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3027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扬声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众多移动设备之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目前,手机的功能及其多样,其中之一便是高品质的音乐功能,而手机中的扬声器便是实现这个高品质音乐必备条件之一。

现有的微型扬声器通常都包括具收容空间的框架、收容于所述框架内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接于所述框架上的振膜、驱动所述振膜振动的音圈以及粘接于所述音圈表面的球顶,所述磁路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框架底部的下磁碗以及贴设于所述下磁碗上驱动所述音圈的磁体部,所述磁体部包括主磁钢和与所述主磁钢间隔设置形成磁间隙的副磁钢,所述音圈插入磁间隙内环绕所述主磁钢。在现有扬声器设计中,所述音圈较长,振动过程中易产生摇摆,且所述球顶会占用厚度方向上的空间,降低空间利用率。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扬声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动过程中音圈不易摇摆且空间利用率高的新型扬声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扬声器,包括振动系统和驱动所述振动系统振动发声的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驱动所述振膜振动的扁平状的音圈,所述音圈具有收容孔,所述磁路系统包括驱动所述音圈的磁体部,所述音圈与所述磁体部沿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正对且间隔设置,所述音圈所在平面与所述振膜平行,所述振动系统进一步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并与音圈固定连接的球顶,所述球顶与所述振膜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扬声器还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框架,所述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振膜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球顶靠近所述振膜的表面与所述音圈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球顶远离所述振膜的表面与所述音圈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球顶的形状与所述收容孔的形状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收容孔包括靠近所述振膜的第一收容孔及远离所述振膜的第二收容孔,所述第一收容孔与所述第二收容孔相连通。

优选地,第一收容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收容孔的孔径。

优选地,所述球顶包括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延伸的凸出部,所述主体部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孔,且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振膜的表面与所述音圈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凸出部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孔,且所述凸出部靠近所述振膜的表面与所述音圈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优选地,所述球顶包括层叠设置的上球顶和下球顶,所述上球顶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孔,且所述上球顶靠近所述振膜的表面与所述音圈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下球顶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孔,且所述下球顶远离所述振膜的表面与所述音圈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优选地,所述振动部包括朝向所述音圈凸出延伸的连接部,所述球顶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孔中,所述连接部插入第一收容孔且与所述球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收容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收容孔的孔径,所述球顶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孔,且其靠近所述振膜的表面与所述音圈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优选地,所述磁路系统进一步包括固设于所述框架底部的下磁碗,所述磁体部包括贴设于所述下磁碗上的第一磁体部;所述磁路系统进一步包括与所述下磁碗相对设置的上磁碗,所述磁体部还包括贴设于所述上磁碗的第二磁体部,所述第一磁体部和所述第二磁体部分设于所述振膜两侧,所述上磁碗与所述框架抵接从而压紧所述振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音圈设计为扁平状音圈,振动过程中,所述音圈不易摇摆;球顶收容在音圈内,与音圈通过胶水连接并进而固定至振膜上,这种结构的连接强度高且可保证正常振动发声;所述球顶不再占用厚度方向上的空间,空间利用率高且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扬声器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实施例三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实施例四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实施例五的剖视图;

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实施例六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扬声器的剖视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100,所述扬声器100包括具收容空间10A的框架10、收容于所述框架10内的磁路系统30、收容于所述框架10内并被所述磁路系统30驱动以产生声音的振动系统50。

所述磁路系统30包括设置于所述框架10底部的下磁碗33和驱动所述振动系统50的磁体部31,该磁体部31贴设于下磁碗33朝向收容空间10A的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磁体部31通过胶水粘接固定于下磁碗33上。在本实施例中,磁体部31包括一组磁钢组成的第一磁体部3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体部311包括第一主磁钢3111及分设于所述第一主磁钢3111两侧的一对第一副磁钢3113。下磁碗33大致呈矩形平板状,沿下磁碗33的宽度方向,第一主磁钢3111和两个所述第一副磁钢3113平行间隔设置且形成磁间隙。

所述振动系统50包括振膜51、驱动所述振膜51振动的扁平状的音圈53及收容于所述音圈53内且与所述音圈53固定连接的球顶55。

所述振膜51包括振动部511、与所述框架10固定连接的固定部515及连接所述振动部511与所述固定部515的折环部513。所述音圈53所在平面与所述振膜51平行,其设于所述振膜51靠近所述收容空间10A的一侧。所述音圈53与所述第一磁体部311沿所述振膜51的振动方向正对且上下间隔设置。所述音圈53包括靠近振膜51的上表面531、与所述上表面531相对设置且相互平行的下表面533及贯穿所述上表面531与所述下表面533形成的收容孔5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音圈53为跑道形音圈。

所述球顶55固设于所述振动部511的下方,其收容于所述收容孔535内且与所述音圈53固定连接。所述球顶55和所述音圈53固定连接,具体可以通过胶水连接,通过在所述球顶55的表面打一圈胶再嵌设于所述音圈53的收容孔535内,再在球顶55靠近振膜51的表面打胶,从而使其贴设在振膜51的振动部511上,这样音圈53通过球顶55固定在振膜51上。该种连接方式强度足够高,且不会影响正常振动发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收容孔535的内表面为竖直面,所述球顶55呈柱状,与所述收容孔535的形状相适配,也可以认为相同。即所述球顶55靠近所述振膜51的表面与所述上表面531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球顶55远离所述振膜51的表面与所述下表面533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球顶55与所述收容孔535的内表面抵接,即球顶55与音圈51在振动方向上的厚度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扬声器也可以不设置框架,振膜直接固定到下磁碗上,实现无边框扬声器。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实施例二的剖视图。所述扬声器20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提供的扬声器100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收容孔535的形状不同,相对应的,收容于所述收容孔535内的球顶55的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具体如下:所述收容孔535包括靠近所述振膜51的第一收容孔5351及远离所述振膜51的第二收容孔5353,所述第一收容孔5351和所述第二收容孔5353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容孔5351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收容孔5353的孔径。所述球顶55包括主体部551及自所述主体部551延伸的凸出部553。所述主体部551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孔5353内且其远离所述振膜51的表面与所述下表面533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凸出部553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孔5351内且其靠近所述振膜51的表面与所述上表面531位于同一平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球顶55为一体成型设置。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实施例三的剖视图。所述扬声器300的结构与实施例二提供的扬声器200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球顶55结构不完全相同,具体地,所述球顶55包括层叠设置的上球顶555和下球顶557,所述上球顶555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孔5351,且靠近所述振膜51的表面与所述上表面531位于同一平面,所述下球顶557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孔5353,且远离所述振膜51的表面与所述下表面533位于同一平面。在受制备所述球顶55的材料限制无法将球顶55加工成凸台形状时,可按本实施例的设计方式,将球顶55设计为分离的所述上球顶555和所述下球顶557,方便加工和安装。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实施例四的剖视图。所述扬声器400的结构与实施例三提供的扬声器300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振膜51的振动部511包括朝向所述音圈53凸出延伸的连接部5111,所述球顶55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孔5353,所述连接部5111插入所述第一收容孔5351且与所述球顶55固定连接,且其远离所述振膜51的表面与所述下表面533位于同一平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5111为自所述振动部511靠近所述音圈53的表面向朝向所述音圈53的方向冲模成型。与实施例三相比,可以认为所述球顶55只包括实施例三中的下球顶部分,即所述球顶55的形状与实施三中下球顶的形状相同。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实施例五的剖视图。所述扬声器500的结构与实施例二提供的扬声器200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收容孔535的形状不完全相同,相对应的,收容于所述收容孔535的球顶55的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具体如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容孔535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收容孔5353的孔径。所述球顶55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孔5351,且其靠近所述振膜51的表面与所述上表面531位于同一平面,靠近所述磁体部33的表面与所述下表面533平行间隔设置。

实施例六

请结合参阅图7,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实施例六的剖视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600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磁路结构的设计不同,为配合磁路系统的设计,相应的框架的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具体地,所述磁体部31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第一磁体部311分设于所述振膜51两侧的第二磁体部313,所述磁路系统30进一步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二磁体部313的上磁碗35,所述上磁碗35和所述下磁碗33相对设置,所述上磁碗35与所述框架10抵接从而压紧所述振膜51。所述上磁碗35包括承载部351和沿承载部351的边缘朝向框架10弯折延伸的抵接壁353,所述第二磁体部313贴设于所述承载部351上,所述抵接壁353与所述框架10和振膜51抵接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体部313和所述第一磁体部311的结构相同,同样包括一个第二主磁钢3131和两个分设于所述第二主磁钢3131两侧且和所述第二主磁钢3131间隔设置的第二副磁钢3133。所述第一磁体部311的第一主磁钢3111与所述第二主磁钢313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磁体部311的两个第一副磁钢3113与两个所述第二副磁钢3133分别相对设置。

实施例六提供的扬声器中音圈和球顶结构设计同样可以根据实施例二至实施五提供的音圈和球顶结构进行设计,或者可以认为实施例二至实施例五同样也能采用实施例六提供的磁路设计,具体可参考上文的描述,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音圈设计为扁平状音圈,振动过程中,所述音圈不易摇摆;球顶收容在音圈内,与音圈通过胶水连接并进而固定至振膜上,这种结构的连接强度高且可保证正常振动发声;所述球顶不再占用厚度方向上的空间,空间利用率高且结构紧凑。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