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统与异构系统集成硬件架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89198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Erp系统与异构系统集成硬件架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ERP与异构系统集成硬件架构,包括实例服务器和核心数据库服务器,还包括第一核心交换机、第二核心交换机、虚拟局域网交换机、第一光纤交换机和第二光纤交换机,在虚拟局域网交换机划分的同一网段中包括单一ERP项目系统的硬件服务器群,和通过虚拟局域网交换机数据连接的与异构系统连接的第四开发服务器、第四测试服务器、第四生产服务器。尤其适合单一项目ERP系统与多个异构系统间的数据传输控制。核心数据库服务器、实例服务器和存储器相对独立与各ERP项目系统,而各ERP项目系统受网络设备控制分别处于独立的网段,之间的内聚性大大降低。既保证了各ERP系统间的同步生产效率,也克服了异构系统对数据传输管理的影响。
【专利说明】ERP系统与异构系统集成硬件架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算机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SAP软件系统的计算机硬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传统的企业ERP应用中,软件系统的构成主要采用SAP系统,在SAP方法理论中,传统的ERP系统由开发(DEV)、测试(QAS)和生产系统(PRD)构成,即三系统架构。随着企业规模快速发展过程中各种资源高度整合的需要,生产系统经常受到其他业务系统突发业务请求的影响。ERP系统在正常运行维护的同时,还需要承担新项目或新业务系统的实施工作,生产系统收到干扰,也不利于SAP项目实施的效率。为了避免项目线与运维线相冲突,ERP系统架构中需要新增专业的系统用于区分运维过程的测试和实施过程的测试。
[0003]通过采用ERP系统的五系统模型,DEV系统提供原始的客户化(customizing)配置和ABAP开发的环境;运维/实施QAS系统,为用户提供集成测试(SIT)和最终集成测试(FIT)的环境;Mock系统提供回归测试(Regress1n Test)和数据模拟试运行(Rehearsal)的环境;培训系统提供用户培训的独立环境,避免大规模并发用户培训对测试系统的影响;生产系统提供用户真实业务操作的环境。五系统模型遵从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理论,为项目各阶段提供独立的系统数据环境,保证了项目开发、测试、生产阶段的顺利进行。
[0004]但是现有硬件架构都是围绕着SAP系统本身构建,在需要与其他非SAP架构的软件系统对接时,需要在双方系统上安装软件插件,而不同的插件对SAP软件环境要求不同,就需要配置相应的硬件服务器进行对接,考虑到现有网络硬件架构,这些硬件服务器与ERP系统硬件的直接物理连接,会对系统数据安全造成影响,正常运维生产过程也会经常受到干扰,不利于各系统间的并行生产过程,系统数据也有遭受潜在混淆和损失的可能性。使得五系统模型下的ERP系统受制于各系统实行严格的权限管理,限制用户和顾问对系统的访问权限,需要设置复杂的数据传输管理无法提高异构系统接入数量和规模,也造成对ERP系统生产效率的拖累。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ERP与异构系统集成硬件架构,解决现有ERP系统硬件架构内聚性较强无法适应SAP系统与异构系统大规模对接的技术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的ERP与异构系统集成硬件架构,包括实例服务器和核心数据库服务器,还包括第一核心交换机、第二核心交换机、虚拟局域网交换机、第一光纤交换机和第二光纤交换机,核心数据库服务器的第一电数据端口与第一核心交换机建立冗余数据链路,核心数据库服务器的第二电数据端口与第二核心交换机建立冗余数据链路,核心数据库服务器的第三电数据端口与虚拟局域网交换机的不同网段建立数据链路,实例服务器的第一组电数据端口与第一核心交换机建立冗余数据链路,实例服务器的第二组电数据端口与虚拟局域网交换机的不同网段建立数据链路;核心数据库服务器的第一光数据端口与第一光纤交换机建立数据链路,核心数据库服务器的第二光数据端口与第二光纤交换机建立数据链路;
[0007]在虚拟局域网交换机划分的同一网段中包括单一 ERP项目系统的硬件服务器群,包括第三开发服务器、第三测试服务器、第三测试环境服务器、第三培训服务器和第三生产服务器,还包括与第三开发服务器通过虚拟局域网交换机数据连接的第四开发服务器,与第三测试服务器通过虚拟局域网交换机数据连接的第四测试服务器,与第三生产服务器通过虚拟局域网交换机数据连接的第四生产服务器;各服务器都包括第一电数据端口、第二电数据端口、第一光数据端口和第二光数据端口,硬件服务器的第一电数据端口与第二核心交换机建立数据链路,硬件服务器的第二电数据端口与虚拟局域网交换机建立数据链路,硬件服务器的第一光数据端口与第一光纤交换机建立数据链路,硬件服务器的第二光数据端口与第二光纤交换机建立数据链路;
[0008]第四开发服务器、第四测试服务器、第四生产服务器各自还包括第三电数据端口,分别与外围交换机建立数据链路,每个异构系统通过相应的数据端口连接到外围交换机上。
[0009]还包括日志服务器,第一存储服务器、第二存储服务器和磁带机,第一光纤交换机和第二光纤交换机通过光数据端口分别与日志服务器,第一存储服务器、第二存储服务器和磁带机建立数据链路;日志服务器、磁带机、第一存储服务器与光纤交换机在本地部署,第二存储服务器在异地部署。
[0010]本实用新型的ERP与异构系统集成硬件架构尤其适合单一项目ERP系统与多个异构系统间的数据传输控制。ERP系统的核心数据库服务器、实例服务器和存储器通过网络设备分割,相对独立与各ERP项目系统,而各ERP项目系统受网络设备控制分别处于独立的网段,之间的内聚性大大降低。同时在需要与异构系统进行对接的ERP项目系统中,针对五系统模型涉及到的开发系统、测试系统和生产系统配置对应的硬件服务器作为副本服务器与异构系统建立数据链路,在保证异构系统对接数量和规模的同时,将核心业务和数据与ERP项目系统隔离,既保证了各ERP系统间的同步生产效率,也克服了异构系统对数据传输管理的影响,将潜在数据危害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ERP系统硬件架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ERP系统硬件架构中项目系统硬件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ERP系统硬件架构中异构系统集成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包括第一核心交换机11、第二核心交换机12、虚拟局域网交换机15、第一光纤交换机13和第二光纤交换机14,还包括日志服务器10,第一存储服务器16、第二存储服务器17和磁带机18,核心数据库服务器52的第一电数据端口与第一核心交换机11建立冗余数据链路,核心数据库服务器52的第二电数据端口与第二核心交换机12建立冗余数据链路,核心数据库服务器52的第三电数据端口与虚拟局域网交换机15的不同网段建立数据链路,实例服务器51的第一组电数据端口与第一核心交换机11建立冗余数据链路,实例服务器51的第二组电数据端口与虚拟局域网交换机15的不同网段建立数据链路。核心数据库服务器52的第一光数据端口与第一光纤交换机13建立数据链路,核心数据库服务器52的第二光数据端口与第二光纤交换机14建立数据链路。第一光纤交换机13和第二光纤交换机14通过光数据端口分别与日志服务器10,第一存储服务器16、第二存储服务器17和磁带机18建立数据链路。日志服务器10、磁带机18、第一存储服务器16与光纤交换机在本地部署,第二存储服务器17在异地部署。
[0016]以上硬件架构,通过交换机数据端口在核心数据库服务器52、实例服务器51和存储服务期间建立链路网络,使得核心生产系统获得最可靠的运维环境,与调试、培训等项目系统在物理架构上有效分离,任何一个项目系统的改变都不会对核心生产系统直接产生干扰。
[0017]如图2所示,根据项目需要,可以在第二核心交换机12、虚拟局域网交换机15、第一光纤交换机13和第二光纤交换机14之间,在不同的网段间构建独立项目的ERP系统硬件服务器群53。
[0018]例如通过虚拟局域网交换机15将8台硬件服务器划分在同一个网段,分别部署软件系统,作为第一开发服务器DEV1、第二开发服务器DEV2、第一测试服务器QAS1、第一生产服务器PRD1、第二生产服务器PRD2、培训服务器TRN1、第一测试环境服务器MOCKl和第二测试环境服务器M0CK2,各服务器都包括第一电数据端口、第二电数据端口、第一光数据端口和第二光数据端口,硬件服务器的第一电数据端口与第二核心交换机12建立数据链路,硬件服务器的第二电数据端口与虚拟局域网交换机15建立数据链路,硬件服务器的第一光数据端口与第一光纤交换机13建立数据链路,硬件服务器的第二光数据端口与第二光纤交换机14建立数据链路。形成的ERP系统与核心生产系统在数据处理层面完全隔离,新形成ERP系统的调试、培训和虚拟运行都不会对成熟稳定运行的其他ERP系统造成干扰。一旦新的ERP系统成熟度可以投入运行,通过将富余的开发服务器、生产服务器、测试服务器、测试环境服务器划分出本网段,就可以释放相应资源,实现了硬件资源的灵活配置。
[0019]对于SAP的ECC (企业核心组件)系统与其他异构系统的数据融合,往往涉及到数据无法匹配的技术问题,需要通过一个软件中间层进行数据转换,使得数据类型和状态在系统间保持连续性,由于涉及的异构系统复杂,需要通过灵活的中间件系统完成即PI系统。而PI系统与各异构系统集成时的接口模型需要随时调整,利用原有三系统架构,PI系统的调试数据和测试意外状态往往会造成生产系统和运维系统出现响应延时,造成效率下降。
[0020]如图3所示,ERP系统中的ECC系统通过虚拟局域网交换机15将划分在一个网段中的5个硬件服务器用于部署软件系统,形成第三开发服务器EDEV、第三测试服务器EQAS、第三测试环境服务器EM0CK、第三培训服务器ETRN和第三生产服务器EPRD,在同一网段中通过虚拟局域网交换机15还划分有用于部署PI软件系统的3个硬件服务器,用于部署软件系统形成第四开发服务器PDEV、第四测试服务器PQAS、第四生产服务器PPRD。各服务器都包括第一电数据端口、第二电数据端口、第一光数据端口和第二光数据端口,硬件服务器的第一电数据端口与第二核心交换机12建立数据链路,硬件服务器的第二电数据端口与虚拟局域网交换机15建立数据链路,硬件服务器的第一光数据端口与第一光纤交换机13建立数据链路,硬件服务器的第二光数据端口与第二光纤交换机14建立数据链路。
[0021 ] 第四开发服务器PDEV、第四测试服务器PQAS、第四生产服务器PPRD各自还包括第三电数据端口,分别与外围交换机19建立数据链路,外围交换机19与异构系统形成数据链路。主要的异构系统包括项目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设备维护系统、采购生产系统和营销系统,每个异构系统通过相应的数据端口连接到外围交换机19上。
[0022]通过本ERP系统硬件架构在现有ERP ECC系统的独立网段中配置了一个新系统的硬件服务器,使得ECC系统可以通过PI系统的硬件架构与异构系统建立数据链路,完成ERP数据传输路径(Transport Route)和传输域(Transport domains)的配置,又可以通过PI系统的硬件架构建立对应的软件服务,隔离异构系统对ERP ECC系统各系统服务的干扰。本ERP系统硬件架构可以使不同ERP系统进行硬件级别的融合,为成熟系统的升级和优化提供了硬件基础。本ERP系统硬件架构在保证核心生产系统的计算、负载、存储结构保证可靠性的同时,可以灵活的增加新的ERP项目和系统,即使对于现有成熟系统也可以从底层架构上保证在现有控制管理权限内完成与异构系统的数据对接,而不会对其他系统造成影响。
[0023]考虑到通信链路的可靠性,每一个硬件服务器的任一数据端口都可以配置成一组,实现同一通信链路的冗余连接。
[0024]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ERP与异构系统集成硬件架构,包括实例服务器(51)和核心数据库服务器(52),还包括第一核心交换机(11)、第二核心交换机(12)、虚拟局域网交换机(15)、第一光纤交换机(13)和第二光纤交换机(14),其特征在于,核心数据库服务器(52)的第一电数据端口与第一核心交换机(11)建立冗余数据链路,核心数据库服务器(52)的第二电数据端口与第二核心交换机(12)建立冗余数据链路,核心数据库服务器(52)的第三电数据端口与虚拟局域网交换机(15)的不同网段建立数据链路,实例服务器(51)的第一组电数据端口与第一核心交换机(11)建立冗余数据链路,实例服务器(51)的第二组电数据端口与虚拟局域网交换机(15)的不同网段建立数据链路;核心数据库服务器(52)的第一光数据端口与第一光纤交换机(13)建立数据链路,核心数据库服务器(52)的第二光数据端口与第二光纤交换机(14)建立数据链路; 在虚拟局域网交换机(15)划分的同一网段中包括单一 ERP项目系统的硬件服务器群(53),包括第三开发服务器(EDEV)、第三测试服务器(EQAS)、第三测试环境服务器(EMOCK)、第三培训服务器(ETRN)和第三生产服务器(EPRD),还包括与第三开发服务器(EDEV)通过虚拟局域网交换机(15)数据连接的第四开发服务器(TOEV),与第三测试服务器(EQAS)通过虚拟局域网交换机(15)数据连接的第四测试服务器(PQAS),与第三生产服务器(EPRD)通过虚拟局域网交换机(15)数据连接的第四生产服务器(PPRD);各服务器都包括第一电数据端口、第二电数据端口、第一光数据端口和第二光数据端口,硬件服务器的第一电数据端口与第二核心交换机(12)建立数据链路,硬件服务器的第二电数据端口与虚拟局域网交换机(15)建立数据链路,硬件服务器的第一光数据端口与第一光纤交换机(13)建立数据链路,硬件服务器的第二光数据端口与第二光纤交换机(14)建立数据链路; 第四开发服务器(TOEV)、第四测试服务器(PQAS)、第四生产服务器(PPRD)各自还包括第三电数据端口,分别与外围交换机(19)建立数据链路,每个异构系统通过相应的数据端口连接到外围交换机(1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RP与异构系统集成硬件架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日志服务器(10),第一存储服务器(16)、第二存储服务器(17)和磁带机(18),第一光纤交换机(13)和第二光纤交换机(14)通过光数据端口分别与日志服务器(10),第一存储服务器(16)、第二存储服务器(17)和磁带机(18)建立数据链路;日志服务器(10)、磁带机(18)、第一存储服务器(16)与光纤交换机在本地部署,第二存储服务器(17)在异地部署。
【文档编号】H04L12/28GK203859763SQ201320815752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0日
【发明者】尤钊瑛, 侯晓峰, 迟初, 范维, 李俊锋, 刘芳, 廖旭, 延锋, 刘磊 申请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