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盆架端面贴减震垫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5956发布日期:2018-08-08 00:37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喇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喇叭盆架端面贴减震垫工装。



背景技术:

喇叭由盆架以及振膜等部件组成,振膜安装在盆架上,振膜工作时沿着盆架的轴向往复运动,为了避免振膜受到损害,在盆架和振膜之间需要安装减震垫A,通常减震垫A是以粘贴的形式安装在盆架上的。

减震垫A的结构如图1所示,减震垫A为一个环形的圈,减震垫A的一端有粘胶,将减震垫A粘贴到喇叭的盆架轴向端面上之前,减震垫A的粘胶面粘贴有一层光滑的纸B,粘贴时,将减震垫A平铺在台面上,将光滑的纸B取走,然后将盆架的轴向端面的向减震垫A移动,从而使得减震垫A粘贴到盆架的轴向端面上。

然而,由于减震垫A比较柔软,在从减震垫A上取走光滑的纸B时,容易导致减震垫A变形,即有的部位拱起,或者使减震垫A变形为非圆环形,这些变化的因素,在减震垫A粘贴在喇叭上后,造成粘贴不平整或者形状为非圆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喇叭盆架端面贴减震垫工装,本实用新型对减震垫的粘贴可起到辅助作用。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喇叭盆架端面贴减震垫工装,包括,底座,底座的轴向端面上设有呈弧形的凸起部,在凸起部与底座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减震垫的容纳腔;

呈弧形状的压圈,所述压圈的一端设有凹陷部,压圈通过凹陷部与所述凸起部配合后,压圈的轴向端面的一部分与所述容纳腔的一部分对应,且压圈以凸起部为轨道进行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轴向的通孔,该通孔一端的孔口位于所述容纳腔中。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由弧形的第一凸起部和弧形的第二凸起部组成,至少在第一凸起部的一端与相邻于第二凸起部的一端之间留有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压圈上形成所述的凹陷部后,压圈的截面呈L形。

进一步地,所述压圈为具有第一缺口的压圈。

附图说明

图1为减震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的型的工装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底座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压圈的示意图;

图1至图5中,10为底座,11为容纳腔,12为第一凸起部,13为第二凸起部,14为缺口,15为通孔;

20为压圈,21为凹陷部,22为第一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喇叭盆架端面贴减震垫工装,包括底座10、呈弧形状的压圈20,下面分别对各部分的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说明:

底座10的轴向端面上设有呈弧形的凸起部,在凸起部与底座10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减震垫A的容纳腔11;所述凸起部由弧形的第一凸起部12和弧形的第二凸起部13组成,第一凸起部12和第二凸起部13位于同一圆周上,优选地,第一凸起部12和第二凸起部13的弧度相同,进一步的优选方式是,第一凸起部12和第二凸起部13的弧度均小于180度。至少在第一凸起部12的一端与相邻于第二凸起部13的一端之间留有缺口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12的一端与相邻于第二凸起部13的一端之间留有缺口14,第一凸起部12的另一端与相邻于第二凸起部13的另一端之间也留有缺口14,加之第一凸起部12和第二凸起部13的弧度相同,从而第一凸起部12和第二凸起部13对称布置在底座10上。

在第一凸起部12与第二凸起部13之间设置缺口14的目的在于,由于粘贴前,需要手动地将减震垫A放置在容纳腔11中,以合减震垫A匹配在容纳腔内,由于是手动放入,因此,难免有时放置的位置与容纳腔11不能很好地进行匹配,甚至出现较大的偏差,因此,在使用镊子对减震垫A的位置进行调整或者取出重放时,有了缺口14对这样的操作将非常方便。并且由于减震垫A自身的尺寸会有偏差,导致减震垫A的外径有时小于容纳腔的内径,而有时大于容纳腔的内径,由于减震垫A放置在容纳腔中后,需要通过压圈20以凸起部为轨道进行旋转,压圈20在旋转过程中对减震荡垫施加压力作用,将减震垫A压平整,然而当减震垫A的尺寸稍大于容纳腔的内径时,可以把减震垫A的一小部分挤到弧形凸起的缺口14中,这样在减震垫A的表面就不会产生褶皱,使得粘贴在盆架上的减震垫A为平整的状态。

所述底座10上设有轴向的通孔15,该通孔15一端的孔口位于所述容纳腔中。将减振垫放入到容纳腔11中后,通过压圈20对减震垫A压平整后,需要将位于减震垫A上的光滑的纸B取下,这样,采用棒穿过通孔,对光滑的纸B施加作用力,使光滑的纸B从减震垫A上脱离下来,设置通孔后,对从减震垫A上分离光滑的纸B变更非常方便。

所述压圈20的一端设有凹陷部21,压圈20通过凹陷部21与所述凸起部配合后,压圈20的轴向端面的一部分与所述容纳腔11的一部分对应,这样,压圈20对应于容纳腔11的部分正好也对应于位于容纳腔中的减震垫A,这样压圈20的一部分压在减震垫A上,而且压圈20以凸起部为轨道进行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对减震垫A施加作用力,使减震垫A被压平整。所述压圈20上形成所述的凹陷部21后,压圈的截面呈L形。所述压圈20为具有第一缺口22的压圈,当减震垫A的尺寸稍大于容纳腔的内径时,第一缺口22可以有效将多出的部分作缓冲,在减震垫A的表面就不会产生褶皱,使得粘贴在盆架上的减震垫A为平整的状态。

使用时,将减震垫A放置在容纳腔11中后,通过压圈20以凸起部为轨道进行旋转,压圈20在旋转过程中对减震荡垫施加压力作用,将减震垫A压平整。采用棒穿过通孔15,对光滑的纸B施加作用力,使光滑的纸B从减震垫A上脱离下来。取走压圈20,将喇叭的盆架的端面向位于容纳腔11中的减震垫A方向平移动,使盆架倒扣在减震垫A上,通过粘胶的作用力,使减震垫A粘贴在盆架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