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位方法、装置及定位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80397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及定位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位方法、装置及定位终端。



背景技术:

定位追踪系统包括定位终端、服务器和监控终端。其中,定位终端由监控对象(例如小孩、老人等)携带,用于对监控对象进行定位并将定位结果发送给服务器,监控者可以通过监控终端从服务器中获取监控对象的定位结果,从而了解监控对象的位置及运动轨迹。

现有技术中,定位终端进行定位的定位方式可分为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式和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连接技术)定位方式和cell(基站)定位方式。其中,GPS定位方式定位精度高,适用于无遮挡物的室外环境,WiFi定位方式相较GPS定位方式的定位精度低,适用于室内定位和在有遮挡物的环境中定位;而cell定位方式定位精度最低,适用于室内和室外环境中。

而,现有技术中定位终端进行定位一般方法为:定位终端在到达定位时间时首先采用GPS定位方式进行定位,若GPS定位方式定位失败,则转而采用WiFi定位方式进行定位,若WiFi定位方式也定位失败,则采用cell定位方式进行定位。

发明人在对定位终端功耗的研究中发现,GPS定位方式相对其它两种定位方式的功耗较大。故此,依据现有技术的定位方法来看,无论何时都首先采用GPS定位方式进行定位,必然造成对定位终端的能量的浪费。例如当定位终端位于室内时,采用GPS定位方式通常会失败。故此,现有技术中存在因为无节制的开启室外定位方式造成定位终端功耗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位方法、装置及定位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为无节制的开启室外定位方式造成定位终端功耗高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定位方法,包括:

定位终端确定当前所处位置与上次定位时所处位置的位置变化量;

判断位置变化量是否小于预设变化量;

若位置变化量小于预设变化量,则当到达定位时间时,根据上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进行定位。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定位装置,包括:

位置变化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当前所处位置与上次定位时所处位置的位置变化量;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位置变化量是否小于预设变化量;

定位模块,用于若位置变化量小于预设变化量,则当到达定位时间时,根据上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进行定位。

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定位终端,包括:

处理器和定位装置,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当前所处位置与上次定位时所处位置的位置变化量是否小于预设变化量;并若位置变化量小于预设变化量,当到达定位时间时,指示所述定位装置根据上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进行定位,并获取所述定位装置的定位结果;

所述定位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指示的定位方式进行定位。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定位终端的位置变化量小于预设变化量时,说明定位终端相较上次定位时所处的位置未发生变化,那么当到达定位时间时可以采用上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进行定位。这样,如果上次定位时采用的是WiFi定位方式,那么本次定位仍继续采用WiFi定位方式, 相比现有技术中先采用GPS定位方式,发现定位失败后才采用WiFi定位方式;能够避免无效采用GPS定位方式而造成的定位终端功耗高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位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位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位终端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位终端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位装置的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位终端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位方法,在本发明提供的定位方法中,定位终端确定当前所处位置与上次定位时所处位置的位置变化量;若该位置变化量小于预设变化量,则当到达定位时间时,根据上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进行定位。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方法中,位置变化量小于预设变化量则表示定位终端所处位置的变化不大,那么确定移动终端与上次定位时所处的环境无变化,因此,下 次定位时可以依据上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进行定位。例如,若上次定位方式为WiFi定位方式,那么下次定位时就直接采用WiFi定位方式就可以了,避免采用GPS定位方式,造成定位失败。由此,本发明提供的定位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减少无效开启GPS定位方式,能够节约定位终端的功耗。

下面通过简单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定位终端确定当前所处位置与上次定位时所处位置的位置变化量。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位置变化量包括:定位终端检测并记录的移动的步数,和/或,定位终端所处的环境的环境参数的变化量;所述环境参数包括:当前所处环境所能获取的WiFi列表,和/或,当前服务小区的网络参数。其中,定位终端检测并记录的移动的步数例如是利用内置的计步器检测并记录的监控对象移动的步数;其中WiFi列表中包括每个Wifi的标识和对应每个WiFi的信号强度等;网络参数包括基站的LAC(location area code,位置区码),CELLID(cell identity,基站标识)、基站信号强度等。

步骤102:判断位置变化量是否小于预设变化量。

其中,判断位置变化量是否小于预设变化量即用来判断定位终端当前所处环境相较上次定位时所处环境是否发生变化,当位置变化量小于预设变化量时,可以确认定位终端当前所处环境相较上次定位时所处环境相同。故此,可以执行步骤103的操作。

步骤103:若位置变化量小于预设变化量,则当到达定位时间时,根据上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进行定位。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位置变化量为移动的步数时,步骤102可执行为:判断移动的步数是否小于预设步数,若是,则确定位置变化量小于预设变 化量;若否,则确定位置变化量不小于预设变化量。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位置变化量为环境参数的变化量时,步骤102可执行为:环境参数的变化量是否小于预设参数变化量,若是,则确定位置变化量小于预设变化量;若否,则确定位置变化量不小于预设变化量。例如,若环境参数为WiFi列表时,可以比对当前所处位置的WiFi列表中表项和上次定位时所处位置的WiFi列表中相同表项所占的比例,若相同表项所占的比例大于预设比例时,则确定位置变化量小于预设变化量,否则,确定位置变化量不小于预设变化量。若环境参数为网络参数时,可以比对当前服务小区的网络参数和上次定位时服务小区的网络参数,若网络参数发生变化时,则确定位置变化量不小于预设变化量,若网络参数未发生变化,则确定位置变化量小于预设变化量。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确定当前所处环境与上次定位时所处环境相同的准确性,位置变化量中包括移动的步数和环境参数的变化量,此时,步骤102可以执行为以下步骤:

步骤A1:判断移动的步数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

步骤A2:若移动的步数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确定位置变化量小于预设变化量。

步骤A3:若移动的步数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判断环境参数的变化量是否小于环境变化阈值。

步骤A4:若环境参数的变化量小于环境变化阈值,则确定位置变化量小于预设变化量。

步骤A5:若环境参数的变化量大于等于环境变化阈值,则确定位置变化量不小于预设变化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采用移动的步数判断当前所处位置环境相较上次定位时的环境是否发生变化,若有,则用环境参数的变化量进一步确认以便于提高确认当前所处位置相较上次定位时的环境是否变化的准确性。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A1可具体执行为:当到达判断周期时间时,判断移动的步数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这样,按照一定的判断周期(即相邻两个判断周期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周期性的判断移动的步数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可以降低定位终端的功耗。需要说明的是,判断周期可用和定位终端的定位周期(即相邻两个定位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同,即每一次到达定位周期时在定位之前,先执行上述步骤A1-A5;当然,为了提高判断定位终端当前所处环境和上次定位时的所处环境是否一样的准确性,判断周期也可以和定位周期不同。较佳的,判断周期可以小于定位周期。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判断周期的时间间隔设置更加合理,进一步有效利用定位终端的能量,可以根据以下方法合理设置判断周期,具体的在执行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1:当到达判断周期时间时,还可以判断移动的步数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B1可以与步骤A1同时执行,也可以在步骤A1之前或之后执行。

步骤B2:若移动的步数小于第二预设阈值,且相邻两个判断周期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不为第一时间间隔时,将所述时间间隔设置为第一时间间隔。

步骤B3:若移动的步数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相邻两个判断周期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不为第二时间间隔时,将所述时间间隔设置为第二时间间隔;其中,第二时间间隔小于第一时间间隔。

步骤B4:若移动的步数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相邻两个判断周期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不为第三时间间隔时,将所述时间间隔设置为第三时间间隔;其中,第三时间间隔小于第二时间间隔。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第二预设阈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当移动的步数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确定定位终端的位置变化量很小,可以认为定位终端处于静止状态,故此,这个状态下的定位终端的判断周期的时间间隔可以设置为一 个较大的第一时间间隔;而,当移动的步数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说明定位终端处于活跃度较低的状态,那么相较静止状态判断周期的时间间隔应该设置为小于第一时间间隔的第二时间间隔;以此类推,当移动的步数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说明定位终端处于活跃度较高的状态,这时候定位终端所处位置在短时间内可以会变化很大,故此,判断周期的时间间隔可以设置为一个较短的时间间隔。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定位终端当前所处环境相较上次定位时所处环境是否变化的准确性,当确定移动的步数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在判断环境参数的变化量是否小于环境变化阈值之前,还可以:将记录次数加1,并确定加1后的记录次数大于等于预设次数;其中,记录次数为自上次定位结束后开始累计的确定移动的步数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次数。本发明实施例每次定位结束后记录次数清零,每一次确定移动的步数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后,将记录次数加1。这样,当记录次数大于等于预设次数时才判断环境参数的变化量是否小于环境变化阈值,可以尽量减少判断环境参数的变化量是否小于环境变化阈值的操作,节约定位终端的功耗。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步骤102的判断结果为位置变化量不小于预设变化量,当到达定位时间时,可以采用GPS定位方式进行定位。当然,当位置变化量不小于预设变化量时,说明定位终端当前所处的环境可能发生了变化,为了确认定位终端当前所处的环境是室外环境还是室内环境,以便于确定下次采用何种定位方式进行定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C1:若位置变化量不小于预设变化量,采用GPS定位方式进行定位。

步骤C2:确定下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其中,若采用GPS定位方式定位成功,且上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为WiFi定位方式或cell定位方式,确定下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为GPS定位方式;若采用GPS定位方式定位失败,且上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为GPS定位方式,确定下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为WiFi定位方式或cell定位方式。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与记录次数比较的预设次数可以分为与GPS定位方式对应的预设次数、与WiFi定位方式对应的预设次数、与cell定位方式对应的预设次数,为了增加确认是否判断环境参数的变化量是否小于环境变化阈值的准确性,所述步骤C2中确定下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采用GPS定位方式定位成功,且上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为WiFi定位方式或cell定位方式,确定下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为GPS定位方式时,则将下次用于与记录次数比较的预设次数设置为与GPS定位方式对应的预设次数;

若采用GPS定位方式定位失败,且上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为GPS定位方式,确定下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为WiFi定位方式或cell定位方式时,则将下次用于与记录次数比较的预设次数设置为与确定的定位方式对应的预设次数。其中,当确定的定位方式为WiFi定位方式时,下次用于与记录次数比较的预设次数设置为与WiFi定位方式对应的预设次数;当确定的定位方式为cell定位方式时,下次用于与记录次数比较的预设次数设置为与cell定位方式对应的预设次数。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现有技术中每次定位后都将定位结果上传至服务器,这样每一次定位后都需要上传一次定位结果,而且发明人在对定位终端功耗的研究中发现,上传定位结果也很耗费定位终端的能量,故此,为了进一步节约定位终端的功耗,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D1:将定位结果存储至定位结果队列中。

其中,在步骤D1中,存储至定位结果队列中的定位结果,可以包括步骤103中的定位结果,也可以包括步骤C1中成功定位时的定位结果。

步骤D2:当满足向服务器上报定位结果的预置条件时,将定位结果队列中的定位结果发送给服务器。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预置条件例如是定位结果的条数满足预设条数,或者到达上传定位结果的周期时间,或者,是接收到服务器发送来的上传定位 结果的指令。当然,该指令可以是服务器定时发送的,也可以是监控终端发送给服务器,由服务器转发给定位终端的,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定位终端的位置变化量小于预设变化量时,说明定位终端相较上次定位时所处的位置未发生变化,那么当到达定位时间时可以采用上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进行定位。这样,如果上次定位时采用的是WiFi定位方式,那么本次定位仍继续采用WiFi定位方式,相比现有技术中先采用GPS定位方式,发现定位失败后才采用WiFi定位方式;能够避免无效采用GPS定位方式而造成的定位终端功耗高的问题。

实施例二

以从初始状态开始,定位终端第一次定位时是在室内定位,第一次定位确认定位方式后,处于室内一段时间之后移动到室外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定位方法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到达定位时间时采用GPS定位方式进行定位,定位失败后,采用WiFi定位方式进行定位。

步骤202:采用WiFi定位方式获得定位结果,并将定位结果存储至定位结果队列中,并存储定位方式为WiFi定位方式。

步骤203:检测并记录移动的步数。

步骤204:当到达判断周期时间时,比较移动的步数与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的大小关系。

步骤205:若移动的步数小于第二预设阈值,且相邻两个判断周期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不为第一时间间隔时,将所述时间间隔设置为第一时间间隔;以及,当到达定位时间时,采用存储的定位方式进行定位,并将定位结果存储至定位结果队列中。

若移动的步数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相邻两个判断周期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不为第二时间间隔时,将所述时间间隔设置为第二时间间隔;其中,第二时间间隔小于第一时间间隔;以及,当到达定位时间 时,采用存储的定位方式进行定位,并将定位结果存储至定位结果队列中。

若移动的步数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相邻两个判断周期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不为第三时间间隔时,将所述时间间隔设置为第三时间间隔;其中,第三时间间隔小于第二时间间隔。

步骤206:若移动的步数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将记录次数加1;并判断记录次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次数,若是,则执行步骤207,若否,则执行步骤203。

步骤207:判断环境参数的变化量是否小于环境变化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208,若否,则执行步骤203。

步骤208:采用GPS定位方式进行定位。

步骤209:若步骤208中采用GPS定位方式定位成功,且上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为WiFi定位方式或cell定位方式,确定下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为GPS定位方式;若采用GPS定位方式定位失败,且上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为GPS定位方式,确定下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为WiFi定位方式或cell定位方式;并,将下次用于与记录次数比较的预设次数设置为与GPS定位方式对应的预设次数。

步骤210:若步骤208中采用GPS定位方式定位成功将定位结果存储至定位结果队列中。

其中步骤209和步骤210可以同时执行。

步骤211:当满足向服务器上报定位结果的预置条件时,将定位结果队列中的定位结果发送给服务器。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当执行步骤209之后,定位周期,即下次定位时的定位时间可以从执行步骤209之后开始计算。这样,当确定定位终端所处的环境未变化时可以按照定位周期,即当到达定位时间时进行定位,而当确定定位终端所处的环境变化时(即执行了步骤209的操作时),定位周期可以从确定执行步骤209之后开始计算,即从确定所处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并更改定位方 式时开始计算。

其中,较佳的,定位周期还可以根据定位方式确定,例如若根据步骤209确定的下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为WiFi定位方式或者cell定位方式时,定位周期可以设置为第一周期,若根据步骤209确定的下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为GPS定位方式时,定位周期可以设置为第二周期,其中,第二周期小于第一周期。例如第一周期为以3分钟一个周期,那么第二周期可以为1分钟一个周期。

当然,也可以根据移动的步数与第二预设阈值和第一预设阈值的大小关系确定,例如:若步骤204中确定的移动的步数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可以将定位周期设置为第三周期;若移动的步数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可以将定位周期设置为第四周期;若移动的步数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可以将定位周期设置为第五周期,其中,第三周期大于第四周期,第四周期大于第五周期。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位终端开启GPS定位方式,是在有条件下开启的,相对现有技术中无节制的开启GPS定位方式,能够节约定位终端的功耗。

实施例三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定位终端,如图3所示,该定位终端包括,处理器301和定位装置302,其中:

所述处理器301,用于确定当前所处位置与上次定位时所处位置的位置变化量是否小于预设变化量;并若位置变化量小于预设变化量,当到达定位时间时,指示所述定位装置302根据上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进行定位,并获取所述定位装置的定位结果;

所述定位装置302,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指示的定位方式进行定位。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位置变化量包括:定位终端检测并记录的移动的步数,和/或,定位终端所处的环境的环境参数的变化量;所述环境参数包括:当前所处环境所能获取的WiFi列表,和/或,当前服务小区的网络参数。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定位终端还包括:

计步模块303,用于检测并记录移动的步数;

环境参数获取模块304,用于获取环境参数;

当然,当环境参数为当前所处环境所能获取的WiFi列表,和/或,当前服务小区的网络参数时,该环境参数获取模块即为定位装置。

所述处理器301,具体用于获取计步模块303记录的移动的步数,并判断移动的步数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

若移动的步数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确定位置变化量小于预设变化量;

若移动的步数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则从环境参数获取模块304获取环境参数,并判断环境参数的变化量是否小于环境变化阈值;

若环境参数的变化量小于环境变化阈值,则确定位置变化量小于预设变化量;

若环境参数的变化量大于等于环境变化阈值,则确定位置变化量不小于预设变化量。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处理器301在获取所述定位装置302的定位结果之后,处于休眠状态;

所述定位终端还包括定时器305,用于到达判断周期时间时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301具体用于当被定时器305唤醒时,获取计步模块303记录的移动的步数,并判断移动的步数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301还用于:

当被定时器305唤醒时,判断移动的步数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若移动的步数小于第二预设阈值,且定时器305中存储的相邻两个判断周期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不为第一时间间隔时,将所述时间间隔设置为第一时间间隔;

若移动的步数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定时器305中存储的相邻两个判断周期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不为第二时间间隔时,将所述时间间隔设置为第二时间间隔;其中,第二时间间隔小于第一时间间隔;

若移动的步数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定时器305中存储的相邻两个判断周期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不为第三时间间隔时,将所述时间间隔设置为第三时间间隔;其中,第三时间间隔小于第二时间间隔。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301,还用于若移动的步数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所述判断环境参数的变化量是否小于环境变化阈值之前,将记录次数加1,并确定加1后的记录次数大于等于预设次数;其中,记录次数为自上次定位结束后开始累计的确定移动的步数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次数。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301还用于:

若位置变化量不小于预设变化量,则指示所述定位装置采用GPS定位方式进行定位;并,

确定下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其中,若采用GPS定位方式定位成功,且上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为WiFi定位方式或cell定位方式,确定下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为GPS定位方式;若采用GPS定位方式定位失败,且上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为GPS定位方式,确定下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为WiFi定位方式或cell定位方式。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301还用于:

所述确定下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之后,若采用GPS定位方式定位成功,且上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为WiFi定位方式或cell定位方式,确定下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为GPS定位方式时,则将下次用于与记录次数比较的预设次数设置为与GPS定位方式对应的预设次数;

若采用GPS定位方式定位失败,且上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为GPS定位方式,确定下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为WiFi定位方式或cell定位方式时,则将下 次用于与记录次数比较的预设次数设置为与确定的定位方式对应的预设次数。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301还用于:

将定位结果存储至定位结果队列中;

当满足向服务器上报定位结果的预置条件时,将定位结果队列中的定位结果发送给服务器。

实施例四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定位装置,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

位置变化量确定模块501,用于确定当前所处位置与上次定位时所处位置的位置变化量;

第一判断模块502,用于判断位置变化量是否小于预设变化量;

定位模块503,用于若位置变化量小于预设变化量,则当到达定位时间时,根据上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进行定位。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位置变化量包括:定位终端检测并记录的移动的步数,和/或,定位终端所处的环境的环境参数的变化量;所述环境参数包括:当前所处环境所能获取的WiFi列表,和/或,当前服务小区的网络参数。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判断模块502,具体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504,用于当所述所处的位置变化量包括移动的步数和环境参数的变化量时,判断移动的步数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

第一确定单元505,用于若移动的步数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确定位置变化量小于预设变化量;

第二判断单元506,用于若移动的步数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判断环境参数的变化量是否小于环境变化阈值;

第二确定单元507,用于若环境参数的变化量小于环境变化阈值,则确定位置变化量小于预设变化量;

第三确定单元508,用于若环境参数的变化量大于等于环境变化阈值,则 确定位置变化量不小于预设变化量。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判断单元506具体用于当到达判断周期时间时,判断移动的步数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509,用于当到达判断周期时间时,判断移动的步数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第一时间间隔更改模块510,用于若移动的步数小于第二预设阈值,且相邻两个判断周期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不为第一时间间隔时,将所述时间间隔设置为第一时间间隔;

第二时间间隔更改模块511,用于若移动的步数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相邻两个判断周期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不为第二时间间隔时,将所述时间间隔设置为第二时间间隔;其中,第二时间间隔小于第一时间间隔;

第三时间间隔更改模块512,用于若移动的步数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相邻两个判断周期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不为第三时间间隔时,将所述时间间隔设置为第三时间间隔;其中,第三时间间隔小于第二时间间隔。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

记录次数确定模块513,用于所述若移动的步数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环境参数的变化量是否小于环境变化阈值之前,将记录次数加1,并确定加1后的记录次数大于等于预设次数;其中,记录次数为自上次定位结束后开始累计的确定移动的步数大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次数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

环境探测模块514,用于若位置变化量不小于预设变化量,采用GPS定位方式进行定位;

定位方式确定模块515,用于确定下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其中,若采用GPS定位方式定位成功,且上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为WiFi定位方式或cell定 位方式,确定下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为GPS定位方式;若采用GPS定位方式定位失败,且上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为GPS定位方式,确定下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为WiFi定位方式或cell定位方式。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预设次数更改模块516,用于所述定位方式确定模块确定下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之后,若采用GPS定位方式定位成功,且上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为WiFi定位方式或cell定位方式,确定下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为GPS定位方式时,则将下次用于与记录次数比较的预设次数设置为与GPS定位方式对应的预设次数;

第二预设次数更改模块517,若采用GPS定位方式定位失败,且上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为GPS定位方式,确定下次定位时的定位方式为WiFi定位方式或cell定位方式时,则将下次用于与记录次数比较的预设次数设置为与确定的定位方式对应的预设次数。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

存储模块518,用于将定位结果存储至定位结果队列中;

发送模块519,用于当满足向服务器上报定位结果的预置条件时,将定位结果队列中的定位结果发送给服务器。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 /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