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声转换装置的壳体、单体和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9341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电声转换装置的壳体、单体和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声转换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声转换装置的壳体、单体和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人们对电子产品中的扬声装置在追求超薄,高性能的情况下,又追加了防水要求。目前,对电子产品中扬声装置的防水处理大多是通过使用防水胶进行密封。

但是,防水胶在使用时,流动性强,容易流淌到振膜上面,严重时会对扬声装置内部的电子元件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扬声性能。同时,为了能够达到防水等级,在使用防水胶时,需要满足一定的厚度才能实现。因此,使用防水胶进行防水处理时,扬声装置对所占空间要求很大。所以有必要提供新的技术方案,以替换防水胶的防水处理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取代使用防水胶进行防水处理的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声转换装置的壳体,包括:用于容置所述电声转换装置各部件的第一壳体以及扣合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面上,与所述第一壳体扣合接触的位置处设有至少一圈超声线;

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分别与至少一圈所述超声线对应的至少一圈凹陷部;

至少一圈所述超声线中的每圈超声线部分地容置在相应圈的所述凹陷部内,通过超声熔解所述超声线使得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熔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端面上设有至少两圈所述超声线,至少两圈所述超声线分别位于所述端面的不同高度位置处。

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端面上设有一圈凸台;处于所述一圈凸台内侧的端面高度高于处于所述一圈凸台外侧的端面;

所述一圈凸台的顶面上设有一圈所述超声线;

处于所述一圈凸台内侧的端面上设有一圈所述超声线。可选地,还包括:防漏挡壁或防漏凹槽;其中,

所述防漏挡壁或防漏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最内圈所述凹陷部的内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边沿;或者

所述防漏挡壁或防漏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最内圈所述超声线的内侧,且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边沿。

可选地,所述凹陷部内设置有容置间隙。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中壳和外壳;所述中壳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在所述中壳上;

所述中壳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电声转换装置中振膜的中心孔;

所述中心孔的上孔边缘和下孔边缘分别设有与所述振膜相应位置结构适配的内凹结构,以内嵌所述振膜相应位置处的外凸结构。

可选地,位于上孔边缘的所述内凹结构包括:自所述中心孔内侧向外侧方向伸入所述中壳壳壁的第一平直段以及处于所述第一平直段尽头的朝所述外壳方向凹陷的内凹部;

位于下孔边缘的所述内凹结构包括:自所述中心孔内侧向外侧方向伸入所述中壳壳壁的第二平直段。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声转换装置单体,包括磁路系统、振动系统以及上述中所述的壳体,所述磁路系统及所述振动系统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振动系统的振膜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磁路系统被配置为在所述振动系统的音圈内通入信号时驱动所述音圈振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声转换装置模组,包括磁路系统、振动系统以及上述中所述的壳体,所述磁路系统及所述振动系统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具有出声口,所述振动组件被配置为能振动发声,声音从所述出声口传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中所述的电声转换装置单体,或者上述中所述的电声转换装置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通过超声熔解超声线,超声线被超声熔解后形成防水焊接面,防水焊接面即可以将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连接又可以起到防水作用。本实用新型可取代使用防水胶进行防水处理,与使用防水胶相比,工艺实现简单,且避免了胶水流淌到振膜上影响发声的隐患,且占用空间小。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沿A-A方向的剖面局部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壳体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声转换装置单体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声转换装置的壳体,如图1所示,壳体包括:用于容置所述电声转换装置各部件的第一壳体10以及扣合在所述第一壳体10上的第二壳体20。如图2至4所示,所述第二壳体20的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0的端面上,与所述第一壳体10扣合接触的位置处设有至少一圈超声线30。所述第一壳体10上设有分别与至少一圈所述超声线30对应的至少一圈凹陷部11。

至少一圈所述超声线30中的每圈超声线30部分地容置在相应圈的所述凹陷部11内,通过超声熔解所述超声线30使得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第二壳体20熔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超声熔解超声线30,超声线30被超声熔解后形成防水焊接面,防水焊接面即可以将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20连接又可以起到防水作用。本实用新型可取代使用防水胶进行防水处理,与使用防水胶相比,工艺实现简单,且避免了胶水流淌到振膜51上影响发声的隐患,且占用空间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已经提及所述超声线30至少为一圈,一圈是指沿第二壳体20轮廓设置的一圈,以下同。相应的,所述凹陷部11为至少一圈,一圈是指沿第一壳体10轮廓设置的一圈,以下同。

为了增强防水及连接的效果,超声线30可以为一圈、两圈或者多圈的实现方式,以设置超声线30至少两圈为例,如图3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20的所述端面上设有至少两圈所述超声线30,至少两圈所述超声线30分别位于所述端面的不同高度位置处。换句话说,就是相邻的两个所述超声线30具有高度差,一种可实现方式是,至少两圈所述超声线30呈阶梯结构,两两之间的所述超声线30之间具有高度差,使超声熔接后形成防水焊接面,增强防水效果。

为实现至少两圈所述超声线30分别位于所述端面的不同高度位置处,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20的所述端面上设有一圈凸台21。处于所述一圈凸台21内侧的端面高度高于处于所述一圈凸台21外侧的端面。这样在所述一圈凸台21的顶面上、所述一圈凸台21内侧及外侧的端面上所述超声线30具有了高度差。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可选地,所述一圈凸台21的顶面上设有一圈所述超声线30。处于所述一圈凸台21内侧的端面上设有一圈所述超声线30。其中,所述一圈凸台21的内侧是指靠近所述第二壳体20中心的一侧,所述一圈凸台21的外侧是指远离所述第二壳体20中心的一侧。

在具体实施时,由于工艺上的误差,会导致所述超声线30在熔化后有部分溢出所述凹陷部11,为了防止在超声熔解时,熔化的超声线30流淌至其他部件上,一种可实现方式是,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中,壳体还包括:防漏挡壁12。其中,所述防漏挡壁12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0的最内圈所述凹陷部11的内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边沿。。在超声线30熔化后,通过所述防漏挡壁12可以阻挡熔化的所述超声线30流淌至到壳体内部,尤其是防止流淌至振膜上。

除了设置所述防漏挡壁12,还可通过防漏凹槽代替所述防漏挡壁12,具体地,所述防漏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0的最内圈所述凹陷部11的内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边沿。在超声线30熔化后,部分熔化的所述超声线30流淌至到所述防漏凹槽内。所述防漏凹槽不仅能够阻挡熔化的所述超声线30流淌至到壳体内部,还可增强超声线30的结合强度。当然,所述防漏挡壁12和防漏凹槽也可以同时设置。

所述防漏挡壁12和所述防漏凹槽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20上,具体地,所述防漏挡壁12或所述防漏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20的最内圈所述超声线30的内侧,且位于所述第二壳体20的边沿。

另外,为防止熔化后的所述超声线30从所述凹陷部11内溢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凹陷部11内设置有容置间隙。熔化后的所述超声线30可部分进入容置间隙,通过容置间隙可有效防止所述超声线30溢出,减小了熔化后的所述超声线30流淌至其他部件上的几率。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0包括中壳13和外壳14。所述中壳13设置在所述外壳14上,所述第二壳体20扣合在所述中壳13上。所述中壳13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电声转换装置中振膜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上孔边缘和下孔边缘分别设有与所述振膜相应位置结构适配的内凹结构15,以内嵌所述振膜相应位置处的外凸结构。

具体地,所述振膜具有折环部和中心部,所述折环部位于所述中心部的外围,所述折环部绕成环状,所述外凸结构位于所述折环部的外围。所述外凸结构与所述内凹结构15连接,以便实现振膜与所述中壳13之间的连接。

对于所述内凹结构15,一种可实现方式是,如图3所示,位于上孔边缘的所述内凹结构15包括:自所述中心孔内侧向外侧方向伸入所述中壳13壳壁的第一平直段以及处于所述第一平直段尽头的朝所述外壳14方向凹陷的内凹部。位于下孔边缘的所述内凹结构15包括:自所述中心孔内侧向外侧方向伸入所述中壳13壳壁的第二平直段。所述振膜相应位置处的外凸结构相应位置处的形状与内凹结构15相配合。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声转换装置单体,如图6所示,该电声转换装置单体包括磁路系统40、振动系统50以及上述中所述的壳体60,所述磁路系统40及所述振动系统50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振动系统50的振膜51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10上,所述磁路系统40被配置为在所述振动系统50的音圈52内通入信号时驱动所述音圈52振动。

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所述磁路系统40包括中心磁铁41及边磁铁42,磁路系统40设置在盆架70上。振动系统50包括振膜51、音圈52及华司53,所述音圈52悬于所述磁路系统40产生的磁场中,所述音圈52的引线与华司53连接,华司53与边磁铁42连接。当所述音圈52内通入有声音信号时,所述音圈52与所述磁路系统40之间产生电磁作用力,进而驱动所述振膜51振动。

所述磁路系统40及所述振动系统50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中的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20通过超声线30进行连接,超声线30通过超声熔接后形成防水焊接面,起到防水作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声转换装置模组。不同于电声转换装置单体,电声转换装置模组可以由壳体构成有前出声腔、后声腔等结构。电声转换装置单体可以设置在发声装置模组中,或者也可以直接将振动系统50和磁路系统40设置在电声转换装置模组中。

所述发声装置模组至少包括磁路系统40、振动系统50以及上述中所述的壳体,所述磁路系统40及所述振动系统50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具有出声口,所述振动组件被配置为能振动发声,声音从所述出声口传出。所述壳体的出声口包括所述中壳13上的中心孔及所述第二壳体20上的声孔,所述第二壳体20上的声孔包括多个。

在电声转换装置模组中,振动系统50与磁路系统40的配合方式与发声装置单体中基本一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耳机、电脑、手机等可提供发声功能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至少包括上述中所述的电声转换装置单体,或者上述中所述的电声转换装置模组。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