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2P的分布式机房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53796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基于P2P的分布式机房监控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分布式机房监控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p2p的分布式机房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监控系统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传统监控模式以及难以适应新的应用需求,目前出现了一些新的需求和发展方向,主要体现为:第一,监控系统的规模化、复杂化和广域分布化;第二,支持动态特性和可扩展性的监控需求;第三,智能化监控,各大企业的生产方式都在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业务也在不断的拓展,组织结构也在随之进行调整,需要监控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不仅厂房需要监控,办公区域也需要监控,并且很多的企业也在建立分公司,分公司与总部之间的信息通信就需要建立在互联网之上,通过远程实现对设备的实时监控。同时,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系统中的用户角色也在不断的添加,为了能适应这种变化的发展,就需要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系统也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造,为了使得日后系统的升级更加的方便,系统在设计的时候就需要采取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将系统分为不同的子系统,子系统中又包含有各大功能点,将每个功能点进行封装,功能点与功能点之间通过接口交互。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基于pp的分布式机房监控系统。

本发明提出了基于pp的分布式机房监控系统,包括采集服务器、远程监控服务器和监控服务器,所述采集服务器包括数据采集模块,且数据采集模块通过导线连接有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摄像头和第一wcf通信模块,所述第一wcf通信模块通过导线连接有第二wcf通信模块,且第一wcf通信模块位于采集服务器内,所述第二wcf通信模块通过导线连接有wcf客户服务模块和业务模块,且wcf客户服务模块通过导线连接有远程监控服务器和图形显示模块,所述图形显示模块包括web客户端和桌面客户端,所述远程监控服务器通过导线和摄像头相连接,所述业务模块通过导线连接有数据管理模块和pp节点管理模块,且pp节点管理模块通过导线和远程监控服务器相连接,所述数据管理模块通过导线连接有内存数据库,且内存数据库通过导线连接有磁盘数据库。

采集服务器内的数据采集模块可以通过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和摄像头对各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数据采集模块将采集的数据信息通过第一wcf通信模块和第二wcf通信模块传输到业务模块,业务模块用于业务信息处理,业务模块再将数据传输到第二wcf通信模块、pp节点管理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内存数据库中监控采集的实时数据进行处理,并把历史数据持久化到磁盘数据库中,pp节点管理模块用于维护各个远程监控服务器之间的拓扑结构,同时为每个监控现场分配负责的远程监控服务器,第二wcf通信模块用于和wcf客户服务模块之间进行信息通信,wcf客户服务模块分别与远程监控服务器和图形显示模块进行信息传输,图形显示模块中的web客户端和桌面客户端用于响应用户的请求把监控信息按照用户的请求展现给用户。

优选地,所述第二wcf通信模块、业务模块、数据管理模块、内存数据库、磁盘数据库、wcf客户服务端模块、图形显示模块和pp节点管理模块均位于监控服务器内。

优选地,所述web客户端和桌面客户端均通过导线和wcf客户服务端模块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业务模块包括数据处理子模块、告警子模块、日志子模块、短信子模块和视频子模块,且告警子模块、日志子模块、短信子模块和视频子模块均与数据处理子模块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采集服务器上设有连接接口,且连接接口从上至下依次设有rs接口、rs接口和tcp/ip协议传输接口,所述rs接口通过导线和第一传感器相连接,所述rs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相连接,所述tcp/ip协议传输接口通过导线和摄像头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数据管理模块通过导线和磁盘数据库相连接,所述业务模块通过导线和内存数据库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采用基于超节点的p2p结构组织多个监控服务器,每个监控服务器负责监控管理部分机房,使得各个监控服务器的负载更加均衡,消除了单一的监控服务器带来的单点失效和性能瓶颈问题;

2、通过p2p节点管理模块,可以维护各个远程监控服务器之间的拓扑结构,同时为每个监控现场分配负责的远程监控服务器,以均衡各远程监控服务器的负载,使得基于p2p的分布式机房监控系统具有可扩展性;

3、通过数据采集模块采用xml配置文件来读取需要监控的设备和数据,可以动态的增加和修改系统配置参数,方便快捷地增加新的采样节点,对监控的数据采用完全采用面向对象的组织方式,能容纳各种类型的监控对象,同时也方便集成全新对象的监控;

本发明消除了单一的监控服务器带来的单点失效和性能瓶颈问题,使得各个监控服务器的负载更加均衡,且该发明具有可扩展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基于p2p的分布式机房监控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基于p2p的分布式机房监控系统中的业务模块的工作原理。

图中:1第一传感器、2第二传感器、3第三传感器、4摄像头、5采集服务器、6数据采集模块、7第一wcf通信模块、8第二wcf通信模块、9业务模块、10数据管理模块、11内存数据库、12磁盘数据库、13wcf客户服务端模块、14图形显示模块、15web客户端、16桌面客户端、17p2p节点管理模块、18远程监控服务器、19监控服务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

参照图1-2,本实施例中提出了基于p2p的分布式机房监控系统,包括采集服务器5、远程监控服务器18和监控服务器19,采集服务器5包括数据采集模块6,且数据采集模块6通过导线连接有第一传感器1、第二传感器2、第三传感器3、摄像头4和第一wcf通信模块7,第一wcf通信模块7通过导线连接有第二wcf通信模块8,且第一wcf通信模块7位于采集服务器5内,第二wcf通信模块8通过导线连接有wcf客户服务模块13和业务模块9,且wcf客户服务模块13通过导线连接有远程监控服务器18和图形显示模块14,图形显示模块14包括web客户端15和桌面客户端16,远程监控服务器18通过导线和摄像头4相连接,业务模块9通过导线连接有数据管理模块10和p2p节点管理模块17,且p2p节点管理模块17通过导线和远程监控服务器18相连接,数据管理模块10通过导线连接有内存数据库11,且内存数据库11通过导线连接有磁盘数据库12。

采集服务器5内的数据采集模块6可以通过第一传感器1、第二传感器2、第三传感器3和摄像头4对各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数据采集模块6将采集的数据信息通过第一wcf通信模块7和第二wcf通信模块8传输到业务模块9,业务模块9用于业务信息处理,业务模块9再将数据传输到第二wcf通信模块8、p2p节点管理模块17和数据处理模块10,数据处理模块10用于对内存数据库11中监控采集的实时数据进行处理,并把历史数据持久化到磁盘数据库12中,p2p节点管理模块17用于维护各个远程监控服务器18之间的拓扑结构,同时为每个监控现场分配负责的远程监控服务器18,第二wcf通信模块8用于和wcf客户服务模块13之间进行信息通信,wcf客户服务模块13分别与远程监控服务器18和图形显示模块14进行信息传输,图形显示模块14中的web客户端15和桌面客户端16用于响应用户的请求把监控信息按照用户的请求展现给用户,第二wcf通信模块8、业务模块9、数据管理模块10、内存数据库11、磁盘数据库12、wcf客户服务端模块13、图形显示模块14和p2p节点管理模块17均位于监控服务器19内,web客户端15和桌面客户端16均通过导线和wcf客户服务端模块13相连接,业务模块9包括数据处理子模块、告警子模块、日志子模块、短信子模块和视频子模块,且告警子模块、日志子模块、短信子模块和视频子模块均与数据处理子模块相连接,采集服务器5上设有连接接口,且连接接口从上至下依次设有rs232接口、rs485接口和tcp/ip协议传输接口,rs232接口通过导线和第一传感器1相连接,rs485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二传感器2和第三传感器3相连接,tcp/ip协议传输接口通过导线和摄像头4相连接,数据管理模块10通过导线和磁盘数据库12相连接,业务模块9通过导线和内存数据库11相连接。

工作原理:第一传感器1、第二传感器2、第三传感器3和摄像头4分别对各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并且第一传感器1、第二传感器2、第三传感器3和摄像头4分别将采集的数据传输到数据采集模块6,在第一wcf通信模块7和第二wcf通信模块8的配合下,数据采集模块6将接收的数据信息传输到业务模块9,业务模块9中的数据处理子模块、告警子模块、日志子模块、短信子模块和视频子模块等模块会对业务信息进行处理,业务模块9再将数据传输到第二wcf通信模块8、p2p节点管理模块17和数据处理模块10,且业务模块9将接收的数据存储到内存数据库11中,数据处理模块10对内存数据库11中监控采集的实时数据进行处理,并把历史数据持久化到磁盘数据库12中,p2p节点管理模块17用于维护各个远程监控服务器18之间的拓扑结构,同时为每个监控现场分配负责的远程监控服务器18,在wcf客户服务模块13的配合下,第二wcf通信模块8将业务模块9的数据信息分别与传输到远程监控服务器18和图形显示模块14中,图形显示模块14中的web客户端15和桌面客户端16用于响应用户的请求把监控信息按照用户的请求展现给用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