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选择切换的目标基站的方法以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01524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用于选择切换的目标基站的方法以及设备与流程

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通信技术,更具体地,涉及用于选择切换的目标基站的方法和相应基站以及用于确定迁移的目标机器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基站集中化处理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无线通信技术,其可以带来具有低成本、高带宽以及低时延等性能优化的通信。例如,在支持云端(Cloud)无线接入网(RAN)架构的无线通信网络中,可以将诸如射频拉远单元(RRU)的射频设备以及物理层(层1)设备放在远端,这些远端设备继而通过电缆、光缆等与基带单元(BBU)池相连。通过BBU池,可以对不同基站的BBU进行集中化管理。一方面,这大大节约了基站设备的维护成本。另一方面,在BBU池中,不同基站的BBU之间可以进行高带宽以及低时延的数据传输,这带来了带宽以及时延方面的增益。

在诸如BBU池的集中化计算资源池中,可以包括多台机器,每台机器可以具有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和多个核。为了节约基站的实现成本,还提出了基站虚拟化技术。该技术将基站实现为机器中的一个进程。以此方式,不需要专门的设备,仅使用通用的机器设备就能实现基站的功能。使用基站虚拟化技术,一台机器上可以运行多个基站。而且,随着机器处理能力的显著提高,一台机器上可以运行成上百个基站。

在这样的通信网络中,当终端设备需要进行切换时,会出现如下三种切换场景:(1)源基站与目标基站的BBU不在同一集中化计算资源池中;(2)源基站与目标基站的BBU在同一集中化计算资源池 中的不同机器上;以及(3)源基站与目标基站的BBU在同一台机器上。然而,现有的切换策略并没有考虑到切换场景的区分。



技术实现要素:

一般地,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用于选择切换的目标基站的方法和相应基站以及用于确定迁移的目标机器的方法和设备。

在第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过源基站实施的用于在切换过程中选择目标基站的方法,其中源基站被第一机器托管。该方法包括:确定多个候选目标基站,所述多个候选目标基站包括被所述第一机器托管的第一候选目标基站;以及从所述多个候选目标基站中优先选择所述第一候选目标基站作为所述目标基站。

在第二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其中该基站被第一机器托管。该基站包括:切换候选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多个候选目标基站,所述多个候选目标基站包括被所述第一机器托管的第一候选目标基站;以及切换目标选择单元,被配置为从所述多个候选目标基站中优先选择所述第一候选目标基站作为切换的目标基站。

在第三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在切换过程中选择目标基站的设备。该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该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指令被配置为与该处理器一起使该设备执行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方法。

在第四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确定要将第一基站迁移至的目标机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与所述第一基站相关的切换信息;基于所接收的所述切换信息,确定第三机器所托管的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发生的切换次数;将所确定的切换次数与预定次数阈值比较;以及响应于所述切换次数超过所述预定次数阈值,将所述第三机器确定为所述目标机器。

在第五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确定要将第一基站迁移至的目标机器的设备。该设备包括: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与所述第一基站相关的切换信息;切换次数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接 收的所述切换信息,确定第三机器所托管的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与所述第一基站之间发生的切换次数;比较单元,被配置为将所确定的切换次数与预定次数阈值比较;以及目标机器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切换次数超过所述预定次数阈值,将所述第三机器确定为所述目标机器。

在第六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确定要将第一基站迁移至的目标机器的设备。该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该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指令被配置为与该处理器一起使该设备执行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的方法。

通过下文描述将会理解,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终端设备需要切换时,优先选择与源基站在同一机器上的基站作为目标基站。在这种机器内切换场景中,由于源基站与目标基站可以对机器中的计算资源进行共享,使得有可能简化切换过程,从而降低切换时延。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通过下文描述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其中实施的示例环境;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在切换过程中选择目标基站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a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传统切换过程;

图3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简化的机器内切换过程;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在切换过程中在源基站处执行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确定基站迁移的目标机器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确定基站迁移的目标机器的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确定基站迁移至的目 标机器的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若干示例实施例来描述本公开的原理。应当理解,描述这些实施例只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公开,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在此使用的术语“基站”可以表示节点B(NodeB或者NB)、演进节点B(eNodeB或者eNB)、诸如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等的低功率节点。

在此使用的术语“终端设备”是指能够与基站通信的任何终端设备。作为示例,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移动终端(MT)、订户台(SS)、便携式订户台(PSS)、移动台(MS)或者接入终端(AT)。

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

图1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其中实施的通信网络100。图1所示的通信网络100可以包括基站110、120和130以及终端设备140。应理解,图1所示的基站和终端设备的数目仅仅是出于说明之目的而无意于限制。在通信网络100中,可以存在任意适当数目的基站和终端设备。

如图所示,基站110、120和130分别服务于小区110’、120’和130’,这三个服务小区相邻。相应地,基站110、120和130是相邻基站。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信网络100中的基站被任意适当数目的机器托管。作为示例,基站110和120被第一机器托管,而基站130被不同于第一机器的第二机器托管。第一和第二机器可以属于相同的BBU池,或者备选地属于不同的BBU池。

基站110、120和130与终端设备140之间的通信可以根据任何适当的通信协议来实施,包括但不限于,第一代(1G)、第二代(2.5G)、 第三代(3G)、第四代(4G)通信协议、第五代(5G)通信协议和/或目前已知或者将来开发的任何其他协议。

基站110、120和130以及终端设备140可以使用任意适当无线通信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码分多址(CDMA)、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双工(FDD)、时分双工(TDD)、多输入多输出(MIMO)、正交频分多址(OFDM)、和/或目前已知或者将来开发的任何其他技术。

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140正离开基站110的服务小区110’进入基站120和130的服务小区120’和130’。此时,为了保证通信的可靠性,终端设备140需要执行从基站110到基站120或130的切换。这样,会出现如上所述的三种切换场景,即(1)源基站与目标基站被不同BBU池的机器托管,也称为站点间切换;(2)源基站与目标基站被同一BBU池中的不同机器托管,也称为机器间切换;以及(3)源基站与目标基站被同一台机器托管,也称为机器内切换。

低时延一直是切换技术所关注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例如,在第五代(5G)无线通信网络中,要求切换时延在10ms以下。当基站110和基站120或130被同一台机器托管时,如上所述,这些基站可以通过机器中的不同进程来实现,相应地它们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进程间通信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同一台机器上的基站和基站120或130可以共享诸如存储器、套接字、消息队列、先入先出缓冲器以及管道等的计算资源,而这种共享可以有效减少切换延迟。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在切换过程中选择目标基站的方法200的流程图。应理解方法200可以由图1所示的通信网络100中被第一机器托管的基站110来实施。

方法200开始于步骤210,在此基站110确定多个候选目标基站。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术语“候选目标基站”是指可以作为切换候选的基站。例如,如图1所示,当终端设备140移动到小区110’与小区120’和小区130’的交界处时,基站120和/或130可以作为切换的候选目标基站。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基站110可以任意适当方式来确定候选目标基站。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基于从终端设备140接收到的相邻小区测量报告,来执行该确定。例如,终端设备140可以在移动到基站110的服务小区110’边界时,测量来自相邻小区120’和/或130’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并且将包含测量结果的相邻小区测量报告发送给基站110。基站110在接收到该测量报告后,可以基于其中的接收信号强度来确定基站120和/或130是否可以作为候选目标基站。

基站110可以根据任意适当策略来确定候选目标基站。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10可以根据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协议中规定的作为切换触发事件的事件A3(Event A3)来确定候选目标基站。例如,当基站120和130的接收信号强度都满足Event A3时,基站110可以将基站120和130确定为候选目标基站。

除了基于从终端设备140接收的相邻小区测量报告来确定候选目标基站之外,作为备选,基站110还可以直接通过基站间接口,例如X2接口,从基站120和/或130接收相应基站的信号质量,而该信号质量可以是相应基站从其所服务的终端设备处接收的。继而,基站110根据该信号质量来确定哪个基站可以作为候选目标基站。

接下来,方法200进行到步骤220,在此基站110从多个候选目标基站中优先选择与基站110位于同一机器上的基站作为目标基站。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基站110可以使用任意优先选择策略。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10可以始终对同一机器上的基站设置较高的切换优先级。例如,当基站110在步骤210将基站120和130确定为候选目标基站时,基站110选择与其同处于第一机器上的基站120作为目标基站。

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切换后的通信质量,基站110可以在考虑基站的信号质量的情况下执行上述优先选择。举例而言,当基站110在步骤210将基站120和130确定为候选目标基站时,其中如上所述,基站110和120都被第一机器托管,而基站130被不同于第一机器的第二机器托管,基站110可以首先接收基站120和130 的信号质量。以下为讨论方便,将基站120的信号质量称为第一信号质量,并且将基站130的信号质量称为第二信号质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基站110可以从任意适当设备接收基站120和/或130的信号质量。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10可以从终端设备140接收基站120和/或130的信号质量。该信号质量可以实现为任意适当形式。例如,终端设备140所发送的相邻小区测量报告中包括的接收信号强度可以作为相应基站的信号质量。作为备选,基站110可以直接通过X2接口从基站120和/或130接收相应基站的信号质量。

接下来,基站110将第一信号质量与第二信号质量相比较。响应于第二信号质量大于第一信号质量。响应于第二信号质量大于第一信号质量,基站110确定二者之差是否不超过预定质量阈值。如果不超过预定质量阈值,则基站110选择同位于第一机器上的基站120作为目标基站。否则,基站110选择与其位于第二机器上的基站130作为目标基站。

在考虑基站的信号质量的情况下执行上述优先选择的情况下,会出现如下场景:在步骤210确定的候选目标基站包括被不同于第一机器的机器托管的一组候选目标基站(为了讨论方便,在下文被称为第一组候选目标基站)以及同被第一机器托管的一组候选目标基站(为了讨论方便,在下文被称为第二组候选目标基站)。

当信号质量最佳的候选目标基站被包括在第一组候选目标基站中时,基站110可以按照如上所述的阈值比较方式,将该最佳信号质量与第二组候选目标基站的最佳信号质量相减。如果所得的差值不超过预定质量阈值,则基站110选择第二组候选目标基站中具有最佳信号质量的基站作为目标基站。否则,基站110选择第一组候选目标基站中具有最佳信号质量的基站作为目标基站。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终端设备需要切换时,优先选择与源基站在同一机器上的基站作为目标基站。如上所述,在这种机器内切换场景中,由于源基站与目标基站可以对机器中的存储器、套接字、消息队列、先入先出缓冲器以及管道等计算资源进行共享,使得有可能 简化切换过程,从而降低时延。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采用任意适当方式来简化机器内切换过程以降低切换时延。下面参考图3a和3b来说明一个示例的简化方法,其中图3a示出了传统切换过程,图3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简化的机器内切换过程。

如图所示,如果基站110是源基站,基站120是目标基站,在执行切换时,基站110要向基站120发送与切换相关的数据,例如与要执行切换的终端设备140相关和/或与终端设备140的当前通信相关的数据等,而该数据要通过X2应用协议层(X2AP层)传输。如图3a所示,在传统切换过程中,基站110的X2AP层数据要依次经过流控制传输协议层(SCTP层)、互联网协议层(IP层)封装,然后再通过本地回环传输到基站120。在基站120处,该数据还要依次经过IP层、SCTP层、X2AP层解封装才能最终被基站120获得。

如上所述,当源基站与目标基站位于同一机器上时,可以将上述切换过程简化。如图3b所示,基站110的X2AP层数据可以直接通过共享的存储器传输到基站120。这样,省略了数据在多个协议层上的封装和解封装过程,从而降低了切换时延。

当源基站与目标基站共享存储器时,为了避免源基站和目标基站对该共享存储器的读写发生冲突,在一个实施例中,源基站在执行对该共享存储器执行写操作时,可以锁定该存储器,以此防止目标基站在源基站正对该存储器写入数据时执行读操作,从而避免由读写冲突导致的数据读写错误。举例而言,当基站110要向基站120传输切换相关数据时,首先创建一个共享存储器,然后将该存储器锁定。接下来,基站110将要传输的数据写入该共享存储器中。在写操作完成后,基站110将存储器解锁,这样基站120就可以对该存储器执行读操作。

同样,目标基站在对共享存储器执行读操作时,也可以锁定该存储器,从而避免源基站在目标基站正在执行读数据操作时执行写操作,使得能够避免错误。例如,当基站120要读取基站110在共享存储器中写入的切换相关数据时,基站120首先找到该存储器,然而将该存 储器锁定。在基站120完成读操作后,对该存储器进行解锁。

应理解,通过源基站与目标基站之间共享存储器来简化机器内切换从而减低时延仅仅是示例而非限制。本公开还可以采用任意其他方式,例如通过在源基站与目标基站之间共享其他计算资源来降低切换时延,该计算资源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套接字、消息队列、先入先出缓冲器以及管道等。

为了有效地利用上述机器内切换的性能优势,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10在步骤220选择了切换的目标基站后,将切换信息发送给基站迁移管理设备。该切换信息可以指示与该切换有关的任意适当信息,例如指示源基站和目标基站、切换时间等。这样,在需要执行基站迁移时,基站迁移管理设备可以基于该切换信息将基站迁移到其中布置了大量与该基站具有密切切换关系的机器上。下文将参考图6对基站迁移管理设备的具体操作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基站110可以采用任意适当方式确定候选目标基站是否与其自身位于同一机器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10可以在本地存储一个基站列表,其中包括基站110所位于机器上布置的所有基站。在该列表中,每个基站可以例如用相应的基站标识(ID)来标识。基于该列表,基站110可以区分与其位于同一机器以及不同机器上的基站。应理解,上述本地维护列表的方式仅是示例而非限制,基站110可以采用任意其他方式来确定候选目标基站是否与其自身位于同一机器上。本公开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为了使基站110能够有效区分与其自身位于同一机器以及不同机器上的基站,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10可以响应于所位于机器上发生了基站迁移,而更新本地存储的基站列表。这样,基站110能够获得最新的基站分布信息,使得对切换目标基站的选择更有效和更高效。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在切换过程中在源基站110处执行的示例方法400的流程图。应理解方法400可以由图1所示的通信网络100中的基站110实施。

如图所示,方法400开始于步骤410,在此基站110响应于其所 位于的第一机器上发生了基站迁移,而更新本地存储的基站列表。继而,在步骤420,基站110从终端设备140接收相邻小区测量报告,其中包括终端设备140所测量的多个相邻基站的信号质量信息。在步骤430,基站110根据Event A3,确定所接收的测量报告中包括的多个相邻基站中可以作为候选目标基站的基站。接下来,在步骤440,基站110确定信号质量最佳的第一候选目标基站是否在本地存储的基站列表中。如果是,方法400进行到步骤450,在此基站110选择第一候选目标基站作为目标基站。在步骤460,基站110触发机器内切换。继而,方法400进行到在步骤470,在此基站110向基站迁移管理设备发送此次切换的源基站和目标基站的标识。

如图4所示,如果基站110在步骤440确定信号质量最佳的第一候选目标基站不在本地存储的基站列表中,方法400进行到步骤480,在此基站110首先确定在步骤430中所确定多个候选目标基站中与基站110在同一机器上的候选目标基站中哪个基站的信号质量最佳。为讨论方便,该基站被称为第二候选目标基站,并且第一候选基站的信号质量被称为第一信号质量,而第二候选基站的信号质量被称为第二信号质量。继而,基站110将第一信号质量与第二信号质量相减,并且确定所得到的差值是否超过预定质量阈值。

如果在步骤480确定该差值超过预定质量阈值,方法400进行到步骤450,如上所述,基站110在此选择第一候选目标基站作为切换的目标基站。此时,在步骤460,基站110触发的切换是机器间切换。如果该差值不超过预定质量阈值,方法400进行到步骤490,在此基站110选择本地存储的基站列表中的信号质量最佳的第二候选目标基站作为目标基站。接下来,方法400也进行到步骤460,在此基站110触发的切换时机器间切换。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110的框图。

如图所示,基站110包括切换候选确定单元510,被配置为确定多个候选目标基站,多个候选目标基站包括被第一机器托管的第一候选目标基站;以及切换目标选择单元520,被配置为从多个候选目标 基站中优先选择第一候选目标基站作为切换的目标基站。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候选目标基站可以包括被第二机器托管的第二候选目标基站,第二机器不同于第一机器。在此实施例中,切换目标选择单元520可以包括: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第一候选目标基站的第一信号质量和第二候选目标基站的第二信号质量;比较单元,被配置为将第一信号质量与第二信号质量比较;判决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第二信号质量大于第一信号质量,确定第二信号质量与第一信号质量的差值是否不超过预定质量阈值;以及选择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差值不超过预定质量阈值,选择第一候选目标基站作为目标基站。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10还可以包括:切换管理单元530,被配置为存储第一机器托管的基站的列表;以及机器确定单元540,被配置为基于列表来确定第一候选目标基站被第一机器托管,并且第二候选目标基站被第二机器托管。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信号质量是被第一机器托管的第一组候选目标基站的信号质量中的第一最佳信号质量,并且第二信号质量是被不同于第一机器的机器托管的第二组候选目标基站的信号质量中的第二最佳信号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候选目标基站被确定为目标基站时,基站110还可以包括切换单元550。切换单元550可以包括:共享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第一机器中被源基站与目标基站共享的计算资源;以及数据传输单元,被配置为使用所共享的计算资源来向目标基站传输与切换相关的数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共享的计算资源可以包括共享的存储器,数据传输单元还被配置为:将数据写入共享的存储器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切换单元550还可以包括:锁定单元,被配置为在执行写入之前,锁定共享的存储器;以及解锁单元,被配置为在完成写入之后,对锁定的共享的存储器解锁。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10还可以包括:发送单元560,被配置为向基站迁移管理设备发送切换信息,切换信息指示源基站和目标基站。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确定基站迁移的目标 机器的方法600的流程图。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方法600可以由能够对基站迁移执行管理的任意适当设备来执行。以下为了讨论方便,将执行方法600的设备称为基站迁移管理设备。该基站迁移管理设备可以任意适当方式布置在图1的通信网络100中。例如,基站迁移管理设备可以布置在与托管基站110、120和130的机器不同的机器上,并且托管基站迁移管理设备的机器与托管基站110、120和130的机器属于同一个BBU池。作为备选,基站迁移管理设备可以布置在托管基站110、120和130的机器中的某台机器上。

如图所示,方法600开始于步骤610,在此基站迁移管理设备接收切换信息。如上所述,切换信息可以与涉及某个基站的某个切换相关,用于指示与该切换有关的信息,例如指示该次切换的源基站和目标基站、切换时间等。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基站迁移管理设备可以从任意适当设备接收该切换信息。如上所述,该信息可以从源基站接收。作为备选示例,基站迁移管理设备还可以从目标基站接收该信息。

接下来,方法600进行到步骤620,在此基站迁移管理设备在确定要对某个基站执行迁移时,基于在步骤610接收到的与该基站相关的切换信息来确定迁移的目标机器。为讨论方便,要被迁移的基站被称为第一基站。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基站迁移管理设备首先基于接收到的与第一基站相关的切换信息,确定与托管第一基站的机器不同的另一机器上的所有基站与第一基站发生的切换次数。继而,将所确定的切换次数与预定次数阈值比较。响应于切换次数超过预定次数阈值,将该另一基站确定为目标机器。以此方式,基站能够优先被迁移到与将该基站之间频繁发生切换的机器上,从而提高了触发机器内切换的可能性,进而可以提高切换性能,例如降低切换时延。

该预定次数阈值可以设为任意适当值。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针对不同机器所确定的相应切换次数来动态调整该阈值。例如,可以基于各机器上发生的切换次数中的最大切换次数来确定该阈值,使 得能够将与第一基站之间发生来最多次切换的机器确定为目标机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基站迁移管理设备可以采用任意适当方式来执行切换次数的确定。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迁移管理设备可以基于接收到的切换信息来确定任意两个基站之间发生的个体切换次数,然后基于所确定的任意两个基站之间的个体切换次数来确定第一基站与某个机器上的所有基站发生的切换次数。

作为示例,基站迁移管理设备可以在本地存储一个表格,该表格记录基站之间的切换次数。作为示例,该表格可以具有N×N个元素T[p,q],其指示在预定时间段内第p个基站与第q个基站之间发生的切换次数。

该表格可以基于接收到的切换信息更新。例如,可以将相应元素T[p,q]增加一个预定次数变量。该预定次数变量可以设为任意适当值。作为示例,预定次数变量可以设为1。

应理解,上述表格的使用仅仅是示例而非限制。本公开可以采用任意适当形式来存储基站之间的切换关系,并且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除了切换的源基站与目标基站的对应关系之外,基站迁移管理设备还存储基站与机器的对应关系。当基站迁移管理设备确定要对第j个基站执行迁移时,可以确定每台机器上的基站与该基站发生的切换次数,继而将该次数超过预定次数阈值的机器确定为基站迁移的目标机器。

下面参考图7描述基站迁移管理设备确定目标机器的一个示例方法700。

如图所示,在方法700中,当基站迁移管理设备确定要对第j个基站执行迁移时,首先在步骤710基于该基站与第k台机器上托管的所有基站之间的切换次数来确定该基站与第k台机器的关联性,该切换包括第j个基站作为源基站以及目标基站的所有切换。可以使用如下等式来执行该计算:

其中Mk[l]表示第k台机器上的第l个基站,并且Hj,k表示第j个基站与第k台机器的关联性。

接下来,在步骤720,基站迁移管理设备将与第j个基站具有最强关联性的机器确定为目标机器。例如,基站迁移管理设备找出满足如下不等关系的Hj,i,即{Hj,1,Hj,2,…,Hj,M}中的最大值:

Hji>Hjk(k=1,2,...,M,k≠i)

在基站迁移管理设备确定了目标机器后,可以将第j个基站迁移到第i台机器上。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基站迁移管理设备可以在任意适当时机确定要对某个基站执行迁移。例如,基站迁移管理设备可以在为了节约能耗而关闭某台机器时,确定要将该机器上托管的基站迁移到其他机器上。作为备选,当某台机器上托管的某个基站成为热点时,为了保证该基站的服务性能,基站迁移管理设备可以确定将该台机器上的若干基站迁移到其他机器上。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确定基站迁移的目标机器的设备800的框图。应当理解设备800可以实施为如上所述的基站迁移管理设备。

如图所示,设备800包括:接收单元810,被配置为接收与第一基站相关的切换信息;切换次数确定单元820,被配置为基于所接收的切换信息,确定第二机器所托管的至少一个第二基站与第一基站之间发生的切换次数,第二机器不同于第一机器;比较单元830,被配置为将所确定的切换次数与预定次数阈值比较;以及目标机器确定单元840,被配置为响应于切换次数超过预定次数阈值,将第二机器确定为目标机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包括多个第二基站。在此实施例中,切换次数确定单元820可以包括:个体次数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接收到的切换信息来确定第一基站与多个第二基站中的每个第二基站之间发生的个体切换次数;以及求和单元,被配置为将针对多个第二基站确定的多个个体切换次数求和。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备8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850,被配置为存储基站与机器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此示例中,切换次数的确定还可以基于所存储的对应关系。

应当理解,基站110和设备800中记载的每个单元分别与参考图2至图4以及图6和图7描述的方法200、400、600和700中的每个步骤相对应。因此,上文结合图2至图4以及图6和图7描述的操作和特征同样适用于基站110和设备800及其中包含的单元,并且具有同样的效果,具体细节不再赘述。

基站110和设备800中所包括的单元可以利用各种方式来实现,包括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任意组合。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单元可以使用软件和/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存储在存储介质上的机器可执行指令。除了机器可执行指令之外或者作为替代,基站110和设备800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组件来实现。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组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等等。

一般而言,本公开的各种示例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施。某些方面可以在硬件中实施,而其他方面可以在可以由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实施。当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各方面被图示或描述为框图、流程图或使用某些其他图形表示时,将理解此处描述的方框、装置、系统、技术或方法可以作为非限制性的示例在硬件、软件、固件、专用电路或逻辑、通用硬件或控制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或其某些组合中实施。

作为示例,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机器可执行指令的上下文中被描述,机器可执行指令诸如包括在目标的真实或者虚拟处理器上的器件中执行的程序模块中。一般而言,程序模块包括例程、程序、库、对象、类、组件、数据结构等,其执行特定的任务或者实现特定的抽象数据结构。在各实施例中,程序模块的功能可以在所描述的程序模 块之间合并或者分割。用于程序模块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可以在本地或者分布式设备内执行。在分布式设备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本地和远程存储介质二者中。

用于实现本公开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用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编写。这些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使得程序代码在被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执行的时候,引起在流程图和/或框图中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计算机上、部分在计算机上、作为独立的软件包、部分在计算机上且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或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包含或存储用于或有关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的程序的任何有形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其任意合适的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详细示例包括带有一根或多根导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储存取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或其任意合适的组合。

另外,尽管操作以特定顺序被描绘,但这并不应该理解为要求此类操作以示出的特定顺序或以相继顺序完成,或者执行所有图示的操作以获取期望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多任务或并行处理会是有益的。同样地,尽管上述讨论包含了某些特定的实施细节,但这并不应解释为限制任何发明或权利要求的范围,而应解释为对可以针对特定发明的特定实施例的描述。本说明书中在分开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也可以整合实施在单个实施例中。反之,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分离地在多个实施例或在任意合适的子组合中实施。

尽管已经以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动作的语言描述了主题,但 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主题并不限于上文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文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是作为实现权利要求的示例形式而被公开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