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05139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型电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
背景技术
随着便携式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作为重要声学器件的微型动圈式电声转 换器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图4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剖视图,微型 动圈式电声转换器包括由振膜21'和音圈22'组成的振动系统,且振膜折环部的面积大 于振膜球顶部的面积;华司31'、磁铁32'和T型盆架33'由上而下依次粘结形成微型 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磁路系统,其中磁路系统为外磁路结构,T型盆架中心设置有突起;还 包括辅助系统,所述辅助系统包括收容磁路系统的外壳12'和盖接于外壳12'上的前盖 11',外壳12'的底部设有声孔122',振膜21'、外壳12'和磁路系统形成微型动圈式电 声转换器的内部声腔,声腔内的声信号通过声孔122'传出到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外 部。这种结构的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振膜折环部面积大于振膜球顶部面积,既大部 分的声波都是由振膜折环部产生的,振膜折环部产生的声音直接通过外壳底部的声孔传输 到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外侧。这种声孔位置和结构的设计使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 声阻较小,失真大。所以,有必要对上述结构的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进行改进以避免上述 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可以增大 声阻,减小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失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包括振 动系统、磁路系统和辅助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固定于所述振膜上的音圈,所述振 膜包括位于所述音圈内侧的振膜球顶部和位于所述音圈外侧的振膜折环部,所述振膜折环 部的边缘还设置有固定在所述辅助系统上的振膜固定部;所述磁路系统为外磁路结构,包 括由上而下依次固定在一起的华司、磁铁和中间设有突起的盆架,所述音圈位于所述磁路 系统形成的磁间隙中并且套设在所述盆架的突起上;所述辅助系统包括固定所述磁路系统 的外壳和盖接于所述外壳之上的前盖,所述外壳与所述磁路系统固定在一起并且一同与所 述振膜形成密闭的内部空腔,其中,所述盆架的突起上设有导通所述空腔和微型动圈式电 声转换器外部的声孔,所述振膜折环部的面积大于所述振膜球顶部的面积。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振膜折环部面积占所述振膜总面积的比例至少为 8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振膜折环部面积占所述振膜总面积的9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使所述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与 安装所述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电子部件形成空隙的突起。[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振膜球顶部上设有复合层。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盆架的截面呈T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在盆架的突 起上设有声孔,该声孔导通外壳、磁路系统和振膜共同形成的密闭空腔与微型动圈式电声 转换器的外部,且振膜折环部的面积大于振膜球顶部的面积,因此,由振膜折环部振动产生 的大部分声波首先需要绕过磁间隙和音圈共同构成的狭缝,然后再通过盆架突起上的声孔 传输到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外侧。因此,本实用新型利用磁间隙和音圈共同构成的狭 缝作为电声转换器的声阻,减小了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失真。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振膜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磁路系统与外壳结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剖视图。图中11.前盖,12.外壳,121.突起,21.振膜,211.振膜球顶部,212.振膜折环 部,213.振膜固定部,214.复合层,22.音圈,31.华司,32.磁铁,33.盆架,331.声孔,34.狭 缝,11'.前盖,12'.外壳,21'.振膜,22'.音圈,31'.华司,32'.磁铁,33' .T型 盆架,122'.声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在下面的描述 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进行描述,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 方式对所述的实施方案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 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相同的部分。如图1、图2和图3共同所示,一种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该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 器包括振动系统、磁路系统和辅助系统。其中,振动系统包括振膜21和粘结固定于振膜21 —侧上的音圈22,该振膜21包 括位于音圈22内侧的振膜球顶部211和位于音圈22外侧的振膜折环部212,振膜折环部 212的边缘还设置有固定在辅助系统上的振膜固定部213。其中,振膜折环部212的面积大 于振膜球顶部211的面积,在振膜球顶部211上方还粘结设有刚性的复合层214,可以提高 振膜21的高频特性和发声效果。磁路系统为外磁路结构,包括由上而下依次粘结固定在一起的华司31、磁铁32和 中间设有突起的盆架33,该盆架33的截面呈T型。振动系统中的音圈22位于该磁路系统 形成的磁间隙中并且套设在盆架33的突起上,且由音圈22和磁间隙形成弯曲的狭缝34。辅助系统包括固定磁路系统的外壳12和盖接于外壳12之上的前盖11。振膜21 通过振膜固定部213固定粘结于外壳12和前盖11的结合处,外壳12与磁路系统粘结固定 在一起并且一同与振膜21形成密闭的内部空腔,盆架33的突起的中心位置上设有导通该空腔和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外部的声孔331。由于采用了上述的设计方案,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声音主要通过振膜新环部 212的振动产生,在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声腔内部的大部分的声波辐射是通过音圈22 和磁间隙之间形成的狭缝34作为出声通道,并且通过盆架33上设置的声孔331传出到微 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外部,增大了声阻,有效的减小了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失真等不 良隐患。本实用新型中,振膜折环部212的面积占振膜21总面积的比例至少为80%,优选 地,振膜折环部212的面积占振膜21总面积的90%。振膜折环部212产生的声音穿过磁间 隙后经过声孔331传输到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外侧,即大部分的声波辐射是通过弯曲 的狭缝34后进入声孔331的。采用这种比例结构的振膜设计,可以优化本发明创造的技术 效果。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外壳12底部设有可以稳定支撑微型动圈式电声 转换器的突起121,该突起121使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与外部安装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 器的电子部件之间形成空隙,防止声孔331堵塞。当电声转换器在装配进其应用器件(如 手机)后,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与应用器件之间形成由突起121支撑而成的间隔,便于声 腔内部的声音发出,保证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声学性能正常。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指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各 种改进和变形,例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采用矩形外壳,可以采用两条形磁铁和中心盆架平 行放置的磁路结构,盆架可以开有一个或多个声孔等,而这些改进和变形,都落在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具体描述只是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 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1.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包括振动系统、磁路系统和辅助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 膜和固定于所述振膜上的音圈,所述振膜包括位于所述音圈内侧的振膜球顶部和位于所述 音圈外侧的振膜折环部,所述振膜折环部的边缘还设置有固定在所述辅助系统上的振膜固 定部;所述磁路系统为外磁路结构,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固定在一起的华司、磁铁和中间设有 突起的盆架,所述音圈位于所述磁路系统形成的磁间隙中并且套设在所述盆架的突起上; 所述辅助系统包括固定所述磁路系统的外壳和盖接于所述外壳之上的前盖,所述外壳与所 述磁路系统固定在一起并且一同与所述振膜形成密闭的内部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盆架 的突起上设有导通所述空腔和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外部的声孔,所述振膜折环部的面积 大于所述振膜球顶部的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折环部面积占 所述振膜总面积的比例至少为8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折环部面积占 所述振膜总面积的9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使 所述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与安装所述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电子部件形成空隙的突 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球顶部上设有复合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盆架的截面呈T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包括振动系统、磁路系统和辅助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固定于所述振膜上的音圈;所述磁路系统为外磁路结构,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固定在一起的华司、磁铁和中间设有突起的盆架,所述音圈位于所述磁路系统形成的磁间隙中并且套设在所述盆架的突起上;所述辅助系统包括固定所述磁路系统的外壳和盖接于所述外壳之上的前盖,所述外壳与所述磁路系统固定在一起并且一同与所述振膜形成密闭的内部空腔,其中,所述盆架的突起上设有导通所述空腔和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外部的声孔,所述振膜折环部的面积大于所述振膜球顶部的面积。本实用新型可以增大声阻,减小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的失真。
文档编号H04R9/02GK201854412SQ201020548488
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7日
发明者刘金华, 江超 申请人: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