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簧片及动铁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9351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簧片及动铁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受话器动铁单元的改进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簧片及动铁单元。



背景技术:

簧片是一种动铁单元里和马达组合一样核心的部件,其和马达组合一起完成动铁单元的电磁转换过程,簧片首先接收马达组合通过电磁感应变换的磁能,接着,由于该磁能会因为交变电流的周期性变换而在簧片中也有周期性的N,S极改变,从而在恒定的磁场中,簧片将做往复的机械运动,也带动了振膜振动发出生音

在动铁单元中,簧片的振动频率符合一般的物理特性,参见如下公式

其中,k为簧片的弹性系数,m为簧片的质量,因此在不提高簧片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簧片的刚性(即提高簧片的弹性系数),进而提高动铁单元的高频响应能力,是发明人所想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簧片及动铁单元,其能有效地使簧片的共振频率往高处延伸,从而达到提高动铁受话器高频响应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簧片,包括:

振动本体、连接部和固定本体,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振动本体和所述固定本体,所述振动本体上设置有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振动本体与所述固定本体平行。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

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振动本体;

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固定本体;

所述振动本体、连接部和固定本体依次连接形成U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加强筋为条状结构,数量为至少一个。

可选地,所述加强筋的长边与所述振动本体的长边平行;

所述加强筋的宽边与所述振动本体的宽边边沿对齐;

所述加强筋的厚度小于所述振动本体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加强筋为面状结构,数量为一个。

可选地,所述加强筋具体设置在所述振动本体的上表面。

可选地,所述加强筋在所述振动本体的上表面体现为凸起;

所述加强筋在所述振动本体的下表面体现为凹陷。

可选地,所述加强筋具体设置在所述振动本体的下表面。

可选地,所述加强筋和簧片材料相同,均为铁镍合金材料,并通过一体式冲压而成。

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铁单元

其包括第一方面中所述的簧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簧片及动铁单元,其包括振动本体、连接部和固定本体,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振动本体和所述固定本体,所述振动本体上设置有加强筋,该加强筋与簧片材料相同,经过一体式冲压而成,其能在不增加簧片质量的情况下,使簧片的共振频率往高频延伸,从而达到提高动铁受话器高频响应的目的,同时,簧片的抗机械冲击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动铁单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簧片,包括:振动本体10、连接部20和固定本体30,所述连接部20用于连接所述振动本体10和所述固定本体30,所述振动本体10上设置有加强筋40。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连接部20包括第一连接端201和第二连接端 202以及中间体203,第一连接端201用于连接振动本体10,第二连接端202用于连接固定本体30,整个簧片的结构是一个侧卧的U形状的,其中,振动本体10和固定本体30相互平行,且都为平板结构,连接部 20除开两个连接端的中间体203也是平板结构,其可以与振动本体10 和固定本体30垂直,但前述第一连接端201和第二连接端202的部分,具有一定曲率地折弯,二者并不是直接垂直于振动本体10和固定本体 30,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簧片可能要跟动铁单元的其他部件配合而必须设计的;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在连接端部以一定曲率折弯会较直接垂直有较好的韧性,从而在两个连接端建立更好的应力分布,提高抗机械冲击的能力,而直接垂直相连容易产生非常高的应力集中,抗机械冲击能力弱,容易发生簧片的折断和报废。

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筋40为条状,数量为一个,其设置于振动本体10的上表面101,振动本体10的另一面为下表面102(图1中未画出),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40、振动本体10、连接部20和固定本体30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并且加强筋40、振动本体10、连接部20和固定本体30的材料是相同的,均为49﹪镍含量的铁镍合金。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40也可以通过对振动本体10进行冲压形成的,例如:在制备时,对振动本体10的下表面102进行冲压(相当于把振动本体10以从下到上的方向顶出一部分),在冲压完成后,即在上表面101形成了加强筋40,其相当于振动本体10的上表面101的一部分凸起。当然,当通过对振动本体10的下表面102进行冲压,以使振动本体10的上表面101凸起形成加强筋40时,振动本体10的下表面与加强筋40对应的位置会形成凹陷。

经过前述冲压过程得到的这种加强筋40并没有整体上(或平均的) 改变振动本体10的厚度,因加强筋40是簧片的一部分,其在振动本体上表面101为凸起部分,必然在下表面102对应为向上凹陷部分。

加强筋40虽然没有改变振动本体10的整体厚度和/或质量,但其却会提高振动本体10的刚性,相当于使振动本体10拥有更高的共振频率,从而能提高动铁受话器的高频响应能力。具体地,由物理学原理知道,刚性物体(簧片为一种刚性材料)在形状和/或尺寸发生改变时,其固有频率会发生变化,参见公式:

其中K为物体的弹性系数(K值影响构件的刚性,K越大,物体的刚性越好,抗机械冲击能力越强),M为物体的质量,显然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K的大小,会影响物体的固有频率,而弹性系数K与物体的组成材料、尺寸和形状都有关系,本实施例中,加强筋40和簧片的材料一致,与未加所述加强筋40前的振动本体相比较,显然振动本体 10因为加强筋40的出现改变了其形状,进而加强筋40会提高振动本体 10的弹性系数K,这是加强筋的物理原理“从结构上增大物体的强度和刚度”所决定的,例如:一张纸,在平面的时候就很软,但是折一下后,顺着折的方向相当于有了筋,就会刚性好很多,甩的时候不会软,如果是X型对角折弯,那么在两个方向上都不易弯曲,从而以较少的材料达到较高的强度(即提高了K值),加强筋40的物理学原理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有充分的了解,此处不再赘述,K值提高后,自然提高了振动本体10的共振频率以及其刚性,共振频率提高后,动铁受话器响应高频信号的能力大为提升;刚性提高后,振动本体10的抗机械冲击能力得到提升。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40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形成,例如:直接制造加强筋40,并且将加强筋40固定于振动本体 10,又或者,加强筋40和振动本体10在同一模具中烧铸出来,无需要在振动本体10的下表面形成凹陷。

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筋40作为条状结构,其长边401略小于振动本体10的长边,且该长边401平行于振动本体10的长边;其宽边402 与振动本体10的宽边重合,而宽边402的长度大概是振动本体10的宽边长度的1/3;加强筋40的厚度即为其相对于上表面101的凸起高度或相对于下表面的凹陷深度,该厚度大概是振动本体10厚度的1/5。之所以对加强筋40的长宽高有所限制,是因为加强筋40的不同尺寸对提高振动本体10的共振频率有不同的幅度,例如,加强筋40的长边如果设置的太短,对弹性系数的提升效果不显著;其宽边如果太宽同样效果不显著,比如,宽边增加的极限情况是跟振动本体10的宽边一样或非常接近,这样冲压时相当于把振动本体10整体上向上顶出,反而不能体现加强筋40的作用;而至于其厚度,更是有一定的要求,从结构方面考虑,在长和宽保持一定的情况下,较深的加强筋40虽然可增加振动本体10的刚性及强度而无须增加重量,但与此同时,振动本体10的最高和最低点的屈曲应力(bending stress)会随着增加,相继可能发生结构屈曲,产品设计员必须计算并肯定此部份的屈曲应力不会超出可接受的范围;而从生产的角度来考虑时,使用大量浅而窄的加强筋比使用数个深而阔(宽)的加强筋优胜,模具冲压时,加强筋的宽度(也有可能是深度)和数量应尽量留有馀额,当试模时发觉产品的刚性及强度有所不足时可适当地增加,因为在模具上去除钢料比使用烧焊或加上插入件等改变刚性的方法来得简单及便宜。

可以理解的是,前述加强筋40的长宽高尺寸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其尺寸可以根据具体的动铁单元的待提升其共振频率的程度来设定,而且条状加强筋40的数量可以为不止一个,具体地可参见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簧片结构,在其振动本体10上,有两条相同的条状的加强筋,分别为加强筋50和加强筋60,该种结构较图1所示的簧片结构更能提升动铁单元的共振频率。至于具体采用多少个加强筋的,应根据具体的生产工艺要求来设定,此处不再赘述。

还值得说明的是,在采用本实施中的条状加强筋时,其冲压成形后并不一定是规范的矩形条状,可以允许其长边等较振动本体10的长边有一定倾斜,同时,也可以在振动本体10的上下表面同时设置有条状加强筋40。

参见图3和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提高高频响应的簧片,其加强筋70为面状结构,数量为一个,其冲压生产的方式跟前述条状加强筋的冲压方式是一样的,即一体式冲压,其与簧片本身材料也是相同的,只是模具的具体冲压尺寸设置不一样。图3显示的是加强筋70在振动本体10上的凸起部分,而图4刚好把图3中的簧片翻转过来,能够看到加强筋70在振动本体10的下表面102的凹陷情况,本实施例中的加强筋70的宽边701较图1中的条状加强筋40的宽边更宽,但其宽边701没有和振动本体10的宽边边沿对齐,加强筋70的整体上处于振动本体10的内部,其厚度和长度可以跟图1中的加强筋40 的厚度和长度相同,当然,也可以有一定出入,具体的尺寸还是应该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来设定。前述对图1中条状加强筋40的长宽高的各种限定,同样可以应用在图3和图4所示的面状加强筋70上,从结构的角度来讲,由于面状加强筋70的宽边已经较宽,其厚度(凹陷深度) 不宜太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加强筋的具体形状并不局限于面状或条状,只要其所产生的作用是提升动铁单元的高频响应能力和簧片抗机械冲击能力,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振动本体10上设置条状加强筋或面状加强筋,该加强筋与簧片材料相同,经过一体式冲压而成,其能在不增加簧片质量的情况下,使簧片的共振频率往高频延伸,从而达到提高动铁受话器高频响应的目的,同时,簧片的抗机械冲击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参见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动铁单元200的部分结构图,在该动铁单元的骨架201中间设置有一条横截面为矩形的簧片槽 202,该簧片槽202的尺寸根据簧片100(图5中加强筋被遮挡,未示出加强筋)的振动本体10的尺寸来设定,以使所述簧片100的振动本体 10能刚好插入所述簧片槽202,簧片100的固定本体30相应地贴合在骨架201的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设有加强筋的簧片100在提高了自身的弹性系数后,能响应提高动铁单元的共振频率,使得动铁单元能明显提高高频响应的能力,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包含该动铁单元的受话器也能明显提高高频响应的能力。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