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醒装置以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76685发布日期:2019-02-01 18:4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醒装置以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辅助提醒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醒装置以及方法。



背景技术:

听力障碍者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不便与危险,由于听音困难,难以掌握周围的提醒声音。

现有的协助听力障碍者的装置有助听器,使得入耳的声音变大,达到协助听力的作用,但助听器需要利用听力障碍者的残余听力,当听力障碍者完全丧失听力能力或者残余听力能力发生变化时,助听器无法发挥作用,已经调制好的助听器的助听效果会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醒装置以及方法,用以解决现有的协助听力障碍者的装置在听力障碍者完全丧失听力能力或者残余听力能力发生变化时无法发挥作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醒装置,包括:拾音器、控制器、警示器和用于供用户佩戴的主体结构,所述警示器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上;所述拾音器,用于采集声音信息;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拾音器采集的声音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发出警告,若判断出需要发出警告时向警示器发出第一警告信息;所述警示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警告信息发出警告。

可选的,所述拾音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警示器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每个拾音器采集的声音信息从多个拾音器中确定出一个拾音器,判断确定出的拾音器采集的声音信息的频谱与稳定状态下的声音信息的频谱相比是否发生特定的变化,若判断出确定出的拾音器采集的声音信息的频谱与稳定状态下的声音信息的频谱相比发生特定的变化时向确定出的拾音器对应的警示器发出第一警告信息。

可选的,所述拾音器与所述警示器一一对应。

可选的,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从多个拾音器中确定出最先采集到的分贝值高于设定分贝值的声音信息的一个拾音器;判断确定的拾音器采集的声音信息的频谱中是否存在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比例的频点,该第一设定比例的频点对应的幅值与稳定状态下的声音信息的频谱中的幅值的差值大于或者等于稳定状态下的声音信息的频谱中的幅值的第二设定比例;若判断出确定的拾音器采集的声音信息的频谱中存在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比例的频点,向确定出的拾音器对应的警示器发出第一警告信息。

可选的,所述拾音器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的远离用户的一侧,所述警示器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的靠近用户的一侧,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的内部。

可选的,提醒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上的健康状态探测装置和第一通信模块;所述健康状态探测装置,用于探测出用户的脉搏的跳动频率,并将探测出的脉搏的跳动频率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判断脉搏的跳动频率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频率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频率阈值,若判断出脉搏的跳动频率小于第一频率阈值或者判断出脉搏的跳动频率大于第二频率阈值时,向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发送第二警告信息;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用于向监控终端发送第二警告信息,以供所述监控终端根据所述第二告警信息进行监控。

可选的,所述健康状态探测装置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的架耳端,所述架耳端用于放置于用户的耳朵上以使用户佩戴所述主体结构。

可选的,还包括:所述主体结构上的陀螺仪和第一通信模块;所述陀螺仪,用于检测用户的加速度,并将用户的加速度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判断用户的加速度是否大于设定加速度值,若判断出用户的加速度大于设定加速度值时,向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发送第三警告信息;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用于向监控终端发送第三警告信息,以供所述监控终端根据所述第三告警信息进行监控;其中,所述设定加速度值小于重力加速度。

可选的,还包括:配套设备和第一通信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位于所述主体结构上,所述拾音器和所述控制器位于所述配套设备中,所述配套设备还包括第二通信模块;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从所述声音信息中提取出特征声音,查询预先存储的唤醒声音中是否包括特征声音,若查询出预先存储的唤醒声音中包括特征声音,向第二通信模块发送第一警告信息;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警告信息发送至第一通信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警告信息发送至所述警示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醒方法,所述提醒方法基于提醒装置实现,所述提醒装置包括:拾音器、控制器、警示器和用于供用户佩戴的主体结构,所述警示器设置于所述主体结构上;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拾音器采集声音信息;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拾音器采集的声音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发出警告,若判断出需要发出警告时向警示器发出第一警告信息;所述警示器根据所述第一警告信息发出警告。

可选的,所述拾音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警示器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拾音器采集的声音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发出警告,若判断出需要发出警告时向警示器发出第一警告信息包括:所述控制器根据每个拾音器采集的声音信息从多个拾音器中确定出一个拾音器;所述控制器判断确定出的拾音器采集的声音信息的频谱与稳定状态下的声音信息的频谱相比是否发生特定的变化,若判断出确定出的拾音器采集的声音信息的频谱与稳定状态下的声音信息的频谱相比发生特定的变化时向确定出的拾音器对应的警示器发出第一警告信息。

可选的,所述控制器根据每个拾音器采集的声音信息从多个拾音器中确定出一个拾音器包括:所述控制器从多个拾音器中确定出最先采集到的分贝值高于设定分贝值的声音信息的一个拾音器;所述控制器判断确定出的拾音器采集的声音信息的频谱与稳定状态下的声音信息的频谱相比是否发生特定的变化,若判断出确定出的拾音器采集的声音信息的频谱与稳定状态下的声音信息的频谱相比发生特定的变化时向确定出的拾音器对应的警示器发出第一警告信息包括:所述控制器判断确定的拾音器采集的声音信息的频谱中是否存在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比例的频点,该第一设定比例的频点对应的幅值与稳定状态下的声音信息的频谱中的幅值的差值大于或者等于稳定状态下的声音信息的频谱中的幅值的第二设定比例;若判断出确定的拾音器采集的声音信息的频谱中存在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比例的频点,向确定出的拾音器对应的警示器发出第一警告信息。

可选的,所述提醒装置还包括:配套设备和第一通信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位于所述主体结构上,所述拾音器和所述控制器位于所述配套设备中,所述配套设备还包括第二通信模块;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拾音器采集的声音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发出警告,若判断出需要发出警告时向警示器发出第一警告信息包括:所述控制器从所述声音信息中提取出特征声音,查询预先存储的唤醒声音中是否包括特征声音,若查询出预先存储的唤醒声音中包括特征声音,向第二通信模块发送第一警告信息;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将所述第一警告信息发送至第一通信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将所述第一警告信息发送至所述警示器。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醒装置,拾音器采集声音信息,控制器根据拾音器采集的声音信息判断是否需要由警示器发出警告,使得听力障碍者在完全丧失听力能力或者残余听力能力发生变化时同样可以得到提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提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提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提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提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提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提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提醒装置以及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提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提醒装置包括拾音器11、控制器12、警示器13和用于供用户佩戴的主体结构14,警示器13设置于主体结构14上。

拾音器11用于采集声音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拾音器11是用来采集现场声音的设备,例如,该拾音器可以是由麦克风和音频放大电路构成。

控制器12用于根据拾音器11采集的声音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发出警告,若判断出需要发出警告时向警示器13发出第一警告信息。

警示器13用于根据第一警告信息发出警告。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2若判断出不需要发出警告时,则警示器13不做任何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拾音器11的数量为多个,警示器13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控制器12具体用于根据每个拾音器11采集的声音信息从多个拾音器11中确定出一个拾音器11,判断确定出的拾音器11采集的声音信息的频谱与稳定状态下的声音信息的频谱相比是否发生特定的变化,若判断出确定出的拾音器11采集的声音信息的频谱与稳定状态下的声音信息的频谱相比发生特定的变化时向确定出的拾音器11对应的警示器13发出第一警告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拾音器11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例如:拾音器11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拾音器11安装于主体结构14上左右两侧的相对位置。优选的,拾音器1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拾音器11安装于主体结构14上左右两侧的相对位置,四个拾音器11可以均匀分布于主体结构14上,使得拾音器11在采集声音信息时获取的方位更加精确。在实际应用中,拾音器11的数量可以为其他值,拾音器11的设置位置也可以设置到其他位置,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优选地,拾音器11与警示器13一一对应设置。此时,拾音器11的数量为四个,则警示器13的数量也为四个。

在本实施例中,拾音器11与警示器13的数量和设置位置均是一一对应的,在某一方向确定出的拾音器11采集的声音信息的频谱与稳定状态下的声音信息的频谱相比发生特定的变化时,与该拾音器11对应的警示器13在该方向对用户进行提醒,用户可以根据警示器13的提醒快速发现该方向上的声音发生特殊的变化,从而避免由于听不到发生变化的声音而造成事故。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2具体用于从多个拾音器11中确定出最先采集到的分贝值高于设定分贝值的声音信息的一个拾音器11;判断确定的拾音器11采集的声音信息的频谱中是否存在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比例的频点,该第一设定比例的频点对应的幅值与稳定状态下的声音信息的频谱中的幅值的差值大于或者等于稳定状态下的声音信息的频谱中的幅值的第二设定比例;若判断出确定的拾音器11采集的声音信息的频谱中存在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比例的频点,向确定出的拾音器11对应的警示器13发出第一警告信息。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设定比例为50%,第二设定比例为50%。

本实施例中,第一警告信息可以包括振动和/或灯光闪烁,用来提醒用户,从而使得用户对警告做出处理。

本实施例中,拾音器11设置于主体结构14的远离用户的一侧,警示器13设置于主体结构14的靠近用户的一侧,控制器12设置于主体结构14的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结构14佩戴于用户的后脑上,主体结构14的形状为带有缺口的环形结构,缺口朝向用户的后脑。主体结构14的架耳端17放置于用户的耳朵上以使用户佩戴主体结构14。

进一步的,提醒装置还包括设置于主体结构14上的健康状态探测装置15和第一通信模块16。优选地,第一通信模块16为无线通信模块。

健康状态探测装置15用于探测出用户的脉搏的跳动频率,并将探测出的脉搏的跳动频率发送至控制器12。

控制器12还用于判断脉搏的跳动频率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频率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频率阈值,若判断出脉搏的跳动频率小于第一频率阈值或者判断出脉搏的跳动频率大于第二频率阈值时,向第一通信模块16发送第二警告信息。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2具体用于从健康状态探测装置15探测出的脉搏的跳动频率判断出用户的脉搏的跳动频率是否处在预先设定的正常状态时脉搏的跳动频率范围内,若判断出脉搏的跳动频率小于第一频率阈值或者判断出脉搏的跳动频率没有处在预先设定的正常状态时脉搏的跳动频率范围内时,向第一通信模块16发送第二警告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大于或等于第一频率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频率阈值为正常状态时脉搏的跳动频率,例如:第一频率阈值为60次,第二频率阈值为100次,即控制器12判断脉搏的跳动频率在大于或等于60次且小于或等于100次时,用户处于正常状态;控制器12判断脉搏的跳动频率在小于60次或大于100次时,控制器12向第一通信模块16发送第二警告信息。

第一通信模块16用于向监控终端发送第二警告信息,以供监控终端根据第二告警信息进行监控。

在本实施例中,监控终端可以为用户的亲属的终端设备或是健康监护中心的终端设备,为防止用户发生意外,一但监控终端接收到第二警告信息,用户的亲属或是健康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核实完情况后会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实施例中,第二警告信息可以包括振动和/或灯光闪烁,用来提醒用户的亲属或健康监护中心,从而使得用户的亲属或健康监护中心对警告做出处理。

进一步的,健康状态探测装置15设置于主体结构14的架耳端17,架耳端17用于放置于用户的耳朵上以使用户佩戴主体结构14。

在本实施例中,健康状态探测装置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健康状态探测装置15同时测量用户的脉搏的跳动频率。架耳端17的数量为二个,每个健康状态探测装置15位于一个架耳端17上。

进一步的,提醒装置还包括主体结构14上的陀螺仪18。

在本实施例中,陀螺仪18用于检测用户的加速度,并将用户的加速度发送至控制器12。控制器12还用于判断用户的加速度是否大于设定加速度值,若判断出用户的加速度大于设定加速度值时,向第一通信模块16发送第三警告信息。其中,设定加速度值小于重力加速度,优选地,设定加速度值可设置为接近于重力加速度的加速度值。

控制器12判断出用户的加速度小于或等于设定加速度值时,控制器12不做任何处理。第一通信模块16用于向监控终端发送第三警告信息,以供监控终端根据第三告警信息进行监控。

在本实施例中,监控终端可以为用户的亲属的终端设备或是健康监护中心的终端设备,为防止用户发生意外,若监控终端接收到第三警告信息,用户的亲属或是健康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核实完情况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实施例中,第三警告信息可以包括振动和/或灯光闪烁,用来提醒用户的亲属或健康监护中心,从而使得用户的亲属或健康监护中心对警告做出处理。

优选的,警示器13可以为振动器,警示器13用于根据第一警告信息发出振动。

进一步的,提醒装置包括电源20,电源用于向拾音器11、控制器12、警示器13、健康状态探测装置15、第一通信模块16以及陀螺仪18提供电能,例如,电源可以为电池。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佩戴提醒装置行走在安稳的环境时,提醒装置采集到的声音信息的频谱平稳。当用户左后方有一辆机动车发出鸣笛声,鸣笛声的频谱与稳定状态下的声音信息的频谱相比发生特定的变化,拾音器11采集到这一声音信息后控制模块将第一警告信息发送给左后方的警示器13,提醒用户向左后方看去,从而避免被车撞的可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醒装置,拾音器采集声音信息,控制器根据拾音器采集的声音信息判断是否需要由警示器发出警告,使得听力障碍者在完全丧失听力能力或者残余听力能力发生变化时同样可以得到提醒。本实施例可以协助听力障碍者察觉视角范围外的提醒。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提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提醒装置包括拾音器21、控制器22、警示器13和用于供用户佩戴的主体结构14,警示器13设置于主体结构14上。

拾音器21用于采集声音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拾音器21是用来采集现场声音的设备,例如,该拾音器可以是由麦克风和音频放大电路构成。

控制器22用于根据拾音器21采集的声音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发出警告,若判断出需要发出警告时向警示器13发出第一警告信息。

警示器1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警告信息发出警告。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22若判断出不需要发出警告时,则警示器13不做任何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结构14佩戴于用户的后脑上,主体结构14的形状为带有缺口的环形结构,缺口朝向用户的后脑。主体结构14的架耳端17放置于用户的耳朵上以使用户佩戴主体结构14。

进一步的,提醒装置还包括设置于主体结构14上的健康状态探测装置15和第一通信模块16。优选地,第一通信模块16为无线通信模块。

健康状态探测装置15用于探测出用户的脉搏的跳动频率,并将探测出的脉搏的跳动频率发送至控制器22。

控制器22还用于判断脉搏的跳动频率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频率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频率阈值,若判断出脉搏的跳动频率小于第一频率阈值或者判断出脉搏的跳动频率大于第二频率阈值时,向第一通信模块16发送第二警告信息。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22具体用于从健康状态探测装置15探测出的脉搏的跳动频率判断出用户的脉搏的跳动频率是否处在预先设定的正常状态时脉搏的跳动频率范围内,若判断出脉搏的跳动频率小于第一频率阈值或者判断出脉搏的跳动频率没有处在预先设定的正常状态时脉搏的跳动频率范围内时,向第一通信模块16发送第二警告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大于或等于第一频率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频率阈值为正常状态时脉搏的跳动频率,例如:第一频率阈值为60次,第二频率阈值为100次,即控制器22判断脉搏的跳动频率在大于或等于60次且小于或等于100次时,用户处于正常状态;控制器22判断脉搏的跳动频率在小于60次或大于100次时,控制器22向第一通信模块16发送第二警告信息。

第一通信模块16用于向监控终端发送第二警告信息,以供监控终端根据第二告警信息进行监控。

在本实施例中,监控终端可以为用户的亲属的终端设备或是健康监护中心的终端设备,为防止用户发生意外,一但监控终端接收到第二警告信息,用户的亲属或是健康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核实完情况后会采取相应的措施。

进一步的,健康状态探测装置15设置于主体结构14的架耳端17,架耳端17用于放置于用户的耳朵上以使用户佩戴主体结构14。

在本实施例中,健康状态探测装置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健康状态探测装置15同时测量用户的脉搏的跳动频率。架耳端17的数量为二个,每个健康状态探测装置15位于一个架耳端17上。

进一步的,提醒装置还包括主体结构14上的陀螺仪18。

在本实施例中,陀螺仪18用于检测用户的加速度,并将用户的加速度发送至控制器22。控制器22还用于判断用户的加速度是否大于设定加速度值,若判断出用户的加速度大于设定加速度值时,向第一通信模块16发送第三警告信息。其中,设定加速度值小于重力加速度,优选地,设定加速度值可设置为接近于重力加速度的加速度值。

控制器22判断出用户的加速度小于或等于设定加速度值时,控制器22不做任何处理。

第一通信模块16用于向监控终端发送第三警告信息,以供监控终端根据第三告警信息进行监控。

在本实施例中,监控终端可以为用户的亲属的终端设备或是健康监护中心的终端设备,为防止用户发生意外,若监控终端接收到第三警告信息,用户的亲属或是健康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核实完情况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进一步的,提醒装置还包括配套设备19,第一通信模块16位于主体结构14上,拾音器21和控制器22位于配套设备19中,配套设备19还包括第二通信模块191。第二通信模块191为无线通信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配套设备19可以放置在距离用户安全预设距离内的位置,该位置为用户需要关注的位置,例如:安全预设距离设置为50米,用户将配套设备放置于距离用户30米的房间内,该房间内放置有需要照看的婴孩。

控制器22具体用于从声音信息中提取出特征声音,查询预先存储的唤醒声音中是否包括特征声音,若查询出预先存储的唤醒声音中包括特征声音,向第二通信模块191发送第一警告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警示器13提醒用户配套设备19的位置存在预存储的唤醒声音的情况,用户需要对该情况做出处理,唤醒声音由用户设定,例如:将唤醒声音设定为“妈”、“妈妈”或者婴儿的哭声,当拾音器21接收到包含“妈妈”或者婴儿的哭声后,向第二通信模块191发送第一警告信息。

第二通信模块191用于将第一警告信息发送至第一通信模块16。

第一通信模块16用于将第一警告信息发送至警示器13。

进一步的,控制器22还用于通过第二通信模块191接收终端设备预先发送的唤醒声音,并存储唤醒声音。

优选的,警示器13可以为振动器,警示器13用于根据第一警告信息发出振动。

进一步的,提醒装置包括电源20,电源用于向拾音器21、控制器22、警示器13、健康状态探测装置15、第一通信模块16、陀螺仪18以及第二通信模块191提供电能,例如,电源可以为电池。

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正在做家务,同时需要照看一个熟睡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醒的婴孩时,将拾音器21的唤醒词制定为“妈”、“妈妈”或者是婴孩的啼哭,并将配套设备19放置在婴孩睡觉的房间。当婴孩醒来寻找妈妈的时候,“妈”、“妈妈”或者婴孩的啼哭会被拾音器21识别,从而通知用户照顾婴孩。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醒装置,拾音器采集声音信息,控制器根据拾音器采集的声音信息判断是否需要由警示器发出警告,使得听力障碍者在完全丧失听力能力或者残余听力能力发生变化时同样可以得到提醒。本实施例可以协助听力障碍者察觉视角范围外的提醒。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提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提醒装置包括拾音器、控制器、警示器13和用于供用户佩戴的主体结构14,警示器13设置于主体结构14上。

本实施例中的提醒装置集合了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提供的提醒装置的结构和功能,具体描述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

需要说明的是:在执行实施例二中的技术方案时,拾音器还可以采用位于主体结构14上的拾音器11,控制器还可以采用主体结构14内部的控制器12。此时控制器12可将生成的第一警告信息直接发送至警示器1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醒装置,拾音器采集声音信息,控制器根据拾音器采集的声音信息判断是否需要由警示器发出警告,使得听力障碍者在完全丧失听力能力或者残余听力能力发生变化时同样可以得到提醒。本实施例可以协助听力障碍者察觉视角范围外的提醒。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提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提醒方法基于提醒装置实现,提醒装置包括:拾音器、控制器、警示器和用于供用户佩戴的主体结构,警示器设置于主体结构上,方法包括:

步骤s401,拾音器采集声音信息。

步骤s402,控制器根据拾音器采集的声音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发出警告,若判断出需要发出警告时向警示器发出第一警告信息。

步骤s403,警示器根据第一警告信息发出警告。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醒装置,拾音器采集声音信息,控制器根据拾音器采集的声音信息判断是否需要由警示器发出警告,使得听力障碍者在完全丧失听力能力或者残余听力能力发生变化时同样可以得到提醒。本实施例可以协助听力障碍者察觉视角范围外的提醒。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提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提醒方法基于提醒装置实现,提醒装置包括:拾音器、控制器、警示器和用于供用户佩戴的主体结构,警示器设置于主体结构上,方法包括:

拾音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警示器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步骤s501,拾音器采集声音信息。

步骤s502,控制器根据每个拾音器采集的声音信息从多个拾音器中确定出一个拾音器。

具体的,所述控制器从多个拾音器中确定出最先采集到的分贝值高于设定分贝值的声音信息的一个拾音器。

步骤s503,控制器判断确定出的拾音器采集的声音信息的频谱与稳定状态下的声音信息的频谱相比是否发生特定的变化,若判断出确定出的拾音器采集的声音信息的频谱与稳定状态下的声音信息的频谱相比发生特定的变化时向确定出的拾音器对应的警示器发出第一警告信息。

具体的,控制器判断确定的拾音器采集的声音信息的频谱中是否存在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比例的频点,该第一设定比例的频点对应的幅值与稳定状态下的声音信息的频谱中的幅值的差值大于或者等于稳定状态下的声音信息的频谱中的幅值的第二设定比例;若判断出确定的拾音器采集的声音信息的频谱中存在大于或等于第一设定比例的频点,向确定出的拾音器对应的警示器发出第一警告信息。

步骤s504,警示器根据第一警告信息发出警告。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

健康状态探测装置探测出用户的脉搏的跳动频率,并将探测出的脉搏的跳动频率发送至控制器;

控制器判断脉搏的跳动频率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频率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频率阈值,若判断出脉搏的跳动频率小于第一频率阈值或者判断出脉搏的跳动频率大于第二频率阈值时,向第一通信模块发送第二警告信息。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

陀螺仪检测用户的加速度,并将用户的加速度发送至控制器;

控制器判断用户的加速度是否大于设定加速度值,若判断出用户的加速度大于设定加速度值时,向第一通信模块发送第三警告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醒装置,拾音器采集声音信息,控制器根据拾音器采集的声音信息判断是否需要由警示器发出警告,使得听力障碍者在完全丧失听力能力或者残余听力能力发生变化时同样可以得到提醒。本实施例可以协助听力障碍者察觉视角范围外的提醒。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提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提醒方法基于提醒装置实现,提醒装置包括:拾音器、控制器、警示器和用于供用户佩戴的主体结构,警示器设置于主体结构上。

提醒装置还包括:配套设备和第一通信模块,第一通信模块位于所述主体结构上,拾音器和控制器位于所述配套设备中,配套设备还包括第二通信模块。

方法包括:

步骤s601,拾音器采集声音信息。

步骤s602,控制器从声音信息中提取出特征声音,查询预先存储的唤醒声音中是否包括特征声音,若查询出预先存储的唤醒声音中包括特征声音,向第二通信模块发送第一警告信息。

步骤s603,第二通信模块将第一警告信息发送至第一通信模块。

步骤s604,第一通信模块将第一警告信息发送至警示器。

步骤s605,警示器根据第一警告信息发出警告。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

健康状态探测装置探测出用户的脉搏的跳动频率,并将探测出的脉搏的跳动频率发送至控制器;

控制器判断脉搏的跳动频率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频率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频率阈值,若判断出脉搏的跳动频率小于第一频率阈值或者判断出脉搏的跳动频率大于第二频率阈值时,向第一通信模块发送第二警告信息。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

陀螺仪检测用户的加速度,并将用户的加速度发送至控制器;

控制器判断用户的加速度是否大于设定加速度值,若判断出用户的加速度大于设定加速度值时,向第一通信模块发送第三警告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醒装置,拾音器采集声音信息,控制器根据拾音器采集的声音信息判断是否需要由警示器发出警告,使得听力障碍者在完全丧失听力能力或者残余听力能力发生变化时同样可以得到提醒。本实施例可以协助听力障碍者察觉视角范围外的提醒。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