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筒用透声膜以及具备其的话筒用透声膜部件、话筒及具备话筒的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09755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话筒用透声膜以及具备其的话筒用透声膜部件、话筒及具备话筒的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防止异物侵入话筒的声音变换部(sound transducer),并使声音穿透所述声音变换部的话筒用透声膜。本发明还涉及具备该透声膜的话筒用透声膜部件、 话筒及具备话筒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像便携电话和数码相机那样具备话筒的电子设备的普及正在发展。这样电子设备所具备的话筒一般是小型的电容话筒。该话筒通常作为在壳体内收纳具有膜片和后板的声音变换部(集音部)的话筒单元收纳在电子设备的筐体内。来自外部的声音经由设于筐体的集音口和设于壳体的集音口双方被引导至话筒的声音变换部。当尘埃等异物从这些集音口侵入时,所述异物在声音变换部附近振动,产生杂音。除此之外,异物对声音变换部的侵入还会导致话筒的故障。由此,一般在从筐体和壳体中选出的至少一个部件的集音口配置防止异物侵入并使声音透过的透声膜。通过配置透声膜,也抑制了由风或者气息的吹入产生的杂音。以往,使用具有透气性的多孔质薄膜作为透声膜。日本特开2008-199225号公报公开了能够将由尼龙、聚乙烯等树脂构成的纤维的织布或者不织布用作透声膜。日本特开 2007-81881号公报公开了能够将聚四氟乙烯(PTFE)多孔质膜用作透声膜。对于后者的透声膜,基于PTFE多孔质膜的特性,不仅抑制尘埃作为异物侵入而且可以期待抑制水作为异物侵入。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199225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7-818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使用多孔质薄膜的情况下,因其透气性而难以防止细微的尘埃的侵入。在电子设备的扬声器、蜂鸣器等的发声部使用的也是与话筒同样的透声膜,但是相对于在发声部细微的尘埃不易成为问题,对于话筒来说,会因细微的尘埃而产生杂音和出现故障,因此是较大的问题。由此,期望防止细微的尘埃侵入的透声膜。另一方面,通过将调整了平均孔径的PTFE多孔质膜作为透声膜使用,能够挡住水和细微的尘埃的大部分,但是无法防止水蒸气的透过,侵入的水蒸气在声音变换部结露时, 结果还是容许了水的侵入。如上所述,话筒的透声膜以往使用具有透气性的多孔质薄膜(多孔质膜),并未使用不具有透气性的薄膜。这是因为,透声膜具有透气性被认为是确保话筒性能必不可少的。将具有透气性的多孔质薄膜作为话筒的透声膜使用一直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技术常识延续。本发明的发明者们背逆该技术常识,重新研究了透声膜的透气性对于确保话筒性能是否真的是必不可少的。研究的结果,非常意外地发现(1)透声膜的透气性的有无对透过该膜的声音的偏差具有较大的影响(在透声膜不具有透气性的情况下,与具有透气性的情况相比,透过该膜时产生的声音的偏差变大),但是对透过该膜的声音的声压的影响并不大;(2)对于用于扬声器的透声膜,由于在透声膜产生的声音的偏差对听到的音质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透气性必不可少;(3)另一方面对于话筒性能来说,由于音源与透声膜的距离较远,透声膜的声压的变化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声音的偏差则影响不大。即,由于脑中一直存在不具有透气性的膜用作扬声器用透声膜时产生的“由声音偏差引起的音质劣化”的想法,因此以往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认为对于话筒用透声膜来说透气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实际上,为了确保话筒性能,透声膜的透气性并非必须,在使用不具有透气性的无孔薄膜作为透声膜的情况下,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够确保话筒性能。本发明的话筒用透声膜通过配置到话筒的集音口从而在防止异物从所述集音口侵入所述话筒的声音变换部的同时使声音透过。本发明的话筒用透声膜由无孔薄膜或者包含无孔薄膜的多层膜构成,表面密度在30g/m2以下,在300 4000Hz的频带的音响透过损失不到3dB。本发明的话筒用透声膜部件通过配置到话筒的集音口和/或设于具备话筒的电子设备的筐体的集音口,从而具备防止异物从所述集音口侵入所述话筒的声音变换部并使声音透过的透声膜、以及将所述透声膜以堵住该集音口的方式接合到具有所述集音口的部件的双面粘结片。所述透声膜是本发明的话筒用透声膜。所述双面粘结片配置在所述透声膜的至少一方的主面的周缘部。本发明的话筒具备声音变换部;壳体,所述壳体收纳所述声音变换部,并且设有将声音导至所述声音变换部的集音口 ;以及透声膜,所述透声膜以堵住所述集音口的方式接合于所述壳体,防止异物从所述集音口侵入所述声音变换部并使声音透过。所述透声膜是本发明的话筒用透声膜。本发明的具备话筒的电子设备具备话筒,所述话筒具备声音变换部;以及壳体, 该壳体收纳所述声音变换部,并且设有将声音导到所述声音变换部的集音口 ;筐体,所述筐体收纳所述话筒,并且设有将声音导到所述话筒的集音口 ;以及透声膜,所述透声膜以堵住选自所述壳体和所述筐体的至少一个部件的所述集音口的方式与所述至少一个部件接合, 防止异物从所述至少一个部件的所述集音口侵入到所述声音变换部并使声音透过。所述透声膜是本发明的话筒用透声膜。发明效果本发明的话筒用透声膜由无孔薄膜或者包含无孔薄膜的多层膜构成。由此,能够防止细微的尘埃等难以通过现有的透声膜的挡住的异物侵入话筒的声音变换部。此外,能够防止水蒸气(在发声过程中包含非常多的水蒸气)侵入声音变换部,能够抑制在现有的透声膜中可见的、在声音变换部产生结露。进而,通过使表面密度在30g/m2以下,并且使 300 4000Hz频带的音响透过损失不到3dB,也确保了配置该透声膜时的话筒性能。具备这样的透声膜的本发明的话筒因异物侵入声音变换部而产生的杂音和故障少,可靠性高。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话筒用透声膜的一例的剖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话筒用透声膜的另外一例的剖视图。
4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话筒用透声膜部件的一例的立体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话筒的一例的剖视图。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具备本发明的话筒的电子设备的一例的剖视图。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具备本发明的话筒的电子设备的另外一例的剖视图。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具备本发明的话筒的电子设备的又一例的剖视图。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具备本发明的话筒的电子设备的再一例的剖视图。图9是用于说明在实施例中采用的、透声膜的音响透过损失的评价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话筒用透声膜图1是本发明的话筒用透声膜的一例。图1所示的话筒用透声膜(以下简称“透声膜”)1为无孔薄膜11。透声膜1的表面密度在30g/m2以下。透声膜1的表面密度是该膜的重量除以该膜的主面的面积所得的值。换言之,表面密度是透声膜1的、主面的单位面积的重量。透声膜的表面密度对声音透过该膜时声压的变化影响较大。除此之外,透声膜1在300 4000Hz 频带的音响透过损失不到3dB。由此,该透声膜在使用时,即配置到将声音导到话筒的声音变换部的集音口时,确保了话筒性能。音响透过损失是反映声音透过评价对象物时的声压的变化(声压损失)的值。音响透过损失不到3dB的话,以人类的听力是无法感到其变化的。300 4000Hz频带的音响透过损失意味着该频带中的音响透过损失的平均值。将 300 4000Hz频带的音响透过损失在以下简称作“音响透过损失”。300 4000Hz与人类的发声频率相应。由于本发明的透声膜是由无孔薄膜或者包含无孔薄膜的多层膜构成而不是由多孔质膜构成的,因此与表面密度和音响透过损失相关的这些限定非常重要。透声膜1的表面密度优选在25g/m2以下,更为优选在20g/m2以下,进而优选在 15g/m2以下。在该情况下,透声膜1的音响透过损失变得更小。透声膜1的表面密度的下限并不特别限定,例如是lg/m2,该下限优选为10g/m2。如果表面密度过小的话,透声膜1的强度降低,容易受到由异物引起的损伤。优选透声膜1的表面密度在该下限值或者优选的下限值与上述的上限值或者优选的上限值之间。透声膜1的音响透过损失的下限并不特别限定。从话筒性能的观点出发,音响透过损失越小越好。透声膜1的音响透过损失的下限例如是0.5dB。透声膜1的音响透过损失例如是0. 5dB以上不足3dB。无孔薄膜11的结构和材质并不特别限定。无孔薄膜11例如由金属、树脂或者它们的复合材料构成。典型地,无孔薄膜11是树脂薄膜。树脂的种类并不特别限定,例如是聚四氟乙烯(PTFE)、聚酯(PET)、聚碳酸酯、聚乙烯(PE)、聚酰亚胺。“无孔”意味着不存在将薄膜的一方的主面与另一方的主面连通的细孔。例如,可以将一方的主面与另一方的主面之间的通气度为零的薄膜判断为无孔薄膜。无孔薄膜11从重量和强度的平衡良好的角度出发,优选为PTFE薄膜或者PET薄膜,特别优选为PTFE薄膜。作为透声膜1,只要表面密度在30g/m2以下,音响透过损失不足3dB,就不特别限定无孔薄膜11的厚度。透声膜1也可以由两层以上的无孔薄膜11构成。在该情况下,各个无孔薄膜11 的种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从尽量减小透声膜1的音响透过损失的观点出发,如图1所示,优选透声膜1为无孔薄膜11的单层膜。图2是本发明的透声膜的另外一例。图2所示的透声膜2是无孔薄膜11与透气性支承材料12的多层膜。透声膜2的表面密度(作为含有无孔薄膜11和透气性支承材料12的多层膜的表面密度)在30g/m2以下。除此之外,透声膜2的音响透过损失不足3dB。由此,形成为在使用时确保了话筒性能的透声膜。透声膜2的表面密度(作为含有无孔薄膜11和透气性支承材料12的多层膜的表面密度)优选在25g/m2以下,更为优选在20g/m2以下,进而优选在15g/m2以下。在该情况下,透声膜2的音响透过损失变得更小。与透声膜1同样地,对于由含有无孔薄膜11的多层膜构成的透声膜2,并不特别限定表面密度的下限,例如是lg/m2,优选下限为10g/m2。优选透声膜2的表面密度在该下限值或者优选的下限值与上述的上限值或者优选的上限值之间。透声膜2的音响透过损失(作为含有无孔薄膜11和透气性支承材料12的多层膜的音响透过损失)不足3dB。与透声膜1同样地,对于由含有无孔薄膜11的多层膜构成的透声膜2,也不特别限定音响透过损失的下限。从话筒性能的观点出发,音响透过损失越小越好。透声膜2的音响透过损失的下限例如是0.5dB。透声膜2的音响透过损失例如是 0. 5dB以上不足3dB。无孔薄膜11与图1所示的透声膜1的无孔薄膜11是同样的。透气性支承部件12是支承无孔薄膜11并具有使透声膜2的强度提高的作用的透气性层。典型的透气性支承部件12是由金属、树脂或者它们的复合材料构成的织布、不织布、网状布、网、海绵、泡沫、多孔体。树脂例如是聚烯、聚酯、聚酰胺、聚酰亚胺、芳族聚酰胺、 氟树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图2所示的透声膜2中,无孔薄膜11与透气性支承材料12 被层叠一体化,不过在层叠一体化时,可以采用热叠片、加热熔接、超声波熔接等各种接合方法来将两者接合起来。作为透声膜2,只要表面密度在30g/m2以下,音响透过损失不足3dB,就不特别限定无孔薄膜11和透气性支承材料12的厚度。透声膜2也可以具有两层以上的无孔薄膜11和/或透气性支承材料12,并不特别限定各个层的层叠顺序。在具有两层以上的无孔薄膜11的情况下,各个无孔薄膜11的种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具有两层以上的透气性支承材料12的情况下,各个透气性支承材料12的种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透声膜2只要是能够得到本发明的效果,也可以具有无孔薄膜11和透气性支承材料12以外任意的层。从尽量减小音响透过损失的观点出发,如图2所示,优选透声膜2由一层无孔薄膜11和一层透气性支承材料12构成。通过将透声膜1、2适当地配置在话筒的集音口或者具备话筒的电子设备的集音口,能够防止尘埃和水等异物从该集音口侵入话筒的声音变换部,并且使声音透过。由此, 在减少了杂音的产生和故障的同时确保了话筒性能。
话筒用透声膜部件图3是本发明的话筒用透声膜部件(以下简称作“透声膜部件”)的一例。图3所示的透声膜部件3具备由无孔薄膜11构成的单层的透声膜1和以堵塞集音口的方式使透声膜1接合于具有该集音口的部件的双面粘结片13。图3所示的双面粘结片13为环状,其与圆板状的透声膜1的一方的主面的周缘部相接。具有集音口的部件是构成话筒或者具备话筒的电子设备的部件,例如是收纳话筒的声音变换部的壳体或者具备话筒的电子设备的筐体。透声膜部件3的双面粘结片13实现了透声膜1相对于具有集音口的部件的简便的接合。通过以堵塞集音口的方式将透声膜部件3接合于具有该集音口的部件,能够防止尘埃和水等异物从该集音口侵入话筒的声音变换部,并且使声音透过,在减少了杂音的产生和故障的同时确保了话筒性能。进而,在透声膜部件3中,由双面粘结片13对透声膜1进行加强。由此,透声膜1 的处理变得容易。本发明的透声膜部件中的透声膜是上述的本发明的透声膜。透声膜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可以是图3所示的圆形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椭圆形状、矩形形状等)。只要能够以堵塞集音口的方式将透声膜稳定地接合于具有该集音口的部件,并且使声音经由集音口透过话筒的声音变换部,双面粘结片13的形状、结构、材质并不特别限定。如图3所示,在透声膜1为圆形形状的情况下,典型的双面粘结片13为环状。优选双面粘结片13具有耐热性。在本发明的透声膜部件中,也可以将双面粘结片配置在透声膜的双方的主面的周缘部。在该情况下,例如图5所示,能够利用双方的双面粘结片将具有集音口的两个以上的部件与透声膜部件在该两个以上部件之间夹有该透声膜部件的状态接合。话筒图4是本发明的话筒的一例。图4所示的话筒4是具有在壳体15内收纳将声音变换为电信号的声音变换部14的结构的、所谓的话筒单元。壳体15是内部空洞的立方体, 在壳体15的一个表面设有将来自外部的声音引导至声音变换部14的集音口 16。本发明的透声膜1以堵塞集音口 16的方式通过双面粘结片13接合于壳体15。双面粘结片13与透声膜1的一方的主面的周缘部接合,透声膜1和双面粘结片13也是本发明的透声膜部件 3。在壳体15的底面设有输出通过声音变换部14由声音变换成的电信号的一对端子17。 话筒4例如配置于电路基板上,将端子17与电路基板电连接使用。在话筒4中,利用以堵塞集音口 16的方式配置的透声膜1,能够防止尘埃和水等异物从集音口 16侵入声音变换部14,并且使声音透过声音变换部14,在减少了杂音的产生和故障的同时确保了话筒性能。声音变换部14的结构并不特别限定。在话筒4为电容话筒(驻极体电容话筒 ECM)的情况下,声音变换部14具备膜片和后板(背极),由被引导至声音变换部14的声音产生的膜片的振动被转换为电信号。硅话筒也是同样的。壳体15的结构和材质并不特别限定,典型地由树脂构成。壳体15的开口通常仅为集音口 16。壳体15中收纳声音变换部14的状态、壳体15的形状和尺寸、集音口 16的形状和尺寸、集音口 16和声音变换部14的距离以及端子17的形状等也并不特别限定。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透声膜1通过双面粘结片13与话筒4的壳体15接合,然而透声膜1相对于壳体15的接合方法并不特别限定。透声膜1也可以通过粘接剂、加热熔接、超声波熔接等方法与壳体15接合。另外,如图4所示,透声膜1通过配置于该膜的至少一方的主面的周缘部的双面粘结片13与壳体15接合,能够可靠地将透声膜1与壳体15接合,并且该方法简便,因此是优选的。具备话筒的电子设备图5是示出了具备本发明的话筒的电子设备即便携电话的一例。在图5中,示出了包含便携电话中的话筒4的截面的一部分。在图5所示的便携电话5A的筐体18内收纳有话筒(话筒单元)4。在筐体18设有将来自外部的声音引导到话筒4的集音口 19。在话筒4的壳体15内收纳有将声音变换为电信号的声音变换部14。壳体15是内部空洞的立方体,在壳体15的一个表面设有将从筐体18的集音口 19导入的声音引导至话筒4的声音变换部14的集音口 16。本发明的透声膜1以堵塞各集音口 16、19的方式隔着接合在透声膜1的双方的主面的周缘部的一对双面粘结片(未图示)接合于壳体15和筐体18。话筒4通过设于壳体15的底面的端子(未图示)与便携电话5A的电路基板20电连接,通过声音变换部14由声音变换成的电信号经由端子输出到电路基板20。在便携电话5A中,通过以堵塞集音口 16、19双方的方式配置的透声膜1,能够防止尘埃和水等异物从集音口侵入话筒4的声音变换部14,并且能够使声音透过声音变换部 14。由此,能够减少话筒4中杂音的产生及其故障,并且能够确保话筒性能。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透声膜1以堵塞壳体15和筐体18双方的集音口 16、19的方式与壳体15和筐体18双方接合,不过只要透声膜1在防止异物侵入声音变换部14的同时使声音透过声音变换部14,也可以以堵塞至少一个集音口的方式与选自壳体15和筐体 18的至少一个部件接合。本来,从防止异物侵入声音变换部14的观点出发,优选透声膜1 以堵塞壳体15和筐体18双方的集音口 16、19的方式与壳体15和筐体18双方接合。在图6中示出了将透声膜1与壳体15接合的便携电话的一例,在图7中示出了将透声膜1与筐体18接合的便携电话的一例。图6、7所示的便携电话5B、5C除了供透声膜 1接合的部件是选自壳体15和筐体18的仅一方之外,与图5所示的便携电话5A具有相同的结构。本发明的具备话筒的电子设备也可以具备两个以上的本发明的透声膜。在图8中示出了这样的电子设备的一例。图8所示的便携电话5D为,将一个透声膜Ia以堵塞壳体 15的集音口 16的方式接合于该壳体15,并将一个透声膜Ib以堵塞筐体18的集音口 19的方式接合于该筐体18。图8所示的便携电话5D除了具备两个以上的透声膜(la、lb)并且一方的透声膜Ia以堵塞集音口 16的方式与壳体15接合而另一方的透声膜Ib以堵塞集音口 19的方式与筐体18接合以外,具有与图5所示的便携电话5A相同的结构。便携电话5A中话筒4的收纳状态并不限定于图5所示的例子。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透声膜1通过双面粘结片13与壳体15和筐体18接合,然而透声膜的接合方法并不特别限定。透声膜1也可以通过粘接剂、加热熔接、超声波熔接等方法与选自壳体15和筐体18的至少一个部件接合。另外,如图5所示,透声膜1通过配置于该膜的至少一方的主面的周缘部的双面粘结片13与上述至少一个部件接合,能够可靠地接合透声膜,并且该方法简便,因此是优选的。本发明的具备话筒的电子设备并不限定于便携电话,例如也可以是外接于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携带式电视、对讲机以及声音记录装置等电子设备的话筒单元等。实施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首先,示出在本实施例中制作的透声膜的评价方法。表面密度透声膜的表面密度为,在以q>47mm的冲头冲落该膜后,测定冲落部分的质量,并换算为每Im2的重量从而求得。音响透过损失透声膜的音响透过损失(=“未配置透声膜时测定的声压”-“配置有透声膜时的声压”)如下地评价。首先,准备模仿便携电话的筐体的模拟筐体(丙烯酸制,外形为70X50X 15mm)。 图9所示,该模拟筐体51由两个部分51a、51b构成,并且部分51a和51b能够彼此嵌合。在部分51a设有话筒安装孔52 ( Φ =2mm)。安装孔52通过配置话筒而成为向该话筒引导声音的集音口。通过使部分51a、51b彼此嵌合,在筐体51内形成除安装孔52和话筒线缆的导通口 53以外没有开口的空间。除此之外,使用汤姆逊模具将在各实施例中制作的透声膜1和在各比较例中制作的透声膜55冲落成直径为8mm的圆形。接着,在冲落的透声膜1 (或者5 的双方的主面的周缘部分别粘贴冲落成外径8mm、内径4mm的环状的双面胶带13 (日东电工制,No. 5620A,厚度为0.2mm)后,使用上述双面胶带13将该透声膜1(或者55)以堵塞话筒单元4 (Knowles 制硅话筒,SPM0208HM)的集音口 16的方式粘贴于该单元4。在粘贴时,注意避免双面胶带 13碰到单元4的集音口 16,并且要以透声膜1(或者5 完全地堵塞集音口 16。此外,在外观方面,注意不要使透声膜1 (或者5 发生松弛。话筒单元4具有将声音变换部14收纳在立方体的壳体15内的结构,并在壳体15的一个表面形成集音口 16。接着,如图9所示,以透声膜1 (或者5 与安装孔52相对并且透声膜1 (或者55) 堵塞安装孔52的方式从使部分51b与筐体51的部分51a的话筒安装孔52嵌合时处于内侧的面将粘贴有透声膜1 (或者55)的话筒单元4固定。话筒单元4相对于部分51a的固定通过粘贴在透声膜1 (或者55)的话筒单元4侧的相反侧的面的双面胶带13进行。此时, 注意避免双面胶带13碰到安装孔52,并且要以透声膜1(或者55)完全地堵塞安装孔52。接着,将话筒4的话筒线缆M通过导通口 M导出到筐体51的外部,并且使部分 51a与51b嵌合,形成用于测定透声膜的音响透过损失的模拟筐体51。导通口 53在将话筒线缆导出后用腻子堵塞。接着,将话筒线缆和作为音源的扬声器(卞夕一精密制,SCC-16A)与音响评价装置(B&K制,3560-B-030)连接,在与模拟筐体51的话筒安装孔52相距50mm的位置配置扬声器。接着,作为评价方式,选择并执行SSR(固态反应)模式(试验信号20Hz 20kHz, sweep up),并且评价了透声膜的音响透过损失。音响评价损失为300 4000Hz的平均值。 另外,在每次评价音响透过损失时,预先对不配置透声膜而仅固定有话筒单元的模拟筐体进行同样的试验,并测定空白的声压。仅固定有话筒单元的模拟筐体除未使用透声膜以外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制作。实施例1将100重量份的PTFE塑模粉末((夕^矢 >工业制,TFEM-12)与0. 2重量份的预先通过粉碎除去了粒径在10 μ m以上的粒子的活性炭(和光纯药工业制)良好地混合。接着,将得到的混合物导入高800mm、内径200mm的圆筒状的模具中,以^Okg/cm2的压力进行一个小时的预备成形。接着,在将得到的PTFE的预备成形品从模具中取出后,以温度360°C 烧制48小时,得到高度约为500mm,外径约为200mm的圆柱状的PTFE块体。接着,将该块体收纳在高度为700mm、内径为200mm的不锈钢容器中,并在容器内以氮置换后,以温度340°C 再烧制20小时,得到圆柱状的切削用的PTFE块体。接着,利用切削机床切削得到的切削用PTFE块体,形成厚度为5 μ m的PTFE薄膜 (削制薄膜),并将其作为透声膜。在以由Jis L1096规定的弗雷泽透气度评价所得到的薄膜的透气度时,数值为0,没有透气性,S卩,是无孔的薄膜。实施例2、3除了由切削机床得到的切削厚度为7 μ m和10 μ m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得到厚度为7 μ m(实施例2)和10 μ m(实施例3)的PTFE薄膜,并将其作为透声膜。比较例1、2除了由切削机床得到的切削厚度为15 μ m禾Π 25 μ m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得到厚度为15 μ m(实施例1)和25 μ m(实施例2)的PTFE薄膜,并将其作为透声膜。(实施例4、5,比较例3)将厚度为5 μ m(实施例4)、15 μ m(实施例5)、30 μ m(比较例3)的市售的PET薄膜(帝人〒二求4 AA制造)作为透声膜。在以下的表1中示出对实施例1 5和比较例1 3的透声膜进行的表面密度和音响透过损失的评价结果。表 权利要求
1.一种话筒用透声膜,其通过配置到话筒的集音口从而防止异物从所述集音口侵入所述话筒的声音变换部并使声音透过,其特征在于,该话筒用透声膜由无孔薄膜或者包含无孔薄膜的多层膜构成,表面密度在30g/m2以下,在300 4000Hz的频带的音响透过损失不到3d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话筒用透声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孔薄膜是聚四氟乙烯薄膜。
3.一种话筒用透声膜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透声膜,所述透声膜通过配置到话筒的集音口和/或设于具备话筒的电子设备的筐体的集音口,从而防止异物从所述集音口侵入所述话筒的声音变换部并使声音透过;以及双面粘结片,所述双面粘结片将所述透声膜以堵住所述集音口的方式接合到具有该集音口的部件,所述透声膜是权利要求1所述的话筒用透声膜, 所述双面粘结片配置于所述透声膜的至少一方的主面的周缘部。
4.一种话筒,其特征在于,具备 声音变换部;壳体,所述壳体收纳所述声音变换部,并且设有将声音导至所述声音变换部的集音口 ;以及透声膜,所述透声膜以堵住所述集音口的方式接合于所述壳体,防止异物从所述集音口侵入所述声音变换部并使声音透过,所述透声膜是权利要求1所述的话筒用透声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话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声膜通过配置于该膜的至少一方的主面的周缘部的双面粘结片与所述壳体接合。
6.一种具备话筒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话筒,所述话筒具备声音变换部;以及壳体,该壳体收纳所述声音变换部,并且设有将声音导到所述声音变换部的集音口;筐体,所述筐体收纳所述话筒,设有将声音导到所述话筒的集音口 ;以及透声膜,所述透声膜以堵住选自所述壳体和所述筐体的至少一个部件的所述集音口的方式与所述至少一个部件接合,防止异物从所述至少一个部件的所述集音口侵入到所述声音变换部并使声音透过,所述透声膜是权利要求1所述的话筒用透声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声膜通过配置于该膜的至少一方的主面的周缘部的双面粘结片与所述至少一个部件接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话筒用透声膜,通过配置于向话筒引导声音的集音口从而在防止异物从集音口侵入话筒内部的同时使声音透过,能够防止细微的尘埃、水蒸气等通过现有的透声膜难以的挡住的异物的侵入,并且确保了话筒性能。该话筒用透声膜由无孔薄膜或者包含无孔薄膜的多层膜构成,表面密度在30g/m2以下,在300~4000Hz的频带的音响透过损失不到3dB。
文档编号H04R1/00GK102318367SQ20108000805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4日
发明者古内浩二, 泷石公正, 阿部悠一 申请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