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型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99834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超薄型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扬声器,尤其涉及一种以铁盆作为兼具导磁与散热功能基体的超 薄型扬声器。
背景技术
一般如移动电话(手机)、MP3、笔记型电脑(NB)、液晶萤幕(IXD)、个人数字助理 器(PDA)等3C电子装置,其除了运作效能的提升外,更逐渐往薄型化的方向设计,以及多媒 体功能的发展,因此诸如此类的3C电子装置会搭配一个适合的小型喇叭,作为声音输出介其次,喇叭是一种把电子讯号转换成声音讯号的电声器件,主要是在音圈通电后 与磁体之间会产生互斥,形成类似活塞式作用,因而,顺势推动磁体前方的振膜,将振膜前 方的声波向四周辐射出去。然而,音圈在与磁体动作时容易导致高温,该高温问题也已成为 无可避免的缺陷。再者,由于现今簿型消费性产品体积愈做愈小,因此产品内部的电子或塑胶零件 与喇叭单体位置相当靠近,所以,当喇叭单体的音圈通电后,音圈与磁体间的活塞作用会产 生高温,高温除了影响音质的表现,持续过高的温度,也可能影响产品内部邻近零件的运作 效率;更有甚者,音圈还可能因为持续高温而烧毁,或造成该产品本身的损坏,甚至对消费 者的使用造成危险。承上,喇叭单体的散热不良,严重者除了可能导致音圈烧毁外,高温也会影响既有 的音质表现,因此,传统上有不少解决音圈散热问题的现有技术,主要有气体的对流、喇叭 单体结构的改良以及改善金属散热材质等方式。如中国台湾专利00305509,将喇叭的防尘盖材质改成金属材质,并直接置于音圈 开口处,直接将音圈的热通过金属的防尘盖,将热气排出。如中国台湾专利00431741,则是通过喇叭机构的改良,在喇叭动作时,可以将喇叭 外部的冷空气带入音圈与磁体的间隙中,顺势把间隙中的热气带出,避免音圈过热。如中国台湾专利00453601内容,直接在音圈上设置环型散热片,并将磁铁包覆 住,以导出音圈与磁体的高温。如中国台湾专利M249394(中国专利ZL02288716.4)内容,该发明直接在音圈与磁 体后端的金属体上,粘着一板片型的散热片,将喇叭动作的热气排出,以避免音圈过热。如中国专利ZL200620014749. 2,该发明主要在华司(喇叭单体的上导磁片)设置 一环型散热片,该散热片呈锯齿状结构,可加快音圈热能的排出。如中国专利ZL200720000787. 7,该发明为设置一凹型散热装置,将磁铁下的导磁 轭铁(U铁),安置在该凹型散热装置中,再通过散热膏将两者紧密结合,因此,当喇叭单体 的热传导至导磁轭铁时,可以直接通过外部的凹型散热装置,将热能快速的排出。如中国专利ZL99217826.6,则是在导磁轭铁(T铁)的周围开设数个散热孔,并在 导磁柱上同样开立圆孔,同时在导磁轭铁的底部,采用鳍片设计以加强散热的效率。[0013]如中国专利ZL200520053787. 4,则是将原本导磁轭铁(U铁)的导磁与固定磁体功 能分离,并通过导磁轭铁材质的改变,采用轻质的材质取代传统的铁质材质,除了可以减轻 单体重量之外,也可以达到散热的目的,同时,在导磁轭铁外设有散热片,以加强散热效率。如中国专利ZL200420083784. 0,该发明将内磁式喇叭单体结构进行改良,除了强 化了喇叭单体的导热效率外,也提升了低音的音质。该发明主要是通过对内磁式喇叭单体 结构改良,在导磁轭铁(U铁)外设有一锯齿状散热器,可将音圈的热能通过导磁轭铁,传导 至该散热器,同时,此散热器带有圆周方向的开槽,通过喇叭支架上的开孔,延伸振膜后面 的气腔空间,可以在不额用使用音箱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最低共振频率点F0,达到提升低 音音质的目的。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Prior Art),针对音圈散热问题所揭露(Disclosure)的 方法或结构,有的散热效率仍未臻理想,有的则是体积太大,不适用于薄型喇叭的极有限空 间,故仍有改善空间。所以,申请人针对上述问题,在中国台湾第M352209专利(中国专利 ZL2008201353250),提出一种“薄型小喇叭散热装置”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在U型导磁轭 的周围,套置一板形金属体,借以将导磁轭所产生热能传导出去;但是,此一结构虽有一定 程度的散热功能,但该板形金属体须容置在上、下盖内部空间,因此散热面积受限,此外,该 案的整体厚度仍有数mm,对于目前的手机等电子产品所要求的厚度,仍有改善空间。为此,本实用新型创作人乃精益求精,再次针对薄型小喇叭的散热以及厚度问题, 加以研究改善,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超薄型扬 声器,其是以一铁盆同时作为导磁与散热功能的基体,借以扩大散热面积,解决薄型扬声器 的散热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型扬声器,是通过解决薄型扬声器的散 热问题,进而使得整个扬声器的厚度可以降低在1. 5mm以下,最小可以做到Imm左右,以方 便电子产品的内部空间设计,提升轻薄化功效。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薄型扬声器,该薄型扬声器具有更佳的聚 磁力及制作良率,进而增进产品的可靠度及音质功效。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超薄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铁盆,其表面设有一第一容置面 及一第二容置面;一磁铁单元,是设在该铁盆的第一容置面上;一音圈,是环设在该磁铁单 元周缘;一振膜,是设在该第二容置面上,与前述元件据以构成一喇叭单体。前述的超薄型扬声器,其中磁铁单元由一单磁铁构成,且该音圈是设在该单磁铁 的外周缘。前述的超薄型扬声器,其中磁铁单元由一内磁铁及一外磁铁构成,且该音圈是设 在该内、外磁铁之间。前述的超薄型扬声器,其中铁盆的第二容置面上设有一个以上的气孔。前述的超薄型扬声器,其中铁盆的端面底缘设有一端子板。[0027]前述的超薄型扬声器,其中喇叭单体更包括设有一金属上盖及一金属下盖予以包覆。前述的超簿型扬声器,其中喇叭单体设有一金属上盖及一金属下盖予以包覆。前述的超薄型扬声器,其中金属上盖的横断面形成一中间凸起及周边的凸缘面, 而该金属下盖形成一中间凹部及周边的接触面,且该接触面是嵌套在该金属上盖的凸部内 缘面,据以将该喇叭单体包覆。本实用新型超薄型扬声器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一铁盆, 其表面设有一第一容置面及一第二容置面;一磁铁单元,是设在该铁盆的第一容置面上; 一音圈,是环设在该磁铁单元周缘;一振膜,是设在该第二容置面上,与前述元件据以构成 一喇叭单体。依据前述特征,本实用新型的磁铁单元包括可为一单磁铁所构成,且也可为一 内磁铁及一外磁铁所构成。又,本实用新型的喇叭单体,更包括利用一金属上盖及一金属下 盖予以包覆。基于上述构成,本实用新型以特殊成型的铁盆基体,能解决现有扬声器/喇叭 的厚度及散热问题,同时增进制作良率以及聚磁力,确实增进实质功效。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分解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组合结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示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上、下盖的分解结构立体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组装上、下盖的立体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立体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组合结构立体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示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上、下盖的分解立体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组装上、下盖的立体图。图中标号说明10铁盆、11第一容置面、12第二容置面、13气孔、14端子板、20磁 铁单元、21内磁铁、22外磁铁、30音圈、40振膜、50喇叭单体、60上盖、61凸部、611音孔、62 凸缘面、70下盖、71凹部、72接触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超薄型扬声器第一实施例包括有一铁盆10,是由 散热及导磁功能材料所构成的基体,其成型时在上表面具有一第一容置面11,本实施例中, 该第一容置面11是设成一圆形凹面的形状,但不限定于此。该第一容置面11主要是供一 磁铁单元20及一音圈30放置,本实施例中,该磁铁单元20是一单磁铁,但不限定于比,而 该音圈30则设在该单磁铁20的外周缘。所以,本实用新型上述铁盆10的构造,已兼具现有支架及轭铁功能,且整个铁盆 10都是导磁及散热体,因此可以扩大散热面积及导磁效能,例如可使聚磁力更佳而提升音 质,而散热效率的改善,则可增进使用寿命及可靠度。进一步,该铁盆10的上表面更包括设有一第二容置面12,本实施例中,其是设在
5该第一容置面11的外周缘,用以供一振膜40置放,本实施例中,该振膜40是设成椭圆形, 但不限定于此。再者,该第二容置面12上包括设有一个以上的气孔13。此外,该铁盆10外 端部底缘设有一端子板14,用以连接外部音源讯号。上述铁盆10、磁铁单元20、音圈30及振膜40的组成,即为一小型喇叭单体50。且,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使用铁盆10来作为兼具支架与轭铁的功能,通过这种结 构设计,不仅可以增加整体的机械强度,并能使整体的厚度设在预期的薄型范围内,例如可 在1. 5mm以内,甚至可在1. Omm左右的厚度;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具有薄型特性,且散热及 导磁功能均提升,故能方便电子产品内部空间设计,增进轻薄化功效。承上,如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喇叭单体50进一步更设有一金属上盖60及 一金属下盖70予以包覆。该金属上盖60是由薄金属片冲压成型,其横断是设成一 形 状,据以形成一中间凸部61及周边的凸缘面62,但不限定于此,其该中间凸部61的表面,可 依需求及配合振膜40的型体,而设有单一较大音孔或数个小音孔。然而,无论是单一或数 个小音孔,都可实施,本实施例所揭示的音孔611为单一音孔,但不限定于此。又,该金属下盖70,是配合该金属上盖60所设成,其横断面设成U形状,据以 形成一中间凹部71及周边的接触面72,较佳实施例是将该接触面72嵌套在该金属上盖60 的凸部61内缘面,但不限定於此。而此种实施例可将金属下盖70迅速与金属上盖60组合, 且可借助包覆结构,增加喇叭单体50的保护,且其与铁盆10接触,也可扩大铁盆10的散热 面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是如图6至图10所示,其相同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以 相同标号表示,其差异性仅在于该磁铁单元20是由一内磁铁21及一外磁铁22所构成,且 该音圈30是设在该内外磁铁21、22之间。本实施例中,该内外磁铁21、22及音圈30,都设 在该第一容置面11上,其功能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赘述。至于该振膜40及金属上下盖 60,70的形状或有些不同,但都不影响整体的功能,故本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其技术特征 及手段都相同,仅是在实施上略有不同,而其所达到的功效,则有异曲同功之妙,均具有新 颖性和创造性。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 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超薄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铁盆,其表面设有一第一容置面及一第二 容置面;一磁铁单元,是设在该铁盆的第一容置面上;一音圈,是环设在该磁铁单元周缘; 一振膜,是设在该第二容置面上,与前述元件据以构成一喇叭单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单元由一单磁铁构成, 且该音圈是设在该单磁铁的外周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单元由一内磁铁及一 外磁铁构成,且该音圈是设在该内、外磁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超薄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盆的第二容置面上设 有一个以上的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超薄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盆的端面底缘设有一 端子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单体更包括设有一金 属上盖及一金属下盖予以包覆。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簿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单体设有一金属上盖 及一金属下盖予以包覆。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超薄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上盖的横断面形成 一中间凸起及周边的凸缘面,而该金属下盖形成一中间凹部及周边的接触面,且该接触面 是嵌套在该金属上盖的凸部内缘面,据以将该喇叭单体包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薄型扬声器,其包括一铁盆,其表面设有一第一容置面及一第二容置面;一磁铁单元,是设在该铁盆的第一容置面上;一音圈,是环设在该磁铁单元周缘;一振膜,是设在该第二容置面上,与前述元件据以构成一喇叭单体;其以铁盆同时作为导磁与散热功能的基体,借以扩大散热面积,解决薄型扬声器的散热问题,进而使整个扬声器厚度降低在1.5mm以下,方便电子产品内部空间设计,提升轻薄化功效,还具有更佳的聚磁力及制作良率,进而增进产品的可靠度及音质功效。
文档编号H04R9/06GK201893915SQ20102010870
公开日2011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5日
发明者李秉彧 申请人:富祐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