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呼吸训练功能的智能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8188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呼吸训练功能的智能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终端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呼吸训练功能的智能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呼吸训练是保证呼吸道畅通,提高呼吸肌功能,促进排痰和痰液引流,改善肺和支气管组织血液代谢,加强气体交换效率的训练方法。呼吸训练可以有效增强肺部功能,提高肺活量,改善生活品质,帮助专业运动员提高肺活量和竞技水平,帮助日常健身者增强耐力和活力,亦可帮助肺部疾病者提高肺功能和尽快康复。

现有的用于呼吸训练的装置体积通常较大,使用以及携带不方便,例如传统的三浮球训练器,利用浮球产生的重力阻抗来进行呼吸训练,无法显示具体数值,更难以进行长期的追踪以及规划,使用者的依从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呼吸训练功能的智能终端设备,其克服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呼吸训练功能的智能终端设备,所述智能终端设备包括壳体,显示屏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主板,还包括分流头、呼吸筒、调节旋钮以及压差传感器;呼吸筒设置于壳体上,分流头装配于呼吸筒内以分隔呼吸筒形成呼吸流道以及传感流道,调节旋钮装设于呼吸流道上,压力传感器装接于主板上并通过取压流道与传感流道相连通;呼吸筒于呼吸流道上设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设有若干第一通孔,调节旋钮具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设有若干第二通孔,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通孔区域紧密贴合并通过旋转调节旋钮改变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重合面积来调节呼吸训练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位于呼吸筒的截面上,且呼吸筒于第一挡板前方壁体上设置有导流柱;所述分流头是筒状结构,后端装接于第一挡板上,前端渐次扩大至抵接呼吸筒内壁面且边缘设置有若开凹孔;分流头中部通孔与第一挡板连通形成所述呼吸流道,凹孔与导流柱连通形成所述传感流道。

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取压开口,所述导流柱插接于取压开口内并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压差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中部向前凸起形成锥面,该些第一通孔设于锥面周围的平面上。

优选的,该些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周圈式等距离间隔排列且互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第二挡板上设置有凸点,所述第一挡板设置有周圈排列的若干凹点,所述调节旋钮上设置有与凹点一一对应的档位,通过调节旋钮旋转时凹点与凸点的配合实现档位调节。

优选的,还包括定位中衬以及弹性件,定位中衬轴向上依次穿过弹性件、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以通过弹性件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智能终端设备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智能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内置压力传感器,分流头、呼吸筒以及调节旋钮配合形成呼吸训练器设置于壳体上并设置有与压力传感器连通的传感流道,压力传感器将收到的压力信号转换为数据传送至手机主板的处理器,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显示呼吸训练的各项数据以及进行训练规划、数据分析追踪等,结构小巧,便于随身携带,智能化程度高。

2)通过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通孔的配合面积来调节阻抗大小进而实现呼吸训练强度的改变,调节旋钮上设置有档位,通过调节旋钮以及呼吸筒上凹凸点的配合来进行精确的档位调节,使用方便直观。

3)分流头前端扩大形成锥面结构,同时第一挡板中部亦形成锥面结构,训练气流更为流畅,数据检测精确度高。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呼吸训练功能的智能终端设备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调节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以智能手机这一智能终端设备为例进行说明,,请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一种具有呼吸训练功能的智能手机包括手机本体、分流头1、呼吸筒2、调节旋钮3以及含压差传感器,取压流道的手机4。分流头1装配于呼吸筒2内以分隔呼吸筒2形成呼吸流道以及传感流道,调节旋钮3装设于呼吸流道上,压力传感器4装接于手机主板5上并与传感流道相连通。呼吸筒2于呼吸流道上设有第一挡板21,第一挡板21设有若干第一通孔211。调节旋钮3具有第二挡板31,第二挡板31设有若干第二通孔311,第一挡板21与第二挡板31的通孔区域紧密贴合并通过旋转调节旋钮3改变第一通孔211和第二通孔311的重合面积来调节呼吸训练的强度。

第一挡板21位于呼吸筒2后端的截面上,且呼吸筒2于第一挡板21前方壁体上设置有连通的导流柱22。分流头1是筒状结构,后端装接于第一挡板上,前端渐次扩大至抵接呼吸筒2内壁面且边缘设置有若开凹孔11,即前端形成一喇叭状结构。分流头1中部通孔与第一挡板21以及调节旋钮3连通形成呼吸流道,呼吸训练时,人体嘴部位于呼吸筒前端,经由第一通孔211和第二通孔311的配合面积与外界大气进行气体交换。凹孔11与导流柱22经由呼吸筒2和分流头1的设置间隙连通形成传感流道,压力传感器通过传感流道检测到呼气或者吸气的正压或者负压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据信号传送至手机主板的处理器,经过处理器分析,显示训练的各项数据。此外,亦可以通过手机APP的设置来进行训练的规划、数据分析及追踪等,智能化高。

呼吸筒2通过导流柱22插入手机壳体6固定于手机上,导流柱22通过连接管7与手机壳体6之内主板5上的压力传感器4相连通。进一步,手机壳体的耳机插孔61底部开口以作为取压开口并与连接管7连通,导流柱22配合插入手机插孔61内,从而实现连通,在训练结束时,亦可以将导流柱22拔出。通过耳机插孔61进行连通,结构更为简单,此外,亦可以另设连接孔来连通。

参考图2,第一挡板21的中部向前凸起形成锥面212,第一通孔211设于锥面周围的平面上。锥面的设计可以使气流顺着锥面流动,更为平稳,不易产生大幅度波动,检测到的数据更为精确。参考图1,第二通孔311于第二挡板31上周圈式等距离间隔排列,第一通孔211排列方式相同且与第二通孔311相互对应。第二挡板31上设置有凸点312,第一挡板设置有周圈排列的若干凹点(图中未示),调节旋钮3上设置有与凹点一一对应的档位32,通过调节旋钮旋转时凹点与凸点的配合实现档位调节。举例来说,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由15个,设置有12个档位,调节旋钮3带动第二挡板31转动以使两通孔的重合面积发生变化,通孔间完全重合时,通气面积最大,此时训练阻抗最小,随着转动通孔间重合面积减小,通气面积减小,训练阻抗逐渐变大,呼气及吸气的困难度提高,即训练强度提高。10个档位(亦即凹点位置)可由0至11,对应的重合面积匀速递减,转动调节旋钮3至凸点卡入对应的凹点,即实现相应档位的设定,设置简单,调节精确度高。

进一步,还包括定位中衬8以及弹性件9,定位中衬8轴向上依次穿过弹性件9、第二挡板31和第一挡板21中部,弹性件抵接第二挡板31背对第一挡板21的一面,从而通过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使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31的通孔区域紧密贴合,同时亦便于进行档位的调节。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呼吸训练功能的智能终端设备,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