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伪线业务转发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57325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伪线业务转发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据网络通讯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伪线业务转发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也称mpls)通信网络中,尤其是二层虚拟专用网络(也称l2vpn,二层vpn)提供基于mpls网络的二层虚拟专用网络(vpn)服务,使运营商可以在统一的mpls网络上提供基于不同数据链路层的二层vpn,包括异步转移模式(atm)、帧中继(fr)、虚拟局域网(vlan)、以太网(ethernet)、点对点协议(ppp)等。简单来说,mplsl2vpn是在mpls网络上透明传输用户二层数据。从用户的角度来看,mpls网络是一个二层交换网络,可以在不同节点间建立二层连接。

伪线是通信网络中承载传输业务的最基本的通道,每条伪线只规划承载特定的一条业务,业务只在属于自己的伪线上传输,伪线与业务一一对应。如果在两个网络服务供应商边缘设备pe(provideredge)之间只建立一条伪线(pseudowire,pw),则当该pw发生故障时,pe之间将无法通信。mplsl2vpn支持pw冗余保护功能:二层虚拟专用网络快速重路由(l2vpn-frr)也称为伪线快速重路由(pw-frr),pw-frr是基于边缘到边缘的伪线仿真(pseudo-wireemulationedgetoedge,简称pwe3)封装的l2vpn业务的一种链路节点保护切换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用一条预先建立的pw来保护一条pw,即pw冗余(pwredundancy)。预先建立的pw称为备pw,被保护的pw称为主pw。l2vpnfrr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备pw绕过故障的链路或者节点,从而达到保护主路径的功能。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中伪线双归保护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pe1双归到pe2和pe3,pw12和pw13是冗余热备份关系,其主备属性是在网络规划时静态指定的,任意时刻只有一条pw可以进行实际的业务转发。当主pw发生故障时,通过链路故障检测技术,触发伪线双归保护pw-frr进行切换。例如当主pw(pw12)或者npe2节点发生故障时,触发pw-frr切换,使pe1上的流量能快速切换到备pw(pw13)上。而当主pw恢复时候,触发pw-frr回切,流量能快速切回到主pw上。

伪线双归保护有两种方式:1+1双归保护和1:1双归保护。

(1)1+1双归保护:即指主用伪线和备用伪线都是“开启”的状态,发送端将业务同时发送到两个伪线上,收端选择只接收主用伪线上的业务或者是主备伪线一起接收。

(2)1:1双归保护:此模式下,发送端只会将业务发送到主用伪线或者备用伪线上,对于接收端来说,按照配置选择只接收其中一条伪线上传送的业务或者两条业务都接收。

但是,在现有的伪线双归保护技术中至少存在着如下问题:

第一,无论采用pw-frr1+1双归保护或者pw-frr1:1双归保护技术,尽管可靠性提高了,但是对传输资源的浪费也相当明显;

第二,当主用伪线传输链路发生故障需要切换到备用伪线时,目前的pw-frr1+1双归保护或者pw-frr1:1双归保护技术,需要通过控制面的自动保护倒换(automaticprotectionswitching,简称aps)进行控制,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双方通过协商完成,耗时较长,不利于业务的平滑过渡。

针对相关技术中伪线业务转发资源浪费和/或链路故障的情况下主备切换时间过长的问题,现有技术没有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伪线业务转发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伪线业务转发资源浪费和/或链路故障的情况下主备切换时间过长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伪线业务转发方法,运用于多协议标签交换通讯网络,包括:第一服务商边缘设备pe建立伪线负荷分担组,其中,该伪线负荷分担组包括多条伪线;该第一pe通过该伪线负荷分担组进行转发业务中的负荷分担处理。

进一步地,该第一pe通过该伪线负荷分担组进行转发业务中的负荷分担处理包括:该第一pe通过该多条伪线对该转发业务中的负荷进行平均分担处理。

进一步地,在该第一pe通过该伪线负荷分担组进行转发业务中的负荷分担处理之后,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pe检测该多条伪线是否发生故障;在检测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该第一pe指示该伪线负荷分担组将故障伪线上的该负荷转移到非故障伪线上,通过该非故障伪线进行转发业务中的负荷处理。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一pe检测该故障伪线的故障是否消失;在检测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该第一pe将该故障伪线进行负荷分担。

进一步地,该第一pe指示该伪线负荷分担组将故障伪线上的该负荷转移到非故障伪线上包括:该第一pe指示该伪线负荷分担组通过转发层面收敛该故障伪线上的该负荷。

进一步地,该第一pe检测该多条伪线是否发生故障包括:该第一pe通过双向转发检测bfd报文和/或操作维护管理oam报文检测该多条伪线是否发生故障;在接收到响应该bfd报文和/或 oam报文的故障告警的情况下,该第一pe确定该故障告警指向的伪线发生故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伪线业务转发装置,运用于多协议标签交换通讯网络,其特征在于,运用于第一服务商边缘设备,包括:建立模板,用于建立伪线负荷分担组,其中,该伪线负荷分担组包括多条伪线;分担处理模块,用于通过该伪线负荷分担组进行转发业务中的负荷分担处理。

进一步地,该分担处理模块包括:处理单元,用于通过该多条伪线对该转发业务中的负荷进行平均分担处理。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该多条伪线是否发生故障;指示模块,用于在检测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指示该伪线负荷分担组将故障伪线上的该负荷转移到非故障伪线上;负荷处理模块,用于通过该非故障伪线进行转发业务中的负荷处理。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该故障伪线的故障是否消失;加入模块,用于在检测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将该故障伪线加入该伪线负荷分担组。

通过本发明,采用伪线负荷分担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伪线业务转发资源浪费和/或链路故障的情况下主备切换时间过长的问题,节约了伪线业务转发资源,提高了收敛的速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中伪线双归保护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伪线业务转发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伪线业务转发装置的结构框图(一);

图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伪线业务转发装置的结构框图(二);

图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伪线业务转发装置的结构框图(三);

图6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伪线业务转发装置的结构框图(四);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伪线业务转发方法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伪线业务转发方法的流程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伪线业务转发方法及装置,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伪线业务转发方法的流程图一,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第一服务商边缘设备pe建立伪线负荷分担组,其中,该伪线负荷分担组包括多条伪线;

步骤s204:该第一pe通过该伪线负荷分担组进行转发业务中的负荷分担处理。

优选地,该第一pe通过上述多条伪线对该转发业务中的负荷进行平均分担处理。

在一个可选地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一pe通过该伪线负荷分担组进行转发业务中的负荷分担处理之后,该第一pe检测该多条伪线是否发生故障;在检测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该第一pe指示该伪线负荷分担组将故障伪线上的该负荷转移到非故障伪线上,通过该非故障伪线进行转发业务中的负荷处理。可选地,上述第一pe检测该故障伪线的故障是否消失;如果故障消失,该第一pe将该故障伪线进行转发业务中的负荷分担处理。

进一步地,该第一pe通过指示该伪线负荷分担组将故障伪线上的该负荷转移到非故障伪线上包括:该第一pe指示该伪线负荷分担组通过转发层面收敛该故障伪线上的该负荷。上述收敛是指在伪线发生故障或故障消除的情况下,路由器发出更新信息,引发重新计算最佳路径,最终达到所有路由器一致公认的最佳路径,指代从网络发生变化开始到所有路由器识别变化并针对该变化做出适应的过程。

优选地,上述第一pe可以通过双向转发检测bfd报文和/或操作维护管理oam报文检测该多条伪线是否发生故障。在伪线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该故障伪线对应的bfd和/或oam报文的响应报文进行故障告警,该第一pe确定该故障告警指向的伪线发生故障。

通过上述步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伪线业务转发资源浪费和/或链路故障的情况下主备切换时间过长的问题,节约了伪线业务转发资源,提高了收敛的速度。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伪线业务转发装置的结构框图一,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建立模板31,用于建立伪线负荷分担组,其中,该伪线负荷分担组包括多条伪线;

分担处理模块32,用于通过该伪线负荷分担组进行转发业务中的负荷分担处理。

图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伪线业务转发装置的结构框图二,如图3所示,该分担处理模块32包括:

处理单元41,用于通过该多条伪线对该转发业务中的负荷进行平均分担处理。

图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伪线业务转发装置的结构框图三,如图4所示,该装置还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51,用于检测该多条伪线是否发生故障;

指示模块52,用于在检测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指示该伪线负荷分担组将故障伪线上的该负荷转移到非故障伪线上;

负荷处理模块53,用于通过该非故障伪线进行转发业务中的负荷处理。

图6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伪线业务转发装置的结构框图四,如图5所示,该伪线业务转发装置还包括:

第二检测模块61,用于检测该故障伪线的故障是否消失;

加入模块62,用于在检测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将该故障伪线加入该伪线负荷分担组。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在伪线双归保护模式下,正常工作的伪线只有一个主用伪线工作,另外一个备用伪线进行备份保护,当主用伪线发生故障后,伪线保护进行切换到备用伪线,确保业务的正常工作转发。而本发明的伪线负荷分担模式下,两个或者多个伪线能够共同工作,共同承担业务的转发处理,不会存在闲置的伪线资源,使得系统带宽资源利用最大化。上述闲置伪线资源是指,在伪线双归保护模式下,正常工作的时候接收端只需要接收主伪线上的业务负荷,只有在主伪线出现故障导致主备切换的情况下,才需要接收备伪线上承载的业务负荷。

另一方面,在伪线负荷分担模式下,其中任何一个伪线传输链路发生故障时,利用双向转发检测(bidirectionalforwardingdetection,简称bfd)报文或操作维护管理(operationadministrationandmaintenance,简称oam)报文检测机制快速检测到伪线链路故障直接在线卡转发面进行计算收敛,不需要与控制面自动保护倒换aps进行交互。这个过程不需要双方进行交互协商,耗时较短,满足50ms电信级保护收敛标准。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伪线业务转发方法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

pe1、pe2两台设备的组网。两设备之间有2条或者多条伪线负责承载数据流量的转发,分别为pw1、pw2、…、pwn(n≥2)。正常状态下,转发层面所有pw如pw1、pw2、…、pwn(n≥2)平均分配带宽进行流量转发,有效的利用带宽,提高带宽利用率。

当负荷分担组中一路pw链路故障后如pw1,转发层面负荷分担组快速收敛,会重新选取其他伪线如pw2、…、pwn(n≥2)等进行流量转发。当负荷分担组中链路故障pw恢复后如pw1,负荷分 担组快速收敛,转发层面会重新选取该pw加入到伪线负荷分担组中进行流量转发。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伪线业务转发方法的流程图二,如图8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802:在配置伪线负荷分担组的设备上开启伪线pw的bfd/oam报文检测,正常工作情况下,伪线负荷分担组的每个pw承载流量的转发,转步骤s804;

步骤s804:判断伪线负荷分担组的伪线是否有oam/bfd检测伪线pw的链路告警,如果有,则确定该pw发生故障,此时转至步骤s806,如果无,继续执行步骤s804;

步骤s806:伪线负荷分担组有oam/bfd检测伪线pw链路产生告警,伪线负荷分担组感知其中一路伪线故障快速收敛由其他伪线继续负荷分担进行流量的转发,转步骤s808;

步骤s808:判断伪线负荷分担组的伪线是否有oam/bfd检测伪线pw的链路告警消失,如果有,转步骤s810,如果无,继续执行步骤s808;

步骤s810:伪线负荷分担组的oam/bfd检测伪线pw链路产生告警消失,伪线负荷分担组感知伪线故障消失快速收敛加入该伪线到负荷分担组继续负荷分担进行流量的转发,转步骤s804。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