制内容存储部M4的内容,构成为将“周围的明亮度(单 位勒克斯)”与“3D深度(单位等级)”建立对应。“3D深度”表示显示信息的3D的凹 进或突出的程度,设定为“等级2”、“等级1”、“等级0(2D)”,按照深度强(大)的顺序,成 为等级2 >等级1 >等级0(2D)。其中,“等级0(2D)”是3D深度为“等级0(零)”,表示出
72D (平面)。在此,“周围的明亮度”与“3D深度”的关系考虑到以下情况。S卩,在根据周围的明 亮度来决定3D深度的情况下,例如,如果像明亮的办公室那样周围的明亮度是适于观察画 面的明亮度,则决定为最强(大)3D深度,与该适当的明亮度相比,在更明亮或更暗的情况 下,决定为弱(小)的3D深度,另外,在与适当的明亮度(规定明亮度)相比周围过暗或过 亮的情况下,决定为最弱的3D深度(零的3D深度)。在图示的例子中,与“ 10000勒克斯 ”对应地存储“等级0 (2D),,,与“2000勒克 斯 10000勒克斯”对应地存储“等级1”。另外,与“500勒克斯 2000勒克斯”对应地存 储“等级2”,与“10勒克斯 500勒克斯”对应地存储“等级1”,与“ 10勒克斯”对应地 存储“等级0(2D)”。其中,例如“2000勒克斯 10000勒克斯”表示2000勒克斯以上且小 于10000勒克斯(下同)。另外,虽然将周围的明亮度设为勒克斯,但也可以是表示照度等 的明亮度的任意的单位。其中,“周围的明亮度”与“3D深度”的关系不限于上述情况,例如,也可以是在周 围的明亮度比规定明亮度暗的情况下,成为大的3D深度。S卩,也可以是周围越暗3D深度越 强的关系。与此相反,也可以是在周围的明亮度比规定明亮度亮的情况下,成为大的3D深 度。即,也可以是周围越亮3D深度越强的关系。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将“3D深度”通过 等级来表现,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毫米等其他单位来表现。图4B表示与深度控制条件为“显示部的明亮度”的情况相对应的控制内容存储部 M4的内容,构成为将“显示部的明亮度(单位坎德拉)”与“3D深度(单位等级)”建立 对应。在该情况下,作为“3D深度”也存储有“等级2”、“等级1”、“等级0 (2D) ”,另外,“显 示部的明亮度”与“3D深度”的关系也与上述周围的明亮度的情况相同。S卩,在显示部17 的明亮度是适于观察画面的明亮度的情况下,决定为最强的3D深度,与该适当的明亮度相 比,在更明亮或更暗的情况下,决定为弱的3D深度,另外,在与适当的明亮度过暗或过亮的 情况下,决定为最弱的3D深度。在图示的例子中,与“1000坎德拉 ”对应地存储“等级0 (2D) ”,与“500坎德拉 1000坎德拉”对应地存储“等级1”。另外,与“200坎德拉 500坎德拉”对应地存储“等 级2 ”,与“ 2坎德拉 200坎德拉”对应地存储“等级1 ”,与“ 2坎德拉”对应地存储“等 Μ 0 (2D) ”。其中,例如“500坎德拉 1000坎德拉”表示500坎德拉以上且小于1000坎德 拉(下同)。另外,虽然将显示部17的明亮度设为坎德拉,但也可以是表示照度等的明亮度 的任意的单位。图5表示与深度控制条件为“周围的明亮度+显示部的明亮度”的情况相对应的 控制内容存储部M4的内容,图中,构成为纵向与“周围的明亮度”相对应,横向与“显示部的 明亮度”相对应,该纵横的各交叉部分与“3D深度”相对应。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周围的明 亮度为500勒克斯以上时,与图4A所示的控制内容相同,根据周围的明亮度,作为3D深度, 与“10000勒克斯 ”对应地存储“等级0 (2D) ”,与“2000勒克斯 10000勒克斯”对应地存 储“等级1”,与“500勒克斯 2000勒克斯”对应地存储“等级2”,但在周围较暗小于500 勒克斯的情况下,为了在周围的明亮度的基础上添加显示部17的明亮度来决定3D深度,而 存储了多个3D深度。此时,中央控制部11根据周围的明亮度是否小于500勒克斯来判别 是否根据显示部17的明亮度来控制3D深度,结果,在判别为控制时,设为根据显示部17的明亮度来决定3D深度。在此,“周围的明亮度”以及“显示部的明亮度”与“3D深度”的关系也可以考虑以 下情况。即,一般地,在周围较暗而通过显示照明部20来对显示部17进行背光照明的情况 下,如果该照明的明亮度合适,则用户能够清楚地识别显示信息,所以设为以大的3D深度 来显示显示信息,但在照明过亮或过暗时,由于无法清楚地识别显示信息,所以设为以小的 3D深度来显示显示信息。因此,在周围稍暗为“10勒克斯 500勒克斯”时,为了除去显示部17暗的情况或 亮的情况以外都控制为相同的3D深度,与显示部的明亮度“ 2坎德拉”、“1000坎德拉 ” 相对应地存储“等级1”,与其他的“2坎德拉 200坎德拉”、“200坎德拉 500坎德拉”、 “500坎德拉 1000坎德拉”相对应地存储“等级2”。另外,在周围较暗为“ 10勒克斯” 时,为了根据显示部17的明亮度来精细控制3D深度,与“ 2坎德拉”相对应地存储“等级 0 (2D),,,与“2坎德拉 200坎德拉”相对应地存储“等级1 ”。另外,与“200坎德拉 500 坎德拉”相对应地存储“等级2”,与“500坎德拉 1000坎德拉”相对应地存储“等级1”, 与“ 1000坎德拉”相对应地存储“等级0 (2D) ”。图6是用于说明显示信息存储部M5的图。在图6中,显示信息存储部M5存储用于在显示部17上进行显示的显示信息,例 如,把从信息分发装置4经由互联网3、无线通信网2下载动画、静止图像、音乐、新闻等信息 或对于由电视广播接收部16接收的广播节目进行录像记录而得到的信息,存储为显示信 息。该显示信息存储部M5构成为与识别显示信息的“信息ID”相对应地存储“标题”、“种 类”、“3D深度”、“实际数据”等,“种类”是用于识别显示信息的种类(动画、静止图像、文本、 菜单等)的信息。“实际数据”是显示信息的实际数据,既存在仅具有其“3D深度”为“等 级0 (2D显示用),,的实际数据的显示信息,也存在具有各3D深度的实际数据的显示信息。 即,存在即使是相同的内容也按照每个3D深度分别具有实际数据(包括2D显示)的显示 信息,另外,存在仅具有3D深度为等级0 (2D显示)的实际数据的显示信息。接下来,参照图7 图10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话机1的 动作概念。在此,这些流程图所记载的各功能以可读取的程序码的方式进行存放,依次执行 基于该程序码的动作。另外,也可以依次执行基于经由网络等传输介质传输而来的上述程 序码的动作。即,除了记录介质以外,也可以利用经由传输介质从外部提供的程序/数据来 执行本实施方式特有的动作。图7是表示伴随电源接通开始执行的便携式电话机1的整体动作的概要的流程 图。首先,如果进行了接通电源的电源导通操作(步骤Al中为是),则中央控制部11 在进行将显示照明部20点灯的照明点灯处理(后述)之后(步骤A2),进行读出规定的等 待接收图像并进行显示、或在与基站2A之间进行通信来进行位置登录的等待接收处理(步 骤 A3)。图8是用于详述照明点灯处理(图7的步骤A2等)的流程图。首先,中央控制部11在读出预先设定的照明的明亮度设定值(步骤Bi)并根据该 照明的明亮度设定值使显示照明部20点灯之后(步骤B2),使照明定时器(省略图示)的时间计测动作开始(步骤B3)。该照明定时器例如是作为省电方案而用于计测使显示照明 部20点灯之后没有任何操作的无操作状态是否持续了一定时间(例如,15秒)的定时器, 中央控制部11在该定时器超时时使显示照明部20关灯。在执行了这样的照明点灯处理(图7的步骤A2)以及等待接收处理(步骤A3)之 后,成为等待操作和等待来电。在此,如果进行了设定任意的信息的设定操作(步骤A4中 为是),则在进行上述照明点灯处理并使照明定时器的时间计测动作开始之后(步骤A5), 作为与该设定操作相对应的设定处理,例如进行对于显示照明部20、条件存储部M3、控制 内容存储部M4、显示信息存储部M5等的设定(步骤A6)。即,除了对于显示照明部20设定 背光照明的明亮度、或设定条件存储部M3的“设定标记”、或对于控制内容存储部M4设定 “3D深度”的处理之外,还进行从信息分发装置4下载动画、静止图像、音乐、新闻等信息或 对于由电视广播接收部16接收的广播节目进行录像记录并存储至显示信息存储部M5的处 理等。如果这样的设定处理(步骤A6)结束,则返回上述步骤A4。另外,如果进行了显示信息显示操作(步骤A7中为是),即,如果进行了通过用 户操作将图像、文本、菜单等显示信息指定为显示对象并指示显示部17显示该显示信息的 显示信息显示操作,则在进行上述照明点灯处理并使照明定时器的时间计测动作开始之后 (步骤A8),为了控制该显示信息的3D深度而执行3D深度决定处理(步骤A9),并且转移 至使显示部17以由该决定处理所决定的3D深度对于显示信息进行显示的显示处理(步骤 A10)。图9是用于详述3D深度决定处理(图7的步骤A9)的流程图。首先,中央控制部11参照条件存储部M3,调查“设定标记”为1的深度控制条件 是“周围的明亮度”(步骤C2),还是“显示部的明亮度”或“周围的明亮度+显示部的明亮 度”(步骤C7)。现在,如果“设定标记”为1的深度控制条件是“周围的明亮度”(步骤C2 中为是),则取得由周围明亮度检测部24检测出的周围的明亮度(步骤C3),并根据该周围 的明亮度参照控制内容存储部M4,读出与该周围的明亮度相对应的控制内容(步骤C4)。即,参照图4A所示的控制内容存储部M4,如果由明亮度检测部24检测出的周围的 明亮度为“10000勒克斯 ”,则读出“等级0 (2D) ”作为与其对应的控制内容,如果是“2000 勒克斯 10000勒克斯”,则读出“等级1”,如果是“500勒克斯 2000勒克斯”,则读出“等 级2”,如果是“10勒克斯 500勒克斯”,则读出“等级1”,如果是“ 10勒克斯”,则读出 “等级0(2D)”。这样,在将读出的控制内容决定为控制用的3D深度之后(步骤C5),将该控 制用的3D深度暂时存储在各种信息暂时存储部M2中(步骤C6)。另外,如果“设定标记”为1的深度控制条件为“显示部的明亮度”(步骤C7中为 是),则根据显示照明度20的点灯状况(点灯/未点灯、以各种明亮度点灯)来检测显示 部17的明亮度(步骤C8)。此时,在显示照明部20点灯时,通过从显示照明部20读出明亮 度的设定值来检测显示部17的明亮度(画面的明亮度)。这样,根据该“显示部17的明亮 度”来参照控制内容存储部M4,并读出与其对应的控制内容(步骤C9)。即,参照图4A所示的控制内容存储部M4,如果显示部的明亮度是“ 1000坎德 拉 ”,则读出“等级0(2D) ”作为控制内容,如果是“500坎德拉 1000坎德拉”,则读出“等 级1”,如果是“200坎德拉 500坎德拉”,则读出“等级2”,如果是“2坎德拉 200坎德 拉”,则读出“等级1”,如果是“ 2坎德拉”,则读出“等级0(2D) ”。这样,在将读出的控制内容决定为控制用的3D深度之后(步骤C10),将该控制用的3D深度暂时存储在各种信息 暂时存储部M2中(步骤C6)。另外,如果“设定标记”为“ 1,,的深度控制条件是“周围的明亮度+显示部的明亮 度”(步骤C7中为否),则与上述步骤C3、C4相同,检测周围的明亮度(步骤Cll),并且根 据该周围的明亮度参照控制内容存储部M4,读出与其对应的控制内容(步骤C12)。然后, 调查是否需要进行基于显示部17的明亮度的控制(步骤C13)。即,参照图5所示的控制内 容存储部M4,通过判别与周围的明亮度相对应的3D深度是存储了多个还是存储了一个,来 判别是否需要不仅根据周围的明亮度、而且还根据显示部17的明亮度进行控制。此时,在 图5的控制内容存储部M4中,如果周围的明亮度小于500勒克斯则存储了多个3D深度,如 果周围的明亮度为500勒克斯以上则存储了一个3D深度,因此,根据周围的明亮度是小于 500勒克斯还是500勒克斯以上,来判别是否需要根据显示部的明亮度进行控制。在此,在判别为不需要基于显示部的明亮度的控制的情况下(步骤C13中为否), 在将根据周围的明亮度从图5所示的控制内容存储部M4中读出的控制内容决定为控制用 的3D深度之后(步骤C16),将该控制用的3D深度暂时存储在各种信息暂时存储部M2中 (步骤C6)。另外,在判别为需要基于显示部的明亮度的控制的情况下(步骤C13中为是), 则与上述步骤C8、C9相同,检测显示部17的明亮度(步骤C14),并且根据该显示部17的 明亮度来参照控制内容存储部M4,从图5的控制内容存储部M4中读出与其对应的控制内容 (步骤C15)。例如,在周围稍暗为“10勒克斯 500勒克斯”时,如果显示部17的明亮度是“ 2坎德拉”或“1000坎德拉 ”,则读出“等级1”,如果是“2坎德拉 200坎德拉”、则读出 “等级2”。另外,在周围较暗为“ 10勒克斯”时,如果显示部17的明亮度是“ 2坎德拉”, 则读出“等级0 (2D),,,如果是“2坎德拉 200坎德拉”,则读出“等级1”,如果是“200坎德 拉 500坎德拉”,则读出“等级2”。这样,在将读出的控制内容决定为控制用的3D深度之 后(步骤C16),将该控制用的3D深度暂时存储在各种信息暂时存储部M2中(步骤C6)。图10是用于详述显示处理(图7的步骤A10)的流程图。首先,中央控制部11将上述3D深度决定处理中暂时存储在各种信息暂时存储部 M2中的3D深度读出(步骤Dl),调查该3D深度是否为“等级0”(步骤D2)。现在,如果是 “等级0”为2D (平面)(步骤D2中为是),则对于由上述显示信息显示操作指定为显示对象 的显示信息进行2D显示,而此时,如果在显示部17的表面上生成了视差障碍,则在消除该 视差障碍之后(步骤D3),使显示部17对显示信息进行2D显示(步骤D4)。另外,如果“3D深度”不是“等级0” (步骤D2中为否),则根据显示信息的“3D深 度”来检索显示信息存储部M5,调查有无与其对应的“实际数据”(步骤D5)。在此,对于“实 际数据”,既存在仅具有“3D深度”为“等级0”的实际数据的显示信息,也存在具有各3D深 度的实际数据的显示信息,所以,作为调查是否存在“3D深度”的“实际数据”的结果,如果 存在对应的“实际数据”(步骤D5中为是),则读出该“实际数据”(步骤D6)。即,选择并 读出与决定的“3D深度”建立了对应的“实际数据”,并对该显示信息进行3D显示,而此时, 在显示部17的表层生成视差障碍之后(步骤D8),使显示部17进行3D显示(步骤D9)。另外,如果没有“实际数据”(步骤D5中为否),即,仅存储了与决定的3D深度不 同的其他3D深度(例如,深度等级“0”)的“实际数据”,则为了将该其他3D深度的“实际数据”转换为决定的3D深度的3D显示信息,生成与决定的3D深度相对应的右眼用的显示 信息和左眼用的显示信息(步骤D7)。这样,在显示部17的表层生成视差障碍之后(步骤 D8),使显示部17进行3D显示(步骤D9)。即,如果没有存储对应的“3D深度”的“实际数 据”,则将与决定的3D深度不同的3D深度的“实际数据”转换为决定的3D深度的3D显示 信息并进行3D显示。像这样对显示信息显示操作进行响应,执行3D深度决定处理(图7的步骤A9)以 及显示处理(步骤A10)。另外,在上述照明定时器超时时(步骤All中为是),则由于显 示照明部20的关灯(步骤A12),显示部17的明亮度变化,所以执行上述3D深度决定处理 (图7的步骤A9)以及显示处理(步骤A10),以根据照明关灯后的明亮度决定的3D深度来
显不显不f目息。另外,中央控制部11通过比较来自周围明亮度检测部24的检测结果(这次的检 测结果)与上次的检测结果,来判别周围的明亮度是否变化(步骤A13)。现在,在检测出周 围的明亮度的变化时(步骤A13中为是),执行上述3D深度决定处理(步骤A9)以及显示 处理(AlO),以根据变化后的周围的明亮度决定的3D深度来显示显示信息。其中,在如上所 述检测周围的明亮度的变化的情况下不限于此,也可以定期检测周围的明亮度,并执行3D 深度决定处理(步骤A9)以及显示处理(步骤A10)。另一方面,如果检测出电话来电(图7的步骤A14中为是),则在进行上述照明点 灯处理并使照明定时器的时间计测动作开始之后(步骤A15),在执行了设为可通话状态的 通话处理之后(步骤A16),返回至上述步骤A4。另外,在进行了电源断开操作时(步骤A17 中为是),在进行上述照明点灯处理并使照明定时器的时间计测动作开始之后(步骤A18), 执行电源断开处理(步骤A19),作为该图7的流程的结束。在进行了其他操作时(步骤A20 中为是),在进行了照明点灯处理并使照明定时器的时间计测动作开始之后(步骤A21), 作为与该操作对应的处理,例如执行了消除显示部17的内容的显示消除处理、通话送出处 理、邮件送出处理等之后(步骤A22),返回至上述步骤A4。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央处理部11在使显示部17对于显示信息进行3D 显示的情况下,根据周围的明亮度来决定该显示信息的3D深度,使显示部17以该3D深度 显示显示信息,因此能够根据周围的明亮度来实现适当的显示控制,实用效果很高。另外,具体地,能够得到如下所述的各效果。由于根据周围的明亮度以及显示部17的明亮度来决定显示信息的3D深度,所以 能够不仅根据周围的明亮度,而且添加了画面的明亮度来决定3D深度,能够根据周围的明 亮度以及画面的明亮度来以适当的3D深度显示显示信息。在周围的明亮度比规定的明亮度暗的情况下,如果决定为大的3D深度,则在周围 较暗而对显示部17进行背光照明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以大的3D深度来显示显示信息来清 楚地识别显示信息,能够有效地利用3D显示。在周围的明亮度比规定的明亮度亮的情况下,如果决定为大的3D深度,则在具有 如果周围明亮则能够清楚地识别显示信息的特性的显示部17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利用 3D显不。在根据周围的明亮度决定是否将3D深度设为零、并设为零的情况下,以3D深度零 来对显示信息进行2D显示,因此能够根据周围的明亮度适当地决定是进行3D显示还是进
12行2D显示。在周围的明亮度比规定的明亮度亮的情况下,将3D深度决定为零,因此在具有如 果周围明亮则无法清楚地识别显示信息的特性的显示部17的情况下,能够省略不需要的 3D显不。在周围的明亮度比规定的明亮度暗的情况下,将3D深度决定为零,因此在具有如 果周围暗则无法清楚地识别显示信息的特性的显示部的情况下,能够省略不需要的3D显示 ο根据显示部17的明亮度来决定3D深度,并使显示部17以该3D深度来显示显示 信息,因此能够根据显示部17的明亮度实现适当的显示控制,实用效果高。根据周围的明亮度来判别是否进行与显示部17的明亮度相对应的3D深度的控 制,结果在判别为进行控制的情况下,根据显示部17的明亮度来决定3D深度,因此能够根 据周围的明亮度和显示部17的明亮度,以适当的3D深度来显示显示信息。在周围的明亮度比规定的明亮度暗的情况下,判别为进行与显示部17的明亮度 相对应的3D深度的控制,因此在显示部14的明亮度对显示信息的易识别性造成的影响在 周围较暗的情况下比周围明亮的情况大时,能够以与显示部17的明亮度相对应的适当的 3D深度来显示显示信息。其中,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周围的明亮度,,与“ 3D深度,,的关系,说明了周围 越暗则3D深度越强的关系,或与此相反,周围越亮则3D深度越强的关系的情况,但“周围的 明亮度”与“3D深度”的关系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考虑各种情况。例如,如果周围较暗而通过显示照明部20对显示部17进行背光照明,则用户能够 清楚地识别显示信息,但如果该背光照明过亮,则过于耀眼而用户无法清楚地识别显示信 息,所以用户倾向于从画面将眼睛移远来观察。另外,在周围明亮的情况下,画面内容难以 观察,所以用户倾向于从画面将眼睛移远来观察。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将眼睛移远来观 察时,加强3D深度,反之,在将眼睛移近观察时,减弱3D深度。反之,也可以在将眼睛移远 观察时,减弱3D深度或进行2D显示,在将眼睛移近观察时,加强3D深度。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使显示部17显示的显示信息的种类,设为从信息分发装 置4分发的显示信息、从电视台5发送的显示信息(电视节目)、文本、菜单等,但不限于 此,例如对于具备摄影构件的便携式电话机1,也可以是由该摄影构件摄影的显示信息(图 像)、或者各种设定用画面、动画再现时的音量设定用画面等使显示部17显示的任意的种 类的显示信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使显示部17显示的显示信息,设为存储在存储部13中的 显示信息,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一边接收从信息分发装置4分发的显示信息一边依次显 示(流动再现)或一边接收从电视台5发送的显示信息(电视节目)一边依次显示等,使 显示部17显示的任意的显示信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表示了以下方法,即对于3D的显示信息,同时显示与该 3D深度相对应的右眼用的显示信息和左眼用的显示信息,以其能够正确地3D呈现的方式, 在显示部17的表层生成与3D深度相对应的视差障碍来进行3D显示,但例如也可以是施加 了使显示信息之中的对象被3D呈现的视觉效果来进行3D显示的方法等,任意的3D显示方法。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没有存储所决定的3D深度的实际数据的情况下,设为将其 他的3D深度的实际数据转换为决定的3D深度的实际数据,但也可以设为向信息分发装置 4请求并接收所决定的3D深度的实际数据。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根据显示照明部20的点灯状况来检测显示部17的明亮 度,但也可以是在显示部17的附近设置明亮度传感器(照度计)来检测实际的画面上的明 亮度等,任意的检测方法。另外,在图7的流程中,在进行了显示信息显示操作时(步骤A7中为是),设为执 行3D深度决定处理(步骤A9)和显示处理(步骤A10),但也可以例如在进行了电源断开操 作时(步骤A17中为是),在进行了设定操作时(步骤A4中为是),在检测出来电时(步骤 A14中为是),在进行了其他操作时(步骤A20中为是),也进行上述3D深度决定处理和显 示处理,决定3D深度,并进行此时显示的显示信息的显示控制。此外,存储部13也可以是存储卡或外附硬盘等任意的外部存储装置。另外,显示 部17也可以是外部显示器等任意的外部显示装置。另外,终端装置不限于便携式电话机, 也可以是个人计算机、PDA、数字相机、音乐播放器等任意的终端装置。进而,不限于折叠类 型的终端装置,也可以是直板类型、滑盖类型、旋盖类型等任意的壳体构造。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装置”或“机”也可以按照功能分离成多个壳 体,不限于单一的壳体。另外,上述流程图所记载的各步骤不限于时间序列的处理,也可以 并行处理多个步骤或分别独立进行处理。根据上述优选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 描述的任意细节,而应该涵盖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中所包括的所有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
一种终端装置,使显示部对于显示信息进行三维显示,其特征在于,具备周围检测构件,检测周围的明亮度;决定构件,根据该周围检测构件所检测出的周围的明亮度,决定表示上述显示部所显示的显示信息的三维的凹进或突出的程度的三维深度;以及显示控制构件,以该决定构件所决定的三维深度来使上述显示部对于显示信息进行显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显示部检测构件,该显示部检测构件检测上述显示部的明亮度; 上述决定构件根据上述周围检测构件所检测出的周围的明亮度以及上述显示部检测 构件所检测出的显示部的明亮度,决定上述显示信息的三维深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决定构件在上述周围检测构件所检测出的周围的明亮度比规定的明亮度暗的情 况下,将上述显示信息的三维深度决定为比规定的三维深度大的三维深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决定构件在上述周围检测构件所检测出的周围的明亮度比规定的明亮度亮的情 况下,将上述显示信息的三维深度决定为比规定的三维深度大的三维深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决定构件根据上述周围检测构件所检测出的周围的明亮度,决定是否将上述显示 信息的三维深度设为零;在由上述决定构件决定将三维深度设为零的情况下,上述显示控制构件使上述显示部 以三维深度零来对显示信息进行二维显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周围检测构件所检测出的周围的明亮度比规定的明亮度亮的情况下,上述决定 构件将上述显示信息的三维深度决定为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周围检测构件所检测出的周围的明亮度比规定的明亮度暗的情况下,上述决定 构件将上述显示信息的三维深度决定为零。
8.一种终端装置,使显示部对于显示信息进行三维显示,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部检测构件,检测上述显示部的明亮度;决定构件,根据该显示部检测构件所检测出的显示部的明亮度,决定表示上述显示部 所显示的显示信息的三维的凹进或突出的程度的三维深度;以及显示控制构件,以该决定构件所决定的三维深度来使上述显示部对于显示信息进行显7J\ 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周围检测构件,检测周围的明亮度;以及判别构件,根据上述周围检测构件所检测出的周围的明亮度,判别是否进行与上述显 示部检测构件所检测出的显示部的明亮度相对应的三维深度的控制;在由上述判别构件判别为进行控制的情况下,上述决定构件根据上述显示部检测构件 所检测出的显示部的明亮度,决定上述显示信息的三维深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周围检测构件所检测出的周围的明亮度比规定的明亮度暗的情况下,上述判别 构件判别为进行与上述显示部检测构件所检测出的显示部的明亮度相对应的三维深度的 控制。
11.一种记录介质,记录了用于使计算机实现以下处理的程序,上述处理为 检测周围的明亮度的处理;根据检测出的上述周围的明亮度,决定表示显示部所显示的显示信息的三维的凹进或 突出的程度的三维深度的处理;以及以决定的上述三维深度来使上述显示部对于显示信息进行显示的处理。
12.—种记录介质,记录了用于使计算机实现以下处理的程序,上述处理为 检测显示部的明亮度的处理;根据检测出的上述显示部的明亮度,决定表示显示部所显示的显示信息的三维的凹进 或突出的程度的三维深度的处理;以及以决定的上述三维深度来使上述显示部对于显示信息进行显示的处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装置及其控制程序。在便携式电话机(1)中,中央控制部(11)在使显示部(17)对其显示信息进行3D显示时,根据由周围明亮度检测部(24)检测出的周围的明亮度来决定3D深度,或根据显示部(17)的明亮度来决定3D深度,或根据周围的明亮度以及显示部(17)的明亮度来决定3D深度,并使显示部(17)以该决定的3D深度来显示显示信息。
文档编号H04M1/725GK101902512SQ201010116038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8日
发明者荒卷龙男 申请人:Nec卡西欧移动通信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