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控制方法及无线网络控制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95516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控制方法及无线网络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wi-fi是一种允许电子设备连接到一个无线局域网(wlan)的技术,通常使用2.4guhf或5gshfism射频频段。连接到无线局域网通常是有密码保护的;但也可是开放的,这样就允许任何在wlan范围内的设备可以连接上。wi-fi是一个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品牌,由wi-fi联盟所持有。目的是改善基于ieee802.11标准的无线网路产品之间的互通性。有人把使用ieee802.11系列协议的局域网就称为无线保真。甚至把wi-fi等同于无线网际网路。

wi-fi一般是由无线访问接入点(accesspoint,简称ap)和无线网卡组成的无线网络,结构简单,可以实现快速组网,以无线的模式,配合既有的有线架构,来分享网络资源,架设费用和复杂程度远远低于传统的有线网络。如果只是几台电脑的对等网,也可不要ap,只需要每台电脑配备无线网卡。ap为accesspoint简称,一般翻译为“无线访问接入点”,或“桥接器”,它主要在媒体存取控制层mac中扮演无线工作站及有线局域网络的桥梁。有了ap,就像一般有线网络的hub一般,无线工作站可以快速且轻易地与网络相连。特别是对于宽带的使用,wi-fi更显优势,有线宽带网络(adsl、小区lan等)到户后,连接到一个ap,然后在电脑中安装一块无线网卡即可。普通的家庭有一个ap已经足够,甚至用户的邻里得到授权后,则无需增加端口,也能以共享的方式上网。

wi-fi与蓝牙技术一样,同属于短距离无线技术,是一种网络传输标准。在日常生活中,它早已得到普遍应用,并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白领们在星巴克中浏览网页、记者在会议现场发回稿件、普通人在自己家中随心所欲的选择用手机或者多台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这些都离不开wi-fi。现有的智能终端,通常都具有wi-fi功能,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产品使用wi-fi进行数据传输。

但现有的智能终端的wi-fi连接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一方面,智能终端的wi-fi网络覆盖还无法实现无缝连接。现有的终端设备若不开启wi-fi功能,即使处于wi-fi网络覆盖区域,也不会提示有可用网络;而只有将wi-fi功能置于开启状态,才会在搜索到wi-fi网络覆盖时提示用户有可用网络。可见,现有的wi-fi连接方式依赖于wi-fi功能项是否被用户开启,这种方式可操作性差,不便于用户使用wi-fi网络。

另一方面,当用户需要使用wi-fi功能时,需要手动打开wi-fi开关,若之前连接过该wi-fi,则会自动连接至该wi-fi,若第一次连接至该wi-fi,还需要用户输入认证密码,通过后可以实现连接,当用户无需使用wi-fi功能时,处于智能终端节省电量、提高运行速度等的考虑,需要手动关闭wi-fi开关。整个无线功能的开关过程极其复杂,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体验。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控制方法及无线网络控制系统,当智能终端连接至常用的无线网络时,存储智能终端常用无线网络的名称及密码,以便下次自动连接,同时调用智能终端的定位装置,检测并存储智能终端连接至常用无线网络时的位置范围;当检测到智能终端处于该位置范围内时,自动开启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开关,使用预先存储的名称及密码连接至无线网络;当智能终端未处于位置范围内时,关闭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开关。本发明通过位置识别来判定开启或关闭智能终端的无线功能,省去了手动开启或关闭无线功能的繁琐流程,也避免了无线功能常开时的耗电问题,实现智能终端无线网络的自动开关及自动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控制方法及无线网络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一无线网络时,存储所述无线网络的名称及密码;

调用所述智能终端的定位装置,检测并存储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时的位置范围;

调用所述智能终端的定位装置,检测所述智能终端是否处于所述位置范围内;

当所述智能终端处于所述位置范围内时,开启所述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开关,使用所述名称及密码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当所述智能终端未处于所述位置范围内时,关闭所述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开关;

于所述智能终端内,设定第一时间阈值;

当所述智能终端处于所述位置范围内时,检测所述智能终端是否在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内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

当所述智能终端未在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内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时,关闭所述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开关。

优选地,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一无线网络时,存储所述无线网络的名称及密码的步骤包括:

于所述智能终端内,设定一频次阈值;

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一无线网络时,检测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的频次;

比较所述频次阈值及所述频次;

当所述频次超过所述频次阈值时,存储所述无线网络的名称及密码;

优选地,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一无线网络时,存储所述无线网络的名称及密码的步骤包括:

于所述智能终端内,设定一第二时间阈值;

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一无线网络时,检测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的累计时长;

比较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及所述累计时长;

当所述累计时长超过所述第二时间阈值时,存储所述无线网络的名称及密码。

优选地,调用所述智能终端的定位装置,检测并存储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时的位置范围的步骤包括:

检测所述智能终端连接的所述无线网络的信号中心;

调用所述智能终端的定位装置,以所述信号中心为圆心,以一定距离为半径,确定并存储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时的位置范围。

优选地,当所述智能终端处于所述位置范围内时,开启所述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开关,使用所述名称及密码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的步骤包括:

于所述智能终端内,设定一信号强度阈值;

当所述智能终端处于所述位置范围内时,检测所述智能终端接收所述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

比较所述信号强度阈值及所述信号强度;

当所述信号强度超过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时,开启所述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开关,使用所述名称及密码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控制系统,所述无线网络控制系统包括:无线网络存储模块、位置范围存储模块、位置范围检测模块、无线网络控制模块、连接时长设定模块、连接时长检测模块;

所述无线网络存储模块,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一无线网络时,存储所述无线网络的名称及密码;

所述位置范围存储模块,与所述无线网络存储模块通信连接,调用所述智能终端的定位装置,检测并存储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时的位置范围;

所述位置范围检测模块,与所述位置范围存储模块通信连接,调用所述智能终端的定位装置,检测所述智能终端是否处于所述位置范围内;

所述无线网络控制模块,与所述位置范围检测模块通信连接,当所述智能终端处于所述位置范围内时,开启所述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开关,使用所述名称及密码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当所述智能终端未处于所述位置范围内时,关闭所述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开关;

所述连接时长设定模块,于所述智能终端内,设定第一时间阈值;

所述连接时长检测模块,与所述位置范围检测模块、连接时长设定模块通信连接,当所述智能终端处于所述位置范围内时,检测所述智能终端是否在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内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

所述无线网络控制模块,与所述连接时长检测模块通信连接,当所述智能终端未在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内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时,关闭所述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开关。

优选地,所述无线网络存储模块包括:频次设定单元、频次检测单元、频次比较单元、无线存储单元;

所述频次设定单元,于所述智能终端内,设定一频次阈值;

所述频次检测单元,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一无线网络时,检测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的频次;

所述频次比较单元,与所述频次设定单元、频次检测单元通信连接,比较所述频次阈值及所述频次;

所述无线存储单元,与所述频次比较单元通信连接,当所述频次超过所述频次阈值时,存储所述无线网络的名称及密码。

优选地,所述无线网络存储模块包括:时间设定单元、时间检测单元、时间比较单元、无线存储单元;

所述时间设定单元,于所述智能终端内,设定一第二时间阈值;

所述时间检测单元,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一无线网络时,检测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的累计时长;

所述时间比较单元,与所述时间设定单元、时间检测单元通信连接,比较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及所述累计时长;

所述无线存储单元,与所述时间比较单元通信连接,当所述累计时长超过所述第二时间阈值时,存储所述无线网络的名称及密码。

优选地,所述位置范围存储模块包括:信号中心检测单元、位置范围存储单元;

所述信号中心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智能终端连接的所述无线网络的信号中心;

所述位置范围存储单元,与所述信号中心检测单元通信连接,调用所述智能终端的定位装置,以所述信号中心为圆心,以一定距离为半径,确定并存储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时的位置范围。

优选地,所述无线网络控制模块包括:强度设定单元、强度检测单元、强度比较单元、无线连接单元;

所述强度设定单元,于所述智能终端内,设定一信号强度阈值;

所述强度检测单元,当所述智能终端处于所述位置范围内时,检测所述智能终端接收所述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

所述强度比较单元,与所述强度设定单元、强度检测单元通信连接,比较所述信号强度阈值及所述信号强度;

所述无线连接单元,与所述强度比较单元通信连接,当所述信号强度超过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时,开启所述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开关,使用所述名称及密码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控制方法及无线网络控制系统,当智能终端连接至常用的无线网络时,存储智能终端常用无线网络的名称及密码,以便下次自动连接,同时调用智能终端的定位装置,检测并存储智能终端连接至常用无线网络时的位置范围;当检测到智能终端处于该位置范围内时,自动开启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开关,使用预先存储的名称及密码连接至无线网络;当智能终端未处于位置范围内时,或较长时间未连接至无线网络时,关闭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开关。本发明通过位置识别来判定开启或关闭智能终端的无线功能,省去了手动开启或关闭无线功能的繁琐流程,也避免了无线功能常开时的耗电问题,实现智能终端无线网络的自动开关及自动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无线网络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无线网络控制方法中存储无线网络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无线网络控制方法中存储无线网络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图1的无线网络控制方法中存储位置范围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图1的无线网络控制方法中连接无线网络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无线网络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无线网络控制系统;

11-无线网络存储模块;

12-位置范围存储模块;

13-位置范围检测模块;

14-无线网络控制模块;

15-连接时长设定模块;

16-连接时长检测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点。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所述”、“该”等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本发明的无线网络控制方法及无线网络控制系统,可以应用于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智能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脑、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导航装置、智能手表等的智能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的固定终端。下面,假设终端是智能终端,并假设该智能终端为智能手机,对本发明进行说明。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均以智能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其它应用场景相互参照即可。

参考图1,本发明的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一无线网络时,存储所述无线网络的名称及密码;

s200:调用所述智能终端的定位装置,检测并存储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时的位置范围;

s300:调用所述智能终端的定位装置,检测所述智能终端是否处于所述位置范围内;

s400:当所述智能终端处于所述位置范围内时,开启所述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开关,使用所述名称及密码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当所述智能终端未处于所述位置范围内时,关闭所述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开关;

s500:于所述智能终端内,设定第一时间阈值;

s600:当所述智能终端处于所述位置范围内时,检测所述智能终端是否在所述第一时

间阈值内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

s700:当所述智能终端未在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内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时,关闭所述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开关。

-s100: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一无线网络时,存储所述无线网络的名称及密码;

智能终端用户经常使用的无线网络可以就是固定的一、两个,例如家、公司或学校,这些是应用最多的场景。当智能终端用户使用智能终端连接至这几个地方的无线网络时,可以设置智能终端自动保存这些常用无线网络的名称及密码,以便下次搜索到该无线网络时自动连接。

参考图2,在一优选实施例中,s100: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一无线网络时,存储所述无线网络的名称及密码的步骤包括:

s110:于所述智能终端内,设定一频次阈值;

s120: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一无线网络时,检测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的频次;

s130:比较所述频次阈值及所述频次;

s140:当所述频次超过所述频次阈值时,存储所述无线网络的名称及密码。

参考图3,在一优选实施例中,s100: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一无线网络时,存储所述无线网络的名称及密码的步骤包括:

s110’:于所述智能终端内,设定一第二时间阈值;

s120’: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一无线网络时,检测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的累计时长;

s130’:比较所述第二时间阈值及所述累计时长;

s140’:当所述累计时长超过所述第二时间阈值时,存储所述无线网络的名称及密码。

本发明中,用户可以设置,智能终端连接至所有的无线网络时,均自动存储无线网络的名称、密码、位置,以便下次用户携智能终端进入该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内时,自动连接;也可以设置为,并非智能终端连接至所有的无线网络时均对连接的无线网络进行存储,仅对智能终端常用的无线网络进行存储。

用户常用的无线网络可由用户手动设置,例如,在智能终端连接至某一无线网络后,弹框提醒用户是否将该无线网络保存为常用网络;又如,在智能终端连接至某一无线网络后,判断该无线网络是否属于智能终端常用的无线网络,判断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例如:

1、智能终端连接至该无线网络的频次

在智能终端内设定一频次阈值,例如,设置该频次阈值为:在30天内,智能终端连接至该无线网络的次数为10次。当智能终端判断30天内连接至该无线网络的次数为11次时,自动将该无线网络保存为常用网络,存储该无线网络的名称、密码、位置。

2、智能终端连接至该无线网络的累计时长

在智能终端内设定一时间阈值,例如,设置该时间阈值为:智能终端连接至该无线网络的累计时长为5h。当智能终端判断连接至该无线网络的累计时长超过5h时,自动将该无线网络保存为常用网络,存储该无线网络的名称、密码、位置。

-s200:调用所述智能终端的定位装置,检测并存储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时的位置范围;

一、按照定位策略来区分,智能终端定位技术可以分为基于智能终端的定位技术、基于网络的定位技术以及两者的混合定位技术:

1、基于智能终端的定位技术

基于智能终端的定位技术是指定位计算由智能终端自己完成,智能终端可以自行确定自己的当前位置,也称为智能终端的自定位,在蜂窝网络中又叫做前向链路定位。该技术便于保护智能终端用户的隐私(即用户当前的位置信息)不受侵犯,但是要求智能终端有较强的计算能力和持久的供电能力。

2、基于网络的定位技术

基于网络的定位技术主要由网络系统收集待定位智能终端的信息并计算智能终端的当前位置,在蜂窝网络中又叫做反向链路定位。该技术要求待定位智能终端发送或广播一些特定的信号;网络系统负责收集这些信号并担负起定位计算的任务。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一些策略控制也可以有效地保护用户的隐私。

二、从定位原理来看,可以分为三角测量定位技术、场景分析定位技术和邻近关系定位技术。智能终端定位技术的性能优劣往往由它所遵循的定位原理来决定。

1、三角测量定位技术

三角测量定位技术根据测量得出的数据,利用几何三角关系计算被测物体的位置。它是最主要和应用最为广泛的定位技术,包括距离测量定位技术和角度测量定位技术。

(1)距离测量定位技术

距离测量定位技术需要测量位置已知的参考点与被测物体之间的距离。测距方法有很多:

-能量衰减测量法。已知电磁波的发射强度,测量接收到的电磁波强度,以估计与电磁波发射端的距离。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时,能量的衰减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只与传播距离有关,所以能量衰减测量法往往精度不高。基于该方法的定位技术geomode已成功服务于纽约和中国长沙等众多城市,它通过测量多个基站已经存在的rf信号电平,并分析手机信号和网络参数来确定客户端的准确位置。

-传播时间测量法。已知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电磁波的传播距离与传播时间成正比。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多径效应、时钟精度、时钟同步。应用此种方法的定位技术最为广泛,包括toa、tdoa、eotd、otdoa、gps。

-到达相位测量法。已知参考点与被测物体的大概距离,测量接收到的载波相位以实现更精确的距离测量。gpsrtk(globalpositioningsystemreal-timekinematic)就是先通过传播时间测量法计算出参考点与被测物体的大概距离(即求解整周模糊度);再通过到达相位测量法确定它们之间的精确距离,以实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

(2)角度测量定位技术

角度测量定位技术需要测量位置已知的参考点与被测物体之间的方位角。该技术需要使用方向性天线,如智能天线阵列。典型的有aoa定位技术。

2、场景分析定位技术

场景分析定位技术对定位的特定环境进行抽象和形式化,用一些具体的、量化的参数描述定位环境中的各个位置,并用一个数据库把这些信息集成在一起。观察者根据待定位物体所在位置的特征查询数据库,并根据特定的匹配规则确定物体的位置。这种定位技术的核心是位置特征数据库和匹配规则,它本质上是一种模式识别方法,如rffingerprinting定位技术。

3、邻近关系定位技术

邻近关系定位技术根据待定位物体与一个或多个已知位置的邻近关系进行定位。这种定位技术通常需要标志系统的辅助,以惟一的标志来确定已知的各个位置。最常见的就是coo或称为cellid定位技术。

参考图4,在一优选实施例中,s200:调用所述智能终端的定位装置,检测并存储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时的位置范围的步骤包括:

s210:检测所述智能终端连接的所述无线网络的信号中心;

s220:调用所述智能终端的定位装置,以所述信号中心为圆心,以一定距离为半径,确定并存储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时的位置范围。

综上,现有无线定位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基于电波传播时间(toa)

若电波从移动台到基站的传播时间为t,电波传播速度为c,则移动台位于以基站位置为圆心,以c×t为半径的圆上。在多个基站上进行上述计算,则移动台的二维位置坐标可由三个圆的交点确定。基于toa的无线定位,1μs的时间误差将导致300m左右的定位误差,因此要求基站有非常精确的时钟,收发信号的双方能够精确同步;

2、基于电波传播时间差(tdoa)

通过检测信号到达两个基站的时间差,而不是到达的绝对时间来确定移动台的位置,降低了时间同步要求。根据信号到达时间差,移动台位于以两个基站为焦点的双曲线上,要确定移动台的位置,至少需要三个基站,建立两个双曲线方程,两个双曲线的交点即为移动台的二维位置坐标;

3、基于电波入射角(aoa)

通过基站接收机天线阵列测出移动台发射电波的入射角,采用一定的算法确定由角度决定的方位线的交点,即为被测移动台的位置。该方法适合于视距传播的情况,设备复杂度较高;

4、单元标识(containment)

通过蜂窝提供的信息,确定移动用户是否在该蜂窝覆盖范围内,该方法只能定位到一个蜂窝或者扇区的范围内,精度很低;

5、基于信号强度(rss)

研究表明,无线信号传播存在以下规律:接收方测得的信号强度越强,发送方距离接收方往往越近,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越弱,发送方距离往往越远。因此,通过测量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可以推算出移动台到基站的距离。

无线局域网信号强度的获取:

1、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

在ieee802.11标准中,无线网卡或ap的电路能够测量rf值,这个值即为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receivedsignalstrengthindicator)。定义rssi的初衷是给适配器的微代码和驱动程序内部使用。当无线网卡需要传送一个包时,必须首先确定无线信道是否空闲,如果此时rssi低于信道空闲阈值,网卡芯片就认为该信道没有被其他用户占用。当无线用户漫游时,测量rssi值可以用来判断是否需要执行切换。

2、无线局域网信道探测ieee802.11无线局域网有两种信道探测的方法:主动探测和被动探测。被动探测模式下ap广播发送beacon帧;主动探测模式下,无线网卡在每个可用信道上广播发送proberequest帧,ap给出响应,无线网卡在收到的响应帧里面找出信号强度最强的那个ap,向其发送建立连接的请求。一旦联结建立,除非当前ap的信号强度很弱,需要执行切换,否则无线网卡不会在所有信道上发送probe帧。

由802.11的信道探测机制可知,存在两种获取rssi的方式:由移动台测量proberesponse帧的信号强度、由ap测量proberequest帧的信号强度。ap的发射功率通常比移动台高,信号衰减比移动台稳定,因此我们采取第一种测量rssi的方式。需要测量时,由测量程序强制无线网卡在所有可用信道上广播发送proberequest帧,测量ap响应帧的信号强度,并将测量结果交给测量程序。

-s300:调用所述智能终端的定位装置,检测所述智能终端是否处于所述位置范围内;

-s400:当所述智能终端处于所述位置范围内时,开启所述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开关,使用所述名称及密码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当所述智能终端未处于所述位置范围内时,关闭所述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开关;

参考图5,在一优选实施例中,s400:当所述智能终端处于所述位置范围内时,开启所述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开关,使用所述名称及密码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的步骤包括:

于所述智能终端内,设定一信号强度阈值;

当所述智能终端处于所述位置范围内时,检测所述智能终端接收所述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

比较所述信号强度阈值及所述信号强度;

当所述信号强度超过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时,开启所述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开关,使用所述名称及密码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

采用本发明的无线网络控制方法,当智能终端连接至常用的无线网络时,存储智能终端常用无线网络的名称及密码,以便下次自动连接,同时调用智能终端的定位装置,检测并存储智能终端连接至常用无线网络时的位置范围;当检测到智能终端处于该位置范围内时,自动开启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开关,使用预先存储的名称及密码连接至无线网络;当智能终端未处于位置范围内时,关闭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开关。本发明通过位置识别来判定开启或关闭智能终端的无线功能,省去了手动开启或关闭无线功能的繁琐流程,也避免了无线功能常开时的耗电问题,实现智能终端无线网络的自动开关及自动连接。

-s500:于所述智能终端内,设定第一时间阈值;

-s600:当所述智能终端处于所述位置范围内时,检测所述智能终端是否在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内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

-s700:当所述智能终端未在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内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时,关闭所述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开关。

采用本发明的无线网络控制方法,当所述智能终端处于所述位置范围内时,开启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开关,搜索该无线网络,并使用该无线网络的名称及密码尝试连接该无线网络。同时,检测智能终端是否在一定时间内搜索到并连接至该无线网络,若智能终端未在一定时间内搜索到该无线网络或未在一定时间内连接至该无线网络,自动关闭无线网络开关。

参考图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控制系统100,所述无线网络控制系统100包括:无线网络存储模块11、位置范围存储模块12、位置范围检测模块13、无线网络控制模块14、连接时长设定模块15、连接时长检测模块16;

所述无线网络存储模块11,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一无线网络时,存储所述无线网络的名称及密码;

所述位置范围存储模块12,与所述无线网络存储模块11通信连接,调用所述智能终端的定位装置,检测并存储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时的位置范围;

所述位置范围检测模块13,与所述位置范围存储模块12通信连接,调用所述智能终端的定位装置,检测所述智能终端是否处于所述位置范围内;

所述无线网络控制模块14,与所述位置范围检测模块13通信连接,当所述智能终端处于所述位置范围内时,开启所述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开关,使用所述名称及密码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当所述智能终端未处于所述位置范围内时,关闭所述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开关;

所述连接时长设定模块15,于所述智能终端内,设定第一时间阈值;

所述连接时长检测模块16,与所述位置范围检测模块13、连接时长设定模块15通信连接,当所述智能终端处于所述位置范围内时,检测所述智能终端是否在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内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

所述无线网络控制模块14,与所述连接时长检测模块16通信连接,当所述智能终端未在所述第一时间阈值内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时,关闭所述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开关。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无线网络存储模块11包括:频次设定单元、频次检测单元、频次比较单元、无线存储单元;

所述频次设定单元,于所述智能终端内,设定一频次阈值;

所述频次检测单元,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一无线网络时,检测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的频次;

所述频次比较单元,与所述频次设定单元、频次检测单元通信连接,比较所述频次阈值及所述频次;

所述无线存储单元,与所述频次比较单元通信连接,当所述频次超过所述频次阈值时,存储所述无线网络的名称及密码。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无线网络存储模块11包括:时间设定单元、时间检测单元、时间比较单元、无线存储单元;

所述时间设定单元,于所述智能终端内,设定一时间阈值;

所述时间检测单元,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一无线网络时,检测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的累计时长;

所述时间比较单元,与所述时间设定单元、时间检测单元通信连接,比较所述时间阈值及所述累计时长;

所述无线存储单元,与所述时间比较单元通信连接,当所述累计时长超过所述时间阈值时,存储所述无线网络的名称及密码。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位置范围存储模块12包括:信号中心检测单元、位置范围存储单元;

所述信号中心检测单元,检测所述智能终端连接的所述无线网络的信号中心;

所述位置范围存储单元,与所述信号中心检测单元通信连接,调用所述智能终端的定位装置,以所述信号中心为圆心,以一定距离为半径,确定并存储所述智能终端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时的位置范围。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无线网络控制模块14包括:强度设定单元、强度检测单元、强度比较单元、无线连接单元;

所述强度设定单元,于所述智能终端内,设定一信号强度阈值;

所述强度检测单元,当所述智能终端处于所述位置范围内时,检测所述智能终端接收所述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

所述强度比较单元,与所述强度设定单元、强度检测单元通信连接,比较所述信号强度阈值及所述信号强度;

所述无线连接单元,与所述强度比较单元通信连接,当所述信号强度超过所述信号强度阈值时,开启所述智能终端的无线网络开关,使用所述名称及密码连接至所述无线网络。

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