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入耳角度可调的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03349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入耳角度可调的耳机。



背景技术:

入耳式耳机通过一入耳出音导管可将耳塞本体中发声装置发出的声音通过出音导管送入耳道内,从而隔绝外界噪音,使环境噪音尽可能降低,为用户提供一种高质量的音质效果。

现有入耳式耳机包括壳体、扬声器、出音导管以及套设在出音导管上的耳塞,其中,出音导管通常一体成型于壳体上从而形成相对固定结构,且为了方便大量生产及成本控制,外形和尺寸都是统一不变的,而人体的耳朵却是因人而异,耳道的深度及孔径都没有一定的尺寸,那么佩戴尺寸统一的耳机时,由于耳机外形不能应使用者不同的耳朵形状今天调整,容易导致使用者佩戴时感到不舒服,尤其是长时间佩戴时会出现疼痛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入耳角度可调的耳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安装腔,壳体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避空孔,所述避空孔的内表面为半球面;

扬声器,所述扬声器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避空孔相对设置;

盖体,所述盖体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一端上,并与所述避空孔形成有一球形腔,所述盖体上开设有一与所述球形腔连通的限位孔;

出音导管,所述出音导管包括管体以及连接所述管体一端的活动球头,所述管体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出音导管内设有贯穿所述活动球头和自由端的出音通道;所述活动球头适配的设置于所述球形腔内,并可相对所述球形腔的球心转动;所述管体的自由端从所述盖体的限位孔中穿出;

耳塞,所述耳塞可拆卸的套设在所述管体的自由端上。

优选地,所述管体的所述一端外周缘上设有与所述活动球头相连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上套设有一弹性圈,所述弹性圈的外径与所述限位孔的直径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弹性圈采用记忆海绵制成。

优选地,所述耳塞包括可拆卸套设在所述管体上的套接管、由所述套接管的外端向外并朝向内端弯曲延伸形成的入耳部、以及与所述入耳部连接的延伸部,所述入耳部为环状结构,并可塞入人耳的耳道内,所述延伸部从所述入耳部的一端朝外扩张延伸,以使所述延伸部与人耳的耳屏内侧抵接。

优选地,所述管体的自由端外周缘设有卡合部,所述套接管的内周缘设有配合部,所述卡合部与配合部相卡持,以将所述耳塞与所述管体可拆卸连接起来。

优选地,所述卡合部为设于所述管体自由端的外周缘上的环形卡槽,所述配合部为设于所述套接管的内周缘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卡槽与所述环形凸起相卡合。

优选地,所述盖体为带有法兰边缘、并具有半球面凹槽的半球壳体,所述法兰边缘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壳体的端壁上,所述半球面凹槽与所述避空孔共同形成所述球形腔,所述半球壳体的中心顶部开设有所述限位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出音导管通过活动球头可相对耳机绕球形腔的球心转动,在佩戴使用时,耳机的耳塞可根据佩戴者耳道形状适应的以适合角度相对壳体转动,不对耳道造成过大压迫力,从而使佩戴更加舒适牢固,且隔音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入耳角度可调的耳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入耳角度可调的耳机。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入耳角度可调的耳机,包括壳体10、扬声器20、盖体30、出音导管40以及耳塞50。

其中,所述壳体10内部设有安装腔11,壳体10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11连通的避空孔12,所述避空孔12的内表面为半球面;所述扬声器20设于所述安装腔11内,并与所述避空孔12相对设置;所述盖体30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10的所述一端上,并与所述避空孔12形成有一球形腔31,所述盖体30上开设有一与所述球形腔31连通的限位孔321;所述出音导管40包括管体41以及连接所述管体41一端的活动球头42,所述管体41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出音导管40内设有贯穿所述活动球头42和自由端的出音通道43;所述活动球头42适配的设置于所述球形腔31内,并可相对所述球形腔31的球心转动;所述管体41的自由端从所述盖体30的限位孔321中穿出;所述耳塞50可拆卸的套设在所述管体41的自由端上。由此,扬声器20所产生的声音可依次通过避空孔12、出音通道43传出耳机,从而送入佩戴者的耳道中。

根据本实施例的入耳角度可调的耳机,出音导管40通过活动球头42可相对耳机绕球形腔31的球心转动,在佩戴使用时,耳机的耳塞50可根据佩戴者耳道形状适应的以适合角度相对壳体10转动,不对耳道造成过大压迫力,从而使佩戴更加舒适牢固,且隔音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41的所述一端外周缘上设有与所述活动球头42相连的环形凹槽411,所述环形凹槽411上套设有一弹性圈44,所述弹性圈44的外径与所述限位孔321的直径相适配。由此,当佩戴者取出耳机时,由于弹性圈44的弹性作用力能使出音导管40自动回复初始位置,即保持出音导管40的轴心与壳体10的轴心平行或处于同一直线上,从而使耳机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处于固定状态。

具体地,所述弹性圈44采用记忆海绵制成。由于记忆海绵具有慢性回弹性能,因此在佩戴而导致出音导管40相对壳体10转动时,弹性圈44是处于缓慢变形以适应出音导管40的压迫状态,只对出音导管40产生较少的弹性作用力,并能长时间的保持在受压迫变形的状态,不会对耳道产生较大的作用力,长时间佩戴也不会产生疼痛感;当取出耳机时,耳道对出音导管40的压力取消,弹性圈44会缓慢的变形回原状,从而驱动出音导管40回复初始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耳塞50包括可拆卸套设在所述管体41上的套接管51、由所述套接管51的外端向外并朝向内端弯曲延伸形成的入耳部52、以及与所述入耳部52连接的延伸部53,所述入耳部52为环状结构,并可塞入人耳的耳道内,所述延伸部53从所述入耳部52的一端朝外扩张延伸,以使所述延伸部53与人耳的耳屏内侧抵接。由此,当耳机在佩戴时,耳塞50进入佩戴者的耳道内,并且耳塞50的入耳部52外侧延伸部53与佩戴者耳朵的耳屏内侧抵接,其隔音效果较好,不易受到外界的杂音干扰,同时还防止了外壳直接与人耳接触摩擦,使得耳机佩戴较为舒适;另外,延伸部53与耳屏内侧抵接而挂在人耳上,可防止脱落。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41的自由端外周缘设有卡合部412,所述套接管51的内周缘设有配合部511,所述卡合部412与配合部511相卡持,以将所述耳塞50与所述管体41可拆卸连接起来。具体地,所述卡合部412为设于所述管体41自由端的外周缘上的环形卡槽,所述配合部511为设于所述套接管51的内周缘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卡槽与所述环形凸起相卡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盖体30为带有法兰边缘33、并具有半球面凹槽的半球壳体10,所述法兰边缘33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壳体10的端壁上,所述半球面凹槽与所述避空孔12共同形成所述球形腔31,所述半球壳体10的中心顶部开设有所述限位孔321。也就是说,盖体30是与壳体10可拆卸连接的,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洁,安装方便;盖体30上的限位孔321的大小限定了出音导管40可相对转动的角度,而弹性圈44的外径与限位孔321的直径相适配,从而当外力取消时,从而弹性圈44形变所产生的弹性作用力能驱使出音导管40回复到初始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