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传感器及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1472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接近传感器及终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接近传感器及终端。



背景技术:

接近传感器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其中发射器用于发射探测信号,该探测信号经外部阻挡物反射后由接收器接收,接收器根据接收到的探测信号强度值判断阻挡物与终端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得终端控制终端屏幕处于亮屏状态或灭屏状态。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即使没有阻挡物遮挡终端,也会有部分探测信号经过终端屏幕等内部部件绕射至接收器,进而降低接近传感器的性噪比,使得接近传感器检测距离的准确性大大降低,甚至使得终端无法准确地控制终端屏幕的亮灭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接近传感器及终端,以提高接近传感器的性噪比。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近传感器,包括接收器和发射器,其中,所述发射器包括信号源和透光组件,所述透光组件的靠近所述接收器的侧壁上设有遮挡层,所述遮挡层用于遮挡所述信号源发射的部分探测信号以减小靠近所述接收器一侧的探测信号的发射角。

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显示屏和接近传感器;所述接近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显示屏与阻挡物之间的距离值,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距离值控制所述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或灭屏状态,所述接近传感器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意一种接近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近传感器及终端。该接近传感器中的发射器通过在靠近接收器一侧的透光组件上设置遮挡层,该遮挡层遮挡部分探测信号以减小靠近接收器一侧的探测信号的发射角,从而有效降低通过内部绕射进入接收器的探测信号的强度,在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距离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接近传感器的性噪比。另外,在接近传感器的性噪比不变的情况下,也可以拉近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距离,从而节省终端的内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终端沿箭头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近传感器中发射器的一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发射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近传感器中发射器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近传感器中发射器的又一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近传感器中发射器的再一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图1至图8中,结构相似或相同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请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终端1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100,其包括显示屏110、壳体120、摄像头模组130、指纹模组140、受话器150、接近传感器160和处理器170。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100的组件不局限于上述几个,还可以包括射频电路、存储器、无线保真模块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至图3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1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显示屏110包括显示区111和非显示区112。显示区111用于显示图片、影像、文字等待显示数据。非显示区112位于显示区111的上下两端,非显示区112用来放置终端100的器件,例如,摄像头模组130、受话器150等等。

在图1所示的终端100中,非显示区112的个数为两个。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非显示区112也可以设置在显示区111的上端或下端,即非显示区112的个数为一个。

壳体120与显示屏110扣合形成收容腔,将摄像头模组130、指纹模组140、受话器150、接近传感器160和处理器170等器件收纳于该收容腔内,以形成终端100。

摄像头模组130设置在上方的非显示区112对应的位置上,其可以为前置摄像头,方便用户进行自拍,或者便于终端100利用摄像头模组130执行某些功能等。可以理解的是,摄像头模组130的具体位置不局限于图1所示的位置。

指纹模组140设置在下方的非显示区112对应的位置上,其用来获取用户的指纹信息并识别指纹信息。可以理解的是,指纹模组140也可以集合物理按键的功能。

也就是说,当需要指纹模组140执行获取并识别指纹信息功能时,用户可以在指纹模组140上输入指纹信息,以便于终端100根据指纹信息执行亮屏、解锁等操作。当需要指纹模组140执行上、下、左、右等物理按键功能时,用户可以在指纹模组140上进行相应操作。

受话器150设置在非显示区112对应的位置上,用来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以供用户接听。

接近传感器160设置在非显示区112对应的位置上,用来检测显示屏110与阻挡物200之间的距离,并将距离值传递至处理器170,由处理器170根据该距离值控制显示屏110处于亮屏状态或灭屏状态。这样可以避免用户在接听电话等业务过程中误操作屏幕,同时又可以节省终端电量。

在本实施例中,接近传感器160包括接收器161和发射器162。发射器162用来发射探测信号,该探测信号经过显示屏110出射至外部,并经外部阻挡物200与显示屏110之间多次反射后入射至接收器161中。

接收器161根据获取到的反射后的探测信号的强度值来判断外部阻挡物200是否靠近显示屏110。

在一实施例中,当终端100检测到处于来电业务时,处理器170向接近传感器160发送控制信号,以使得接近传感器160根据控制信号开始工作。若在显示屏110处于亮屏状态下,接收器161检测到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说明外部阻挡物200靠近显示屏110,此时接收器161向处理器170发送第一距离值信号,以使得处理器170根据该第一距离值信号控制显示屏110处于灭屏状态。

若显示屏110处于灭屏状态下,接收器161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说明外部阻挡物200远离显示屏110。此时,接收器161向处理器170发送第二距离值信号,以使得处理器170根据该第二距离值信号控制显示屏110处于亮屏状态。

如图3所示,图3为图1所示终端沿箭头A-A的截面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仅仅示出了与接近传感器160相关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接近传感器160中的发射器162包括信号源1621和透光组件1622。

信号源1621用来发射探测信号。在此,信号源1621可以为红外光信号源,例如,发射红外光的LED灯,此时,探测信号为红外光信号。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信号源1621也可以为其他种类的信号源或其他波段的光信号源,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透光组件1622为一中空的罩体结构。信号源1621罩设于透光组件1622内。在一实施例中,当信号源1621为红外光信号源,为了可以使得信号源1621发射的探测信号可以从透光组件1622中透射出去,透光组件1622的材质可以采用对红外光透射率较高的材质制作,即透光组件可以为红外光透光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透光组件1622包括第一透光件1622a和第二透光件1622b。

第一透光件1622a为中空结构,用于收纳信号源1621。在图3所示的透光组件1622中,第一透光件1622a为圆筒状结构。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透光件1622a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第一透光件1622a为中空的方筒结构,此时第一透光件1622a的横截面为方形。在此不对第一透光件1622a的形状做具体限制。

第二透光件1622b设置在第一透光件1622a的一端部上,第二透光件1622b的尺寸与第一透光件1622a的横截面的尺寸相同,这样第二透光件1622b恰好扣合在第一透光件1622a的顶部上。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透光件1622b的尺寸也可以不与第一透光件1622a的横截面的尺寸相同。例如,如图4所示,图4为发射器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从图4所示的截面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在第一透光件1622a的侧壁的顶部,沿垂直于侧壁的方向上设有一段平台,第二透光件1622b扣合在该平台上,以使得第二透光件1622b和第一透光件1622a形成一体。也就是说,第二透光件1622b的尺寸小于第一透光件1622a的横截面的尺寸。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第二透光件1622b与第一透光件1622a的尺寸关系,图5给出了图4所示发射器的俯视示意图。在图5中,第一透光件1622a为中空的方筒结构,且第二透光件1622b的尺寸小于第一透光件1622a的横截面的尺寸。

可以理解的是,图5中的第一透光件1622a也可以为圆筒结构等其他结构,图5仅仅给出了在第二透光件1622b的尺寸小于第一透光件1622a的横截面的尺寸的情况下,第一透光件1622a的多种结构中的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透光件1622b为内空且向着发射器162外部凸起的结构,类似于一个向外凸起的弧面。第二透光件1622b采用向外凸起的结构可以对信号源1621发射的探测信号起到一定的汇聚作用,提高探测信号的利用率。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透光件1622b也可以为凸透镜沿垂直于光轴方向切割而成的半个凸透镜结构。只要第二透光件1622b可以对探测信号起到汇聚的作用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透光件1622a和第二透光件1622b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第一透光件1622a和第二透光件1622b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开制作,再通过胶合等固定方式组合在一起,在此不对第一透光件1622a和第二透光件1622b的材质以及制作方法做具体限制。

为了可以降低通过内部绕射入射到接收器161内的探测信号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透光组件1622的靠近接收器161一侧的侧壁上设有遮挡层1623。遮挡层1623具有不透射探测信号或者对探测信号透射率较低的性能,可以遮挡部分探测信号以减小靠近接收器161一侧的探测信号的发射角θ,其中,发射角θ为从中心线a-a至接收器161一侧的探测信号出射的最大角度。

在一实施例中,当探测信号为红外光探测信号时,该遮挡层1623可以为不透射红外光的材质,或者对红外光透射率较低的材质,例如,黑色油墨。

当遮挡层1623为黑色油墨等材料时,其可以通过喷涂等方式固定在透光组件1622的内侧壁或外侧壁上,分别如图3和图7所示。图3为遮挡层1623置于透光组件1622的内侧壁上,图7为遮挡层1623置于透光组件1622的外侧壁上。

当然,遮挡层1623也可以为其他材质,其固定在透光组件1622上的方式也不局限于上述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由于遮挡层1623设置在透光组件1622中靠近接收器161一侧的侧壁上,当信号源1621发射探测信号时,遮挡层1623会阻挡一部分探测信号从透光组件1622中出射,也就避免这部分探测信号经过终端100内部绕射入射到接收器161中,从而降低内部绕射信号对接收器161的干扰,在接收器161和发射器162之间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提高接收器161接收信号的信噪比,进而使得处理器170可以准确地根据接收器161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执行相关操作。另外,在接收器161接收信号的信噪比不变的情况下,也可以拉近接收器161和发射器162之间的距离,节省终端100内部空间。

另外,靠近接收器161一侧的探测信号的发射角θ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至10度。也就是说,当发射角θ取值为0时,此时遮挡层1623将中心线a-a左侧的探测信号全部遮挡,只有中心线a-a右侧区域可以有探测信号透射出去。这样虽然可以大幅降低内部绕射的探测信号对接收器161的干扰,但是这样也减少了有用探测信号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靠近接收器161一侧的探测信号的发射角θ取值为5度,可以根据发射角θ值来设置遮挡层1623的尺寸。而对于中心线a-a右侧的探测信号的发射角β,即远离接收器161一侧的探测信号的发射角β的取值可以优选为30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远离接收器161一侧的探测信号的发射角β的取值也可以为其他数值,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发射器162还包括基板1624,透光组件1622以及信号源1621均设置在基板1624上。当该基板1624用来支撑透光组件1622和信号源1621时,该基板1624可以为终端壳体120的一部分,也可以单独于壳体120。当该基板1624为印刷电路板或柔性电路板时。信号源1621电性连接在该基板1624上,并通过该基板1624与处理器170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终端100,其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近传感器160,该接近传感器160中的发射器162通过在靠近接收器161一侧的透光组件1622上设置遮挡层1623,该遮挡层1623遮挡部分探测信号以减小靠近接收器161一侧的探测信号的发射角θ,从而有效降低通过内部绕射进入接收器161的探测信号的强度,在发射器162和接收器161之间距离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接近传感器160的性噪比,进而提高接近传感器160检测距离的准确性。另外,在接收器161的性噪比不变的情况下,也可以拉近发射器162和接收器161之间距离,从而节省终端100的内部空间,为终端100内部结构优化提高便利性。

请参见图8,图8为本实施例中接近传感器中发射器的另一截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接近传感器160中发射器162包括信号源1621和透光组件1622。

信号源1621用来发射探测信号。在此,信号源1621可以为红外光信号源,例如,发射红外光的LED灯,此时,探测信号为红外光信号。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信号源1621也可以为其他种类的信号源或其他波段的光信号源,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透光组件1622为一中空的罩体结构。信号源1621罩设于透光组件1622内。在一实施例中,当信号源1621为红外光信号源,为了可以使得信号源1621发射的探测信号可以从透光组件1622中透射出去,透光组件1622的材质可以采用对红外光透射率较高的材质制作,即透光组件1622可以为红外光透光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透光组件1622包括第一透光件1622a和第二透光件1622b。其中,第一透光件1622a为中空结构,用于收纳信号源1621。第一透光件1622a可以为中空的圆筒结构、方筒结构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第二透光件1622b设置在第一透光件1622a的一端部上,第二透光件1622b的尺寸与第一透光件1622a的横截面的尺寸相同,这样第二透光件1622b恰好扣合在第一透光件1622a的顶部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光件1622b包括平面结构和弧面结构,其中平面结构靠近接收器161一侧,且该平面结构与第一透光件1622a的侧壁齐平。该弧面结构与该平面结构相接并向着发射器162外部凸起,该弧面结构可以对信号源1621发射的探测信号起到一定的汇聚作用,提高探测信号的利用率。

为了可以降低通过内部绕射入射到接收器161内的探测信号的强度,透光组件1622的靠近接收器161一侧的侧壁上设有遮挡层1623。在本实施例中,遮挡层1623设置在第一透光件1622a的靠近接收器161的侧壁上和设置在第二透光件1622b的平面结构上,如图8所示。

由于遮挡层1623具有不透射探测信号或者对探测信号透射率较低的性能,可以遮挡部分探测信号以减小靠近接收器161一侧的探测信号的发射角θ,其中,发射角θ为从中心线a-a至接收器161一侧的探测信号出射的最大角度。

在一实施例中,当探测信号为红外光探测信号时,该遮挡层1623可以为不透射红外光的材质,或者对红外光透射率较低的材质,例如,黑色油墨。

当遮挡层1623为黑色油墨等材料时,其可以通过喷涂等方式固定在透光组件1622的内侧壁或外侧壁上。当然,遮挡层1623也可以为其他材质,其固定在透光组件1622上的方式也不局限于上述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另外,靠近接收器161一侧的探测信号的发射角θ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至10度。也就是说,当发射角θ取值为0时,此时遮挡层1623将中心线a-a左侧的探测信号全部遮挡,只有中心线a-a右侧区域可以有探测信号透射出去。这样虽然可以大幅降低内部绕射的探测信号对接收器161的干扰,但是这样也减少了有用探测信号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靠近接收器161一侧的探测信号的发射角θ取值为5度,可以根据发射角θ值来设计第二透光件1622b中平面结构的大小以及遮挡层1623的大小。

而对于中心线a-a右侧的探测信号的发射角β,即远离接收器161一侧的探测信号的发射角β的取值可以优选为30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远离接收器161一侧的探测信号的发射角β的取值也可以为其他数值,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发射器162还包括基板1624,透光组件1622以及信号源1621均设置在基板1624上。当该基板1624用来支撑透光组件1622和信号源1621时,该基板1624可以为终端壳体120的一部分,也可以单独于壳体120。当该基板1624为印刷电路板或柔性电路板时,信号源1621电性连接在该基板1624上,并通过该基板1624与处理器170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接近传感器160,其包括接收器161和发射器162,其中该发射器162通过在靠近接收器161一侧的透光组件1622上设置遮挡层1623,该遮挡层1623遮挡部分探测信号以减小靠近接收器161一侧的探测信号的发射角θ,从而有效降低通过内部绕射进入接收器161的探测信号的强度,在发射器162和接收器161之间距离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接近传感器160的性噪比,进而提高接近传感器160检测距离的准确性。另外,在接近传感器160的性噪比不变的情况下,也可以拉近发射器162和接收器161之间距离,从而节省终端100的内部空间,为终端100内部结构优化提高便利性。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