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96992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中带有相机的功能,以满足人们的体验需求。以手机为例,通常手机的相机功能开启后,会默认开启人脸检测功能,并且在相机功能运行过程中,人脸检测功能一直处于开启状态,以进行人脸捕捉,而人脸检测功能的运行需要有相应的硬件支持,其运行过程需要硬件的配合,当用户忘记关闭相机功能时,人脸检测功能及其相应的硬件会一直处于运行状态,加快了手机的耗电速度,也降低了用户的体验度。

针对上述移动终端的人脸检测功能跟随相机功能默认开启,加快手机的耗电速度,进而降低用户体验度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方法及装置,以对智能终端的人脸检测功能进行智能控制,进而降低人脸检测功能的功耗。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方法,包括:当监测到相机和所述相机的人脸检测功能均为开启状态时,进行图像采集;根据采集到的图像判断人脸检测功能开启的有效性;如果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为无效,关闭所述人脸检测功能。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根据采集的图像判断人脸检测功能开启的有效性包括:判断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图像中是否包含有人脸图像,如果是,确定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为有效;如果否,确定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为无效。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判断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图像中是否包含有人脸图像包括:对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图像,逐一进行特征向量提取;计算特征向量与预先存储的人脸特征向量的相似度;当存在相似度大于相似度阈值的特征向量时,确定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图像中包含有人脸图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判断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图像中是否包含有人脸图像包括:将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图像分别与保存的指定人脸图像进行比对,如果比对成功,确定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图像中包含有人脸图像。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当确定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为有效时,以设定的时间控制方式和/或事件控制方式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与关闭。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以设定的时间控制方式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与关闭包括:开启计时器;当计时器的记录时长大于设定的时间阈值时,关闭人脸检测功能和计时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以设定的事件控制方式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与关闭包括:监测第二预设时间内相机所处的场景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否,关闭人脸检测功能。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装置,包括: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当监测到移动终端的相机和相机的人脸检测功能均为开启状态时,进行图像采集;有效性判断模块,用于根据采集到的图像判断人脸检测功能开启的有效性;功能关闭模块,用于当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为无效时,关闭人脸检测功能。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有效性判断模块包括:人脸检测单元,用于判断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图像中是否包含有人脸图像;有效性确定单元,用于当人脸检测单元检测到人脸图像时,确定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为有效;当人脸检测单元未检测到人脸图像时,确定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为无效。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人脸检测单元用于:对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图像,逐一进行特征向量提取;计算特征向量与预先存储的人脸特征向量的相似度;当存在相似度大于相似度阈值的特征向量时,确定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图像中包含有人脸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方法及装置,能够在监测到相机和相机的人脸检测功能均开启时进行图像采集,并根据采集的图像判断人脸检测功能的有效性,当判断出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为无效时,关闭人脸检测功能。这种方式智能化地控制了人脸检测功能在无效时能够及时关闭,减少了人脸检测功能和相应的硬件的运行时间,节约了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功耗,延长了其单次充电的使用时间,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方法中确定采集的图像中是否包含有人脸图像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装置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装置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装置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目前人脸检测功能是随着相机功能的开启而默认开启的,并且在相机功能运行过程中,人脸检测功能一直处于开启状态,加快了耗电速度,降低了用户的体验度。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方法及装置,以缓解因人脸检测功能一直处于开启状态而导致的设备功耗较大的问题。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方法,可应用于手机等移动终端,如图1所示,该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当监测到相机和该相机的人脸检测功能均为开启状态时,进行图像采集;

本实施例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该手机具有相机功能,当用户进入相机并开启人脸检测功能后,可以用该手机进行图像采集,例如,拍照等。

步骤S104,根据采集到的图像判断人脸检测功能开启的有效性;

步骤S106,如果上述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为无效,关闭人脸检测功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能够在监测到相机和相机的人脸检测功能均开启时进行图像采集,并根据采集的图像判断人脸检测功能的有效性,当判断出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为无效时,关闭人脸检测功能。这种方式智能化地控制了人脸检测功能在无效时能够及时关闭,减少了人脸检测功能和相应的硬件的运行时间,节约了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功耗,延长了其单次充电的使用时间,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其中,上述步骤S104所述的判断人脸检测功能开启的有效性的步骤,可以通过检测相机功能下采集的图像中是否包含有人脸的方式实现,基于此,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具体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当监测到相机和该相机的人脸检测功能均为开启状态时,进行图像采集;

步骤S204,判断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图像中是否包含有人脸图像,如果是,执行步骤S208;如果否,执行步骤S206;

步骤S206,确定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为无效,关闭人脸检测功能;

步骤S208,确定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为有效,继续维持人脸检测功能为开启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通过判断采集的图像中是否包含有人脸图像的方法来判断人脸检测功能的有效性,有助于提高人脸检测功能的检测效率,进而提高相机正面图像的识别率,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4所述的判断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图像中是否包含有人脸图像的步骤,是基于图像识别的人脸检测方式,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种:

(1)基于特征脸的检测;

(2)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

(3)弹性图匹配的方法;

(4)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

在具体实现时,上述四种基于图像识别的人脸检测方式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相互结合应用。

本实施例优选基于特征脸的检测方式,特征脸算法是很容易执行的简单人脸识别算法,是计算机视觉方向的最基本的识别人脸方法,这种方式具有实现简单,且速度快和对正面图像识别率高的特点。基于此,如图3所示的确定采集的图像中是否包含有人脸图像的方法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2,对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图像,逐一进行特征向量提取;

其中,上述特征向量可以是基于人脸的特征形成的特征向量,例如,人的眼睛、嘴、鼻子或者脸的轮廓等,在进行特征向量提取时,可以提取采集的图像中含有与上述人脸的特征相似的特征向量。

步骤S304,计算特征向量与预先存储的人脸特征向量的相似度;

其中,预先存储的人脸特征向量可以是基于人脸共性而设定的特征向量。

当提取到特征向量后,还要进一步判断该特征是否是基于人脸的特征形成的,因此本实施例采用了计算特征向量与人脸特征向量的相似度的方式,其中,该相似度的具体计算可以参考相关技术实现,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306,当存在相似度大于相似度阈值的特征向量时,确定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图像中包含有人脸图像。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预先存储的人脸特征还可以是用户自己存储的人脸特征图像,例如,用户本人,或者用户家人的人脸图像等指定人脸图像,以判断在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图像中是否包含有人脸图像,例如:将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图像分别与保存的指定人脸图像进行比对;如果比对成功,确定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图像中包含有人脸图像;如果比对不成功,确定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图像中未包含有人脸图像。

其中,指定人脸图像可以是用户本人,或者用户家人的人脸图像,可以由用户预先存储在手机中,并在相机功能开启后进行设置,以便在人脸检测功能开启后判断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图像中是否包含有用户本人,或者用户的家人的,有助于提高人脸检测功能的检测效率,以及提高相机正面图像的识别率。

实施例二:

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当确定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为有效时,以设定的时间控制方式和/或事件控制方式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与关闭的方法,其中,以设定的时间控制方式控制所述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与关闭包括:开启计时器;当计时器的记录时长大于设定的时间阈值时,关闭人脸检测功能和该计时器;否则继续保持人脸检测状态为开启。

以设定的事件控制方式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与关闭包括:监测第二预设时间内相机所处的场景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否,关闭人脸检测功能;否则继续保持人脸检测状态为开启。

如图4所示,以事件控制方式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与关闭为例,上述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2,当监测到相机和相机的人脸检测功能均为开启状态时,进行图像采集;

其中,上述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方式包括:手机接收到用户发送的相机启动指令时,启动相机和相机功能中的人脸检测功能;或者,当手机接收到人脸检测功能对应的启动指令时,启动人脸检测功能。

步骤S404,判断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图像中是否包含有人脸图像;如果是,执行步骤S406;如果否,执行步骤S412,关闭人脸检测功能;

步骤S406,保持人脸检测功能开启;

步骤S408,监测第二预设时间内相机所处的场景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是继续执行步骤S406,保持人脸检测功能开启;如果否,执行步骤S410;

步骤S410,关闭人脸检测功能;

具体控制时,在步骤S406,保持人间检测功能开启时,进一步,还可以开启相机的计时器,以对人脸检测功能开启的时长进行计时,此时,在步骤S408中还包括:判断计时器的记录时长是否大于设定的时间阈值,如果否,保持人脸检测功能开启,如果是,关闭人脸检测功能和计时器,能够在用户休息,或者忘记关闭相机功能时,及时关闭人脸检测功能,减少相机功能的耗电量。

考虑到如果相机为开启状态,人脸检测功能通过上述方式自动关闭后,如果使用者确实在拍照或录像过程中需要应用到人脸检测功能,则需要手动开启人脸检测功能,这种手动开启的方式容易忽视,也比较麻烦,基于此,在相机为开启状态,人脸检测功能为关闭状态时,本实施例给出了如下步骤S414至步骤S418的自动控制方式:

步骤S414,监测第二预设时间内相机所处的场景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是,执行步骤S416;如果否,执行步骤S418;

其中,该监测相机所处的场景是否发生变化的方式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1)在第二预设时间内,实时监测相机采集的图像的亮度、相机的位移和相机的旋转角度;

(2)当监测到相机采集的图像的亮度、相机的位移或相机的旋转角度中的至少一种发生变化时,确定相机所处的场景发生变化;

(3)当监测到相机采集的图像的亮度、相机的位移和相机的旋转角度均未发生变化时,确定相机所处的场景未发生变化。

进一步,实时监测相机采集的图像的亮度、相机的位移和相机的旋转角度的具体监测方式包括:

(a)实时监测相机采集的图像,计算相机采集的图像中两两图像的亮度差,当亮度差大于设定的亮度阈值时,确定相机采集的图像的亮度发生变化;

(b)通过相机的陀螺仪实时监测相机的位移,当位移大于设定的位移阈值时,确定相机的位移发生变化;

(c)通过陀螺仪实时监测相机的旋转角度,当旋转角度大于设定的角度阈值时,确定相机的旋转角度发生变化。

其中,上述监测方式,可以借助于移动终端实现,以手机为例,手机上一般都设置有亮度传感器和陀螺仪等设备,可以在相机功能开启时监测相机镜头的图像亮度,以及手机的移动位移和旋转角度等变化。

步骤S416,开启人脸检测功能;

步骤S418,继续保持人脸检测功能关闭,并返回步骤S414。

在继续保持人脸检测功能关闭的同时,如果相机为开启状态,此时还会继续监测相机所处的场景是否发生变化,以便用户继续拍照时能够自动开启人脸检测功能。

上述控制方法同样也可以应用于手机等移动终端,以手机为例,当用户需要拍照时,可以启动手机的相机功能和人脸检测功能,以进行拍照,在拍照过程中,会持续出现人离开镜头或者进入镜头或者场景切换等,此时,人脸检测功能一直处于开启状态。当用户休息,或者忘记关闭相机时,此时手机的相机镜头采集到的图像的亮度、相机的位移和相机的旋转角度的变化均在设定的阈值内,或者,采集到的人脸图像在设定时长内也没有发生变化,此时人脸检测功能就会关闭,以减少相机的耗电量,延长手机的运行时间。当用户继续拍照时,选取了新的人物和场景,此时,相机镜头采集到的图像的亮度、相机的位移和相机的旋转角度等均发生变化,就会触发人脸检测功能重新启动,可以实现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与关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监测第二预设时间内相机所处的场景是否发生变化来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与关闭实现了人脸检测功能的动态控制,能够使用户在休息,或者忘记关闭相机功能时,及时关闭人脸检测功能,减少相机功能的耗电量,并在监测到相机所处的场景发生变化时,自动开启人脸检测功能,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实施例三: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应用于手机等移动终端,包括图像采集模块50、有效性判断模块52和功能关闭模块54;其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如下:

图像采集模块50,用于当监测到移动终端的相机和相机的人脸检测功能均为开启状态时,进行图像采集;

有效性判断模块52,用于根据采集到的图像判断人脸检测功能开启的有效性;

功能关闭模块54,用于当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为无效时,关闭人脸检测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装置,能够在监测到相机和相机的人脸检测功能均开启时进行图像采集,并根据采集的图像判断人脸检测功能的有效性,当判断出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为无效时,关闭人脸检测功能,这种方式智能化地控制了人脸检测功能在无效时能够及时关闭,减少了人脸检测功能和相应的硬件的运行时间,节约了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功耗,延长了其单次充电的使用时间,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度。

进一步,参见图6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上述有效性判断模块52包括:人脸检测单元522和有效性确定单元524,各个单元的功能如下:

人脸检测单元522,用于判断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图像中是否包含有人脸图像;

具体地,人脸检测单元522用于对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图像,逐一进行特征向量提取;计算特征向量与预先存储的人脸特征向量的相似度;当存在相似度大于相似度阈值的特征向量时,确定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图像中包含有人脸图像;

其中,上述特征向量可以是基于人脸的特征形成的特征向量,例如,人的眼睛、嘴或者脸的轮廓等,在进行特征向量提取时,可以提取采集的图像中含有的与上述人脸的特征相似的特征向量。

具体地,人脸检测单元522还用于将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图像分别与保存的指定人脸图像进行比对,如果比对成功,确定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图像中包含有人脸图像。

其中,指定人脸图像可以是用户本人,或者用户家人的人脸图像,可以由用户预先存储在手机中,并在相机功能开启后进行设置,以便在人脸检测功能开启后判断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图像中是否包含有用户本人,或者用户的家人的,有助于提高人脸检测功能的检测效率,以及提高相机正面图像的识别率。

有效性确定单元524,用于当人脸检测单元522检测到人脸图像时,确定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为有效;当人脸检测单元522未检测到人脸图像时,确定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为无效。

进一步,参见图7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除图5所示的图像采集模块50、有效性判断模块52和功能关闭模块54,该装置还包括与有效性判断模块52连接的功能控制模块56,该功能控制模块56用于当有效性判断模块52确定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为有效时,以设定的时间控制方式和/或事件控制方式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与关闭。

优选地,参见图8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该功能控制模块56包括计时开启单元562和第一功能关闭单元564,还包括场景监测单元563和第二功能关闭单元565,其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如下:

计时开启单元562,用于开启计时器;

第一功能关闭单元564,用于当计时器的记录时长大于设定的时间阈值时,关闭人脸检测功能和计时器。

场景监测单元563,用于监测第二预设时间内相机所处的场景是否发生变化;

第二功能关闭单元565,用于当场景监测单元监测到场景未发生变化时,关闭人脸检测功能。

考虑到在相机功能开启且人脸检测功能关闭后,用户还可能继续拍照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五种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除图5所示的图像采集模块50、有效性判断模块52和功能关闭模块54之外,该装置还包括场景监测模块58和功能开启模块60,其中,场景监测模块58和功能开启模块60的功能如下:

场景监测模块58,用于当监测到相机为开启状态,且人脸检测功能为关闭状态时,监测第二预设时间内相机所处的场景是否发生变化;

进一步,该场景监测模块58,还用于在第二预设时间内,实时监测相机采集的图像的亮度、相机的位移和相机的旋转角度;

当监测到相机采集的图像的亮度、相机的位移或相机的旋转角度中的至少一种发生变化时,确定相机所处的场景发生变化;

当监测到相机采集的图像的亮度、相机的位移和相机的旋转角度均未发生变化时,确定相机所处的场景未发生变化。

具体步,场景监测模块58还用于:

实时监测相机采集的图像,计算相机采集的图像中两两图像的亮度差,当亮度差大于设定的亮度阈值时,确定相机采集的图像的亮度发生变化;

通过相机的陀螺仪实时监测相机的位移,当位移大于设定的位移阈值时,确定相机的位移发生变化;

通过陀螺仪实时监测相机的旋转角度,当旋转角度大于设定的角度阈值时,确定相机的旋转角度发生变化。

其中,上述场景监测模块58的监测功能,可以借助于移动终端实现,以手机为例,手机上一般都设置有亮度传感器和陀螺仪等设备,可以在相机功能开启时监测相机镜头的图像亮度,以及手机的移动位移和旋转角度等变化。

功能开启模块60,用于当场景监测模块58监测到场景发生变化时,开启人脸检测功能。

优选地,参见图10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还包括与图像采集模块50连接的功能启动模块62。

该功能启动模块62,用于当接收到相机功能启动指令时,启动相机功能和相机功能中的人脸检测功能;或者,当接收到人脸检测功能对应的启动指令时,启动人脸检测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方法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揭示了:

A1.一种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方法,包括:

当监测到相机和所述相机的人脸检测功能均为开启状态时,进行图像采集;

根据采集到的所述图像判断所述人脸检测功能开启的有效性;

如果所述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为无效,关闭所述人脸检测功能。

A2.根据A1所述的方法,所述根据采集的所述图像判断所述人脸检测功能开启的有效性包括:

判断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所述图像中是否包含有人脸图像,如果是,确定所述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为有效;如果否,确定所述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为无效。

A3.根据A2所述的方法,所述判断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所述图像中是否包含有人脸图像包括:

对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逐一进行特征向量提取;

计算所述特征向量与预先存储的人脸特征向量的相似度;

当存在相似度大于相似度阈值的特征向量时,确定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所述图像中包含有人脸图像。

A4.根据A2所述的方法,所述判断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所述图像中是否包含有人脸图像包括:

将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所述图像分别与保存的指定人脸图像进行比对,如果比对成功,确定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所述图像中包含有人脸图像。

A5.根据A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所述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为有效时,以设定的时间控制方式和/或事件控制方式控制所述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与关闭。

A6.根据A5所述的方法,所述以设定的时间控制方式控制所述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与关闭包括:

开启计时器;

当所述计时器的记录时长大于设定的时间阈值时,关闭所述人脸检测功能和所述计时器。

A7.根据A5所述的方法,所述以设定的事件控制方式控制所述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与关闭包括:

监测第二预设时间内所述相机所处的场景是否发生变化;

如果否,关闭所述人脸检测功能。

A8.根据A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监测到所述相机为开启状态,且所述人脸检测功能为关闭状态时,监测第二预设时间内所述相机所处的场景是否发生变化;

如果是,开启所述人脸检测功能。

A9.根据A7或A8所述的方法,所述监测第二预设时间内所述相机所处的场景是否发生变化包括:

在第二预设时间内,实时监测所述相机采集的图像的亮度、所述相机的位移和所述相机的旋转角度;

当监测到所述相机采集的图像的亮度、所述相机的位移或所述相机的旋转角度中的至少一种发生变化时,确定所述相机所处的场景发生变化;

当监测到所述相机采集的图像的亮度、所述相机的位移和所述相机的旋转角度均未发生变化时,确定所述相机所处的场景未发生变化。

A10.根据A9所述的方法,所述实时监测所述相机采集的图像的亮度、所述相机的位移和所述相机的旋转角度包括:

实时监测所述相机采集的图像,计算所述相机采集的图像中两两图像的亮度差,当所述亮度差大于设定的亮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相机采集的图像的亮度发生变化;

通过所述相机的陀螺仪实时监测所述相机的位移,当所述位移大于设定的位移阈值时,确定所述相机的位移发生变化;

通过所述陀螺仪实时监测所述相机的旋转角度,当所述旋转角度大于设定的角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相机的旋转角度发生变化。

A11.根据A1~A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相机启动指令时,启动所述相机和所述相机功能中的人脸检测功能;或者,

当接收到人脸检测功能对应的启动指令时,启动所述人脸检测功能。

B12.一种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

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当监测到所述移动终端的相机和所述相机的人脸检测功能均为开启状态时,进行图像采集;

有效性判断模块,用于根据采集到的所述图像判断所述人脸检测功能开启的有效性;

功能关闭模块,用于当所述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为无效时,关闭所述人脸检测功能。

B13.根据B12所述的装置,所述有效性判断模块包括:

人脸检测单元,用于判断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所述图像中是否包含有人脸图像;

有效性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人脸检测单元检测到人脸图像时,确定所述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为有效;当所述人脸检测单元未检测到人脸图像时,确定所述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为无效。

B14.根据B13所述的装置,所述人脸检测单元用于:

对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所述图像,逐一进行特征向量提取;

计算所述特征向量与预先存储的人脸特征向量的相似度;

当存在相似度大于相似度阈值的特征向量时,确定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所述图像中包含有人脸图像。

B15.根据B13所述的装置,所述人脸检测单元还用于:

将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所述图像分别与保存的指定人脸图像进行比对,如果比对成功,确定第一预定时间内采集到的所述图像中包含有人脸图像。

B16.根据B12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

功能控制模块,用于当确定所述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为有效时,以设定的时间控制方式和/或事件控制方式控制所述人脸检测功能的开启与关闭。

B17.根据B16所述的装置,所述功能控制模块包括:

计时开启单元,用于开启计时器;

第一功能关闭单元,用于当所述计时器的记录时长大于设定的时间阈值时,关闭所述人脸检测功能和所述计时器。

B18.根据B16所述的装置,所述功能控制模块包括:

场景监测单元,用于监测第二预设时间内所述相机所处的场景是否发生变化;

第二功能关闭单元,用于当所述场景监测单元监测到场景未发生变化时,关闭所述人脸检测功能。

B19.根据B12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

场景监测模块,用于当监测到所述相机为开启状态,且所述人脸检测功能为关闭状态时,监测第二预设时间内所述相机所处的场景是否发生变化;

功能开启模块,用于当所述场景监测模块监测到场景发生变化时,开启所述人脸检测功能。

B20.根据B19所述的装置,所述场景监测模块用于:

在第二预设时间内,实时监测所述相机采集的图像的亮度、所述相机的位移和所述相机的旋转角度;

当监测到所述相机采集的图像的亮度、所述相机的位移或所述相机的旋转角度中的至少一种发生变化时,确定所述相机所处的场景发生变化;

当监测到所述相机采集的图像的亮度、所述相机的位移和所述相机的旋转角度均未发生变化时,确定所述相机所处的场景未发生变化。

B21.根据B20所述的装置,所述场景监测模块还用于:

实时监测所述相机采集的图像,计算所述相机采集的图像中两两图像的亮度差,当所述亮度差大于设定的亮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相机采集的图像的亮度发生变化;

通过所述相机的陀螺仪实时监测所述相机的位移,当所述位移大于设定的位移阈值时,确定所述相机的位移发生变化;

通过所述陀螺仪实时监测所述相机的旋转角度,当所述旋转角度大于设定的角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相机的旋转角度发生变化。

B22.根据B12~B2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

功能启动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相机功能启动指令时,启动所述相机功能和所述相机功能中的人脸检测功能;或者,当接收到人脸检测功能对应的启动指令时,启动所述人脸检测功能。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人脸检测功能的方法及装置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其中,上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