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44432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扬声器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声电转换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
【背景技术】
[0002]扬声器模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重要声学部件,用于完成电信号与声音信号之间的转换,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现有的扬声器模组通常包括外壳,外壳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扬声器单体包括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包括固定在一起的振膜和音圈,磁路系统包括U铁及依次固定在U铁上的磁铁和华司。扬声器单体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
[0003]很多扬声器模组的出声孔一般不正对振膜,使得扬声器单体发出的大部分声波不能直接辐射出去,而是要经过前腔壁的反射才能从出声孔辐射出去,此时某些高频声波的发射波与反射波相叠加后会在前声腔内形成驻波,使得声波不再向前推进,从而该频段的音波也就不会从出声孔辐射出去,致使高频该频点处声压振幅急剧减小,扬声器模组的灵敏度曲线在该频点附近产生深谷,严重的影响了扬声器模组在该频段的灵敏度,降低了模组的声学性能,造成了模组的性能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此扬声器模组有效的改善了高频灵敏度。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6]—种扬声器模组,包括模组外壳,所述模组外壳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所述前声腔与出声孔相通,并且,所述前声腔内设有吸音件,所述吸音件固定在所述模组外壳上,且所述吸音件避开所述扬声器单体振膜的振动空间设置。
[000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吸音件为沸石、三聚氰胺、活性炭、白炭黑或者海泡石绒。
[000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吸音件固定在与所述扬声器单体的出声面相对的所述模组外壳的内壁上。
[0009 ]其中,所述模组外壳包括结合在一起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扬声器单体共同围成所述前声腔,所述吸音件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三壳体和所述扬声器单体共同围成所述后声腔。
[0010]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在所述扬声器单体出声面相对的位置有一凹槽,所述吸音件的一端设置在凹槽内。
[0011 ]其中,所述扬声器单体包括单体外壳,单体外壳内收容有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边缘部固定在单体外壳上的振膜,所述振膜靠近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固定有音圈,所述磁路系统包括U铁,U铁底部的中心位置依次固定有磁铁和华司。
[0012]由于本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的前声腔内设有吸音件,在不需要改变前声腔腔体结构的基础上就有效的改善了模组的高频灵敏度,不仅提高了模组的声学性能,同时还简化了模组的前声腔结构。
[0013]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14]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壳体10、出声孔12、第二壳体20、第三壳体30、扬声器单体40、球顶420、振膜422、音圈424、U铁440、磁铁442、华司444、吸音件50。
[0018]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0]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0021]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0022]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02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24]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包括模组外壳,模组外壳包括依次结合在一起的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和第三壳体30,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和第三壳体30围成的空间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40,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配合形成出声孔12。
[0025]扬声器单体40包括单体外壳,单体外壳内收容有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包括边缘部位固定在单体外壳上的振膜422,振膜422靠近第一壳体10的一侧的中间部位固定有球顶420,振膜422的另一侧固定有音圈424。磁路系统包括侧部固定在第二壳体20上的U铁440,U铁440包括圆形的底部,底部的周边设有与底部垂直的侧壁,底部的中心位置依次固定有磁铁442和华司444。磁铁442和华司444与U铁440的侧壁之间设有磁间隙,音圈424的端部位于磁间隙内。音圈424根据通过其绕线内的声频电信号的大小和方向在磁间隙内做上下运动,振膜422随着音圈424的上下运动而振动,策动空气发声,从而完成电声之间的能量转换。
[0026]扬声器单体40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和扬声器单体40共同围成前声腔,扬声器单体40、第二壳体20和第三壳体30共同围成后声腔。前声腔与出声孔12相通。前声腔内设有吸音件50,吸音件50固定在第一壳体10上,吸音件50固定在扬声器单体的上方,即与扬声器单体40出声面相对的第一壳体10的内壁上。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在扬声器单体40出声面相对的位置有一凹槽,吸音件50的一端设置在凹槽内,吸音件50与扬声器单体40留有供振膜422振动的空间。吸音件50用于防止反射到该处第一壳体10内壁上的声波产生驻波,有效的改善了模组在高频段的灵敏度,从而提高了模组的声学性能。另外现有技术中有些模组产品会通过改变前声腔的结构来避开驻波的产生,但改变前声腔结构势必会增加前声腔结构的复杂性,或是增加扬声器模组的体积来延长声波在前声腔内的传播距离,而本实用新型则不需要改变前腔结构就可以延长声波在前声腔内的传播距离,故在更小、更简单的模组结构下得到了更优的声学性會K。
[0027]本实用新型的吸音件50的材料可以选用沸石、三聚氰胺、活性炭、白炭黑或者海泡石绒等其中的一种或者任意种的组合
[0028]本实用新型的吸音件50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中模组前声腔的结构来设计吸音件的结构,例如:吸音件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是环形的,这个技术人员根据情况可做随意选择。
[0029]本实用新型在前声腔内增设吸音件来改善模组高频曲线灵敏度的技术方案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模组结构、前声腔结构以及吸音件结构,只要是在前声腔内设有吸音件,且吸音件是用来改善模组高频曲线灵敏度的产品,则无论其模组结构、前声腔结构及吸音件结构是否与本实用新型相同,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0]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的命名只是为了区别技术特征,并不代表三者之间的安装顺序、工作顺序以及位置关系等。
[0031]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扬声器模组,包括模组外壳,所述模组外壳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所述前声腔与出声孔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声腔内设有吸音件,所述吸音件固定在所述模组外壳上,且所述吸音件避开所述扬声器单体振膜的振动空间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件为沸石、三聚氰胺、活性炭、白炭黑或者海泡石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件固定在与所述扬声器单体的出声面相对的所述模组外壳的内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外壳包括结合在一起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扬声器单体共同围成所述前声腔,所述吸音件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三壳体和所述扬声器单体共同围成所述后声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在所述扬声器单体出声面相对的位置有一凹槽,所述吸音件的一端设置在凹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单体包括单体外壳,单体外壳内收容有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边缘部固定在单体外壳上的振膜,所述振膜靠近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固定有音圈,所述磁路系统包括U铁,U铁底部的中心位置依次固定有磁铁和华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模组外壳,所述模组外壳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所述前声腔与出声孔相通,并且,所述前声腔内设有吸音件,所述吸音件固定在所述模组外壳上,且所述吸音件避开所述扬声器单体振膜的振动空间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模组的前声腔内设有吸音件,在不需要改变前声腔腔体结构的基础上就有效的改善了模组的高频灵敏度,不仅提高了模组的声学性能,同时还简化了模组的前声腔结构。
【IPC分类】H04R9/02, H04R9/06
【公开号】CN205356673
【申请号】CN201521134687
【发明人】宋倩倩, 王宇
【申请人】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