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立聚合链路的方法和接入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53000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立聚合链路的方法和接入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信领域,尤其是一种建立聚合链路的方法和接入设备。



背景技术:

链路聚合是一种用于提高网络设备之间的高可靠性数据通信的技术。链路聚合技术通过将多个物理端口捆绑在一起,成为一个逻辑端口(称之为聚合口或者聚合组),聚合链路中的每条物理链路称之为聚合成员链路。聚合链路中多条成员链路共同收发流量,提高了链路带宽;并且提高链路可靠性,不会因为单一物理链路故障而造成整条链路中断。

在网络应用场景中,为了提高可靠性,服务器通常具备多网卡,并且将多网卡捆绑成聚合链路,与接入设备之间通过聚合链路相连接入网络,既提高了链路带宽,又能彼此备份;聚合方式有很多种,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式是使用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linkaggregationcontrolprotocol)。每条聚合成员链路需要通过lacp协议报文交互协商,协商成功的物理链路(称为选中口,处于选中状态),才允许参与聚合链路的流量转发,处于转发状态;无法协商或者协商失败的物理链路(称为未选中口,处于未选中状态),则无法参与聚合链路转发,处于阻塞状态。根据lacp协议,当某条成员链路一段时间内未收到lacp报文时,则协商失败,处于上述未选中状态,端口无法参与转发。

在数据中心应用场景下,服务器通常是最后部署,接入网络时是空配置甚至没有操作系统,需要远端管理服务器对其进行批量装机和下发配置后(下面统称为装机过程)才能正常工作。但是此时接入设备端已经部署完成,配置了lacp,而服务器网卡未配置lacp,不会发出lacp协议报文,根据上述描述,接入设备聚合链路处于均处于未选中状态,无法转发报文,导致服务器无法与远端管理服务器建立连接,从而无法完成服务器装机以及配置部署。

如图1a所示,服务器1-n分别使用双网卡建立链路1和链路2将两条链路聚合后接入接入设备,通过与接入设备相连的internet网络与远端管理服务器连接,另外,如图1b所示,将服务器上的网口1和网口2分别与接入设备的端口1和端口2连接形成的两条链路绑定成聚合链路,接入设备通过端口3与远端管理服务器连接,通过其他端口与其他网络设备连接,当服务器1-n处于装机状态时,网口1、2上没有启用lacp协议,不会发送lacp协议报文,与其对接的接入设备端口1和端口2也就无法进行lacp协商而处于阻塞状态,无法转发报文,从而无法实现对服务器1-n的装机。

目前业界常见解决方案是,

方案一,当接入设备没有收到lacp报文时,则将聚合链路由lacp聚合方式转为静态聚合方式,静态聚合方式指的是成员链路无需接收lacp报文,只需linkup就能协商成选中状态,从而解决服务器装机过程无法转发问题。当服务器装机完成(网卡已经配置了lacp),接入设备聚合成员口就会收到lacp协议报文,此时再将聚合方式转换为lacp聚合。

方案二,与方案一类似,只是由lacp聚合转静态聚合方式时,只有一条成员链路转为静态聚合(这条成员链路称为聚合优选口),强制变成选中状态,其他成员链路保持不变。

但以上方案都存在缺陷,服务器装机过程中,不同服务器可能行为不一样,分为单活和多活两种状态,单活指的是服务器只有一张网卡(称为主网卡)接入网络,用于装机,其他网卡(称为备网卡)处于待机状态,不接入网络,只有主网卡出现故障时,才启动备网卡接入网络。多活指的是服务器网卡均接入网络,任意一张网卡连接上远端管理服务器都能完成装机。

对于方案一,在服务器是单活的情况下不可行,因为聚合链路的一个特性是报文均衡分配,也就是接入设备上聚合链路上的报文,可能随机选择某一条物理链路上发出,当服务器发出装机请求报文后,响应报文在接入设备上选择了服务器备网卡所连接的物理链路发出时,则报文无法被服务器处理,从而造成装机失败。而即使服务器多活的,同样存在风险,有些服务器可能也会要求从某网卡发出请求报文,响应报文必须从该网卡收到,若由其他网卡收到则可能处理失败。而根据聚合口的均衡特性,接入设备并不能保证网卡的收发报文的一致性。

对于方案二,在服务器是多活的情况下可行,但在服务器是单活的情况下存在风险,对部署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在服务器部署的时候,必须把活动的主网卡接在接入设备聚合优选口上,如果接错到处于未选中状态的成员口上,则无法连接到配置管理服务器。而一般部署人员也未必知道服务器哪张网卡是主网卡(网卡上并没有标注),从而增加正确部署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立聚合链路的方法,应用于与服务器建立物理连接的接入设备中,所述接入设备与所述服务器连接的至少两个端口为第一聚合组的成员端口,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所述服务器处于系统安装状态;

将所述成员端口退出所述第一聚合组并转换为普通端口;

将所述第一聚合组的配置信息中的转发配置信息配置到所述普通端口上;

通过所述普通端口转发所述服务器在系统安装过程中向远程管理服务器发送的请求报文,以便所述服务器完成系统安装;

当所述服务器完成系统安装后,检测到所述服务器上的与所述接入设备连接的至少两个端口发起聚合链路协商,将与所述服务器连接的至少两个端口和所述服务器上的与所述接入设备连接的至少两个端口加入第二聚合组,以便所述接入设备与所述服务器之间建立链路聚合。

可选的,所述判断所述服务器处于系统安装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与所述服务器进行聚合链路协商失败时,判断所述服务器处于系统安装状态。

可选的,当与所述服务器进行聚合链路协商失败时,

判断所述服务器处于系统安装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与所述服务器进行聚合链路协商失败时,设定周期t,当在周期t内未收到所述服务器的聚合链路协商报文或者收到所述服务器发出的系统安装请求报文,则判断所述服务器处于系统安装状态。

可选的,所述转发配置信息至少包括虚拟局域网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通过所述普通端口转发所述服务器在系统安装过程中向远程管理服务器发送的请求报文步骤之前还包括:

当所述普通端口中的第一普通端口和第二普通端口都处于工作状态时,设置访问控制列表,以便于阻止从所述第一普通端口接收的服务器发出的报文通过所述第二普通端口向所述服务器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建立聚合链路的接入设备,所述接入设备与服务器物理连接,所述接入设备与所述服务器连接的至少两个端口为第一聚合组的成员端口,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服务器处于系统安装状态;

切换模块,用于将所述成员端口退出所述第一聚合组并转换为普通端口;

配置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聚合组的配置信息中的转发配置信息配置到所述普通端口上;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普通端口转发所述服务器在系统安装过程中向远程管理服务器发送的请求报文,以便所述服务器完成系统安装;

检测模块,用于当所述服务器完成系统安装后,检测到所述服务器上的与所述接入设备连接的至少两个端口发起聚合链路协商;

聚合建立模块,用于将与所述服务器连接的至少两个端口和所述服务器上的与所述接入设备连接的至少两个端口加入第二聚合组,以便所述接入设备与所述服务器之间建立链路聚合。

可选的,所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

当与所述服务器进行聚合链路协商失败时,判断所述服务器处于系统安装状态。

可选的,

所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

当与所述服务器进行聚合链路协商失败时,设定周期t,当在周期t内未收到所述服务器的聚合链路协商报文或者收到所述服务器发出的系统安装请求报文,则判断所述服务器处于系统安装状态。

可选的,所述转发配置信息至少包括虚拟局域网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普通端口中的第一普通端口和第二普通端口都处于工作状态时,设置访问控制列表,以便于阻止从所述第一普通端口接收的服务器发出的报文通过所述第二普通端口向所述服务器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较为灵活,端口在退出聚合组之后,脱离聚合组的限制,具备灵活的转发方式,通过下发适当的配置,能够使各种形态服务器,在任意连接情形下都能完成自动化装机,大大提升服务器部署的可靠性以及降低部署难度,节省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现有技术中服务器接入部署图;

图1b为现有技术中服务器聚合接入网卡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立聚合链路的方法,应用于与服务器建立物理连接的接入设备中,所述接入设备与所述服务器连接的至少两个端口为第一聚合组的成员端口,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01,判断所述服务器处于系统安装状态;

s103,将所述成员端口退出所述第一聚合组并转换为普通端口;

s105,将所述第一聚合组的配置信息中的转发配置信息配置到所述普通端口上;

s107,通过所述普通端口转发所述服务器在系统安装过程中向远程管理服务器发送的请求报文,以便所述服务器完成系统安装;

s109,当所述服务器完成系统安装后,检测到所述服务器上的与所述接入设备连接的至少两个端口发起聚合链路协商,将与所述服务器连接的至少两个端口和所述服务器上的与所述接入设备连接的至少两个端口加入第二聚合组,以便所述接入设备与所述服务器之间建立链路聚合。

可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步骤s101具体包括:

s1011,当与所述服务器进行聚合链路协商失败时,判断所述服务器处于系统安装状态。

可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步骤s1011具体包括:

当与所述服务器进行聚合链路协商失败时,设定周期t,当在周期t内未收到所述服务器的聚合链路协商报文或者收到所述服务器发出的系统安装请求报文,则判断所述服务器处于系统安装状态。

可选的,所述转发配置信息至少包括虚拟局域网配置信息。

可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步骤s107之前还包括:

s1071,当所述普通端口中的第一普通端口和第二普通端口都处于工作状态时,设置访问控制列表,以便于阻止从所述第一普通端口接收的服务器发出的报文通过所述第二普通端口向所述服务器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较为灵活,端口在退出聚合组之后,脱离聚合组的限制,具备灵活的转发方式,通过下发适当的配置,能够使各种形态服务器,在任意连接情形下都能完成自动化装机,大大提升服务器部署的可靠性以及降低部署难度,节省开发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建立聚合链路的接入设备,所述接入设备与服务器物理连接,所述接入设备与所述服务器连接的至少两个端口为第一聚合组的成员端口,如图6所示,包括:

判断模块201,用于判断所述服务器处于系统安装状态;

切换模块203,用于将所述成员端口退出所述第一聚合组并转换为普通端口;

配置模块205,用于将所述第一聚合组的配置信息中的转发配置信息配置到所述普通端口上;

发送模块207,用于通过所述普通端口转发所述服务器在系统安装过程中向远程管理服务器发送的请求报文,以便所述服务器完成系统安装;

检测模块209,用于当所述服务器完成系统安装后,检测到所述服务器上的与所述接入设备连接的至少两个端口发起聚合链路协商;

聚合建立模块211,用于将与所述服务器连接的至少两个端口和所述服务器上的与所述接入设备连接的至少两个端口加入第二聚合组,以便所述接入设备与所述服务器之间建立链路聚合。

可选的,所述判断模块201具体用于:

当与所述服务器进行聚合链路协商失败时,判断所述服务器处于系统安装状态。

可选的,

所述判断模块201具体用于:

当与所述服务器进行聚合链路协商失败时,设定周期t,当在周期t内未收到所述服务器的聚合链路协商报文或者收到所述服务器发出的系统安装请求报文,则判断所述服务器处于系统安装状态。

可选的,所述转发配置信息至少包括虚拟局域网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发送模块207还用于:

当所述普通端口中的第一普通端口和第二普通端口都处于工作状态时,设置访问控制列表,以便于阻止从所述第一普通端口接收的服务器发出的报文通过所述第二普通端口向所述服务器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较为灵活,端口在退出聚合组之后,脱离聚合组的限制,具备灵活的转发方式,通过下发适当的配置,能够使各种形态服务器,在任意连接情形下都能完成自动化装机,大大提升服务器部署的可靠性以及降低部署难度,节省开发成本。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