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接入的处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62753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随机接入的处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随机接入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简称为MTC)用户终端(MTC User Equipment,简称MTC UE),又称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简称M2M)用户通信设备,是现阶段物联网的主要应用形式。低功耗低成本是其可大规模应用的重要保障。目前市场上部署的M2M设备主要基于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为GSM)系统。近年来,由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LTE-A(LTE的后续演进)的频谱效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移动运营商选择LTE/LTE-A作为未来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演进方向。基于LTE/LTE-A的M2M多种类数据业务也将更具吸引力。只有当LTE-M2M设备的成本能做到比GSM系统的MTC终端低时,M2M业务才能真正从GSM转到LTE系统上。

目前对于降低MTC用户终端成本的主要备选方法包括:减少终端接收天线的数目、降低终端基带处理带宽、降低终端支持的峰值速率、采用半双工模式等等。然而成本的降低意味着性能的下降,对于LTE/LTE-A系统小区覆盖的需求是不能降低的,因此采用低成本配置的MTC终端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才能达到现有LTE终端的覆盖性能需求。另外,MTC终端可能位于地下室、墙角等位置,所处场景要比普通LTE UE恶劣。为了弥补穿透损耗导致的覆盖下降,部分MTC UE需要更高的性能提升,因此针对这种场景进行部分MTC UE的上下行覆盖增强是必要的。如何保证用户的接入质量则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必要针对LTE/LTE-A系统的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简称为PRACH)进行增强设计,保证MTC UE可以正常接入系统。

LTE/LTE-A系统中,当终端在PRACH上发送完随机接入序列(Preamble)之后,就会接收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Random Access Response,简称为RAR)。RAR的调度信息是包含在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简称为DCI)中且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为PDCCH)发送的,其中,所述DCI信息中还包括16比特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简称为CRC),并且该CRC进一步采用16比特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ndom Access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简称为RA-RNTI)进行加扰,加扰方式为:

ck=(bk+ak)mod2k=0,1,…,15

其中,bk为CRC中的第k+1个比特;ak为RA-RNTI中的第k+1个比特;ck为加扰后生成的第k+1个比特。

其中,RA-RNTI的取值是由终端发送的Preamble序列占用的PRACH确定的,如下式:

RA_RNTI=1+t_id+10*f_id

其中,t_id(0≤t_id<10)是终端发送的Preamble序列占用的第一个PRACH所在的子帧的索引;f_id是t_id所指示的子帧中为终端分配的发送PRACH的频域资源索引(按照升序排列且0≤f_id<6)

UE接收到RAR消息,获得上行的时间同步。

为了保证MTC UE可以正常接收,需要针对LTE/LTE-A系统的随机接入过程进行增强设计。

针对相关技术中对于增强随机接入的设计,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的处理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缺少增强随机接入的设计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的处理方法,包括: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所述第一节点通过下行信道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响应于所述随机接入信令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在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发送。

进一步地,所述下行信道包括:下行控制信道和下行业务信道。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增强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所述下行业务信道包括: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节点通过下行信道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响应于所述随机接入信令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节点通过所述下行信道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和/或第二下行控制信息DCI,其中,所述第一DCI中携带有第一数量的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信息,所述第二DCI中携带有第二数量的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调度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DCI和所述第二DCI承载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中,所述第一DCI和所述第二DCI支持的比特数量不同。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节点通过所述下行信道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 息DCI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DCI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对所述第一DCI和/或所述第二DCI循环冗余校验码CRC进行加扰。

进一步地,针对不同的随机接入序列索引,所述第一DCI使用的RA-RNTI取值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DCI携带的所述调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承载所述第二数量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下行业务信道的时域资源分配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量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下行业务信道的频域资源分配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量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下行业务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节点通过下行信道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响应于所述随机接入信令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节点通过所述下行信道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DCI,其中,所述第一DCI中携带有第三数量的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信息,所述第二DCI中携带有第四数量的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调度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DCI和/或所述第二DCI承载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中,所述第一DCI和所述第二DCI支持的比特数量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DCI和所述第二DCI中携带有用于指示DCI类别的指示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DCI中携带所述第四数量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中的部分信息。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节点通过所述下行信道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DCI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对所述第一DCI和所述第二DCI循环冗余校验码CRC进行加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DCI和所述第二DCI使用的RA-RNTI取值不同。

进一步地,针对不同的随机接入序列索引,所述第一DCI使用的RA-RNTI取值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节点通过所述下行信道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DCI包括:所述第一节点通过所述下行信道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和/或第二下行控制信息DCI,其中,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有第一等级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有第二等级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调度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等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默认配置的最大等级、由所述第一节点配置的最大等级、由所述第一节点配置的确定等级;所述第二等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默认配置的最低等级、除默认配置最高等级之外的其他等级、由所述第一节点配置的最低等级、由所述第一节点配置的等级中除最高等级之外的其他等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起始位置由以下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等级j;等级j的随机接入信令发送时占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数量Rj;所述第二节点选择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占用的频域位置索引f。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时频资源为一个或多个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大小由所述第一节点配置或者由标准默认配置,且所述第一节点配置或者由标准默认配置时由时域和频率两个维度描述,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在时域上占用1个子帧,在频域上占用6个物理资源块PRB。

进一步地,所述等级j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起始位置集合Sj由满足的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组成;其中,0为在预定义时间窗内在频率位置索引为f上的第一个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索引;为在预定义时间窗内在频率位置索引为f上的最后一个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索引;0≤f≤F-1,F为等级j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占用的频域位置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包括: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从选择的所述起始位置开始的连续Rj个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上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令,其中,所述起始位置为所述第二节点从所述集合Sj中选择一个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作为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起始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起始子帧由以下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等级j;等级j的随机接入信令发送时占用的随机接入子帧数量Rj,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子帧是指配置了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子帧。

进一步地,所述等级j的随机接入信令发送的起始子帧集合Sj由满足mod(nj,Rj)=0的所述随机接入子帧(nj)组成;其中,0≤nj≤Nj-1,0为在预定义时间窗内第一个可用的随机接入子帧索引;Nj-1为在预定义时间窗内最后一个可用的随机接入子帧索引;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包括: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二节点从选择的所述起始子帧开始的连续Rj个所述随机接入子帧上发送所述 随机接入信令,其中,所述第二节点从所述集合Sj中选择一个所述随机接入子帧作为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起始子帧。

进一步地,所述等级j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占用的频域位置数量为F,索引为0,1,…,F-1;其中,F个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在系统带宽内的分布方式为:偶数索引号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分布在系统带宽的一侧,奇数索引号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分布在系统带宽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采用跳频方式发送,并且F为大于1的奇数时:跳频方式发送占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中至少各有1个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分布在系统带宽的两侧;跳频方式发送占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中至少有1个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索引号为奇数;跳频方式发送占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中至少有1个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索引号为偶数;所述跳频方式发送占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占用的频域位置数量L大于2;其中,L个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索引为mod(f,F),mod(f+1,F),…,mod(f+L-1,F);其中,f为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起始位置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索引。

进一步地,所述等级是指以下至少之一:覆盖增强等级、随机接入信道PRACH覆盖增强等级、随机接入信道PRACH信道重复发送等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宏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低功率节点、中继站;所述第二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一个或多个人到人H2H通信终端、一个或多个机器到机器M2M通信终端、一个或多个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的处理方法,包括: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随机接入信令;所述第二节点通过下行信道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响应于所述随机接入信令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在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发送。

进一步地,所述下行信道包括:下行控制信道和下行业务信道。

进一步地,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增强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所述下行业务信道包括: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节点通过下行信道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响应于所述随机接入信令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下行信道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和/或第二下行控制信息DCI,其中,所述第一DCI中携带有第一数量的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信息,所述第二DCI中携带有第二数量的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调度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DCI和所述第二DCI承载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中,所述第一DCI和所述第二DCI支持的比特数量不同。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下行信道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DCI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对所述第一DCI和/或所述第二DCI循环冗余校验码CRC进行加扰。

进一步地,针对不同的随机接入序列索引,所述第一DCI使用的RA-RNTI取值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DCI携带的所述调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承载所述第二数量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下行业务信道的时域资源分配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量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下行业务信道的频域资源分配信息;承载所述第二数量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下行业务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节点通过下行信道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响应于所述随机接入信令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下行信道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DCI,其中,所述第一DCI中携带有第三数量的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信息,所述第二DCI中携带有第四数量的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调度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DCI和所述第二DCI承载在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中,所述第一DCI和所述第二DCI支持的比特数量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DCI和/或所述第二DCI中携带有用于指示DCI类别的指示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DCI中携带所述第四数量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中的部分信息。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下行信道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DCI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对所述第一DCI和所述第二DCI循环冗余校验码CRC进行加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DCI和所述第二DCI使用的RA-RNTI取值不同。

进一步地,针对不同的随机接入序列索引,所述第一DCI使用的RA-RNTI取值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下行信道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DCI包括: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下行信道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和/或第二下行控制信息DCI,其中,所述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有第一等级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所述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有第二等级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调度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等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默认配置的最大等级、由所述第一节点配置的最大等级、由所述第一节点配置的确定等级;所述第二等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默认配置的最低等级、除默认配置最高等级之外的其他等级、由所述第一节点配置的最低等级、由所述第一节点配置的等级中除最高等级之外的其他等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起始位置由以下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等级j;等级j的随机接入信令发送时占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数量Rj;所述第二节点选择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占用的频域位置索引f。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时频资源为一个或多个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大小由所述第一节点配置或者由标准默认配置,且所述第一节点配置或者由标准默认配置时由时域和频率两个维度描述,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在时域上占用1个子帧,在频域上占用6个物理资源块PRB。

进一步地,所述等级j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起始位置集合Sj由满足的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组成;其中,0为在预定义时间窗内在频率位置索引为f上的第一个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索引;为在预定义时间窗内在频率位置索引为f上的最后一个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索引;0≤f≤F-1,F为等级j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占用的频域位置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随机接入信令包括:所述第二节点从选择的所述起始位置开始的连续Rj个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上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令,其中,所述起始位置为所述第二节点从所述集合Sj中选择一个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作为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起始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起始子帧由以下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第二节点的等级j;等级j的随机接入信令发送时占用的随机接入子帧数量Rj,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子帧是指配置了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子帧。

进一步地,所述等级j的随机接入信令发送的起始子帧集合Sj由满足mod(nj,Rj)=0的所述随机接入子帧nj组成;

其中,0≤nj≤Nj-1,0为在预定义时间窗内第一个可用的随机接入子帧索引;Nj-1为在预定义时间窗内最后一个可用的随机接入子帧索引。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随机接入信令包括:所述第二节点从选择的所述起始子帧开始的连续Rj个所述随机接入子帧上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令,其中,所述第二节点从所述集合Sj中选择一个所述随机接入子帧作为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起始子帧。

进一步地,所述等级j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占用的频域位置数量为F,索引为0,1,…,F-1;其中,F个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在系统带宽内的分布方式为:偶数索引号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分布在系统带宽的一侧,奇数索引号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分布在系统带宽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F个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在系统带宽内的分布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在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采用跳频方式发送,并且F为大于1的奇数时,跳频方式发送占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中至少各有1个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分布在系统带宽的两侧;在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采用跳频方式发送,并且F为大于1的奇数时,跳频方式发送占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中至少有1个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索引号为奇数;跳频方式发送占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中至少有1个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索引号为偶数;在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采用跳频方式发送,并且F为大于1的奇数时,所述跳频方式发送占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占用的频域位置数量L大于2;其中,L个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索引为f,f+1,…,f+L-1;其中,f为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起始位置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索引。

进一步地,所述等级是指以下至少之一:覆盖增强等级、随机接入信道PRACH覆盖增强等级、随机接入信道PRACH信道重复发送等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宏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低功率节点、中继站;所述第二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一个或多个人到人H2H通信终端、一个或多个机器到机器M2M通信终端、一个或多个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的处理装置,应用于第一节点侧,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第一发送模块,用于通过下行信道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响应于所述随机接入信令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在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发送。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的处理装置,应用于第二节点侧, 包括: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节点发送随机接入信令;第二接收模块,用于通过下行信道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响应于所述随机接入信令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在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发送。

在本发明中,采用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第一节点通过下行信道向第二节点发送响应于随机接入信令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其中,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在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发送的方式,填补了相关技术中增强随机接入响应消息方案的空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随机接入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随机接入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随机接入的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一;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随机接入的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二;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例的DCI格式2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例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的处理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随机接入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一,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

步骤S104:第一节点通过下行信道向第二节点发送响应于随机接入信令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其中,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在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发送。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102和步骤S104,采用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第一节点通过下行信道向第二节点发送响应于随机接入信令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其中,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在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发送的方式,填补了相关技术中 增强随机接入响应消息方案的空白。

对于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下行信道包括:下行控制信道和下行业务信道;其中,下行控制信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增强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下行业务信道包括: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

对于本实施例中步骤S104涉及到的第一节点通过下行信道向第二节点发送响应于随机接入信令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中可以通过如下两种可选实施方式来实现:

方式一:在本发明中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步骤S104:第一节点通过下行信道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和/或第二下行控制信息DCI,其中,第一DCI中携带有第一数量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第二DCI中携带有第二数量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调度信息,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均小于预定数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数量优选的取值为1。

需要说明的是,在方式一中,第一DCI和第二DCI承载在下行控制信道中,且第一DCI和第二DCI支持的比特数量不同。

此外,在第一节点通过下行信道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DCI之前,本实施例中的方法还包括:通过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对第一DCI和/或第二DCI循环冗余校验码CRC进行加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针对不同的随机接入序列索引,第一DCI使用的RA-RNTI取值不同。

对于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第二DCI携带的调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承载第二数量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下行业务信道的时域资源分配信息;承载第二数量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下行业务信道的频域资源分配信息;承载第二数量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下行业务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信息。

方式二:在本发明中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步骤S104:第一节点通过下行信道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DCI,其中,第一DCI中携带有第三数量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第二DCI中携带有第四数量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调度信息,第三数量和第四数量均小于预定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DCI和第二DCI承载在下行控制信道中,第一DCI和第二DCI支持的比特数量相同。此外,第一DCI和第二DCI中携带有用于指示DCI类别的指示信息。且第二DCI中具有第四数量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中的部分信息。

而在在第一节点通过下行信道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DCI的调度信息之前,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通过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对第一DCI和第二DCI循环冗余校验码CRC进行加扰。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该第一DCI和第二DCI使用的RA-RNTI取值不同,而针对不同的随机 接入序列索引,第一DCI使用的RA-RNTI取值不同。

对于方式一和方式二中的第一节点通过下行信道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DCI的调度信息的方式,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第一节点通过下行信道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和/或第二下行控制信息DCI的调度信息,其中,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有第一等级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有第二等级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调度信息。

第一等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默认配置的最大等级、由第一节点配置的最大等级、由第一节点配置的确定等级;第二等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默认配置的最低等级、除默认配置最高等级之外的其他等级、由第一节点配置的最低等级、由第一节点配置的等级中除最高等级之外的其他等级。

对于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起始位置可以由以下至少之一的方式确定:第二节点的等级j;等级j的随机接入信令发送时占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数量Rj;第二节点选择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占用的频域位置索引f。

对于上述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时频资源为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需要说明的是,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大小由第一节点配置或者由标准默认配置,且第一节点配置或者由标准默认配置时由时域和频率两个维度描述,其中,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在时域上占用1个子帧,在频域上占用6个物理资源块PRB。

此外,等级j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起始位置集合Sj由满足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组成;其中,0为在预定义时间窗内在频率位置索引为f上的第一个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索引;为在预定义时间窗内在频率位置索引为f上的最后一个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索引;0≤f≤F-1,F为等级j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占用的频域位置数量。其中,mod(n,p)运算,即求余运算,是在整数运算中求一个整数n除以另一个整数p的余数的运算,且不考虑运算的商。

而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的方式: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从选择的起始位置开始的连续Rj个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上发送随机接入信令,其中,起始位置为第二节点从集合Sj中选择一个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作为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起始位置。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方式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起始子帧由以下至少之一确定:第二节点的等级j;等级j的随机接入信令发送时占用的随机接入子帧数量Rj,其中,随机接入子帧是指配置了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子帧。

可选地,等级j的随机接入信令发送的起始子帧集合Sj由满足mod(nj,Rj)=0的随机接入子帧(nj)组成;其中,0≤nj≤Nj-1,0为在预定义时间窗内第一个可用的随机接入子帧索引;Nj-1为在预定义时间窗内最后一个可用的随机接入子帧索引;

对于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述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的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从选择的起始子帧开始的连续Rj个随机接入子帧上发送随机接入信令,其中,第二节点从集合Sj中选择一个随机接入子帧作为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起始子帧。

需要说明的是,等级j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占用的频域位置数量为F,索引为0,1,…,F-1;其中,F个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在系统带宽内的分布方式为:偶数索引号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分布在系统带宽的一侧,奇数索引号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分布在系统带宽的另一侧。

而在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采用跳频方式发送,并且F为大于1的奇数时:跳频方式发送占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中至少各有1个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分布在系统带宽的两侧;跳频方式发送占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中至少有1个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索引号为奇数;跳频方式发送占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中至少有1个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索引号为偶数;跳频方式发送占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占用的频域位置数量L大于2;其中,L个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索引为mod(f,F),mod(f+1,F),…,mod(f+L-1,F);其中,f为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起始位置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索引。

对于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等级是指以下至少之一:覆盖增强等级、随机接入信道PRACH覆盖增强等级、随机接入信道PRACH信道重复发送等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宏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低功率节点、中继站;第二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一个或多个人到人H2H通信终端、一个或多个机器到机器M2M通信终端、一个或多个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终端。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随机接入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二,如图2所示,该方法的步骤包括:

步骤S202: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随机接入信令;

步骤S204:第二节点通过下行信道接收第一节点响应于随机接入信令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其中,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在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发送。

对于该实施例中的下行信道可以:下行控制信道和下行业务信道;其中,下行控制信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增强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下行业务信道包括: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

对于本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二节点通过下行信道接收第一节点响应于随机接入信令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方式,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方式来实现:

方式一:第二节点通过下行信道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和/或第二下行控制信息DCI的调度信息,其中,第一DCI中携带有第一数量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调度信息,第二DCI中携带有第二数量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均小于预定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第一DCI和第二DCI承载在下行控制信道中,第一DCI和第二DCI支持的比特数量不同。

此外,在第二节点通过下行信道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DCI的调度信息之前,本实施例中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通过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对第一DCI和/或第二DCI循环冗余校验码CRC进行加扰。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针对不同的随机接入序列索引,第一DCI使用的RA-RNTI取值不同。

而第二DCI携带的调度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承载第二数量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下行业务信道的时域资源分配信息;承载第二数量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下行业务信道的频域资源分配信息;承载第二数量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下行业务信道的重复发送次数信息。

方式二:第二节点通过下行信道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DCI,其中,第一DCI中携带有第三数量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调度信息,第二DCI中携带有第四数量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第三数量和第四数量均小于预定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DCI和/或第二DCI承载在下行控制信道中,第一DCI和第二DCI支持的比特数量相同,第一DCI和第二DCI中携带有用于指示DCI类别的指示信息。第二DCI中携带第四数量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中的部分信息。

而在在第二节点通过下行信道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DCI的调度信息之前,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包括:通过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对第一DCI和第二DCI循环冗余校验码CRC进行加扰。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DCI和第二DCI使用的RA-RNTI取值不同,而针对不同的随机接入序列索引,第一DCI使用的RA-RNTI取值不同。

对于方式一和方式二中的第二节点通过下行信道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和第二下行控制信息DCI的方式,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第二节点通过下行信道接收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和/或第二下行控制信息DCI的调度信息,其中,第一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有第一等级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第二下行控制信息中携带有第二等级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调度信息。

对于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第一等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默认配置的最大等级、由第一节点配置的最大等级、由第一节点配置的确定等级;第二等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默认配置的最低等级、除默认配置最高等级之外的其他等级、由第一节点配置的最低等级、由第一节点配置的等级中除最高等级之外的其他等级。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起始位置由以下至少之一的方式确定:第二节点的等级j;等级j的随机接入信令发送时占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数量Rj;第二节点选择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占用的频域位置索引f。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时频资源为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

对于本实施例中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大小由第一节点配置或者由标准默认配置,且第一节点配置或者由标准默认配置时由时域和频率两个维度描述,其中,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在时域上占用1个子帧,在频域上占用6个物理资源块PRB。

对于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等级j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起始位置集合Sj由满足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组成;其中,0为在预定义时间窗内在频率位置索引为f上的第一个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索引;为在预定义时间窗内在频率位置索引为f上的最后一个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索引;0≤f≤F-1,F为等级j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占用的频域位置数量。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涉及到的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随机接入信令的方式,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第二节点从选择的起始位置开始的连续Rj个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上向第一节点发送随机接入信令,其中,起始位置为第二节点从集合Sj中选择一个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作为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起始位置。

可选地,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起始子帧由以下至少之一确定:第二节点的等级j;等级j的随机接入信令发送时占用的随机接入子帧数量Rj,其中,随机 接入子帧是指配置了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子帧。

可选地,等级j的随机接入信令发送的起始子帧集合Sj由满足mod(nj,Rj)=0的随机接入子帧nj组成;其中,0≤nj≤Nj-1,0为在预定义时间窗内第一个可用的随机接入子帧索引;Nj-1为在预定义时间窗内最后一个可用的随机接入子帧索引。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随机接入信令的方式,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第二节点从选择的起始子帧开始的连续Rj个随机接入子帧上向第一节点发送随机接入信令,其中,第二节点从集合Sj中选择一个随机接入子帧作为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起始子帧。

进一步地,等级j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占用的频域位置数量为F,索引为0,1,…,F-1;其中,F个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在系统带宽内的分布方式为:偶数索引号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分布在系统带宽的一侧,奇数索引号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分布在系统带宽的另一侧。

可选地,F个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在系统带宽内的分布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在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采用跳频方式发送,并且F为大于1的奇数时,跳频方式发送占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中至少各有1个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分布在系统带宽的两侧;在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采用跳频方式发送,并且F为大于1的奇数时,跳频方式发送占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中至少有1个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索引号为奇数;跳频方式发送占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中至少有1个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索引号为偶数;在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采用跳频方式发送,并且F为大于1的奇数时,跳频方式发送占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占用的频域位置数量L大于2;其中,L个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索引为f,f+1,…,f+L-1;其中,f为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起始位置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索引。

可选地,等级是指以下至少之一:覆盖增强等级、随机接入信道PRACH覆盖增强等级、随机接入信道PRACH信道重复发送等级。

对于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第一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宏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低功率节点、中继站;第二节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一个或多个人到人H2H通信终端、一个或多个机器到机器M2M通信终端、一个或多个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终端。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 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的处理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随机接入的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一,该装置应用于第一节点侧,该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32,用于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第一发送模块34,与第一接收模块32耦合连接,用于通过下行信道向第二节点发送响应于随机接入信令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其中,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在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发送。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随机接入的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二,该装置应用于第二节点侧,该装置包括:第二发送模块42,用于向第一节点发送随机接入信令;第二接收模块44,与第二发送模块42耦合连接,用于通过下行信道接收第一节点响应于随机接入信令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其中,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在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发送。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举例说明;

可选实施例一:

在LTE系统中存在MTC UEs,并且MTC UEs可以支持覆盖增强(Coverage Enhancement,简称为CE)。本可选实施例中,PRACH一共支持3个覆盖增强级别(Coverage Enhancement level,简称为CEL),即CEL0、CEL1和CEL2。CEL等级越高对应的覆盖增强目标值越大。在本可选实施例中,UE1,UE2,UE3均为CEL0的MTC UE。基站eNB为其分配PRACH资源,包括:发送随机接入信令所使用的随机接入序列Preamble、发送该Preamble所使用的子帧Subframe以及物理资源块PRB。

在UE1至UE3按照eNB的配置信息在PRACH上发送完Preamble之后,需要接收该eNB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

其中,UE1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在DCI中发送,采用DCI格式1发送;UE2和UE3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调度信息在DCI中发送,采用DCI格式2发送,且在本可选实施例中,DCI格式1和DCI格式2的大小是不同的;如,DCI格式1大于DCI格式2,当然也可以是DCI格式1小于DCI格式2,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确定DCI格式1与DCI格式2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本可选实施例中,DCI格式1和DCI格式2都通过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Random Access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简称为RA-RNTI)进行加扰;DCI格式1和DCI格式2都承载在增强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为EPDCCH)上发送;

UE1至UE3按照DCI格式1和DCI格式2盲检测eNB发送的EPDCCH,在UE1按照DCI格式1成功盲检测eNB发送的EPDCCH1时,则在格式1的DCI中解码得到eNB发送给自己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在UE2、UE3按照DCI格式2成功盲检测eNB发送的EPDCCH2时,在格式2的DCI中解码得到eNB发送给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调度信息,进而根据该调度信息指示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为PDSCH),在PDSCH中解码随机接入响应信息。

可选实施例二:

在LTE系统中存在MTC UEs,并且MTC UEs可以支持覆盖增强(Coverage Enhancement,CE),本可选实施例中,PRACH一共支持3个覆盖增强级别CEL,即CEL0、CEL1和CEL2,其中,CEL等级越高对应的覆盖增强目标值越大。本可选实施例中,UE1为CEL0的MTC UE。基站(eNB)为其分配PRACH资源,包括发送随机接入信令所使用的随机接入序列Preamble以及发送Preamble所使用的子帧Subframe以及物理资源块PRB。

UE1按照eNB的配置信息在PRACH上发送完Preamble之后,需要接收eNB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

UE1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可以在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发送;或者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为PDSCH)中发送,其调度信息在DCI(承载在EPDCCH)中发送。

UE1需要首先解码通过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进行加扰的DCI,并且根据DCI中的第一指示信息来区分DCI中发送的是随机接入响应信息或者是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调度信息;本可选实施例中假设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所述DCI中发送的是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则UE1进一步判断随机接入响应信息是否是发送给自己的。如果是,则完成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检测;否则,进一步盲检测其他DCI;

可选实施例三:

在LTE系统中存在MTC UEs,并且MTC UEs可以支持覆盖增强(Coverage Enhancement,CE),本可选实施例中,PRACH一共支持3个覆盖增强级别CEL,即CEL0、CEL1和CEL2,其中,CEL等级越高对应的覆盖增强目标值越大。本可选实施例中,UE1为CEL0的MTC UE。基站(eNB)为其分配PRACH资源,包括发送随机接入信令所使用的随机接入序列Preamble以及发送Preamble所使用的子帧Subframe以及物理资源块PRB。

UE1按照eNB的配置信息在PRACH上发送完Preamble之后,需要接收eNB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

UE1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可以在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发送;或者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为PDSCH)中发送,其调度信息在DCI(承载在EPDCCH)中发送。

UE1需要首先解码通过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进行加扰的DCI,承载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DCI与承载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调度信息的DCI使用的RA-RNTI不同;UE1根据RA-RNTI区分DCI中发送的是随机接入响应信息或者是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调度信息;本可选实施例中假设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所述DCI中发送的是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则UE1进一步判断随机接入响应信息是否是发送给自己的。如果是,则完成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检测;否则,进一步盲检测其他DCI;

可选实施例四:

在LTE系统中存在MTC UEs,并且MTC UEs可以支持覆盖增强(Coverage Enhancement,CE),本可选实施例中,PRACH一共支持3个覆盖增强级别CEL,即CEL0、CEL1和CEL2,其中,CEL等级越高对应的覆盖增强目标值越大。本可选实施例中,UE1为CEL0的MTC UE。基站(eNB)为其分配PRACH资源,包括发送随机接入信令所使用的随机接入序列Preamble以及发送Preamble所使用的子帧Subframe以及物理资源块PRB。

UE1按照eNB的配置信息在PRACH上发送完Preamble之后,需要接收eNB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

UE1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在下行控制信息DCI中发送,并且用于DCI加扰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对于不同的Preamble索引取值不同;

UE1首先根据发送的Preamble索引选择对应的RA-RNTI,并且用所述RA-RNTI尝试解码DCI,如果能够成功解码,则所述DCI是eNB发送给自己的,否则,UE1进一步盲检测其他DCI;

可选实施例五:

在LTE系统中存在MTC UEs,并且MTC UEs可以支持覆盖增强CE,本可选实施例中,PRACH一共支持3个覆盖增强级别CEL,即CEL0、CEL1和CEL2,其中,CEL等级越高对应的覆盖增强目标值越大。本可选实施例中,UE1,UE2,UE3均为CEL0的MTC UE。基站(eNB)为其分配PRACH资源,包括发送随机接入信令所使用的随机接入序列Preamble以及发送Preamble所使用的子帧Subframe以及物理资源块PRB。

UE1至UE3按照eNB的配置信息在PRACH上发送完Preamble之后,需要接收eNB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

UE1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在DCI中发送,采用DCI格式1发送;UE2和UE3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调度信息在DCI中发送,采用DCI格式2发送。其中,DCI格式1和DCI格式2的大小相同。在DCI格式2中除了包括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调度信息之外,还包括一部分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图5是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例的DCI格式2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

DCI格式1和DCI格式2都通过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RNTI进行加扰;

DCI格式1和DCI格式2都承载在增强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为EPDCCH)上发送;

根据DCI中的第一指示信息来区分DCI格式1和DCI格式2;

UE1至UE3盲检测eNB发送的EPDCCH,UE1按照DCI格式1成功盲检测eNB发送的EPDCCH1,则在所述DCI中解码得到eNB发送给自己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UE2、UE3按照DCI格式2成功盲检测eNB发送的EPDCCH2,则在所述DCI中解码得到eNB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调度信息和随机接入响应信息:Part1,进而根据所述调度信息指示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为PDSCH),并在所述PDSCH中解码随机接入响应信息:Part2,最后根据随机接入响应信息:Part1和随机接入响应信息:Part2解码得到随机接入响应信息。

可选实施例六:

在LTE系统中存在MTC UEs,并且MTC UEs可以支持覆盖增强(Coverage Enhancement,简称为CE)。本实施例中,PRACH一共支持3个覆盖增强级别(Coverage Enhancement level,简称为CEL),即CEL0、CEL1和CEL2。CEL等级越高对应的覆盖增强目标值越大。本实施例中,UE1为CEL0的MTC UE,UE2为CEL1的MTC UE,UE3为CEL2的MTC UE。基站(eNB)为其分配PRACH资源,包括发送随机接入信令所使用的随机接入序列(Preamble)以及发送Preamble所使用的子帧(Subframe)以及物理资源块(PRB)。

UE1至UE3按照eNB的配置信息在PRACH上发送完Preamble之后,需要接收eNB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

本可选实施例中,默认配置最大CEL(CEL2)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在DCI中发送,并且一个DCI中只发送一个终端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CEL0、CEL1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调度信息在DCI中发。

DCI承载在增强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为EPDCCH)上发送;

UE1、UE2盲检测eNB发送的EPDCCH,解码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调度信息;UE3盲检测eNB发送的EPDCCH,解码随机接入响应信息;

可选实施例七:

在LTE系统中存在MTC UEs,并且MTC UEs可以支持覆盖增强CE。本实施例中,PRACH一共支持3个覆盖增强级别CEL,即CEL0、CEL1和CEL2。CEL等级越高对应的覆盖增强目标值越大;本可选实施例中,UE1为CEL0的MTC UE,基站eNB为其分配PRACH资源,包括发送随机接入信令所使用的随机接入序列Preamble以及发送Preamble所使用的子帧Subframe以及物理资源块PRB,UE1按照下面规则选择Preamble发送的资源:

1、UE1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时频资源为一个或多个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在时域上占用1个子帧(Subframe),在频域上占用6个连续的PRBs

2、满足的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组成CEL j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起始位置集合Sj;其中,0为从Frame 0开始在频率位置索引为f上的第一个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索引;为从Frame 0到Frame 1023内在频率位置索引为f上的最后一个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索引;0≤f≤F-1,F为等级j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占用的频域位置数量;等级j的随机接入信令发送时占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数量Rj

本可选实施例中,UE1按照上述规则从CEL 0的集合S0中选择一个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作为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起始位置;并且从选择的所述起始位置开始的连续Rj个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上发送Preamble;

UE1按照eNB的配置信息在PRACH上发送完Preamble之后,需要接收eNB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

UE1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可以在DCI中发送;或者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为PDSCH)中发送,其调度信息在DCI(承载在EPDCCH)中发送。

UE1需要首先解码通过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ndom Access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RA-RNTI)进行加扰的DCI,并且根据所述DCI中的第一指示信息来区分所述DCI中发送的是随机接入响应信息或者是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调度信息;本实施例中假设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所述DCI中发送的是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则UE1进一步判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信息是否是发送给自己的。如果是,则完成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检测;否则,进一步盲检测其他DCI;

除本可选实施例外,UE1还可以按照下面规则选择Preamble发送的资源:

1、UE1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时频资源为一个或多个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在时域上占用1个子帧(Subframe),在频域上占用6个连续的PRBs

2、满足mod(nj,Rj)=0的所述随机接入子帧(nj)组成CEL j的随机接入信令发送的起始子帧集合Sj;其中,0≤nj≤Nj-1,0为从Frame 0开始第一个可用的随机接入子帧索引;Nj-1为从Frame 0到Frame 1023内最后一个可用的随机接入子帧索引;等级j的随机接入信令发送时占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数量Rj,所述随机接入子帧是指配置了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子帧;

本可选实施例中,UE1按照上述规则从CEL 0的集合S0中选择一个所述随机接入子帧作为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起始子帧;并且从选择的所述起始子帧开始的连续Rj个随机接入子帧上发送Preamble;

可选实施例八:

在LTE系统中存在MTC UEs,并且MTC UEs可以支持覆盖增强CE。本实施例中,PRACH一共支持3个覆盖增强级别CEL,即CEL0、CEL1和CEL2。CEL等级越高对应的覆盖增强目标值越大,本可选实施例中,UE1为CEL0的MTC UE,基站eNB为其分配PRACH资源,包括发送随机接入信令所使用的随机接入序列Preamble以及发送Preamble所使用的子帧Subframe以及物理资源块PRB,UE1按照下面规则选择Preamble发送的资源:

1、UE1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时频资源为一个或多个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在时域上占用1个子帧(Subframe),在频域上占用6个连续的PRBs

2、满足的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组成CEL j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起始位置集合Sj;其中,0为从Frame 0开始在频率位置索引为f上的第一个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索引;为从Frame 0到Frame 1023内在频率位置索引为f上的最后一个可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索引;0≤f≤F-1,F为等级j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占用的频域位置数量;等级j的随 机接入信令发送时占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数量Rj

UE1按照上述规则从CEL 0的集合S0中选择一个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作为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起始位置;并且从选择的所述起始位置开始的连续Rj个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上发送Preamble;

当UE1采用跳频方式发送所述Preamble且F为大于1的奇数(CEL 0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占用的频域位置数量为F,索引为0,1,…,F-1)时,UE1按照下面方案选择跳频发送时占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本实施例中F=5,则索引为0,1,2,3,4,图6是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例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

1、F个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在系统带宽内的分布情况为,偶数索引号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分布在系统带宽的一侧,奇数索引号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分布在系统带宽的另一侧;

2、跳频方式发送占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中至少各有1个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分布在系统带宽的两侧;

3、跳频方式发送占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中至少有1个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索引号为奇数;跳频方式发送占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中至少有1个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索引号为偶数;

4、跳频方式发送占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占用的频域位置数量L大于2;

更进一步的,所述L个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索引为mod(f,F),mod(f+1,F),…,mod(f+L-1,F);其中,f为UE1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起始位置对应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索引;

5、从UE 1起始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所在随机接入子帧开始的第一个连续T(0)个随机接入子帧上在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索引为mod(f,F)发送Preamble,接下来的T(1)个连续随机接入子帧上在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索引为mod(f+1,F)发送Preamble,接下来的T(2)个连续随机接入子帧上在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索引为mod(f+2,F)发送Preamble,依次类推,接下来的T(L-1)个连续随机接入子帧上在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索引为mod(f+L-1,F)发送Preamble;

6、当所述T(L-1)个连续随机接入子帧发送完成之后,UE1的随机接入信令发送时占用的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数量还不足Rj时,则在接下来的T(L)个连续随机接入子帧上从新在随机接入信道分配单元的索引为mod(f,F)发送Preamble;以此类推,直到UE1的完成随机接入信令发送;

7、T()中的元素取值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UE1按照eNB的配置信息在PRACH上发送完Preamble之后,需要接收eNB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

UE1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可以在DCI中发送;或者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简称为PDSCH)中发送,其调度信息在DCI(承载在EPDCCH)中发送。

UE1需要首先解码通过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ndom Access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RA-RNTI)进行加扰的DCI,并且根据所述DCI中的第一指示信息来区分所述DCI中发送的是随机接入响应信息或者是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调度信息;本实施例中假设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所述DCI中发送的是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则UE1进一步判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信息是否是发送给自己的。如果是,则完成随机接入响应信息的检测;否则,进一步盲检测其他DCI;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模块分别位于多个处理器中。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步骤S1:第一节点接收第二节点发送的随机接入信令;

步骤S2:第一节点通过下行信道向第二节点发送响应于随机接入信令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其中,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在随机接入响应消息中发送。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