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03660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类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以手机为例,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其结构、样式、性能等各个方面的更新也日益频繁。

如图1A和图1B所示,传统手机的出音方式为:手机屏幕102的上方设置出音孔103(通常为长条形),受话器104设置在机壳内且受话器104的出音侧正对出音孔103,受话器104发出的声音经出音孔103从手机正面发出。

但是,随着手机市场的高速成长,大屏幕、窄边框设计已成为当前发展的主流,图1A和图1B所示的传统手机无法满足上述大屏幕、窄边框的设计需求。为此,一方面,现有技术中提出了采用更小尺寸的受话器来实现移动终端的窄边框,但是,尺寸较小的受话器会影响声学性能;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还提出了采用压电陶瓷震动系统来代替传统受话器的方案来实现移动终端的窄边框,但是,这种压电陶瓷震动系统的低频相比于受话器效果不好,用户体验感差。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终端在向大屏幕、窄边框方向发展时,仍存在着发展局限大、屏幕显示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终端在向大屏幕、窄边框方向发展时,仍存在着发展局限大、屏幕显示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出音孔,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前侧顶部并将所述移动终端内部与外界相通;

后壳;

印刷电路板,位于所述移动终端内部,设置在所述后壳上方,并与所述后壳之间存在间隙;

受话器,位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方,所述受话器的出音侧通过导音通道与所述出音孔相通,其中,所述受话器的出音侧背向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正侧,并且,所述受话器的出音侧与所述出音孔非相对设置;

塑胶片,围绕所述受话器的出音侧而设置在所述受话器的上方,其中,向所述移动终端顶端延伸的所述塑胶片的第一部分超出所述受话器的侧边缘并与所述出音孔相对设置;

前壳,卡设在所述后壳以及所述塑胶片的上方,与所述塑胶片形成所述导音通道;

保护镜片,其中,所述出音孔设置于保护镜片的顶部;

液晶显示模组,位于所述前壳和所述保护镜片之间,并与所述受话器相对设置。

这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液晶显示模组向移动终端的顶侧边缘前移,使其与所述受话器相对设置,实现了移动终端的窄边框设计,并使受话器的出音侧与出音孔非相对设置,又满足了受话器的导音通道的宽度要求;并通过设置与出音孔相对的塑胶片的一部分,使得向所述移动终端顶端延伸的所述塑胶片的第一部分超出所述受话器的侧边缘,这样就使受话器、塑胶片以及前壳共同形成导音通道,并使前壳能够出模,实现了移动终端的大屏幕、窄边框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手机的正面示意图;

图1B是图1A所示的手机沿AA’线的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所示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A和图1B所示,为了能够使如图1A和图1B所示的传统手机向大屏幕、窄边框的方向发展,发明人发现需要使图1A所示的AA区(Ative Area,有效显示区域)至TP(Touch Panel)边缘的距离L1更小,其中,AA区为一般指显示图形的区域,可视区域包括有效显示区域。内部结构体现在LCM105至电池盖(即后壳)101内壁的距离L2(如图1B)更小。而受话器104的导音通道为了把声音传导出去,对导音通道的宽度尺寸W有要求。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随着L1尺寸减小到一定程度,L2已经无法满足在放置受话器104的同时满足W的大小要求。因此,为了在满足L1和L2足够小的同时,保证W的尺寸不会太小,发明人基于传统技术中图1A和图1B所示的移动终端提出了改进,得到如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其中,受话器4放置在液晶显示模组(LCM)13底部。但是,如图2所示的这种结构的前壳7在制作时,前壳的一部分711并不能出模,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的这种前壳结构无法生产。基于此,发明人又基于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做出了进一步改进,从而得到了如图3和图4所示的移动终端。

参照图3~图4,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爆炸图和剖面图,所述移动终端具体可以包括:

出音孔11,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前侧顶部并将所述移动终端内部与外界相通;

后壳1;

印刷电路板(PCB)3(图4未示出),如图3所示,位于所述移动终端内部,设置在所述后壳1上方,并与所述后壳1之间存在间隙;

受话器4,如图3和图4所示,位于所述印刷电路板3上方,所述受话器4的出音侧401通过导音通道12与所述出音孔11相通,其中,所述受话器4的出音侧401背向所述印刷电路板3的正侧301,并且,所述受话器4的出音侧401与所述出音孔11非相对设置,即,位置并不相对设置,如图4所示,受话器4的出音侧401与所述出音孔11沿箭头所述的竖直方向(即,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的投影相互错开,形成错开设置的布局;

塑胶片6,围绕所述受话器4的出音侧401而设置在所述受话器4的上方,其中,向所述移动终端顶端延伸的所述塑胶片6的第一部分601超出所述受话器4的侧边缘并与所述出音孔11相对设置(从图4可以看出,所述塑胶片6的第一部分601与出音孔11的位置相对设置);

前壳7,如图4所示,卡设在所述后壳1以及所述塑胶片6的上方,与所述塑胶片6形成所述导音通道12;

保护镜片15,其中,如图3所示,所述出音孔11设置于保护镜片15的顶部;

如图3所示,液晶显示模组(LCM)13,位于所述前壳7和所述保护镜片15(图4未示出保护镜片)之间,并且,如图4所示,所述LCM13与所述受话器4相对设置(即位置相对设置,所述LCM13与所述受话器4在如图4所示的箭头方向上的投影重叠,形成位置彼此相对的设置布局)。

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类型不限,例如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以移动终端在使用时较常见的放置方式为参考放置方式,面向用户的一侧为“前侧”、“上方”,背向用户的一侧则为“背侧”、“下方”,“顶部”指靠近移动终端上边缘的部分,“底部”则指靠近移动终端下边缘的部分。以手机为例,为便于用户接听电话,出音孔11通常设置在移动终端的“前侧”“顶部”。

这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LCM13向移动终端的顶侧边缘前移,使其与所述受话器4相对设置,实现了移动终端的窄边框设计,并使受话器4的出音侧401与出音孔11彼此错开,又满足了受话器的导音通道的宽度要求;并通过设置与出音孔11相对的塑胶片6的一部分601,使得向所述移动终端顶端延伸的所述塑胶片6的第一部分601超出所述受话器4的侧边缘,这样就使受话器4、塑胶片6以及前壳共同形成导音通道,并使前壳能够出模,实现了移动终端的大屏幕、窄边框设计。

其中,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是实用新型实现图3和图4所示的移动终端的过程中的一个构想,因为技术缺陷而无法实现,基于图2又进一步改进,得到了图3和图4所示的移动终端,因此图2与图3、图4中的元件和部件是基本相同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意义,本实用新型不再对图2~图4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作重复赘述,以及不再对相同的元件和部件作重复标记,相互参照即可。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还包括:

受话器固定座2,位于所述印刷电路板3和所述后壳(例如电池盖)1之间,其中,所述受话器固定座2具有受话器卡槽,所述受话器4卡设于所述受话器卡槽内。

这样,可以当移动终端受到外部冲击时,受话器固定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受话器4不移动。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后壳1的靠近所述移动终端顶端的区域嵌设有塑胶隔断14,所述塑胶隔断14在所述后壳1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并且,如图4所示,所述受话器4与所述塑胶隔断14在图4所示的箭头方向(即,所述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叠。

其中,为了能够使金属后壳作为天线辐射体发射和接收信号,需要在后壳1中嵌入塑胶隔断14,图3中位于移动终端顶侧边缘和塑胶隔断14之间的金属后壳部分101就可以作为天线进行信号的发射与接收。而由于在窄边框的设计中LCM13向移动终端的顶侧边缘前移,造成受话器4下移,那么为了能够使传统技术中图1B所示的T型塑胶隔断107减少空间的占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受话器4与所述塑胶隔断14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叠。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不仅仅可以包括嵌设在靠近所述移动终端顶端的区域的塑胶隔断14,如图3所示,还可以包括嵌设在靠近所述移动终端底端的区域的塑胶隔断14’。也即,为了使金属后壳1实现天线的功能,塑胶隔断可以设置在后壳1的任意位置,以形成天线辐射体。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塑胶隔断14包括嵌设在所述后壳1中的第一塑胶隔断141、以及探入所述移动终端内部的第二塑胶隔断142,所述第一塑胶隔断141和所述第二塑胶隔断142构成的所述塑胶隔断4呈反L型。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图1B所示的T型塑胶隔断107改为反L型塑胶隔断14,减少其与后壳1之间相邻的部分,第一塑胶隔断141的设置保证了受话器4的下移;而第二塑胶隔断142的设置能够避免当移动终端发生碰撞时,受话器4向第一塑胶隔断141处移动,从而造成下移的受话器4的金属对金属后壳部分101造成信号干扰,不利于信号发射和接收的问题。

并且,由于塑胶隔断14不再是T型结构,相反,所述受话器4与所述塑胶隔断14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叠,这样,受话器的体积可以做到更大,在保证了声学性能的同时,还增强了用户的声音接收体验。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一泡棉5,设置在所述受话器4和所述塑胶片6之间。

通过第一泡棉5的设置,可以进一步保证导音通道的密闭性,提升受话器的扩音效果。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所述出音孔11包括:探入所述移动终端内部的第一出音孔部分701和第二出音孔部分702,以及在前壳7上暴露的第三出音孔部分703,所述第三出音孔部分703连接在所述第一出音孔部分701和所述第二出音孔部分702之间。

这样,探入移动终端内部的一组出音孔可以将导音通道中受话器4发出的声音导向暴露于外界的第三出音孔部分,便于声音的高效传输。

进一步地,参照图3和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二泡棉8,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音孔部分701和所述前壳7之间,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音孔部分702和所述前壳7之间。

这样,可以进一步保证导音通道的密封性。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的所述出音孔11包括多个离散小孔,所述多个离散小孔上覆盖有图3所示的听筒装饰件9(例如防尘网)。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的所述前壳7为一体式模组结构。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延伸至所述出音孔11的所述导音通道12为密闭通道。

其中,上述实施例中塑胶片与泡棉、前壳之间可以通过双面胶粘贴连接而不使用胶水,一方面保证三者形成的导音通道的密封性,另一方面在拆机维修时易拆、不影响整机的完整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