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63875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的无线充电方案中,实现无线充电需要线圈和控制电路板。将无线充电模块设置在手机的保护壳中来实现,通过手机接口处将电源送至手机。由于保护壳会增加手机周边尺寸,特别是厚度,因此线圈和电路板往往会被设计在移动终端的后盖中,然后通过在后盖和手机的USB接口处增加一个连接头把无线充电模块输出的电流传送到手机的电源管理模块。由于手机增加一个USB的转接头会影响手机的外观,在增加无线充电功能时,终端厂家修改手机主板的设计,在主板上预留出供无线充电使用的接口触点,后盖通过埋线将无线充电的电源线和控制线引导到和主板上触点的对应位置并用探针导出,当后盖盖到手机上时,探针和接口触点接触,将无线充电模块输出电路和手机电源管理电路连通。上述通过主板预留触点,后盖增加探针方案的缺陷是后盖中的无线充电模块只能用于后盖形状与其完全匹配的终端,一般情况下只能适应于一款终端。对智能手机来讲,经过I年年的使用,终端有可能损坏或者过时。而无线充电模块的生命周期要远远大于终端的周期并且制造成本高。该技术方案造成无线充电模块在远不及其生命周期时,便和终端一起报废,造成资源浪费和污染,也增加了手机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可使无线充电模块适用于多个移动终端,减少生产成本,节约资源。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设置于终端本体中的主板,所述主板上设置有第一接口 ;可与所述终端本体盖合的后壳,所述后壳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无线充电模块的卡槽;所述无线充电模块,与所述后壳可拆卸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第二接口,在所述后壳盖合所述终端本体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电连接。无线充电模块可设计成贴片形状,可以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后壳上设计出与无线充电模块形状相匹配的卡槽,这样,正好可以将该无线充电模块放进卡槽内,一方面可尽量缩减移动终端的厚度,另一方面可稳定容纳该无线充电模块,固定无线充电模块的位置。在将后壳盖合至终端本体上时,主板上的第一接口正好能与无线充电模块上的第二接口电连接,实现电源线与信号线的连接,并且由于无线充电模块固定在后壳上,因此可方便地拆卸该无线充电模块,在更换终端时,该无线充电模块可重新应用于新的终端。通过卡槽来固定无线充电模块的位置,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无线充电模块脱离触点,造成接触不良,影响充电电流的稳定性,卡槽可指带卡口的凹槽,也可指类似于SIM卡的卡槽。
3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接口包括两对连接点,其中一对连接点连接至所述主板的电源线路,另一对连接点连接至所述主板的控制信号线路。应理解,第二接口的电源线路连接点可与信号线路连接点与第一接口的两对连接点匹配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在所述后壳上还设置有转接电路,在所述后壳盖合所述终端本体时,所述主板上的第一接口通过所述转接电路电连接至所述无线充电模块上的第二接口。由于终端构造和元器件的设计要求,无线充电模块上的第二接口有可能不便直接与主板上的第一接口连接,此时,可设计一个转接电路,安装在后壳上,将无线充电模块的第二接口通过该转接电路引导至合适的位置,方便与主板上的第一接口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转接电路包括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的第三接口和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的第四接口,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通过线路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转接电路中的所述线路埋入所述后壳的壳体中,所述转接电路的第三接口固定在所述卡槽中,所述第四接口固定在所述卡槽外。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为弹片、探针或触点,在所述第一接口为触点时,所述第四接口为探针,在所述第二接口为探针或弹片时,所述第三接口为触点或弹片,在所述第二接口为触点时,所述第三接口为探针。优选的,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也可以为USB接口。对无线充电模块进行分体设计,具有可拆卸性,方便将该无线充电模块应用于其他移动终端。在安装时,只需要将无线充电模块贴合至后壳中设计好的转接电路处的第三接口即可,使无线充电模块上的第二接口与转接电路的第三接口正好紧密连接,这样,就把无线充电模块的输出电路引导至转接电路的第四接口。当将后壳合到主板上时,第四接口正好与主板上的第一接口紧密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主板的控制信号线路包括控制线路和反馈线路,分别连接至所述无线充电模块的控制线路和反馈线路。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无线充电模块通过粘贴方式固定在所述后壳上。该方式同样能够将无线充电模块固定在后壳上,且制作过程简单,生产成本低,也方便拆卸。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线圈、无线充电管理电路和屏蔽层,所述线圈连接至所述无线充电管理电路,所述屏蔽层粘贴在所述无线充电模块的表面。本发明通过将无线充电模块的外形固定,并且引出电源和控制线路的触点。在移动终端后壳上留出和无线充电模块匹配的空间和接口。在后壳上使用埋在壳体内的线路,将无线充电模块的接口引导至和主板上的接口位置,通过后壳上的金属弹性探针式的第四接口与主板上的第一接口相连。无线充电模板可以在多款终端上使用,能够解决移动终端和无线充电模块生命周期差别大的问题。无线充电模块可以多次使用,从而提高了无线充电模块的利用,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为用户节约成本,有利于无线充电功能的推广使用。


图I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中主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图I至图4来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主板102,如图I所示,在该主板102上设置有第一接口 1022,该第一接口 1022可与图4中所示的无线充电模块110上的第二接口 112连接;在移动终端的后壳106上设置有与该无线充电模块110的形状相匹配的卡槽114,可参考图2,该卡槽114可容纳无线充电模块110。当将后壳106盖合至移动终端的本体上时,无线充电模块110上的第二接口 112正好与主板102上的第一接口 1022贴合,实现了电连接。无线充电模块110可设计成固定形状,例如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后壳上设计出与无线充电模块110形状相匹配的卡槽114,这样,正好可以将该无线充电模块110放进卡槽114内,一方面可尽量缩减移动终端的厚度,另一方面可稳定容纳该无线充电模块110,固定无线充电模块110的位置。卡槽114可指带卡口的凹槽,也可指类似于SIM卡的卡槽。该第一接口 1022和第二接口 112可以是触点、弹片、探针和USB接口以及其他可用于电连接的接口。在第一接口 1022为USB接口时,第二接口 112为USB接口 ;在第一接口 1022为探针时,第二接口 112为触点;在第一接口 1022为弹片时,第二接口 112为弹片或触点。该无线充电模块110是可拆卸的,可应用于其他终端。为了固定该无线充电模块110,可在后壳上设置卡槽(图2中未示出),用于固定该无线充电模块110。通过卡槽来固定无线充电模块110,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无线充电模块110的第二接口 112脱离主板102上的第一接口 1022,造成接触不良,影响充电电流的稳定性。除了利用卡槽的方式之外,还可以用粘贴方式将无线充电模块HO固定至后壳106,相关的固定方式均可以应用于此来固定无线充电模块110。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转接电路,设置与后壳106上,在后壳106盖合终端本体时,主板102上的第一接口 1022通过该转接电路电连接至无线充电模块110上的第二接口 112。
该转接电路可以包括与第二接口 112连接的第三接口 108和与第一接口 1022连接的第四接口 104,第三接口 108与第四接口 104通过线路连接。应理解,第三接口 108和第四接口同样可以是触点、弹片、探针和USB接口以及其他可用于电连接的接口。在第一接口 1022为探针或弹片时,第四接口 104为触点或弹片;在第二接口 112为探针或弹片时,第三接口 108为触点或弹片;在第一接口 1022为USB接口时,第四接口 104也可以为USB接口 ;在第二接口 112为USB接口时,第三接口也为USB接口。该转接电路的其中一种实现方式可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转接电路中的第四接口 104为弹性探针,该弹性探针设置于移动终端的后壳106,弹性探针的一端可与主板102上的第一接口 1022对应连接,转接电路中的第三接口 108通过走线与弹性探针的另一端对应连接,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该第三接口 108为金属触点。第四接口 104 (即弹性探针)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图3,如图3所示,该弹性探针包括金属顶针和弹簧部件,弹簧部件设置金属顶针下方。当移动终端盖上后壳后,金属顶针能够和主板102上的金属触点(第一接口1022)紧紧地连接在一起。顶针和主板上触点的结合力由探针里面的弹簧部件提供。探针和主板触点的紧密接触能够保证无线充电电路的连接可靠,能够提供稳定的充电电流。需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转接电路中第四接口 104与第三接口 108之间的连接线路埋入在后壳106的壳体中,以将无线充电模块110上的第二接口 112引导至所述主板102上的第一接口 1022。将无线充电模块110固定到后壳106上的预留空间,把后壳106和终端本体扣到一起,便打通了无线充电模块110和终端电源管理模块之间的电路,可以为主板102上的电池进行充电。如图4所示,为无线充电模块110的结构示意图,在无线充电模块110上设置有可与转接电路上的第三接口 108对应连接的第二接口 112,无线充电模块110接收来自无线充电器的电能并将电能通过第二接口 112与第一接口 1022建立的电连接传送至主板102。该无线充电模块110可以包括线圈、无线充电管理电路和屏蔽层。为了与图2中的第三接口 108相匹配,在如图4所示的无线充电模块110上与第三接口 108接触的位置留出两对金属触点,即第二接口 112。其中的一对金属触点用于无线充电模块和主板的电源线路相连,另一对金属触点用于无线充电控制的反馈。同样的,第一接口 1022也包括两对触点,其中一对触点连接至主板102的电源线路,另一对触点连接至主板102的控制信号线路。在上述实施例中,对无线充电模块110进行分体设计,使无线充电模块110具有可拆卸性,方便将该无线充电模块110应用于其他移动终端。在安装时,只需要将无线充电模块110贴合至后壳106中设计好的第三接口 108即可,使无线充电模块110上的第二接口112与第三接口 108正好紧密连接,这样,就把无线充电模块110的输出电路引导至第四接口 104,使得主板102的控制信号线路中的控制线路和反馈线路,分别连接至无线充电模块110的控制线路和反馈线路,主板102的电源线路连接至无线充电模块110的电源线路。当将后壳106盖合到终端本体上时,第四接口 104正好与主板102上的第一接口 1022紧密连接。本发明通过将无线充电模块的外形固定,并且引出电源和控制线路的触点。在移动终端后壳上留出和无线充电模块匹配的空间和接口。在后壳上使用埋在壳体内的线路,将无线充电模块的接口引导至和主板上的接口位置,通过后壳上的金属弹性探针式的第四接口与主板上的第一接口相连。无线充电模板可以在多款终端上使用,能够解决移动终端和无线充电模块生命周期差别大的问题。无线充电模块可以多次使用,从而提高了无线充电模块的利用,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为用户节约成本,有利于无线充电功能的推广使用。下面结合图4、图5以及图6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另一实施例。首先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主板102,在主板102上设置有第一接口 1022,该第一接口 1022为弹性探针;如图6所示,移动终端的后壳106上设置有第四接口 104和第三接口 108,它们之间通过走线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接口 104和第三接口 108均为金属触点,主板102上的第一接口 1022可与第四接口 104对应连接;如图4所示,无线充电模块110,在无线充电模块110上设置有与第三接口 108对应连接的第二接口 112,无线充电模块110接收来自无线充电器的电能并将电能传送至主板102。对无线充电模块110 (无线充电模块110包括线圈、无线充电管理电路和屏蔽层,其中,线圈连接至无线充电管理电路,屏蔽层粘贴在无线充电模块100的表面,例如靠近主板的表面)进行分体设计,无线充电模块Iio通过触点与后壳106上的第四接口 104连接,具有可拆卸性,方便将该无线充电模块110应用于其他移动终端。在安装时,只需要将无线充电模块110上的第二接口 112贴合至后壳106中设计好的第三接口 108即可,使无线充电模块110上的第二接口与第三接口 108正好紧密连接,这样,就把无线充电模块110的输出电路引导至第四接口 104。当将后壳106盖合到终端本体上时,主板102上的第一接口1022正好与第四接口 104紧密连接。优选的,第一接口 1022包括两对探针,其中一对探针连接至主板102的电源线路,另一对探针连接至主板102的控制信号线路。优选的,如图4所不,无线充电模块110安装于移动终端的后壳106,后壳106上具有与无线充电模块110的形状相匹配的卡槽114,用于容纳无线充电模块110。无线充电模块110可设计成固定形状,例如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后壳106上设计出与无线充电模块110形状相匹配的卡槽114,这样,正好可以将该无线充电模块110放进卡槽114内,一方面可尽量缩减移动终端的厚度,另一方面可稳定容纳该无线充电模块110,固定无线充电模块110的位置。优选的,后壳106上设置有卡槽,用于固定无线充电模块110。通过卡槽来固定无线充电模块110的位置,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无线充电模块110脱离触点,造成接触不良,影响充电电流的稳定性。除了利用卡槽的方式之外,还可以用粘贴方式将无线充电模块110固定至后壳106,相关的固定方式均可以应用于此来固定无线充电模块110。本方案通过将无线充电模块(线圈、控制电路和屏蔽层)的外形固定,并且引出电源和控制线路的触点。在移动终端后壳上留出和无线充电模块匹配的空间和接口。在后壳上使用埋在壳体内的线路,将无线充电模块的触点引导至和后壳上的金属触点位置,通过后壳上的金属触点与主板上的弹性探针相连。无线充电模板可以在多款终端上使用,能够解决移动终端和无线充电模块生命周期差别大的问题。无线充电模块可以多次使用,提高了无线充电模块的利用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为用户节约成本,有利于无线充电功能的推广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于终端本体中的主板,所述主板上设置有第一接口 ; 可与所述终端本体盖合的后壳,所述后壳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无线充电模块的卡槽; 所述无线充电模块,与所述后壳可拆卸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第二接口,在所述后壳盖合所述终端本体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包括两对连接点,其中一对连接点连接至所述主板的电源线路,另一对连接点连接至所述主板的控制信号线路。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壳上还设置有转接电路,在所述后壳盖合所述终端本体时,所述主板上的第一接口通过所述转接电路电连接至所述无线充电模块上的第二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电路包括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的第三接口和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的第四接口,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通过线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电路中的所述线路埋入所述后壳的壳体中,所述转接电路的第三接口固定在所述卡槽中,所述第四接口固定在所述卡槽外。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为弹片、探针或触点,在所述第一接口为探针或弹片时,所述第四接口为触点或弹片,在所述第一接口为触点时,所述第四接口为探针,在所述第二接口为探针或弹片时,所述第三接口为触点或弹片,在所述第二接口为触点时,所述第三接口为探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为USB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的控制信号线路包括控制线路和反馈线路,分别连接至所述无线充电模块的控制线路和反馈线路。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通过粘贴方式固定在所述后壳上。
10.根据权利要求I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包括线圈、无线充电管理电路和屏蔽层,所述线圈连接至所述无线充电管理电路,所述屏蔽层粘贴在所述无线充电模块的表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设置于终端本体中的主板,主板上设置有第一接口;可与终端本体盖合的后壳,后壳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无线充电模块的卡槽;无线充电模块,与后壳可拆卸连接,无线充电模块包括第二接口,在后壳盖合终端本体时,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电连接。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中的无线充电模块可与主板相分离,可适用于多个移动终端,减少了无线充电模块的生产成本,节约资源。
文档编号H04M1/02GK102932506SQ20121041508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5日
发明者闫正航, 刘玉清, 梅春峰 申请人: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