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及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82258发布日期:2018-11-17 00:28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喇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喇叭及耳机。

背景技术

动圈式喇叭广泛应用于诸如电视、计算机、音响、耳机等产品中,鉴于当前消费性电子产品体积越趋轻薄,因此,如何将喇叭安置于薄型消费性电子产品中,同时维持优异的音量与音质,一直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持续努力改进的方向。

动圈式喇叭主要有外磁式和内磁式两种,但无论是何种动圈式喇叭,就算其强调具有全音域的特性,但实际上,因高、低频声波具有不同波长及振幅的特性,在中低频率范围内的声音强度往往低于高音频率范围的声音强度,在中低频范围呈现一个下滑的趋势。故于高音频转成播放低音频或是高低音频同时播放时,由于高低频率的声音强度不同,导致使用者聆听时,常常会出现声音失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喇叭,能够播放多种音频,且音质较好。

一种喇叭,包括壳体、振膜以及能产生磁力效应而振动的第一磁路组件、第二磁路组件、第三磁路组件和第四磁路组件,振膜覆盖在壳体上,第一磁路组件、第二磁路组件、第三磁路组件和第四磁路组件设置于壳体与振膜之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壳体包括支架和u杯,所述支架上设有容置腔,所述u杯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u杯上设有第一环形槽、第二环形槽、第三环形槽和第四环形槽,所述第一磁路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槽中,所述第二磁路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槽中,所述第三磁路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环形槽中,所述第四磁路组件设置于所述第四环形槽中。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磁路组件、第二磁路组件、第三磁路组件和第四磁路组件同心设置,所述第一磁路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中部。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磁路组件包括第一磁体和与所述第一磁体产生磁力效应的第一音圈,所述第二磁路组件包括第二磁体和与所述第二磁体产生磁力效应的第二音圈,所述第三磁路组件包括第三磁体和与所述第三磁体产生磁力效应的第三音圈,所述第四磁路组件包括第四磁体和与所述第四磁体产生磁力效应的第四音圈,所述第一音圈、第二音圈、第三音圈和第四音圈相互间隔地连接于所述振膜。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磁路组件还包括第一华司,所述第一华司覆盖在第一磁体上;所述第二磁路组件还包括第二华司,所述第二华司覆盖在第二磁体上;所述第三磁路组件还包括第三华司,所述第三华司覆盖在第三磁体上;所述第四磁路组件还包括第四华司,所述第四华司覆盖在第四磁体上。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壳体内设有导音孔,所述导音孔贯穿所述壳体,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导音孔对应设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振膜上设有连续的第一凸部、第二凸部、第三凸部、第四凸部和第五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位于所述振膜的中部,所述第一音圈连接于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凸部的交界处,所述第二音圈连接于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三凸部的交界处,所述第三音圈连接于所述第三凸部与所述第四凸部的交界处,所述第四音圈连接于所述第四凸部与所述第五凸部的交界处。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壳体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连接于所述支架的底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喇叭。

本发明的喇叭包括壳体、振膜以及能产生磁力效应而振动的第一磁路组件、第二磁路组件、第三磁路组件和第四磁路组件,振膜覆盖在壳体上,第一磁路组件、第二磁路组件、第三磁路组件和第四磁路组件设置于壳体与振膜之间。本发明的喇叭能够播放多种音频,且播放的各音频具有相同的强度,使所呈现出的音质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喇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喇叭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喇叭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喇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喇叭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喇叭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喇叭10包括壳体11、振膜12以及能产生磁力效应而振动的第一磁路组件13、第二磁路组件14、第三磁路组件15和第四磁路组件16。

壳体11包括支架112、u杯113和电路板114。支架112上设有容置腔101,u杯113设置在容置腔101内,电路板114连接于支架112的底部。壳体11的u杯113上设有第一环形槽102、第二环形槽103、第三环形槽104和第四环形槽105,第一环形槽102、第二环形槽103、第三环形槽104和第四环形槽105同心设置,第一环形槽102设置于u杯113的中部,即第二环形槽103、第三环形槽104和第四环形槽105设置于第一环形槽102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上设有导音孔106,导音孔106贯穿支架112、u杯113和电路板114,并与第一环形槽102连通。

振膜12覆盖在壳体11上,振膜12上设有连续的第一凸部121、第二凸部122、第三凸部123、第四凸部124和第五凸部125,第一凸部121位于振膜12的中部,即第二凸部122、第三凸部123、第四凸部124和第五凸部125位于第一凸部121的外侧。振膜12的各凸部与壳体11之间具有额外的空间,能提升声音的共鸣性。固定环18固定连接振膜12的外周边,其可以是铜环或其它材质的环,用以提高振膜12振动的稳定性,避免大音量时,因为振膜运动幅度过大而出现音圈脱位或振膜从边缘脱开的现象。

第一磁路组件13、第二磁路组件14、第三磁路组件15和第四磁路组件16设置于壳体11与振膜12之间,第一磁路组件13、第二磁路组件14、第三磁路组件15和第四磁路组件16同心设置,第一磁路组件13设置于外壳的中部,优选地,第一磁路组件13设置于第一环形槽102中,第二磁路组件14设置于第二环形槽103中,第三磁路组件15设置于第三环形槽104中,第四磁路组件16设置于第四环形槽105中。

具体地,第一磁路组件13包括第一磁体132、第一华司133和与第一磁体132产生磁力效应的第一音圈134。第一磁体132设置在第一环形槽102内;第一华司133覆盖在第一磁体132上;第一音圈134的一侧连接于振膜12的第一凸部121与第二凸部122的交界处,第一音圈134的另一侧延伸至第一环形槽102中。第一音圈134为圆形、矩形、椭圆形等,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音圈134通电后,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做往复切割磁力线的运动,从而带动振膜12上下振动,产生声波。

第二磁路组件14包括第二磁体142、第二华司143和与第二磁体142产生磁力效应的第二音圈144。第二磁体142设置在第二环形槽103内;第二磁体143覆盖在第二磁体142上;第二音圈144的一侧连接于振膜12的第二凸部122与第三凸部123的交界处,第二音圈144的另一侧延伸至第二环形槽103中。第二音圈144为圆形、矩形、椭圆形等,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音圈144通电后,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做往复切割磁力线的运动,从而带动振膜12上下振动,产生声波。

第三磁路组件15包括第三磁体152、第三华司153和与第三磁体152产生磁力效应的第三音圈154。第三磁体152设置在第三环形槽104内;第三华司153覆盖在第三磁体152上;第三音圈154的一侧连接于振膜12的第三凸部123与第四凸部124的交界处,第三音圈154的另一侧延伸至第三环形槽104中。第三音圈154为圆形、矩形、椭圆形等,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音圈154通电后,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做往复切割磁力线的运动,从而带动振膜12上下振动,产生声波。

第四磁路组件16包括第四磁体162、第四华司163和与第四磁体162产生磁力效应的第四音圈164。第四磁体162设置在第四环形槽105内;第四华司163覆盖在第四磁体162上;第四音圈164的一侧连接于振膜12的第四凸部124与第五凸部125的交界处,第四音圈164的另一侧延伸至第四环形槽105中。第四音圈164为圆形、矩形、椭圆形等,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音圈164通电后,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做往复切割磁力线的运动,从而带动振膜12上下振动,产生声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音圈134、第二音圈144、第三音圈154和第四音圈164相互间隔地连接于振膜12,第一音圈134通电后与第一磁体132产生磁力效应而振动,使得与第一音圈134连接的振膜12因振动而发出声音;第二音圈144通电后与第二磁体142产生磁力效应而振动,使得与第二音圈144连接的振膜12因振动而发出声音;第三音圈154通电后与第三磁体152产生磁力效应而振动,使得与第三音圈154连接的振膜12因振动而发出声音;第四音圈164通电后与第四磁体162产生磁力效应而振动,使得与第四音圈164连接的振膜12因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本发明的喇叭10同时具有第一音圈134、第二音圈144、第三音圈154和第四音圈164,使得低音频(小于150hz)、中低音频(150hz~500hz)、中高音频(500hz~5khz)、高音频(大于5khz)能够分别通过不同的音圈产生,避免使用单一音圈同时播放低、中低、中高、高音频导致强度不一致的情况发生,进而扩展频带宽度。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低音频、中低音频、中高音频、高频频的频率划分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举例。电路板114通过引线(图中未示出)分别连接第一音圈134、第二音圈144、第三音圈154和第四音圈164。

为了获得更优质的声音,在不同时段提供不同的电流以分别控制第一音圈134、第二音圈144、第三音圈154和第四音圈164的振动频率从而获得不同的音频段的声音。而且,本发明的喇叭10具有第一磁体132、第二磁体142、第三磁体152和第四磁体162,使得第一音圈134、第二音圈144、第三音圈154和第四音圈164具有多个驱动来源,进而增加驱动力,同时能减少磁场损失,无须使用较大电流就能具有足够的驱动力以发出声音。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环形槽102、第二环形槽103、第三环形槽104和第四环形槽105同心设置,以此方式便能增加各磁体整体的磁力线密集度,同时亦能避免各磁体的磁场相互干扰导致驱动力下降的情况,进而防止漏磁现象,以进一步减少磁场的损失,使喇叭10维持足够的驱动力以驱动四个音圈。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环形槽102、第二环形槽103、第三环形槽104和第四环形槽105也可以为同心方阵或是同心椭圆等方式设置,并不以此为限。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的喇叭10具有四组磁路组件,磁路组件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择,并不以此为限。

本发明的喇叭10包括壳体11、振膜12以及能产生磁力效应而振动的第一磁路组件13、第二磁路组件14、第三磁路组件15和第四磁路组件16,振膜12覆盖在壳体11上,第一磁路组件13、第二磁路组件14、第三磁路组件15和第四磁路组件16设置于壳体11与振膜12之间。本发明的喇叭10能够播放多种音频,且播放的各音频具有相同的强度,使所呈现出的音质较好。

而且,第一磁路组件13、第二磁路组件14、第三磁路组件15和第四磁路组件16在壳体11内的排布紧凑,能缩小喇叭10的体积。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耳机,该耳机包括上述的喇叭10,关于耳机的结构请参照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