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振动型发声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16444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面板振动型发声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6年3月28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6-0037118号的优先权,为了所有目的通过参考将该专利申请结合在此,如同在此完全阐述一样。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通过直接振动显示面板来发声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便携式电子装置,诸如移动通讯终端和笔记本电脑的发展,对于可应用于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平板显示装置的需求逐渐增加。

正在研发的平板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装置、等离子显示面板、场发射显示装置、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在这些显示装置之中,液晶显示(lcd)装置包括:具有薄膜晶体管的阵列基板;具有滤色器和/或黑矩阵等的上基板;以及形成在它们之间的液晶材料层,其中根据施加在像素区域的相对电极之间的电场控制液晶层的取向状态,由此调整光的透射率来显示图像。

在这种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中,界定有有效区域(aa)和无效区域(na),有效区域(aa)配置成给用户提供图像,无效区域(na)是有效区域(aa)的外围区域。通常通过彼此附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来制造显示面板,第一基板是其上形成有薄膜晶体管以界定像素区域的阵列基板,第二基板是其上形成有黑矩阵和/或滤色器层的上基板。

其上形成有薄膜晶体管的阵列基板或第一基板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条栅极线gs和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多条数据线dl,通过每条栅极线和每条数据线界定一个像素区域p。在一个像素区域p中形成有一个或多个薄膜晶体管,每个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电极和源极电极可分别连接至栅极线和数据线。

在这些显示装置之中,液晶显示装置不具有自发光元件,因而需要单独的光源。因此,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具有诸如led之类的光源的背光单元,背光单元布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后表面并且向着液晶面板的前表面照射光,由此最终实现可识别的图像。

同时,近来作为显示装置而成为焦点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装置由于使用自身发光的oled而具有快速响应速度、高发光效率、高亮度和宽视角的优点。

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中,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子像素布置成矩阵形式,并且根据数据的灰度级控制被扫描信号选定的子像素的亮度。此外,作为发光元件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消耗较少的功率并具有高响应速度、高发光效率、高亮度和宽视角。

同时,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装置的机组设备(setapparatus)或最终产品例如可包括电视(tv)、计算机显示器和广告板。

这种显示装置或机组设备包括诸如扬声器之类的声音输出装置,用于产生和输出与图像有关的声音。

通常制造诸如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之类的显示装置的公司只制造显示面板或显示装置,而制造扬声器的其他公司将扬声器与制造的显示装置组合,从而最终完成能够输出图像和声音的机组设备。

图1是常规显示装置中包括的扬声器的示意性平面图。

如图1中所示,常规显示装置1包括设置在其显示面板的后部或下部的扬声器2。

在该结构中,由扬声器2产生的声音没有向着从显示装置1的前侧观看图像的观看者传播,而是向着除其上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以外的显示面板后侧或下侧传播,因此,声音可能干扰观看者的投入感。

此外,当从扬声器2产生的声音向着显示面板的后侧或下侧传播时,由于墙壁或地板所反射的声音的干扰,声音质量劣化。

此外,常规显示装置中包括的扬声器产生的声音没有向着显示装置的观看者定向,因而可能经历衍射,这劣化了声音定位(localization)。而且,在构成诸如tv之类的机组设备时,扬声器可能占据预定空间,这对机组设备的设计和空间配置造成了限制。

因此,越来越多地需要一种能够提高从显示装置输出的声音的质量并防止观看者的投入感被干扰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内容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在一个方面中,本公开内容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直接振动构成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来发声的面板振动型发声显示装置。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公开内容提供一种包括面板振动型发声设备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具有形成在显示面板与发声激励器之间的预定空气间隙、以及形成在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中的激励器支撑孔,使得显示装置在具有出色发声性能的同时具有减小的厚度。支撑结构也可称为支撑部件或支撑部。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公开内容提供一种其中形成有发声隔音部的显示装置,所述发声隔音部包括附接在支撑结构的上表面与显示面板的下表面之间的粘结部件(双面胶带)以及设置在粘结部件外侧的密封部,使得显示装置具有改善的声音输出特性。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公开内容提供一种包括一个或多个缓冲部件的显示装置,所述一个或多个缓冲部件布置在支撑结构内表面与和源极pcb相邻的显示面板后表面之间或者布置在设置于显示面板后表面的支撑结构与源极pcb之间,以便防止支撑结构与用于驱动显示面板的源极pcb(s-pcb)之间的干扰和噪声。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公开内容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发声激励器放置在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的第一位置处,并且机组设备的机组pcb放置在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处,从而避免发声激励器与机组pcb之间的干扰。

在又一个方面中,本公开内容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当使用两个或更多个发声激励器时,所述显示装置具有布置在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内侧的加强部件,使得显示装置能够防止由于两个或更多个发声激励器的不同振动特性导致的支撑结构的变形。

鉴于上述方面,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包括:配置成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和发声激励器,所述发声激励器连接至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并且配置成振动所述显示面板以发声。所述表面例如可以是内表面。

所述显示装置可进一步包括支撑结构,诸如底盖,所述支撑结构配置成覆盖并支撑至少所述显示面板的后表面,其中所述发声激励器插入并固定至形成在所述底盖的支撑孔。

所述发声激励器可包括:插入所述支撑孔中的板;设置在所述板上的磁铁;设置在所述板的中心的中心极;线轴,所述线轴包围所述中心极并且与所述显示面板接触;和缠绕所述线轴的线圈。所述板例如可以是下部板。

构成所述发声激励器的下部板进一步包括向外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可通过螺钉、pemtm螺母或粘结部件固定至底盖的下表面。

在显示面板与支撑结构之间形成有空气间隙,显示装置可进一步包括隔音部,所述隔音部包括在空气间隙的边缘处布置在显示面板的下表面与支撑结构的上表面之间的粘结部件和密封部。

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显示面板的后侧的底盖、和支撑显示面板的边缘的中间机架,中间机架可包括配置成分开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区域划分部件,所述第一区域包括源极pcb,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发声激励器。

在与放置在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上的源极pcb相对的底盖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凹部,可在凹部上设置第一缓冲部件,所述第一缓冲部件与显示面板的下表面分隔开预定距离。所述凹部例如可以是凹面。

底盖可具有设置于其上的第二缓冲部件,第二缓冲部件与显示面板的下表面以及底盖的上表面接触,同时第二缓冲部件分开覆盖源极pcb的第一区域和覆盖发声激励器的第二区域。

发声激励器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发声激励器,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发声激励器对称布置并且具有不同的振动特性,底盖可进一步具有设置于其上的加强部件,所述加强部件经过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发声激励器的相邻位置。

如上所述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包括面板振动型发声设备的显示装置,其通过直接振动显示面板来发声,由此不必给显示装置或包括显示装置的机组设备安装单独的扬声器。

此外,由于声音的传播方向与显示装置中的图像输出方向一致,所以显示装置或机组设备能够改善声音定位或声音输出特性,能够实现机组设备结构的简易设计,并且具有减小的厚度。

此外,显示装置具有形成在显示面板与发声激励器之间的预定空气间隙,并且发声激励器插入并固定至形成在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处的支撑孔。因此,显示装置在具有减小的厚度的同时具有出色的发声性能。

此外,显示装置具有隔音部,所述隔音部包括附接在支撑结构的上表面与显示面板的下表面之间的粘结部件(双面胶带)以及设置在粘结部件外侧的密封部,因而能够使声音泄露最小,并且因而能够改善发声性能。

此外,在显示面板的源极pcb与设置在显示面板后表面以固定/支撑发声激励器的支撑结构之间、或者在支撑结构内表面与和源极pcb相邻的显示面板后表面之间布置一个或多个缓冲部件,能够防止在显示面板的支撑结构与用于驱动显示面板的源极pcb(s-pcb)之间产生干扰和噪声。

此外,将发声激励器和机组设备的机组pcb布置在显示装置中的不同位置处,能够避免发声激励器与机组pcb之间的干扰并改善声音特性。

此外,在使用两个或更多个发声激励器的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内侧布置加强构件,能够防止由于两个或更多个发声激励器的不同振动导致的支撑结构的变形或由于支撑结构的振动导致的声音失真。

在此公开了一种面板振动型发声显示装置,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和发声激励器,所述发声激励器连接至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并且配置成振动所述显示面板以发声。

所述面板振动型发声显示装置可进一步包括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配置成覆盖并支撑至少所述显示面板的后表面,其中所述发声激励器插入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处的支撑孔中,以固定至所述支撑结构。

所述面板振动型发声显示装置的发声激励器可进一步包括:插入所述支撑孔中的下部板;设置在所述下部板上的磁铁;设置在所述下部板的中心的中心极;线轴,所述线轴设置成包围所述中心极并且与所述显示面板接触;和缠绕所述线轴的线圈。

所述面板振动型发声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可以是底盖,所述下部板进一步包括向外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固定至所述底盖的下表面。

所述面板振动型发声显示装置的延伸部和底盖可通过螺钉和设置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底盖之间的粘结部件之一彼此固定地接合,所述螺钉经由穿过所述延伸部设置的通孔紧固至设置在所述底盖处的螺孔。

所述面板振动型发声显示装置可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显示面板的下表面之间以界定空气间隙的隔音部,所述空气间隙是所述显示面板能够被所述发声激励器振动的空间。

所述面板振动型发声显示装置的隔音部可包括粘结部件和设置在所述粘结部件外侧的密封部,所述粘结部件设置在所述空气间隙的边缘处并且附接至所述显示面板的下表面以及所述支撑结构的上表面。

所述面板振动型发声显示装置的密封部可具有比所述粘结部件的厚度大的厚度。

所述面板振动型发声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可包括底盖和中间机架,所述底盖支撑所述显示面板的后侧,所述中间机架具有框架形状、接合至所述底盖以支撑所述显示面板的侧表面并且稳定地保持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所述中间机架包括配置成分开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区域划分部件,所述第一区域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显示面板的源极pcb,所述第二区域包括所述发声激励器。

所述面板振动型发声显示装置的隔音部可包括粘结部件和设置在所述粘结部件外侧的密封部,所述粘结部件附接至与所述第二区域对应的所述中间机架的三侧、所述区域划分部件的上表面以及所述显示面板的下表面。

所述面板振动型发声显示装置可进一步包括机组pcb,所述机组pcb设置在所述底盖的后表面外部并且包括配置成控制整个显示装置的控制电路,其中在与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所述底盖的区域处设置有供用于电连接所述源极pcb和所述机组pcb的连接电缆通过的电缆通孔。

所述面板振动型发声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可包括支撑所述显示面板的后侧的底盖,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后表面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显示面板的源极pcb,并且在与所述源极pcb对应的所述底盖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缓冲部件,所述第一缓冲部件与所述源极pcb分隔开预定距离。

可在与所述源极pcb对应的所述底盖的内表面上设置所述面板振动型发声显示装置的凹部,并且所述第一缓冲部件可设置在所述凹部的上表面上。

所述面板振动型发声显示装置的底盖可具有设置于其上的第二缓冲部件,所述第二缓冲部件与所述显示面板的下表面以及所述底盖的上表面接触,同时所述第二缓冲部件分开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覆盖源极pcb并且所述第二区域覆盖所述发声激励器。

所述面板振动型发声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可包括支撑所述显示面板的后侧的底盖,所述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机组pcb,所述机组pcb设置在所述底盖的后表面外部并且包括配置成控制整个显示装置的控制电路,其中设置所述发声激励器的第一位置和其中布置构成所述机组pcb的一个或多个板的第二位置彼此不重叠。

所述面板振动型发声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可包括支撑所述显示面板的后侧的底盖,所述发声激励器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激励器,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激励器对称布置并且具有不同的振动特性,所述底盖可具有设置于其上的加强部件,所述加强部件经过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激励器的相邻位置。

所述面板振动型发声显示装置的所述两个或更多个激励器可包括两个左侧发声激励器和两个右侧发声激励器,所述加强部件可设置成经过连接所述两个左侧发声激励器的线段的中间点以及连接所述两个右侧发声激励器的线段的中间点。

当所述发声激励器移动至与初始位置分隔开预定距离的目标位置时,所述面板振动型发声显示装置可进一步包括声音补偿部件,所述声音补偿部件长形地设置在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边缘分隔开特定距离的位置处,所述边缘是与所述发声激励器的移动方向相反的边缘。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从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常规显示装置中包括的扬声器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2a和2b是根据本公开内容一实施方式的面板振动型发声设备的示意图,其中图2a是平面图,图2b是剖面图;

图3a和3b是根据本公开内容实施方式使用的两种发声激励器的剖面图;

图4a和4b图解了根据本公开内容一实施方式的发声激励器振动显示面板以发声的状态;

图5a和5b图解了根据本公开内容一实施方式的发声激励器与作为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的底盖之间的接合状态的示例;

图6a和6b图解了发声激励器与底盖之间的接合状态的另一实施方式;

图7a到7c图解了为了在充当振动板的显示面板与底盖之间形成声音传输空气间隙,在显示面板与作为支撑显示面板的结构之一的中间机架之间形成的隔音部的示例;

图8图解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隔音部的结构,在所述隔音部中粘结部件和密封部直接放置在底盖上;

图9a和9b图解了布置在显示装置后表面的用于驱动显示面板的源极pcb和用于驱动机组设备的机组pcb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10a和10b图解了进一步包括额外形成在中间机架上的区域划分部件、以及供形成在底盖上的连接电缆(ffc)穿过的电缆通孔的实施方式;

图11a和11b是用于描述底盖与用于驱动显示面板的源极pcb之间的相对布置以及由于该布置而产生噪声的问题的示图;

图12a和12b图解了包括能够防止图11a和11b中所示的源极pcb与底盖之间的干扰和噪声的缓冲部件的实施方式;

图13是图解在使用图12a和12b中所示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的情形中,噪声减小效果的图表;

图14图解了在根据本公开内容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发声激励器与机组pcb之间的相对布置;

图15a和15b图解了包括对称布置的两个或更多个激励器的显示装置、以及由于显示装置中振动量的差异而导致的底盖的变形;

图16a和16b图解了为了防止由于底盖的扭曲或振动产生声音失真而设置在底盖内侧的加强部件的结构;

图17a和17b图解了底盖上的加强部件的具体布置;

图18a和18b图解了当发声激励器由于设计原因垂直移动时为了保持声音输出特性而进一步包括声音补偿部件的实施方式;

图19是图解与常规的扬声器相比,在使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面板振动型发声设备的情形中,声音输出特性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在给附图中的元件分配参考标记时,尽管显示在不同的附图中,但将尽可能通过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此外,在本发明下面的描述中,当在此引入的已知功能和构造的详细描述反而会使本发明的主旨模糊不清时,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此外,在描述本发明的元件时可能在此使用诸如“第一”、“第二”、“a”、“b”、“(a)”、“(b)”或类似的术语。这些术语每一个不用于限定相应元件的本质、顺序或次序,而是仅用于将该相应元件与其他元件区分开。在描述一特定元件“连接至”、“接合至”另一元件或与另一元件“连接”的情形中,应当理解,该特定元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至或接合至另一元件,而且还能够在这些元件之间“插入”另外的元件,或者这些元件经由额外的元件彼此连接或接合。

图2a和2b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面板振动型发声设备的示意图,其中图2a是平面图,图2b是剖面图。

如图2a和2b中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包括配置成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100以及发声激励器200,发声激励器200附接至显示面板的表面并且振动显示面板以发声。

下面参照图4a和4b更详细描述的发声激励器200包括磁铁、支撑磁铁的板、从板的中心区域突出的中心极(centerpole)、以及线轴(robbin),线轴设置成包围中心极并且其上缠绕有线圈,线圈被施加用于发声的电流,其中线轴的末端附接至显示面板的一个表面。

如图2b中所示,显示装置可包括支撑结构,支撑结构配置成支撑显示面板的后表面或侧表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并且发声激励器的板固定至支撑结构。

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后表面的底盖300,并且支撑结构可进一步包括中间机架(middlecabinet)500,中间机架500在包围显示面板的侧表面的同时接合至底盖并容纳和支撑显示面板的一个侧边缘。

构成支撑结构的底盖可以是在显示装置的整个后表面上延伸的由金属或塑料制成的板状部件。

本公开内容中的底盖300应当解释为不限于其术语,而是可使用其他表达方式,诸如底板、后盖、基框、金属框、金属机座、基座或m-机座(m-chassis),其具有包括作为支撑显示面板的支撑物而布置在显示装置的后基部上的所有类型的框架或板状结构的概念。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显示装置”不仅用作狭义上的显示装置,诸如包括显示面板和用于驱动显示面板的驱动单元的oled模组或液晶模组(lcm),而且还用作甚至包括作为包含这种lcm或oled模组的最终产品的机组电子设备或机组设备的概念,诸如笔记本电脑、电视、电脑显示器和诸如智能电话和电子平板之类的移动电子装置的概念。

就是说,在本说明书中,显示装置被用于具有不仅包括狭义上的显示装置,诸如lcm或oled模组的含义,而且还具有作为包含它们的应用产品的机组设备的含义。

为了区分,由显示面板及其驱动单元构成的lcm或oled模组可被表示为狭义的“显示装置”,包括这种lcm或oled模组的作为最终产品的电子设备可被表示为“机组设备”。例如,狭义的显示装置可包括lcd或oled显示面板和源极pcb,源极pcb是用于驱动该显示面板的控制单元,机组设备可进一步包括机组pcb,机组pcb是电连接至源极pcb以控制整个机组设备的机组控制单元。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显示面板100包括所有类型的显示面板,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面板和等离子显示面板(pdp),其不限于具体的显示面板,只要显示面板被发声激励器200振动以产生声波即可。

当显示面板是液晶显示面板时,显示面板可包括:多条栅极线;多条数据线;界定在栅极线与数据线之间的交叉区域的像素;包括薄膜晶体管的阵列基板,薄膜晶体管是配置成调整每个像素的光透射度的开关装置;包括滤色器和/或黑矩阵等的上基板;以及形成在两个基板之间的液晶材料层。

当显示面板是oled显示面板时,显示面板可包括:多条栅极线;多条数据线;界定在栅极线与数据线之间的交叉区域的像素;包括薄膜晶体管的阵列基板,薄膜晶体管是配置成给每个像素选择性地施加电压的开关装置;设置在阵列基板上的oled层;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上以覆盖oled层的密封基板或封装基板。密封基板保护薄膜晶体管和oled层免于外部撞击并且防止湿气渗透到oled层。

尽管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显示面板的类型没有限制,但由于下述的原因,优选显示面板为oled显示面板。

具体地说,液晶显示面板具有一些层叠的层并且需要其中设置有单独光源的间接光源型背光。因此,当液晶显示面板被发声激励器200直接振动时,液晶材料的方向性可能颤动,因而导致图像的失真。

相比之下,由于oled显示面板的oled器件是发光元件,所以oled显示面板不需要单独的光源并且oled显示面板具有其中集成了包括偏振层、玻璃层和封装层在内的多个层的一个面板。因此,即使当oled显示面板被发声激励器200直接振动时,振动对有机发光层的发光特性几乎没有影响,因而不会导致图像失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使用oled显示面板。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显示面板具有通常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其更具体的描述。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可进一步包括隔音部(bafflepart)400,隔音部400配置成形成传输产生的声波的空气间隙,所述空气间隙是设置在显示面板与支撑结构,即底盖300或中间机架500之间的空间。

就是说,通过在空气间隙的边缘将显示面板密封地接合至底盖,空气间隙可被限定为在所有方向上都密封的区域,这种密封的空气间隙可被表示为隔音结构。

参照图7a到7c,隔音部400可包括粘结部件412和密封部414,粘结部件412设置在底盖或中间机架的边缘并附接至显示面板的下表面,密封部414设置在粘结部件412外侧以加强空气间隙600的密封。

粘结部件412可由双面胶带构成,如下面参照图7a到7c更具体地描述,优选密封部414的高度高于粘结部件412的高度。

图3a和3b是根据本公开内容实施方式使用的两种发声激励器的剖面图。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发声激励器200可包括:作为永磁铁的磁铁220、配置成支撑磁铁的板210和210’、从板210的中心区域突出的中心极230、设置成包围中心极230的线轴250、以及缠绕在线轴上的线圈260,其中用于发声的电流施加至线圈260。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发声激励器可包括磁铁设置在线圈外部的第一结构以及磁铁设置在线圈内部的第二结构。

图3a图解了具有设置在线圈外部的磁铁的第一结构,其可称作动态型或外部磁铁型。

在第一结构的发声激励器中,下部板210固定至形成在底盖300的支撑孔310,作为环形永磁铁的磁铁220设置在下部板外部。

上部板210’设置在磁铁220上,并且从上部板突出的外部框架240设置在上部板外部。

中心极230从下部板210的中心区域突出并且线轴250包围中心极230。

线圈260缠绕在线轴250的下部,用于发声的电流施加至线圈。

可在线轴的上部与外部框架240之间设置阻尼器270。

下部板210和上部板210’在支撑磁铁220的同时将发声激励器200固定至底盖300,下部板210具有如图3a中所示的圆柱形,环形的磁铁220设置在下部板210上,并且上部板210’设置在磁铁上。

由于下部板210和上部板210’接合至底盖300,所以能够固定地支撑设置在下部板210与上部板210’之间的磁铁220。

板可由具有磁性的材料,诸如铁氧体fe形成。板不限于其术语,而是可由其他术语,诸如轭(yoke)表示。

中心极230和下部板210可一体形成。

线轴250是由纸或铝片形成的圆筒结构,线圈260缠绕在线轴的预定下部区域。线轴和线圈的组合可称作音圈。

当电流施加至线圈时,在线圈周围形成磁场。然后,由于磁铁220形成的外部磁场,整个线轴根据弗莱明定律在被中心极引导的同时向上移动。

同时,由于线轴250的末端附接至显示面板100的后表面,所以根据电流的施加或不施加,线轴振动显示面板,这种振动产生声波。

磁铁220可使用烧结磁铁(sinteredmagnet),诸如钡铁氧体,并且磁铁220可使用由氧化铁(f2o3)、碳酸钡(baco3)、具有改善的磁分量的锶铁氧体、铝(al)、镍(ni)和钴(co)的合金制成的铸造磁铁(castmagnet),但不限于此。

阻尼器270设置在线轴250的上部与外部框架240之间,阻尼器270具有皱纹结构,并且因而根据线轴的上下移动收缩或扩展以调整线轴的上下振动。就是说,由于阻尼器270连接至线轴250并连接至外部框架240,所以线轴的上下振动被阻尼器270的恢复力限制。具体地说,当线轴250向上振动超出预定高度或者向下振动超出预定水平时,阻尼器270的恢复力能够使线轴返回其初始位置。

可通过其他术语,诸如边缘(edge)表示阻尼器。

图3b图解了具有设置在线圈内部的磁铁的第二结构,其可被表示为微型或内部磁铁型。

在第二结构的发声激励器中,下部板210固定至形成在底盖300的支撑孔310,磁铁220设置在下部板的中心区域,并且中心极230从磁铁的顶部向上延伸。

上部板210’从下部板的外围部突出,外部框架240设置在上部板的边缘上。

线轴250设置成包围磁铁220和中心极230,线圈260缠绕线轴。

阻尼器270设置在外部框架240与线轴之间。

第二结构的发声激励器具有比第一结构的发声激励器小的磁通量泄露并且能够具有减小的整体尺寸。然而,第二结构的发声激励器由于大电流输入可能经受磁通量的减小并且难以制造。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使用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的激励器,为了便于描述,下面的描述讨论第一结构作为代表例。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发声激励器不限于图3a和3b中所示的类型,其包括其他类型的激励器,只要激励器能够响应于电流的施加上下振动显示面板以发声即可。

图4a和4b图解了根据本公开内容一实施方式的发声激励器振动显示面板以发声的状态。

图4a图解了施加电流的状态,其中连接至磁铁的下表面的中心极充当n极,连接至磁铁的上表面的上部板充当s极,以在线圈之间建立外部磁场。

在该状态中,如果给线圈施加用于发声的电流,则在线圈周围产生施加的磁场。施加的磁场与外部磁场一起产生向上移动线轴的力。

通过该力,线轴向上移动并且接合至线轴的末端的显示面板向上移动,如图4a中所示。

在该状态中,如果电流的施加被中断或者在相反的方向上施加电流,则以同样的原理产生向下移动线轴的力,因而显示面板向下移动。

这样,根据施加至线圈的电流的方向和大小,显示面板上下振动以产生声波。

图5a和5b图解了根据本公开内容一实施方式的发声激励器与作为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的底盖之间的接合状态的示例。

图6a和6b图解了发声激励器与底盖之间的接合状态的其他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发声激励器200可插入形成在作为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的底盖或后盖上的支撑孔并且被支撑孔支撑。图5a到6b图解了各种支撑结构。

在图5的支撑结构中,穿过底盖300形成支撑孔310,并且发声激励器200的下部板210、磁铁220和上部板210’之中的至少一个插入并收纳在支撑孔中。

在下部板210的下表面上额外形成从下部板向外延伸的延伸部212,延伸部212固定至底盖300的下表面,以使发声激励器200安装至底盖。

这样,当发声激励器200插入并固定至穿过底盖形成的支撑孔时,能够减小显示面板与底盖之间的距离,由此减小显示装置的厚度。

换句话说,尽管应当在显示面板与底盖之间布置空气间隙作为显示面板能够振动的空间,但由于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与底盖的内表面之间的发声激励器的减小的高度,插入/固定至底盖的支撑孔的发声激励器能够使空气间隙最小。

在图5a和5b中所示的结构中,在底盖的后表面上形成螺孔,螺钉320或螺丝经由穿过下部板的延伸部212形成的螺孔紧固至底盖的螺孔,以将发声激励器固定至底盖。

同时,在图6a中所示结构的不是简单的螺丝接合结构,在该结构中放置pemtm螺母330或自扣紧螺母,以确保底盖300与下部板的延伸部212之间的预定距离,然后通过螺钉320固定激励器。

如图6a中所示的pem螺母330或自扣紧螺母的使用能够在发声激励器与底盖之间确保预定空间,因而能够使激励器传输至底盖的振动最小。

在图6b中所示的结构中,在底盖与激励器的下部板的延伸部212之间设置粘结部件,诸如双面胶带,以将二者彼此附接并固定。

当如图6b中所示的粘结部件具有适当调整的弹性和厚度时,粘结部件能够起一种阻尼器的作用,以使传输至底盖的激励器的振动最小。

与其中激励器完全收纳在显示装置中的结构相比,图5a到6b中所示的其中附接至显示面板以直接振动显示面板的发声激励器200插入并固定至穿过底盖形成的支撑孔的结构能够减小显示装置的厚度。

图7a到7c图解了为了在充当振动板的显示面板与底盖之间形成空气间隙,在显示面板与作为支撑显示面板的结构之一的中间机架之间形成的隔音部的示例。

如图7a中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面板振动型发声设备应当在显示面板100与支撑结构(底盖300)之间确保空气间隙600,空气间隙600是使面板被发声设备200振动的空间。

此外,显示面板的一侧应当接合至显示面板的支撑结构,以在显示面板的振动期间产生声波。尤其是,产生的声音不应当通过显示装置的侧面等泄漏到外部。

为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有形成在显示面板的下表面与支撑结构之间的隔音部400。

具体地说,优选的是,在发声激励器周围界定出预定部分(即空气间隙),在所述部分的边缘处,在底盖或中间机架的上表面与显示面板的下表面之间设置隔音部,并且隔音部400包括附接在显示面板的下表面与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的上表面之间的诸如双面胶带之类的粘结部件412、以及设置在粘结部件412外侧的密封部414。

形成隔音部的所述部分可以是被显示面板的四个外侧面界定的整个显示面板区域。然而,所述部分不限于这种界定,如下面所述,其可被除设置源极pcb的区域以外的区域界定。

当布置两个或更多个发声激励器以实现立体或三维声音时,可分离地布置两个或多个部分以形成隔音部。

如图7a到7c中所示,除覆盖显示面板的整个后表面的底盖300以外,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还可包括中间机架500,中间机架500接合至底盖并且配置成使显示面板的一部分稳定地放置在中间机架500上。

中间机架500是沿显示面板的外围形成的框形部件,并且中间机架500包括水平支撑部502和垂直支撑部504,在水平支撑部502上稳定地放置显示面板的一部分,垂直支撑部504自水平支撑部起在相反的方向上垂直弯曲,以覆盖底盖的侧表面和显示面板的侧表面。因此,中间机架大体上可具有字母“t”的形状。

中间机架500构成显示装置或机组设备的侧表面的外部装饰部分,在一些情形中可不使用中间机架500或者中间机架500与底盖一体形成。

根据图7a的实施方式,构成隔音部400的粘结部件412是设置在中间机架500的水平支撑部的上表面与显示面板之间的双面胶带,并且粘结部件412将显示面板的下表面固定至中间机架。

构成隔音部的密封部414放置在粘结部件外侧并且优选具有比粘结部件的厚度或高度大的厚度或高度。

密封部414可由诸如具有大弹性的橡胶之类的材料制成,并且如图7b中,所示密封部414具有比粘结部件412的厚度t1大的厚度t2。

就是说,如图7b中所示,作为具有厚度t1的双面胶带的粘结部件412的一个粘结表面附接至中间机架500的水平支撑部502的上表面的内侧部分,并且由具有大于t1的厚度的弹性材料制成的密封部414设置在粘结部件外侧。

在该情况中,显示面板100附接至粘结部件412的其他粘结表面。然后,显示面板在将具有较大厚度的密封部414按压至一定程度的同时附接至中间机架(图7c)。

结果,进一步增强了发声激励器周围的空气间隙的密封。

图7c中所示的其中显示面板100和底盖300在将空气间隙600形成为与粘结部件412和中间机架的水平支撑部502的厚度之和一样宽的同时彼此接合的结构可确保显示面板能够发声的振动空间,并且可防止在内部产生的声波沿显示装置的侧表面泄露到外部。

设置在空气间隙边缘的、在使密封部具有较大厚度的同时具有粘结部件412和密封部414的双结构的隔音部400能够进一步增强空气间隙的密封并防止声音的泄露。

应当解释为,本说明书中使用的中间机架500可被其他术语替代,其他术语诸如引导板、塑料底架、p-底架、支撑主体、主支撑体或模制框架,其包括作为具有四边框架的形状且具有包括多个弯曲部的剖面形状并且连接至底盖以用于支撑显示面板和隔音部的结构的所有类型的部件。

中间机架500可通过注射成型由诸如聚碳酸酯之类的合成树脂制成,但不限于此。

图8图解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隔音部的结构,在所述隔音部中粘结部件和密封部直接放置在底盖上。

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中间机架支撑底盖和显示面板,但不总是需要中间机架。

图8中所示的实施方式显示了在没有中间机架的情况下,底盖300在形成显示装置的侧表面的外观的同时支撑显示面板的一侧的结构。

图8中所示的结构包括底盖300,在底盖300中,台阶部360在底盖300的一侧从基表面向上突出,并且侧表面支撑部362从台阶部360的外侧垂直延伸。

显示面板100的边缘的一部分稳定地放置并附接至底盖300的台阶部360,底盖的侧表面支撑部362包围并保护显示面板100的侧表面,底盖最终形成显示装置的整个侧表面和后表面的外部装饰部分。

在该结构中,为了构成用于发声的隔音部400,双面胶带形式的粘结部件412设置在底盖的台阶部360内侧,并且具有比粘结部件大的厚度的密封部414设置在粘结部件外侧。

在该情况中,显示面板100放置在底盖的台阶部360上并且附接至粘结部件412的一个粘结表面,使得显示面板接合至底盖。然后,为了声音的传输,密封部414被压缩,以确保并增强空气间隙的密封。

不具有像中间机架一样的中间支撑结构,图8的实施方式具有简单的结构并且包括隔音部400,隔音部400设置在空气间隙的边缘并且在使密封部具有较大厚度的同时具有粘结部件412和密封部414的双结构。因此,图8的实施方式可确保显示面板能够发声的振动空间,并且可防止在内部产生的声波沿显示装置的侧表面泄露到外部。

空气间隙的厚度,即显示面板与底盖之间的距离g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具有大约1.0到3.0mm的值。然而,厚度不限于该范围,根据显示面板的振动的程度等其可具有不同范围内的值。

然而,为了减小显示装置的厚度,优选在考虑到通过发声激励器产生的显示面板振动的量、要输出的声音的范围以及输出的量的情况下使空气间隙的厚度g最小。在本实施方式中,已确认空气间隙的最佳厚度g为大约2.0mm。

图9a和9b图解了布置在显示装置的后表面的用于驱动显示面板的源极pcb和用于驱动机组设备的机组pcb之间的位置关系。

如图9a和9b中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源极pcb,源极pcb是包括用于驱动显示面板以驱动形成在显示面板上的数据线的源极驱动器集成电路(s-dic)的电路板,源极pcb简称为“s-pcb”。

显示装置或包括显示装置的机组设备连接至s-pcb并且可进一步包括控制印刷电路板(c-pcb),c-pcb具有安装在其上的控制部件和各种电子器件,以大体上控制显示装置或机组设备。

具体地说,可应用于本实施方式的oled显示装置可包括:oled显示面板100,oled显示面板100包括布置在其上的多条数据线、多条栅极线和多个子像素;数据驱动器,数据驱动器配置成驱动多条数据线;栅极驱动器,栅极驱动器配置成驱动多条栅极线;和控制器,控制器配置成控制数据驱动器和栅极驱动器。

控制器给数据驱动器和栅极驱动器提供各种控制信号以控制数据驱动器和栅极驱动器,根据每帧中实现的时序开始扫描,将从外部输入的图像数据转换为在数据驱动器中使用的数据信号格式并输出转换的图像数据,并且根据所述扫描适当控制数据驱动器的驱动。

控制器可以是通常显示技术中使用的时序控制器或者可以是包括时序控制器的控制设备以进一步执行其他控制功能。

数据驱动器给多条数据线提供数据电压以驱动数据线。在此,数据驱动器也称为“源极驱动器”。

数据驱动器可包括驱动多条数据线的至少一个源极驱动器集成电路(s-dic)。

栅极驱动器给多条栅极线按顺序提供扫描信号,以按顺序驱动栅极线。栅极驱动器也称为“扫描驱动器”并且可包括至少一个栅极驱动器集成电路(g-dic)。

每个源极驱动器集成电路(s-dic)可通过带式自动焊接(tab)方法或玻上芯片(cog)方法连接至oled显示面板的焊接焊盘或者直接连接至焊接焊盘。在一些情形中,s-dic可集成并布置在oled面板中。此外,每个s-dic可通过覆晶薄膜(cof)方法封装在连接至oled显示面板的膜上。

就是说,可应用于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可包括:用于至少一个源极驱动器集成电路(s-dic)的电路连接所必需的至少一个源极印刷电路板(s-pcb);和控制印刷电路板(c-pcb)或机组pcb,控制印刷电路板(c-pcb)或机组pcb配置成在其上安装用于控制整个显示装置的控制部件和各种电子器件。

在此,至少一个s-dic可安装在至少一个源极pcb上或者其上安装有至少一个s-dic的覆晶薄膜(cof)可连接至至少一个源极pcb。

c-pcb或机组pcb800可包括控制器和电源管理ic(pmic),控制器配置成控制数据驱动器和栅极驱动器的操作,电源管理ic配置成给显示面板、数据驱动器和栅极驱动器提供各种电压或电流或者控制要提供的各种电压或电流。

源极pcb通常位于显示面板的上侧和下侧中的一侧。然而,根据驱动方案或面板设计方案,源极pcb可布置在上侧和下侧二者上。

就是说,如图9a和9b中所示,源极pcb700连接至显示面板100和cof710并且源极pcb700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下部后表面上。

c-pcb或机组pcb800可设置在底盖300的外部后侧并且通过柔性电缆连接至位于底盖内侧的源极pcb700。

在图9a和9b所示的结构中,在其上安装有发声激励器200的显示面板的下侧很难配置上面参照图7a到7c所述的隔音部。

换句话说,由于源极pcb700和与其连接的覆晶薄膜710布置在显示面板的下侧附近,所以很难布置包括粘结部件412和密封部414的隔音部400,并且即使布置隔音部,空气间隙的密封也可能劣化。

此外,产生的声音可能通过电缆通孔向后泄露,所述电缆通孔是穿过底盖的下侧的一部分形成的,以能够使用于连接设置在底盖内侧的源极pcb700与设置在底盖外部的机组pcb800的柔性电缆穿过。

因此,为了将本实施方式的发声设备应用于具有图9a和9b中所示的结构的显示装置,必须解决隔音部的密封劣化以及声音泄露的问题。在这方面,提出了图10a和10b中所示的实施方式。

图10a和10b图解了进一步包括额外形成在中间机架上的区域划分部件、以及供形成在底盖上的连接电缆(ffc)穿过的电缆通孔的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上面参照图9a和9b描述的结构的问题,图10a和10b中所示的实施方式具有的结构进一步包括区域划分部件510并且具有形成在区域划分部件上的隔音部,区域划分部件510配置成将中间机架划分为两个或更多个区域。

区域划分部件510将包围整个显示面板的中间机架的整个区域划分为包括源极pcb的第一区域a和不包括源极pcb的第二区域b,其中发声激励器200设置在第二区域b的一部分中。

区域划分部件可被制造成具有与中间机架的水平支撑部对应的厚度的条形,以通过焊接等附接至中间机架500。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包括区域划分部件510的整个中间机架可被一体地制造为一个单元。

如图10a中所示,区域划分部件510长形地设置在显示装置的水平方向上,并且粘结部件412和密封部414布置在区域划分部件510的上侧以及与第二区域b对应的中间机架的三侧上。

图10b是沿图10a的线i-i’截取的剖面图,其中粘结部件412和密封部414布置在区域划分部件510的上侧上,以密封作为空气间隙的第二区域b。

在底盖300的下部区域的一部分中,具体地说,在被区域划分部件510划分的区域之中,在包括源极pcb的第一区域a中形成供连接源极pcb700和机组pcb800的连接电缆810通过的电缆通孔370。

图10a和10b中所示的只有不包括源极pcb的第二区域b形成为发声区域的结构能够使由于源极pcb的干扰而导致的发声区域的密封劣化最小。

此外,设置在包括源极pcb的第一区域a中的电缆通孔370能够防止经由电缆通孔的声音泄露。

图11a和11b是用于描述底盖与用于驱动显示面板的源极pcb之间的相对布置以及由于该布置而产生噪声的问题的示图。

如图11a中所示,包括s-dic或数据驱动器的源极pcb700通过覆晶薄膜等连接至显示面板并且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一侧(下侧)。

在设置有源极pcb的区域中在源极pcb与底盖之间形成间隙g,间隙g小于其他区域中显示面板100与底盖之间的间隙。

因此,当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发声激励器200被布置并振动显示面板时,与显示面板一体振动的源极pcb可能与放置源极pcb的区域中的底盖碰撞。

源极pcb与底盖之间的碰撞可能产生噪声并且可能甚至损坏源极pcb。

此外,即使不存在源极pcb与底盖之间的直接碰撞,但当振动不断传输至源极pcb时,发声时显示面板的强烈振动仍可能对源极pcb的性能具有影响。

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在源极pcb与底盖之间或者在显示面板与底盖之间布置用于保护源极pcb的缓冲部件的方案。

图12a和12b图解了包括能够防止图11a和11b中所示的源极pcb与底盖之间的干扰和噪声的缓冲部件的实施方式。

在图12a和12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包括用于驱动显示面板的电路元件的源极pcb700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后表面,在底盖的与源极pcb面对的区域中形成凹部380,并且在凹部380的上表面上放置具有预定弹性的第一缓冲部件910。凹部380例如可以是凹面。

此外,可在底盖上额外设置沿一个方向长形地延伸的第二缓冲部件920。

具体地说,如图12a中所示,显示面板可划分为覆盖源极pcb的第一区域a和覆盖发声激励器的第二区域b,第二缓冲部件920优选设置成长形地延伸,以彼此分离第一区域a和第二区域b。

当然,尽管未示出,但可在图12a和12b的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板的全部四侧上设置上面参照图7a到8描述的包括粘结部件412和密封部414的隔音部400。

第一缓冲部件910和第二缓冲部件920可由单面胶带或双面胶带构成。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缓冲部件可包括由橡胶、塑料、纸或其他材料形成的具有预定弹性的所有类型的部件。

优选的是,在第一缓冲部件910的上表面与源极pcb间隔开预定距离的同时第一缓冲部件910设置在底盖的凹部380上,并且第二缓冲部件920具有与底盖接触的一个表面以及与显示面板的下表面接触的另一表面。

当然,可在没有底盖的凹部380的情况下在面对源极pcb的底盖的上表面的一部分上放置第一缓冲部件910。

如图12b中所示,形成在与源极pcb对应的底盖区域的凹部380增加了源极pcb与底盖之间的间隙,以便甚至当显示面板振动以发声时也能减小源极pcb与底盖碰撞的概率。

而且,即使当源极pcb由于较大振动而向着底盖的凹部移动时,设置在底盖的凹部380上的第一缓冲部件910也能够缓冲显示面板的较大振动,从而减少由于源极pcb与底盖之间的干扰而产生的噪声并且减小源极pcb损坏的概率。

此外,当显示面板在作为发声区域的第二区域b中振动时,第二缓冲部件920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振动传输至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上的源极pcb700,因而能够使由于显示面板的持续振动导致的源极pcb的性能劣化最小。

发声激励器的位置可根据第二缓冲部件920的布置进行变化。

就是说,如图12a中所示,当第二缓冲部件920与显示面板的下侧间隔开距离d时,发声激励器200可自初始位置p1起移动大约2d而安装在位置p2处。

已确认通过将发声激励器移动第二缓冲部件920与显示面板的一侧之间的空间d的大约两倍,可使根据第二缓冲部件的安装导致的声音输出特性的变化最小。

图13是图解在使用图12a和12b中所示实施方式的缓冲部件的情形中,噪声减小效果的图表。

作为实际实验的结果,已确认当不使用上面参照图12a和12b描述的第一缓冲部件910和第二缓冲部件920时,从图13的虚线注意到,在几十hz的低音范围和1000hz或更高的声音范围内产生很多不必要的噪声。

相比之下,从图13的实线注意到,当使用图12a和12b的缓冲部件时在相应频带中噪声大大减小。

图14图解了在根据本公开内容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发声激励器与机组pcb之间的相对布置。

一般来说,显示装置或包括该显示装置的机组设备不仅包括源极pcb,而且还包括机组pcb,源极pcb包括用于驱动显示面板的触摸功能或数据线的控制电路(数据驱动器ic等),机组pcb连接至源极pcb以控制显示装置或整个机组设备并给其提供电力。

如上面参照图10a和10b所述,源极pcb附接至显示面板的后表面,机组pcb附接至显示装置的后表面支撑结构,诸如底盖或后盖的外侧。

图14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发声激励器放置在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的第一位置,机组设备的机组pcb放置在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从而避免发声激励器与机组pcb之间的干扰。

如图14中所示,放置在底盖的后表面上的机组pcb800可包括:电源板810,电源板810配置成给显示面板提供电力;时序控制器820,时序控制器820配置成产生用于驱动栅极线或数据线的时序脉冲或时序信号;和主板830,主板830包括用于控制整个显示装置或机组设备的控制电路。

机组pcb800的板810、820和830附接至底盖300的后表面,并且发声激励器200固定地插入如上所述穿过底盖而形成的支撑孔中。

因此,可如图14中所示优选将发声激励器(第一位置)和机组pcb(第二位置)放置在不同的位置,以避免它们之间的干扰。

即使当发声激励器200固定在底盖内时,如果发声激励器和机组pcb的位置重叠,则发声激励器的振动可持续传输至机组pcb的电路元件,从而对机组pcb的性能具有不好的影响。

因此,如图14中所示将发声激励器200(第一位置)和机组pcb(第二位置)放置在不同位置有利于元件的布置设计并且能够使机组pcb的性能劣化最小。

图15a和15b图解了包括其中对称布置的两个或更多个激励器的显示装置、以及由于显示装置中振动量的差异而导致的底盖的变形。

根据本实施方式,多个发声激励器可对称布置在显示面板的左部和右部或者上部和下部,以在这些区域输出不同的声音。

例如,如图15a中所示,为了实现立体声,在显示面板的左侧布置一个或两个左侧发声激励器1210和1210’,在显示面板的右侧布置一个或两个右侧发声激励器1220和1220’,并且左侧激励器和右侧激励器可不同地振动。

图15b是沿图15a的线ii-ii’截取的剖面图,如图15b中所示,当左侧激励器1210和右侧激励器1220的不同振动不断重复时,底盖1300的左侧和右侧之间的振动差异持续积累。

由于底盖通常被制造成具有尽可能薄的厚度,所以底盖的左侧和右侧之间的振动差异的积累可能导致底盖弯曲或变形。就是说,如图15b中所示,底盖1300可能扭曲或变形。此外,即使当底盖1300不变形时,由于左侧激励器和右侧激励器之间的振动差异导致的底盖的振动差异可能产生的声音失真。

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图16a和16b中所示的结构,所述结构在使用两个或更多个发声激励器的同时具有设置在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内侧的加强部件。

图16a和16b图解了为了防止由于底盖的扭曲或振动产生声音失真而设置在底盖内侧的加强部件的结构。

在图16a和16b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在使用上面参照图15a和15b描述的具有不同振动特性的多个发声激励器的情形中,由于底盖的不平衡振动而导致的底盖的变形或声音失真,可在底盖的内侧或外侧设置至少一个加强部件1310。

加强部件1310可形成为具有经过与多个发声激励器相邻的部分的长条形状并且加强部件1310优选布置在使加强特性最优的特定位置处。

如图16a中所示,当布置两个左侧发声激励器1210和1210’以及两个右侧发声激励器1220和1220’时,加强部件1310可设置成经由两个左侧发声激励器1210和1210’之间的中间点q以及两个右侧发声激励器1220和1220’之间的中间点q’延伸。

即使当两个左侧和右侧发声激励器具有不同的振动特性时,这种布置也能够使加强部件1310的加强性能最优。

加强部件1310可以以单独的金属条的形式制造并且之后如图16b中所示附接至底盖的内表面,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例如,底盖可以通过注射成型制造,并且底盖可具有通过使底盖的内表面的一部分突出而一体形成的加强部件1310。

加强部件1310不必设置在底盖的内表面上,而是可设置在底盖的外表面上。然而,考虑到显示装置的外观和厚度,优选的是加强部件设置在底盖1300的内表面上。

图17a和17b图解了底盖上的加强部件的具体布置。

图17a图解了在左侧和右侧的每一侧布置三个发声激励器并且布置两个加强部件1310和1310’的结构,其中第一加强部件1310设置成经由线段的中间点q-q’延伸,所述线段中的每一个线段连接至三个左侧或右侧发声激励器之中的两个上部激励器,第二加强部件1310’设置成经由线段的中间点s-s’延伸,所述线段中的每一个线段连接至三个左侧或右侧发声激励器之中的两个下部激励器。

图17b图解了其中布置仅一个左侧激励器和仅一个右侧激励器并且加强部件1310设置成经由左侧激励器1210和右侧激励器1210’的中心延伸的结构。在该结构中,考虑到插入底盖中并被底盖支撑的激励器的布置结构,可形成两个分割的加强部件。

如上所述在具有不同振动特性的两个或更多个发声激励器的对称布置的结构中设置加强部件,能够防止由于发声激励器的不同振动特性而导致的底盖的变形(扭曲)或由于底盖的振动导致的声音失真。

图18a和18b图解了当发声激励器由于设计原因垂直移动时为了保持声音输出特性而进一步包括声音补偿部件的实施方式。

图18a图解了其中发声激励器200设置在具有最佳声音输出特性的初始位置p3的情况。

然而,为了保持上端部纤薄或者由于与部件的设计或布置有关的原因,发声激励器不得不自初始位置p3起移动一预定距离d。

在这种情况下,仅仅发声激励器的简单移动改变了相对于隔音部400的相对位置,因而可能劣化声音输出特性。

因此,在这种情形中,如果发声激励器移动至与初始位置p3分隔开一移动距离d的目标位置p4,则优选在与移动方向相反的边缘(一侧)分隔开2d的位置处放置长形的声音补偿部件1400。

就是说,如图18b中所示,当发声激励器由于与设计有关的原因而向下移动至与初始位置p3分隔开d的位置p4时,在与显示面板的上边缘分隔开2d的位置处放置在水平方向上长形地延伸的声音补偿部件1400。在与发声激励器的移动距离d的两倍对应的位置处布置声音补偿部件能够通过声音补偿部件使移动后的激励器位于改变后的空气间隙的中间,由此使根据激励器的移动而导致的发声特性的变化最小。

声音补偿部件1400可由设置在底盖与显示面板之间的双面胶带实现。

如上所述,当必须改变发声激励器的位置时,可在与移动距离成比例的位置处放置声音补偿部件,以保持激励器在整个空气间隙中的相对位置,由此防止声音特性根据激励器的移动而变化。

图19是图解与常规的扬声器相比,在使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面板振动型发声设备的情形中,声音输出特性的图表。

作为实际实验的结果,当如图1中所示扬声器与显示面板分离地设置在后表面或下端时,在4000hz或更高的中音/高音范围内观测到由图19中虚线所示的快速的声音强度降低(声压降低)。

相比之下,如图19中的实线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其中发声激励器固定至支撑结构以直接振动显示面板的结构能够减小中音/高音范围内的声压降低,尤其是能够大大改善高音范围内的声音输出特性。

结果,本实施方式的使用能够在全部声音范围内提供丰富的声音输出。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一个或多个发声激励器固定至支撑结构以直接振动显示面板。因此,声音的传播方向与图像输出方向一致,以增强声音定位并在宽声音范围内改善声音输出特性。

此外,由于显示装置或机组设备不需要单独的扬声器,所以能够易于设计机组设备的机构并且能够减小显示装置或机组设备的厚度。

尤其是,在显示面板与发声激励器之间形成预定空气间隙并且发声激励器插入并固定至形成在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的支撑孔。因此,显示装置在具有减小的厚度的同时具有出色的发声性能。

此外,包括附接在支撑结构的上表面与显示面板的下表面之间的粘结部件(双面胶带)以及设置在粘结部件外侧的密封部的隔音部能够使声音泄露最小,因而能够改善发声性能。

此外,在显示面板的源极pcb与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以固定/支撑发声激励器的支撑结构之间或者在支撑结构的内表面与和源极pcb相邻的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之间布置一个或多个缓冲部件,能够防止在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与用于驱动显示面板的源极pcb(s-pcb)之间产生干扰和噪声。

此外,当使用两个或更多个发声激励器时在显示装置的支撑结构上布置加强部件能够防止由于两个或更多个发声激励器的不同振动导致的支撑结构的变形。

上面的描述和附图仅仅为了举例说明的目的而提供了本发明的技术构思的示例。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特征的情况下,在形式上的各种修改和变化,诸如构造的组合、分离、替换和变化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中公开的实施方式旨在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应当基于所附权利要求以下述方式解释本发明的范围,即,与权利要求等同的范围内包括的所有技术构思均属于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