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功率通信模块的功能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6194阅读:7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功率通信模块的功能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通信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微功率通信模块的功能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微功率无线自组织网络是实现低压电力用户用电信息汇聚、传输、交互的通信网络,覆盖范围有限,发射功率受到国家无线电管理的严格限制,子节点位置固定,通信链路相对稳定。该产品应用于集中器、电能表,支持基于集中器统一管理的灵活快速组网,是一种简单的,低成本的无线通信模块。随着微功率通信模块在国家电网中的广泛应用,针对于微功率通信模块的功能检测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专利CN201410776554提供了一种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上下行通信测试系统,通过设置标准信号源、综合测试仪以及信号干扰源等一些列装置实现对微功率通信模块的上下行通信测试,该系统虽然可以实现对微功率通信模块的测试,但是每次只能对一个微功率通信模块进行测试,而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微功率通信模块往往是批量的,通过上述系统无法实现高效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微功率通信模块的功能检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微功率通信模块的功能检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输送线、微功率检测箱、程控多路电源和显示装置,所述输送线上设有容纳微功率通信模块的托盘,所述托盘上设有RFID标签,所述托盘底部通过顶升组件进行支撑,所述顶升组件与微功率检测箱连接,所述微功率检测箱安装于输送线的侧边,分别与程控多路电源和显示装置连接,所述输送线上还设有用于识别RFID标签的天线,所述天线与微功率检测箱通信。

所述微功率检测箱包括箱体和设置与箱体内部的上位机、PLC控制器、多功能电磁波小室、移载夹具和功能检测组件,所述上位机分别与PLC控制器、多功能电磁波小室、功能检测组件和天线连接,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移载夹具和顶升组件连接,所述多功能电磁波小室内部容纳待检测的微功率通信模块,所述多功能电磁波小室与功能检测组件连接,所述移载夹具实现微功率通信模块的移动和多功能电磁波小室与微功率通信模块的接线。

所述功能检测组件包括侦听台、标准协议信号源、综合测试仪和连接线,所述侦听台和综合测试仪均通过连接线分别与上位机和多功能电磁波小室连接,所述标准协议信号源通过连接线分别与综合测试仪和上位机连接。

所述连接线包括485总线、GPIB总线和射频线,所述485总线分别实现上位机与标准协议信号源的连接、上位机与侦听台的连接和上位机与多功能电磁波小室的连接;所述GPIB总线实现上位机与综合测试仪的连接,所述射频线分别实现多功能电磁波小室与侦听台的连接、多功能电磁波小室与综合测试仪的连接和标准协议信号源与综合测试仪的连接。

所述顶升组件包括顶升器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微功率检测箱连接,所述顶升器分别与托盘和驱动电机连接。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器、蜂鸣器和无线通信器,所述显示器、蜂鸣器和无线通信器均与微功率检测箱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微功率检测箱设置在输送线侧边,并在输送线上设置托盘以及支撑托盘的顶升组件,实现将微功率通信模块自动传输至微功率检测箱的目的,同时托盘上设有RFID标签,输送线上设置有用于识别RFID标签的天线,因此可以确定何时将托盘顶起,同时可以将检测结果与微功率通信模块进行一一对应,从而无需人工确定微功率通信模块的身份,实现全自动化。

(2)微功率检测箱包括箱体和设置与箱体内部的上位机、PLC控制器、多功能电磁波小室、移载夹具和功能检测组件,通过上位机的控制利用功能检测组件实现微功率通信模块的检测,同时通过PLC控制器控制顶升组件和移载夹具实现对微功率通信模块的移动和接线,进一步提升自动化程度。

(3)功能检测组件包括侦听台、标准协议信号源、综合测试仪和连接线而且连接线包括485总线、GPIB总线和射频线,通过在不同的检测装置之间利用不同类型的连接线进行连接,能够按照微功率无线通信的数据传输协议要求,对被测微功率无线通信设备进行协议一致性测试,检验被测微功率无线通信设备是否满足微功率无线通信的数据传输协议要求,以达到有效提高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可扩展性、可靠性、稳定性和先进性的建设目的。

(4)顶升组件包括顶升器和驱动电机,二者通过微功率检测箱内的PLC控制器进行控制,实现简单且成本低,便于广泛应用。

(5)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器、蜂鸣器和无线通信器,所述显示器、蜂鸣器和无线通信器均与微功率检测箱连接,通过显示器和蜂鸣器对检测结果进行直观显示,同时通过无线通信器,可以与用户的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从而便于用户随时随地查看检测结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微功率通信模块的功能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微功率检测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微功率通信模块的功能检测方法流程图;

其中,1为输送线,2为顶升组件,3为微功率检测箱,4为程控多路电源,5为显示装置,31为PLC控制器,32为移载夹具,33为多功能电磁波小室,34为上位机,35为侦听台,36为标准协议信号源,37为综合测试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一种微功率通信模块的功能检测系统,包括输送线1、微功率检测箱3、程控多路电源4和显示装置5,输送线1上设有容纳微功率通信模块的托盘,托盘上设有RFID标签,托盘底部通过顶升组件2进行支撑,顶升组件2与微功率检测箱3连接,微功率检测箱3安装于输送线1的侧边,分别与程控多路电源4和显示装置5连接,输送线1上还设有用于识别RFID标签的天线,天线与微功率检测箱3通信。

其中,如图2所示,微功率检测箱3包括箱体和设置与箱体内部的上位机34、PLC控制器31、多功能电磁波小室33、移载夹具32和功能检测组件,上位机34分别与PLC控制器31、多功能电磁波小室33、功能检测组件和天线连接,PLC控制器31分别与移载夹具32和顶升组件2连接,多功能电磁波小室33内部容纳待检测的微功率通信模块,多功能电磁波小室33与功能检测组件连接,移载夹具32实现微功率通信模块的移动和多功能电磁波小室33与微功率通信模块的接线。功能检测组件包括侦听台35、标准协议信号源36、综合测试仪37和连接线,侦听台35和综合测试仪37均通过连接线分别与上位机34和多功能电磁波小室33连接,标准协议信号源36通过连接线分别与综合测试仪37和上位机34连接。连接线包括485总线、GPIB总线和射频线,485总线分别实现上位机34与标准协议信号源36的连接、上位机34与侦听台35的连接和上位机34与多功能电磁波小室33的连接;GPIB总线实现上位机34与综合测试仪37的连接,射频线分别实现多功能电磁波小室33与侦听台35的连接、多功能电磁波小室33与综合测试仪37的连接和标准协议信号源36与综合测试仪37的连接。顶升组件2包括顶升器和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微功率检测箱3连接,顶升器分别与托盘和驱动电机连接。显示装置5包括显示器、蜂鸣器和无线通信器,显示器、蜂鸣器和无线通信器均与微功率检测箱3连接。输送线1每传输2个不同的微功率通信模块的间隔时间为12~18分钟,本实施例中的间隔时间采用的是15分钟。

如图3所示,基于上述的微功率通信模块的功能检测系统实现的微功率通信模块的功能检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s1)输送线1对容纳有微功率通信模块的托盘进行传输;

s2)顶升组件2在微功率检测箱3的控制下将微功率通信模块传输至微功率检测箱3内:

s21)输送线1上的天线在识别到RFID标签时将信号传输至微功率检测箱3;

s22)微功率检测箱3发出控制信号,控制顶升组件2运动升起托盘;

s23)微功率检测箱3将装有微功率通信模块的托盘移动至内部,并完成微功率通信模块与微功率检测箱3内部的接线;

s3)微功率检测箱3对微功率通信模块分别进行射频性能检测和协议一致性检测,其中,射频性能检测包括发射功率测试、调制频偏测试、射频分量谐波测试、灵敏度测试和丢包率测试;协议一致性检测包括应用层测试、网络层测试、MAC层测试和物理层测试;

s4)微功率检测箱3将微功率通信模块移出至输送线1。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微功率通信模块的功能检测系统,包括用于输送待测微功率通信模块的输送线1、安装在输送线1的侧边用于对微功率通信模块进行检测的微功率检测箱3、与微功率检测箱3安装在一起用于显示检测结果的显示屏、以及用于供电控制的程控多路电源4。

微功率检测箱3内安装有工业计算机、多功能电磁波小室33、标准协议信号源36、综合测试仪37和侦听台35,具体的,工业计算机通过485总线分别与多功能电磁波小室33、标准协议信号源36和侦听台35通信连接,工业计算机通过GPIB线与综合测试仪37通信连接,综合测试仪37通过射频线分别与多功能电磁波小室33、标准协议信号源36通信连接,多功能电磁波小室33通过射频线与侦听台35通信连接。另外,微功率检测箱3还包括用于将位于输送线1上的微功率通信模块进出多功能电磁波小室33的移载夹具32、以及用于电气控制的PLC控制器31。本实施例中的输送线1为博世缓存线,可根据整条检定流水线进行设计,使得微功率工位自动化检测系统更为贴合实际需求。该系统在工作时,首先,将待测的微功率通信模块输送至多功能电磁波小室33;通过输送线1和移载夹具32将待测的微功率通信模块输送至多功能电磁波小室33;接着判断工位到位、端子压接是否合格;具体是判断微功率通信模块工位是否到位,以及端子压接是否合格,如果都合格,则会进行下一步骤,否则,需调整到均合格方可进行下一步骤;下一步骤是上电;具体是对微功率检测箱3的测试设备进行上电,为具体检测做好准备;在上电完成后对微功率通信模块进行射频性能和协议一致性检测;检测完成后,将测试完的微功率通信模块移出多功能电磁波小室33,最终将检测结果数据发送给工业计算机,以便对待测的微功率通信模块进行各项评估判断,其中对射频性能检测和协议一致性检测的测试项目如下表所示:

上述测试过程均已是十分成熟的测试技术,利用本系统可以轻松进行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