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主控结构及电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3572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电视机主控结构及电视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媒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视机主控结构及电视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电视机显示朝高清化(如2k、4k、5k等)和应用化发展,电视机主机在计算处理能力上也亟需要提高。电视机主机通常包括前壳以及设于前壳后侧面的电视机主控结构,其中,电视机主控结构包括用于计算处理的主板以及与主板电性连接的转接板,主板用于负责显示内容和应用的计算处理,转接板与电源模块、声卡模块、显卡模块等电性连接,而主板通常通过多个螺钉固定于前壳,因此,当需要对主板进行更换升级时,需要将电视机主机壳体打开,并卸下用于固定主板的螺钉,再将主板取出,并在更换新主板后,通过螺钉新主板固定到前壳,并与转接板对接,然后再组装电视机主机。其中,主板与转接板对接的精度变差,易产生错位或者虚接问题;另外,多个螺钉反复拆装,工作量较为繁琐、耗时的问题,也即是主板的更换升级工作存在较为繁琐、耗时的问题,增加了自主升级用户的主板的更换升级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电视机主控结构及电视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主板与转接板对接的精度变差,易产生错位或者虚接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电视机主控结构,用于与前壳配合连接。电视机主控结构包括主板以及皆与所述前壳连接的安装架和转接板,所述转接板设于所述安装架一端,所述安装架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架于所述安装槽中两相面对的槽壁分别开设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主板中两相对的板边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并分别沿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滑至所述安装架中与所述转接板相对的端部;

所述电视机主控结构还包括与所述主板电性连接并设于所述主板的一端的连接器插头以及与所述转接板电性连接并设于所述转接板的连接器插座,所述连接器插头穿设于所述安装架并与所述连接器插座插接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包括支撑板、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

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中相对的两侧板边,且二者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插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中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相面对的板面,所述第二插槽开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中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相面对的板面;

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以及所述支撑板中皆远离所述连接器插座的端部共同形成用于所述主板插入的插口,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皆与所述插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还包括挡墙,所述挡墙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中与所述连接器插座相对应的端部,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端部连接,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以及所述挡墙共同形成所述安装槽,所述连接器插头穿设于所述挡墙。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板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架端部并与所述连接器插头相对的第一板体以及位于所述安装架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板体电性连接的第二板体,所述安装架于其侧面中与所述第二板体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三插槽,所述第二板体的板边插接于所述第三插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电视机主控结构还包括皆用于紧固所述主板的第一紧固结构件和第二紧固结构件,所述第一紧固结构件设于所述第一插槽,所述第二紧固结构件设于所述第二插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紧固结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插槽内壁上且沿所述主板插入方向呈褶皱状的第一弹性紧固片,所述主板的板边于高度方向上抵压于所述第一弹性紧固片且在所述第一弹性紧固片的弹性作用力下固定于所述第一插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紧固结构件为具有导电性的第一紧固结构件,所述第一紧固结构件包括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前壳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弹性紧固片中远离所述连接器插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所述第一插槽槽壁开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连接部嵌设于所述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弹性紧固片嵌设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且其褶皱高度大于其所在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深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紧固结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插槽内壁上且沿所述主板插入方向呈褶皱状的第二弹性紧固片,所述主板的板边于高度方向上抵压于所述第二弹性紧固片且在所述第二弹性紧固片的弹性作用力下固定于所述第二插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紧固结构件为具有导电性的第二紧固结构件,所述第二紧固结构件包括通过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前壳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弹性紧固片中远离所述连接器插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所述第二插槽槽壁开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连接部嵌设于所述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弹性紧固片嵌设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且其褶皱高度大于其所在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槽深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视机,包括前壳。所述电视机包括盖于所述前壳后表面的后壳以及设于所述后壳内并如上述的电视机主控结构。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连接器插头设于载有处理系统的主板,连接器插座设于转接板,主板中相对的两板边分别插设于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内,并且沿着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滑至安装架中与转接板相对的端部,并且连接器插头与连接器插座插接配合,实现主板与转接板的电性连接。通过采用安装架安置主板,一方面,主板可沿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滑至安装架中与连接器插座相对应的端部,且在主板滑至该端部时,主板上的连接器插头与转接板上的连接器插座恰好对准并插接配合,这样结构,有助于提高主板上的连接器插头与转接板上的连接器插座的对接精度,有效避免连接器插头与连接器插座对接时发生错位,避免由于对接不牢靠而产生虚接现象,确保电视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另一方面,当需要对主板进行升级时,即需要更换新的主板,只需将旧的主板沿着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滑动取下,将新的主板中相对的两板边分别插接于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内,主板沿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滑至安装架中与转接板相对的端部,并且通过新主板上的连接器插头与转接板上的连接器插座插接配合,实现主板的快速升级,无需螺钉固定,提高升级效率,自主升级用户的主板的更换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视机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视机主控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架的立体图

图4是图3中E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6是图5中F处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紧固结构件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紧固结构件的立体图。

上述附图所涉及的标号明细如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它可能通过第三部件间接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它可能通过第三部件间接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按照图1中所建立的XYZ直角坐标系定义:位于X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前方,位于X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后方;位于Y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左方,位于Y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右方;位于Z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上方,位于Z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下方。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电视机主控结构,该电视机主控结构应用于电视机,但并不仅限于此,可应用于其他多媒体设备。电视机包括前壳100、扣设于前壳100后侧面的后壳200、设于所述前壳100内的显示模组、设于后壳200内并如下所述的电视机主控结构以及设于后壳200内的附属模块,附属模块与电视机主控结构电性连接,并受控于电视机主控结构,并向电视机主控结构反馈信息,其中,附属模块包括电源模块、声卡模块、显卡模块等。

以下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3和图5,电视机主控结构包括主板300以及皆与前壳100连接的安装架400和转接板500,转接板500设于安装架400一端,安装架400设有安装槽401,安装架400于安装槽401中两相面对的槽壁分别开设有第一插槽402和第二插槽403,主板300中两相对的板边分别插设于第一插槽402和第二插槽403,并分别沿第一插槽402和第二插槽403滑至安装架400中与转接板500相对的端部。其中,附属模块与转接板500电性连接。

电视机主控结构还包括与主板300电性连接并设于主板300的一端的连接器插头(图中未示出)以及与转接板500电性连接并设于转接板500的连接器插座(图中未示出),连接器插头穿设于安装架400并与连接器插座插接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插头设于载有处理系统的主板300,连接器插座设于转接板500,主板300中相对的两板边分别插设于第一插槽402和第二插槽403内,并且沿着第一插槽402和第二插槽403滑至安装架400中与转接板500相对的端部,并且连接器插头与连接器插座插接配合,实现主板300与转接板500的电性连接。通过采用安装架400安置主板300,一方面,主板300可沿第一插槽402和第二插槽403滑至安装架400中与连接器插座相对应的端部,且在主板300滑至该端部时,主板300上的连接器插头与转接板500上的连接器插座恰好对准并插接配合,这样结构,有助于提高主板300上的连接器插头与转接板500上的连接器插座的对接精度,有效避免连接器插头与连接器插座对接时发生错位,避免由于对接不牢靠而产生虚接现象,确保电视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另一方面,当需要对主板300进行升级时,即需要更换新的主板300,只需将旧的主板300沿着第一插槽402和第二插槽403滑动取下,将新的主板300中相对的两板边分别插接于第一插槽402和第二插槽403内,主板300沿第一插槽402和第二插槽403滑至安装架400中与转接板500相对的端部,并且通过新主板300上的连接器插头与转接板500上的连接器插座插接配合,实现主板300的快速升级,无需螺钉固定,提高升级效率,自主升级用户的主板300的更换便利。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3和图5,进一步地,安装架400包括支撑板410、第一安装板420和第二安装板430;第一安装板420与第二安装板430分别连接于支撑板410中相对的两侧板边,且二者长度延伸方向与支撑板410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一插槽402开设于第一安装板420中与第二安装板430相面对的板面,第二插槽403开设于第二安装板430中与第一安装板420相面对的板面;第一安装板420、第二安装板430以及支撑板410中皆远离连接器插座的端部共同形成用于主板300插入的插口404,第一插槽402和第二插槽403皆与插口404连通。主板300中带有连接器插头的端部对准插口404,且其相对的两板面分别插入第一插槽402和第二插槽403,在外力作用下推动主板300,使其沿着第一插槽402与第二插槽403滑至安装架400中与连接器插座相对的端部,并与转接板500插接配合,该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提高主板300与转接板500之间插接精度,同时也提高主板300的升级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插口404朝向右侧。第一安装板420、第二安装板430以及支撑板410三者相互平行。安装架400还包括第一连接板440和第二连接板450,第一连接板440与第二连接板450皆朝向支撑板410的后侧延伸,第一连接板440连接于第一安装板420与支撑板410之间,第二连接板450连接于第二安装板430与支撑板41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后壳200在于插口404相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安装口201,安装口201与插口404连通,用于供主板300插接与安装架400内。

在本实施例中,电视机主控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USB扩展连接器600,用于与外部移动设备或显示设备连接。

请同时参阅图3和图5,进一步地,安装架400还包括挡墙460,挡墙460连接于支撑板410中与连接器插座相对应的端部,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板420的端部和第二安装板430的端部连接,支撑板410、第一安装板420、第二安装板430以及挡墙460共同形成安装槽401,连接器插头穿设于挡墙460。这样,用于将限制主板300在安装架400内。

在本实施例中,挡墙460于其内侧壁开设有支撑台461,主板300中载有连接器插头的端部抵接于支撑台461台面,更加提高连接器插头与连接器插座插接精度。第一插槽402中靠近支撑板410的槽壁面、第二插槽403中靠近支撑板410的槽壁面以及支撑台461的台面三者皆位于同一平面。

在本实施例中,挡墙460在与连接器插头相对应位置处开设有托槽462,连接器插头插设于托槽462内。

请参阅图1、图2和图5,进一步地,转接板500包括设于安装架400端部并与连接器插头相对的第一板体510以及位于安装架400一侧并与第一板体510电性连接的第二板体520,安装架400于其侧面中与第二板体520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三插槽405,第二板体520的板边插接于第三插槽405内。这样设置,便于主板300与转接板500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更进一步提高主板300与转接板500之间的对接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电视机主控结构设于前壳100后表面中右上位置处,第一安装板420位于第二安装板430上方,第二板体520位于第一安装板420中远离第二安装板430一侧,第三插槽405开设于第一安装板420中背离第二安装板430的板面,第三插槽405与第一插槽402相背对设置,第二板体520的板边插接于第三插槽405内。电视机主机还包括USB连接器710、用于与外界电源连接的电源连接器720以及用于与网线插头连接的网络连接器730,USB连接器710、电源连接器720以及网络连接器730皆与第二板体520电性连接并皆设于第二板体520上。

请同时参阅图2、图3和图5,进一步地,电视机主控结构还包括皆用于紧固主板300的第一紧固结构件800和第二紧固结构件900,第一紧固结构件800设于第一插槽402,第二紧固结构件900设于第二插槽40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紧固结构800件和第二紧固结构件900皆与主板300配合,使主板300固定于安装架400内,提高连接器插头与连接器插座插接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槽402设有两个第一紧固结构件800,且间隔设置;第二插槽403设有两个第二紧固结构件900,且间隔设置。当然第一紧固结构件800与第二紧固结构件900的数量并不仅限于此,可根据第一插槽402和第二插槽403的长度而定,只需满足固定主板300即可。

请同时参阅图2至图7,进一步地,第一紧固结构件800包括固定于第一插槽402内壁上且沿主板300插入方向呈褶皱状的第一弹性紧固片810,主板300的板边于高度方向上抵压于第一弹性紧固片810的褶皱上且在第一弹性紧固片810的弹性作用力下固定于第一插槽402。

当主板300的板边插入第一插槽402时,第一弹性紧固片810弹性抵顶于主板300的边缘处,且将主板300的板边挤压于第一插槽402内,实现主板300的紧固效果,当电视机在运输或者搬运过程中,现有技术中用于固定主板300的连接件易受外力影响发生松动或脱落,然而,通过第一弹性紧固片810使主板300固定于安装架400内,提高主板300的可靠性,同时提高主板300与转接板500对接的可靠性。

具体地,当主板300中相对两板边分别插入第一插槽402和第二插槽403内时,具有褶皱状的第一弹性紧固片810抵顶于主板300的侧边缘上,使主板300的侧边缘挤压于第一插槽402内,以实现紧固主板300。当然,各第一弹性紧固片810的形状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各第一弹性紧固片810可以为圆弧状,且开口朝向第一插槽402槽壁,同样对主板300具有紧固效果,因此,灵活设置第一弹性紧固片810的形状。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7,进一步地,第一紧固结构件800为具有导电性的第一紧固结构件800,第一紧固结构件800包括通过连接件固定于前壳100的第一连接部820,第一弹性紧固片810中远离连接器插座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820连接;

第一插槽402槽壁开设有第一容纳槽406,第一连接部820嵌设于第一容纳槽406,第一弹性紧固片810嵌设于第一容纳槽406内且其褶皱高度大于其所在第一容纳槽406的槽深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连接部820与第一弹性紧固片810连接,并且第一连接部820与第一安装板420一起通过连接件固定于前壳100,一方面实现第一弹性紧固片810的固定;另一方面,第一紧固结构件800具有导电性,第一紧固结构件800的第一弹性紧固片810与主板300接触,能够将主板300上的静电依次通过第一弹性紧固片810、第一连接部820、连接件最终导通至前壳100,并由前壳100的接地设置导出,避免主板300产生电磁干扰,实现主板300高质量运行。

第一连接部820包括第一连接片821、第二连接片822和第三连接片823,第一连接片821与第一弹性紧固片810中远离连接器插座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片822连接于第一连接片821与第三连接片823之间;第一容纳槽406包括第一容槽4061和第二容槽4062,第一容槽4061与第二容槽4062连通,第一容槽4061开设于第一插槽402中与支撑板410相平行且相靠近的槽壁,第一连接片821以及第一弹性紧固片810设于第一容槽4061,且第一弹性紧固片810的褶皱高度大于第一容槽4061的槽深度,也就是说,第一弹性紧固片810的褶皱部分伸入第一插槽402内,便于与主板300的边缘直接弹性抵接;第二容槽4062开设于第一插槽402中与支撑板410相垂直的槽壁,第一容纳槽406还包括第一连接槽4063,第一连接槽4063开设于第一安装板420中背离支撑板410的板面且与第一插槽402连通,即第一连接槽4063是从第一安装板420中与第二安装板430相面对的表面且远离支撑板410的位置处朝背离第二安装板430方向开至第二容槽4062的槽底而成,且与第二容槽4062连通,第二连接片822设于第二容槽4062内且穿过第一连接槽4063;第三连接片823贴于安装板的板面并朝向远离支撑板410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片823与第一安装板420通过连接件固定于前壳100。第三连接片823设有第一连接孔8231,第一安装板420中在与第一连接孔8231相对应的板面上设有第一固定孔422,第一连接孔8231与第一固定孔422连通,连接件穿过于第一连接孔8231和第一固定孔422,并均与第一连接孔8231和第一固定孔422紧固配合,该连接件具有导电性。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架400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定位柱470,任一第一定位柱470直立于第一安装板420中与第三连接片823相面对的板面,第三连接片823开设有第一定位孔8232,任一第一定位柱470穿设于一第一定位孔8232。这样设置,一方面,便于第一紧固结构件800快速安装于第一安装板420;另一方面,便于第一连接孔8231与第一固定孔422快速对准,便于第三连接片823与第一安装板420快速固定于前壳10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结构件800还包括第一手持片830,第一手持片830连接于第一连接片821中与第二安装板430相对的边缘处,并朝向第二安装板430方向延伸。组装人员可夹住第一手持片830,先将第一弹性紧固片810插入第一插槽402内,再将任一第一定位柱470皆穿设于一第一定位孔8232,再将第一连接片821与第一弹性紧固片810落入第一容槽4061,第二连接片822自然而然地嵌入第二容槽4062内。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410在与第一手持片830相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第一穿孔411,第一手持片830在第一紧固结构件800安装与第一安装板420上后其延伸端伸入第一穿孔411。这样有效米面主板300与第一手持片830发生刮磨,并且影响主板300的正常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410于其中心位置开设有主散热孔412以及于其周边开设有多个副散热孔413。这样,提高主板300的散热效果。第一穿孔411为一副散热孔413。

请同时参阅图2、图3、图5、图6和图8,进一步地,第二紧固结构件900包括固定于第二插槽403内壁上且沿主板300插入方向呈褶皱状的第二弹性紧固片910,主板300的板边于高度方向上抵压于第二弹性紧固片910且在第二弹性紧固片910的弹性作用力下固定于第二插槽403。

当主板300的板边插入第二插槽403时,第二弹性紧固片910弹性抵顶于主板300的边缘处,且将主板300的板边挤压于第二插槽403内,实现主板300的紧固效果,当电视机在运输或者搬运过程中,现有技术中用于固定主板300的连接件易受外力影响发生松动或脱落,然而,通过第二弹性紧固片910使主板300固定于安装架400内,提高主板300的可靠性,同时提高主板300与转接板500对接的可靠性。

具体地,当主板300中相对两板边分别插入第一插槽402和第二插槽403内时,具有褶皱状的第二弹性紧固片910抵顶于主板300的侧边缘上,使主板300的侧边缘挤压于第二插槽403内,以实现紧固主板300。当然,各第二弹性紧固片910的形状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各第二弹性紧固片910可以为圆弧状,且开口朝向第二插槽403槽壁,同样对主板300具有紧固效果,因此,灵活设置第二弹性紧固片910的形状。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3、图5、图6和图8,进一步地,第二紧固结构件900为具有导电性的第二紧固结构件900,第二紧固结构件900包括通过连接件固定于前壳100的第二连接部920,第二弹性紧固片910中远离连接器插座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920连接;

第二插槽403槽壁开设有第二容纳槽407,第二连接部920嵌设于第二容纳槽407,第二弹性紧固片910嵌设于第二容纳槽407内且其褶皱高度大于其所在第二容纳槽407的槽深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连接部920与第二弹性紧固片910连接,并且第二连接部920与第二安装板430一起通过连接件固定于前壳100,一方面实现第二弹性紧固片910的固定;另一方面,第二紧固结构件900具有导电性,第二紧固结构件900的第二弹性紧固片910与主板300接触,能够将主板300上的静电依次通过第二弹性紧固片910、第二连接部920、连接件最终导通至前壳100,并由前壳100的接地设置导出,避免主板300产生电磁干扰,实现主板300高质量运行。

第二连接部920包括第四连接片921、第五连接片922和第六连接片923,第四连接片921与第二弹性紧固片910中远离连接器插座的一端连接,第五连接片922连接于第四连接片921与第六连接片923之间;第二容纳槽407包括第三容槽4071和第四容槽4072,第三容槽4071与第四容槽4072连通,第三容槽4071开设于第二插槽403中与支撑板410相平行且相靠近的槽壁,第四连接片921以及第二弹性紧固片910设于第三容槽4071,且第二弹性紧固片910的褶皱高度大于第三容槽4071的槽深度,也就是说,第二弹性紧固片910的褶皱部分伸入第二插槽403内,便于与主板300的边缘直接弹性抵接;第四容槽4072开设于第二插槽403中与支撑板410相垂直的槽壁,第二容纳槽407还包括第二连接槽4073,第二连接槽4063开设于第二安装板430中背离支撑板410的板面且与第二插槽403连通,即第二连接槽4073是从第二安装板430中与第一安装板420相面对的表面且远离支撑板410的位置处朝背离第一安装板420方向开至第四容槽4072的槽底而成,且与第四容槽4072连通,第五连接片922设于第四容槽4072内且穿过第二连接槽4073;第六连接片923贴于安装板的板面并朝向远离支撑板410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第六连接片923与第二安装板430通过连接件固定于前壳100。第六连接片923设有第二连接孔9231,第二安装板430中在与第二连接孔9231相对应的板面上设有第二固定孔432,第二连接孔9231与第二固定孔432连通,连接件穿过于第二连接孔9231和第二固定孔432,并均与第二连接孔9231和第二固定孔432紧固配合,该连接件具有导电性。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架400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定位柱480,任一第二定位柱480直立于第二安装板430中与第六连接片923相面对的板面,第六连接片923开设有第二定位孔9232,任一第二定位柱480穿设于一第二定位孔9232。这样设置,一方面,便于第二紧固结构件900快速安装于第二安装板430;另一方面,便于第二连接孔9231与第二固定孔432快速对准,便于第六连接片923与第二安装板430快速固定于前壳100。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紧固结构件900还包括第二手持片930,第二手持片930连接于第四连接片921中与第一安装板420相对的边缘处,并朝向第一安装板420方向延伸。组装人员可夹住第二手持片930,先将第二弹性紧固片910插入第二插槽403内,再将任一第二定位柱480皆穿设于一第二定位孔9232,再将第四连接片921与第二弹性紧固片910落入第三容槽4071,第五连接片922自然而然地嵌入第四容槽4072内。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410在与第二手持片930相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第二穿孔414,第二手持片930在第二紧固结构件900安装与第二安装板430上后其延伸端伸入第二穿孔414。这样有效避免主板300与第二手持片930发生刮磨,并且影响主板300的正常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穿孔414也为一副散热孔413。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