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96086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摄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摄像设备,其包括:包括监视器单元(11)的相机主体(1);包括摄像光学系统(L)的镜筒(2)和镜头主体(3);设置在相机主体(1)和镜头主体(3)之间且以能相对于相机主体(1)转动的方式支撑镜头主体(3)的转动部(8);安装到相机主体(1)的吸附部(12a、12b);和以能相对于相机主体(1)移动的方式与相机主体(1)连接且覆盖吸附部(12a、12b)的盖部(4)。
【专利说明】摄像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镜头主体能相对于相机主体转动的摄像设备。
【背景技术】
[0002]传统地,已提出了具有使镜头主体(摄像部)能相对于相机主体转动的机构的摄像设备。作为优点之一,该机构允许摄像设备在通常时间为平坦形状,使得该设备便于携带。作为另一优点,该机构允许当摄像部相对于相机主体转动时以诸如高角度和低角度等的各种角度进行拍摄。为了更方便地拍摄,提出了各种要求。一个例子是使用者期望将其自己拍入其所拍摄的合影中。另一个例子是使用者期望容易进行夜景拍摄。然而,使用者不希望一直携带三脚架或者其它类似的支撑工具。
[0003]日本特许第4378133号公开了一种电子相机,其包括相机主体(操作部)和以能相对于相机主体以转动地方式被支撑的镜头主体(摄像部)。日本特许第4378133号中公开的电子相机通常为平坦形状,而在拍摄期间通过使其摄像部转动能够以舒适的姿势进行高角度和低角度拍摄。
[0004]然而,传统的电子相机的构造要求使用并携带三脚架或者其它类似的支撑工具。这使得难以根据各种拍摄状况而容易地进行拍摄。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各种拍摄状况下都能够进行容易且适当的拍摄的摄像设备。
[0006]作为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摄像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其包括显不单兀;第二壳体,其包括摄像光学系统;转动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并且以能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第二壳体;第一吸附部,其安装到所述第一壳体;以及盖构件,其以能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移动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并且覆盖所述第一吸附部。
[0007]从下面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明显。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的(A)至图1的(F)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摄像设备的外观图。
[0009]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盖部被打开的摄像设备的图。
[0010]图3A和图3B是示出利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进行手持拍摄的状态的图。
[0011]图4是示出利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进行自拍的状态的图。
[0012]图5A和图5B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分别被安装到壁面和窗户玻璃的状态的图。
[0013]图6A和图6B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分别被安装到建筑物拐角和电线杆的状态的图。[0014]图7A和图7B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被安装到桌子的状态的图。
[0015]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被安装到栏杆的状态的图。
[0016]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文中将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
[0018]首先,参照图1的(A)至图1的(F)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的构造。图1的(A)至图1的(F)是从六个方向观察的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的外观图。图1的(A)至图1的(F)分别是俯视图、左视图、主视图、右视图、后视图和仰视图。在该实施方式中,图1的(A)至图1的(F)所示的状态是摄像设备的标准形式。在标准形式中,摄像设备具有全平形状(近似长方体形状)。图2是示出盖部4相对于相机主体I打开的摄像设备的图。
[0019]在图1的(A)至图1的(F)中,附图标记I表示相机主体。相机主体I构成第一壳体。在相机主体I的背面(后面),设置有显示被摄体像的监视器单元11 (显示单元)。相机主体I内包括主要执行视频处理和摄像设备的功能的处理电路部(系统构造部)、电池(电源)和视频记录介质等。附图标记2表示镜筒,镜筒包括摄像透镜单元2a (摄像光学系统)、进行闪光拍摄的发光部2b等。导入被摄体像(被摄体光)的开口部形成于镜筒2。附图标记3表不镜头主体,镜头主体在平摇方向(panning direction)上可转动地支撑镜筒2并且包括执行镜筒2的功能等的处理电路。镜筒2和镜头主体3—起构成第二壳体。在该实施方式中,镜筒2 (的开口部)被构造成相对于作为第二壳体的一部分的镜头主体3能够转动。
[0020]图1的(A)至图1的(F)示出了镜筒2和镜头主体3的厚度实质上在相机主体I的厚度Th的范围内并且镜筒2和镜头主体3的高度实质上在相机主体I的高度Ht的范围内的状态。如上所述,图1的(A)至图1的(F)示出了整体上具有全平形状的摄像设备。镜筒2和镜头主体3 (第二壳体)相对于相机主体I位于第一转动位置(由图1的(D)中的符号0°示出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设备的该状态被称为标准形式。
[0021]附图标记4表示盖部(盖构件),盖部被构造成能移动地(能转动地)连接到(支撑于)相机主体1,并且被构造成覆盖和保护稍后说明的吸附部。附图标记5表示电源部(电源钮),电源部将电力供给到摄像设备的各部分,附图标记6表示快门钮,附图标记7表示变焦杆。附图标记8表不转动部(第一转动部),该转动部设置在相机主体I (第一壳体)和镜头主体3 (第二壳体)之间从而以能相对于镜筒2转动的方式支撑镜头主体3。附图标记9表示转动部(第二转动部),该转动部以能相对于镜头主体3转动的方式支撑镜筒2,附图标记10表示保持能相对于相机主体I开/闭的盖部的铰链部。附图标记11表示显示图像(被摄体像)的监视器单元。监视器单元11包括例如允许触摸操作的触摸面板。转动部8被构造成能够绕着转动轴线T (第一转动轴线)转动。因此,转动部8的转动允许镜筒2和镜头主体3绕着第一转动轴线T沿着图1的(D)中示出的箭头方向相对于相机主体I转动180°(图1的(D)示出了转动角度是0°的状态)。
[0022]如图1的(C)、图1的(D)和图1的(E)所示,转动部8 (作为转动部8的转动中心的第一转动轴线)位于在监视器单元11的屏幕的竖直方向(图1的(E)所示的上下方向)上从屏幕中心O1偏移距离S1的位置(错开位置)。类似地,转动部8 (作为转动部8的转动中心的第一转动轴线)位于在相机主体I的厚度方向(与监视器单元11的屏幕正交的方向)上从厚度方向上的中心线O2 (中心位置)偏移距离S2的位置(错开位置)。
[0023]在该实施方式中,从转动部8的转动中心到摄像透镜单元2a的中心的距离被定义为LP1,从转动部8的转动中心到盖部4的下端部的距离被定义为LP2。同样地,从转动部8的转动中心到镜头主体3的最远部(后面侧的最远部)的距离被定义为LP3,当盖部4转动180°时所观察的从转动部8的转动中心到盖部4的最远部的距离被定义为LP4。在该实施方式中,距离LP4实质上与从转动部8的转动中心到镜头主体3的最远部(前面侧的最远部)的距离相同。该构造被设计成满足如下关系=LPALP2并且LP3〈LP4。
[0024]镜筒2被构造成通过转动部9绕着转动轴线P (第二转动轴线)的转动而能沿图1的(A)中示出的箭头方向(图右侧示出的箭头)相对于镜头主体3转动±180°。盖部4被构造成通过铰链部10绕着转动轴线H (第三转动轴线)的转动而能沿图1的(A)中示出的箭头方向(图左侧示出的箭头)相对于相机主体I最大转动180°。
[0025]图2示出盖部4相对于相机主体I打开的摄像设备。吸附部12a和12b (第一吸附部)被安装到相机主体I。吸附部12c (第二吸附部)被安装到盖部4。吸附部12a、12b和12c彼此上下错开使得当盖部4被完全关闭时吸附部12a和12b (第一吸附部)与吸附部12c (第二吸附部)不会彼此干涉。然而,该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各吸附部均可以向左或向右错开。吸附部的数量也不受限制。
[0026]附图标记Ia表示形成于相机主体I的凹部。凹部Ia被设置成当盖部4被关闭时用作安装到盖部4的吸附部12c的间隙部(用于容纳吸附部12c的容纳部)。附图标记4a和4b表示形成于盖部4的凹部。凹部4a和4b被设置成当盖部4被关闭时用作安装到相机主体I的吸附部12a和12b的间隙部。在该实施方式中,吸附部12a、12b和12c包括由硅等制成的具有预定厚度的具有粘合性的凝胶构件。然而,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由此,其他类型的构件可以用于形成吸附部。而且,关闭盖部4使得能够在不使用吸附部12a、12b和12c的情况下减少灰尘和绒毛不期望地附着到凝胶构件的体积。
[0027]在该实施方式中,盖部4以能在盖部4覆盖吸附部12a、12b和12c的第一位置和盖部4使吸附部12a、12b和12c露出、即吸附部12a、12b和12c被露出的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相机主体I移动的方式连接到相机主体I。第一位置是在图1的(A)至图1的(F)的各图中示出的位置,而第二位置是例如在图2中示出的位置。第二位置不限于盖部4转动180°的位置,而是可设定在0°至180°范围内的任意角度。在该实施方式中,监视器单元11和吸附部12a配置于相机主体I的相反面。
[0028]接着,参照图3A至图8,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的各种用法(使用状况或安置状况)。图3A和图3B示出了使用者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处于标准形式的摄像设备进行手持拍摄(正常拍摄)的用法。类似地,图3A和图3B分别示出了在水平位置拍摄和竖直位置拍摄的情况下的用法。与典型的相机类似,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由于它的全平形状而易于携带和处理。
[0029]图4是示出使用者进行所谓自拍的状态的图。在该状态下,使用者在摄像设备的镜头主体3从标准形式转动180°的情况下上下颠倒地把持相机主体I。在自拍时,使用者在利用显示在面对使用者的监视器单元11上的图像来检查帧状态的情况下进行拍摄。如图4所示,镜筒2向上突出超过相机主体I的高度范围。类似地,镜筒2和镜头主体3伸出到相机主体I的厚度范围以外。在该状态下,镜头主体3位于从图1的(A)至图1的(F)示出的状态转动大约180°的位置(第二转动位置)。如上所述,镜头主体3 (第二壳体)通过转动部8的转动能在第一转动位置与第二转动位置之间相对于相机主体I (第一壳体)转动。
[0030]当镜头主体3位于第一转动位置时,相机主体1、镜筒2、镜头主体3以及覆盖吸附部12a、12b和12c的盖部4呈如图1的(A)至图1的(F)所示的长方体形状(大致长方体形状)。这里所使用的“大致长方体形状”不仅包括严格的长方体形状,而且还包括实质上能够被评估为长方体形状的形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镜头主体3位于第二转动位置时,能够在允许被摄体像进入的开口部位于相机主体I的端部(上端部)的外侧(如图4中示出的上侧)的状态下移动盖部4以使吸附部12a、12b和12c露出。
[0031]转动部8位于在监视器单元11的屏幕的竖直方向上从监视器单元11的屏幕中心偏移的位置和在相机主体I的厚度方向上比厚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偏移的位置。为此,镜筒2位于从相机主体I的最远部突出的位置。该定位使得即使在该位置进行平摇或其他类似操作也能够通过相机主体I防止被摄体光(被摄体像)渐晕(vignetting)。
[0032]由于镜头主体3此时仅转动了 180°,因此形成于摄像元件的图像被上下颠倒地定位。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在利用图中未示出的传感器感测镜头主体3与相机主体I之间的位置关系之后,使用者仅必须利用内置在摄像设备中的图像处理部(稍后说明的相机CPU121)进行上下翻转拍摄图像的处理,以在显示监视器单元11上显示拍摄的图像。在该操作期间,由于快门钮6和变焦杆7等位于底面侧,所以不能操作快门钮6和变焦杆7等。然而,通过在监视器单元11上显示快门钮6和变焦杆7等的所谓软钮(图中未示出)能够操作快门钮6和变焦杆7等。另外,仅通过使镜筒2从其标准形式转动180°就能够进行自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图像被上下颠倒地定位,所以使用者仅必须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改变在监视器单元11上显示的图像。
[0033]图5A和图5B是示出在通常需要三脚架的拍摄场景中在将本实施方式中的摄像设备直接安装到壁或窗户的平坦部以利用自动定时器或者远程控制器进行拍摄的情况的图。图5A示出了拍摄位于壁51 (壁面)近侧的诸如使用者自己等的被摄体的情况。在镜筒2和镜头主体3通过转动部8转动180°并且盖部4相对于相机主体I被打开180°的情况下,相机主体I的吸附部12a和12b以及盖部4的吸附部12c被推到壁51以吸附于壁51。图5B示出了经由窗户玻璃从室内拍摄诸如特别为夜景等景色的情况。在图5B中,在镜筒2通过转动部9从如图5A中示出的状态进一步转动180°的状态下,摄像设备被推向窗户玻璃52以被吸附到窗户玻璃52。
[0034]在图5A和图5B示出的各情况中,转动部8位于在监视器单元11的屏幕的竖直方向上从屏幕中心偏移(错开)的位置和在相机主体I的厚度方向上从厚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偏移的位置。为此,满足关系LP3〈LP4的设计允许当镜头主体3转动时盖部4在不会机械地干涉镜筒2或镜头主体3的情况下转动180°。
[0035]在满足关系LPALP2的设计的情况下,镜头主体3转动180°使得镜筒2和镜头主体3比盖部4向外侧上方突出,如图5B所示。也就是说,摄像透镜单元2a移动到摄像透镜单元2a的拍摄范围没有被盖部4遮蔽的位置。该定位使得即使镜筒2根据安置地点或者被摄体的位置条件而自由平摇也能够通过盖部4来防止视角渐晕。
[0036]在图5A和图5B中,虽然盖部4被打开180°以被吸附到具有平坦形状的壁51或玻璃表面(窗户玻璃52),但盖部4能在0°至180°范围内自由转动。这允许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也能安装到除了壁以外的部分,如图6A和图6B所示。同样在该情况中,与图5A和图5B类似,镜筒2由于转动部8的位置而从相机主体I的外形突出。
[0037]图6A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摄像设备被安装到建筑物的柱61 (拐角)的状态的图。在图6A中,盖部4相对于相机主体I打开大约90°以使吸附部12a和12b以及吸附部12c被吸附到柱61的两个不同平面上。图6B是示出摄像设备被安装到诸如电线杆等的圆柱62上的状态的图。如图6B所示,当摄像设备被安装到圆柱62上时,根据圆柱62的直径改变盖部4的角度(打开角度),于是,各吸附部被吸附到位于圆柱62的曲面的两个位置中的任一位置。
[0038]图7A和图7B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被安装到平坦面71的状态的图。同样在该情况下,与图5A和图5B类似,镜筒2由于转动部8的位置而从相机主体I的外形突出。图7A示出相机主体I在镜头主体3转动180°且根据需要打开盖部4的状态下被上下颠倒地安装在诸如桌子等的平坦面71上用于进行水平位置拍摄的状态。在该情况下不使用吸附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相机主体I的重量比镜筒2和镜头主体3的组合总重量重。这使得能够在盖部4打开的状态下将摄像设备牢固地安装到诸如桌子等的平坦面71上。如上所述,如果被摄体被适当地定位,则能够通过使镜筒2转动而在平摇方向上调节拍摄范围。
[0039]图7B示出了在摄像设备从如图7A所示的状态转动90°的状态下进行竖直位置拍摄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摩擦或者点击停止(click-stop)位置可设置在盖部4和相机主体I之间以防止盖部4被打开。在如图7A和图7B示出的状态下,有效地将橡胶构件密封在例如相机主体I的底面或盖部4的边缘部以使得它们甚至难以在光滑表面上滑动。
[0040]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摄像设备被安装到栏杆81的状态的图。盖部4的打开角度被调节为使得两个不同的吸附部、即安装到相机主体I的吸附部12a和12b以及安装到盖部4的吸附部12c被吸附且固定到具有圆筒形状的栏杆81。这允许相机主体I被牢固地安装而不转动。在这种情况下,镜筒2的转动使得能够在倾斜方向(图8中示出的上下方向)上调节拍摄范围。
[0041]如上所述,在该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中,镜筒2、镜头主体3以及盖部4被构造成能相对于具有监视器11的相机主体I移动(转动)。该构造使得能够获得包括如下作为典型示例示出的优点的优点。第一个优点是,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通常是全平的,所以便于携带。第二个优点是,摄像设备能够在各吸附部被吸附到各种类型的平面的状态下进行拍摄操作,这不需要携带三脚架或其它类似的支撑工具。第三个优点是,在防止被摄体光渐晕的状态下例如能够在摄像设备被贴附到玻璃的情况下透过玻璃进行拍摄。原因在于,由于相机主体I的转动轴线和镜头主体3的转动轴线形成于在两个不同的方向(厚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上偏移的位置处,所以,当镜头主体3转动时,镜筒2从相机主体I突出。第四个优点是,摄像设备不仅能够牢固地安装到平坦面,而且也能安装到方柱、圆柱、桌子、栏杆以及其他类似场所。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能够实现这些优点中的至少一个优点。
[0042]接着,参照图9,将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摄像设备的系统构造。图9是摄像设备100(摄像系统)的方框图。摄像设备100具有包括摄像元件122的相机主体120 (与相机主体I对应)和与相机主体120 —体化的镜头部110 (与镜筒2和镜头主体3对应)。镜头部110内部的镜头CPUlOl和相机主体120内部的相机CPU121彼此连接,使得信号能够在它们之间传递和接收。镜头CPU控制在镜头部110内部进行的操作。
[0043]附图标记LI至L4表示透镜单元。透镜单元LI和L4是固定透镜,透镜单元L2是变倍透镜单元,透镜单元L3是调焦透镜单元。当透镜单元L2在变焦驱动电路111收到来自镜头CPUlOl的控制信号之后收到来自变焦驱动电路111的输出时,透镜单元L2能够沿着光轴方向(X方向)移动。该移动允许摄像光学系统的焦距改变。透镜单元L3能够通过沿着光轴方向(X方向)移动而进行摄像光学系统的焦点调节。附图标记104表示光量调节设备(光圈设备),该光量调节设备通过使多个光圈叶片在大致与光轴方向正交的平面中移动来改变光所通过的光圈直径。光圈驱动电路108接收来自镜头CPUlOl的控制信号并且接着驱动光量调节设备104。透镜单元LI至L4以及光量调节设备104 —起组成摄像光学系统L。被摄体150的像(被摄体像)通过镜头部110并且接着入射到相机主体120的摄像元件122。
[0044]附图标记102表示操作开关。操作开关102用于手动操作的诸如变焦、调焦以及光圈值设定等的操作以及自动/手动调焦切换。附图标记103表示用于进行焦点调节的调焦驱动电路。调焦驱动电路基于来自镜头CPUlOl的控制信号驱动透镜单元L3。通过调焦驱动马达的驱动而转动的转动构件设置有脉冲产生单元。脉冲产生单元向调焦驱动电路103输出与转动构件的转动对应的脉冲信号。镜头CPUlOl检测来自脉冲产生单元的脉冲信号输出以检测透镜单元L3的位置。
[0045]附图标记109表示焦距检测电路,焦距检测电路检测变倍透镜单元L2的位置以检测摄像光学系统L的位置。焦距检测电路109利用将透镜单元L2的位置分成32部分的格雷码图案来检测例如透镜单元L2的位置。在设置在镜头CPUlOl内部的存储器中,镜头部110的焦距信息、摄像元件122的相对于透镜单元L3的移动量的调焦移动量(调焦灵敏度)以及其他信息被存储以用于每个被分割的焦距。
[0046]通过镜头部110的摄像光学系统L的被摄体光(被摄体像)形成于摄像元件122的成像面(光接收面)。摄像元件122包括诸如CCD或CMOS传感器等的光电转换元件以将光学像(被摄体像)光电地转换为电信号。从摄像元件122读取的信号经过放大处理和A/D转换处理,接着作为数字视频信号输出到相机CPU121。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100使用该数字视频信号来形成动态图像或静态图像。
[0047]数字视频信号不仅输出到相机CPU121,而且也输出到AF处理电路129 (自动调焦处理电路)。当数字视频信号被输入到AF处理电路129时,一个画面的图像数据中的高频成分经由高通滤波器等被提取,并且接着对该高频成分进行诸如累加等处理。结果,确定了与高频侧的轮廓成分量对应的AF评估值。之后,通过将透镜单元L3移动到示出了 AF评估峰值的位置能够进行通过所谓的对比度检测方法(contrast detection method)进行的焦点检测。由AF处理电路129确定的AF评估值被输出到相机CPU121。
[0048]基于对比度检测方法和存储在镜头CPUlOl中的调焦灵敏度信息,通过使透镜单元L3沿光轴方向(X方向)移动来进行摄像设备100的焦点调节操作。由于通过对比度检测方法进行焦点调节是已知的技术,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0049]附图标记124表示由双动开关(double action switch)组成的释放开关(与上述快门钮6对应)。释放开关124具有用于开始包括测光、焦点检测和对焦操作的拍摄准备操作的开关(SWl)和用于开始使摄像元件122曝光的开关(SW2)。相机CPU121输入来自释放开关124的输出信号以根据输入信号进行操作。
[0050]相机CPU121进行显示单元125 (与上述监视器单元11对应)的驱动控制、以及与来自设定开关126的输入对应的控制操作,该设定开关126借助于对显示单元125的触摸操作进行诸如拍摄模式设定等的各种设定。相机CPU121还进行与来自检测摄像设备100的姿势的姿势检测电路127的输出对应的显示单元125的显示控制,并且进行电源128的剩余容量的检查和电力分配的控制。在显示单元125上,显示例如通过使用摄像元件122拍摄的动态图像或静态图像。附图标记123表示用于使相对于相机主体120可拆装的记录介质记录视频信号的记录电路。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种缓冲存储器包含于相机CPU121。
[0051]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在各种拍摄状况下都能进行容易且适当的拍摄的摄像设备。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具有一些优点。第一,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由于其通常是全平的,所以便于携带。第二,摄像设备能够在各吸附部被吸附到各种类型的平面的状态下进行拍摄操作,这不需要携带三脚架或其它类似的支撑工具。第三,在防止被摄体光渐晕的状态下例如能够在摄像设备被贴附到玻璃的情况下透过玻璃进行拍摄。原因在于,由于相机主体I的转动轴线和镜头主体3的转动轴线形成于在两个不同的方向(厚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上偏移(错开)的位置处,所以,当镜头主体3转动时,镜筒2从相机主体I突出。第四,摄像设备不仅能够牢固地安装到平坦面,而且也能安装到方柱、圆柱、桌子和栏杆。
[0052]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当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种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摄像设备,其包括: 第一壳体,其包括显示单元; 第二壳体,其包括摄像光学系统; 转动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并且以能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第二壳体; 第一吸附部,其安装到所述第一壳体;以及 盖构件,其以能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移动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并且覆盖所述第一吸附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构件以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移动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盖构件覆盖所述第一吸附部,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第一吸附部被露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设备,还包括安装到所述盖构件的第二吸附部,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壳体中形成凹部,并且 所述凹部被构造成当所述盖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容纳所述第二吸附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吸附部和所述第二吸附部彼此错开,使得当所述盖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吸附部和所述第二吸附部不会彼此干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转动部的转动能在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 当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时,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以及覆盖所述第一吸附部的所述盖构件形成长方体形状,以及 当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二转动位置时,所述盖构件被构造成能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吸附部露出,并且导入被摄体像的开口部被构造成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部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开口部被构造成能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部的转动中心位于在所述显示单元的屏幕的竖直方向上从所述显示单元的屏幕中心错开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部的转动中心位于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厚度方向上从所述第一壳体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错开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一吸附部被配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相反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吸附部包括具有粘合性的凝胶构件。
【文档编号】H04N5/225GK103973948SQ201410033211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8日
【发明者】稻垣千冬, 赤田弘司, 宫胁诚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