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三维图像虚拟显示系统及方法、信息数据处理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12664发布日期:2019-03-27 10:57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原生态三维图像虚拟显示系统及方法、信息数据处理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图像重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原生态三维图像虚拟显示系统及方法、信息数据处理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从保护学的角度出发,对于浙江海宁汉画像石墓的保护性开发,莫过于对该墓立体三维视像虚拟。经了解,国内外此类研究并不多见。同一原理的立体摄影与立体视像的研究虽起步较早,但由于传统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效率不高等缘故,百年来除用于少量立体电影之外,总体发展非常缓慢。相关技术理论流通碍于与史俱来的行业竞争,在本不宽泛的研究领域,变得越来越窄。直至今天,在国内各家书店,几乎找不到一本关于立体视像的技术书典。国际上,由于近几年数码摄影术的进步和数码媒体传播业的发展,带动了视觉艺术的革新与回归,再度激活了人们对立体图像的希冀。尤其是液晶立体镜片在英国的诞生,给立体视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海宁汉画像石墓的研究方面,依据传统方法是对该墓进行考察研究和拓片纪录。但由于原墓的风化日趋严重,若以传统拓制方法对原画像进行拓片,无疑会带来难以恢复的磨损或灾难性破坏。本发明则通过微漫射光照明(不含紫外线)下的立体摄影,非接触性地对原画像进行拍摄,则可完全避免直接接触带来的磨损或灾难性破坏;同时,通过立体影像虚拟还原的原墓画像,将比拓片效果更具身临其境般的真实。因此,海宁汉画像石墓无论从保护学的角度,还是从汉学、汉画学、博物学角度的研究,都基本上处于停滞阶段。我省海宁汉画像石墓自1973年出土迄今已有35个年头。此间,由于光照、氧化、风化、温度湿度变化以及拓片制作过程不可避免的机械磨损等作用,石刻图像已出现一定程度的模糊及变浅。照此下去,海宁汉画像石墓所能提供给的人文信息、艺术元素、史学价值会越来越少,不远的将来,必然会出现大家都不愿看到的结果。因此,如何对海宁汉画像石墓实施行之有效的科学保护与开发研究,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同一原理的立体摄影与立体视像的研究虽起步较早,但由于传统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效率不高。本发明将采取计算机数字影像技术贯穿拍摄制作全过程,可以完全避免传统胶片化学影像工艺复杂、效率不高的弊端。

(2)海宁汉画像石墓无论从保护学的角度,还是从汉学、汉画学、博物学角度的研究,都基本上处于停滞阶段。其原因是本发明数字虚拟技术尚未介入。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和意义:

艺术与科学两学科,属性差别大,共性语言少。本发明不单单牵涉到科学研究,更要较大幅度地牵涉到古代艺术包括汉文化学的研究,实质上是将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两个罕有沟通的交叉研究领域进行全面结合,给本发明的外观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困难,国内外完全相同的研究也不多见。正是基于以上原因,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就变得非常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生态三维图像虚拟显示系统及方法、信息数据处理终端。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生态三维图像虚拟显示系统,所述原生态三维图像虚拟显示系统包括:

高清数码照相机大景深立体拍摄模块,用于近景至远景大纵深都清晰的立体原生态影像数码材料获取;

计算机影像后期合成处理模块,根据立体原生影像展示要求将立体原生态影像数码文件做最后立体虚拟展示处理;

立体影像的仿生虚拟还原模块,用于仿原生态影像立体还原展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所述原生态三维图像虚拟显示系统的原生态三维图像虚拟显示方法,所述原生态三维图像虚拟显示方法包括:

步骤一:对墓破损之处进行数字虚拟复原和界定;

步骤二:通过古墓原始信息采集并建立三维立体数码图像库,通过立体微光摄影与非接触立体扫描进行立体信息采集、立体影像合成,得到古墓原生态所有的视觉元素以及远近形象的空间深度;

步骤三:选择性的控制三维信息传输量,营造全新的视觉氛围。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具体包括:比较出古墓的地域性差异和艺术个性特色,为原生态的虚拟注入丰厚的内蕴;同时,根据结果对古墓破损之处进行有依据的推理性复原和界定。

进一步,所述步骤二具体包括:通过立体微光摄影与非接触立体扫描进行立体信息采集、立体影像合成;通过分门别类形成以数字文件为基本形式的分镜头资料;结合对古墓原生态复原,形成完整的古墓原生态立体数码图像库;通过计算机图形处理进行二次创作与合成,后经光学、电学、艺术学共同作用,形成全新的具真实三维空间感受的立体视像虚拟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所述原生态三维图像虚拟显示系统的计算机立体投影应用程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所述原生态三维图像虚拟显示系统的信息数据处理终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所述的原生态三维图像虚拟显示系统。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以立体数码影像形式替代海宁汉画像石墓原生态进行虚拟展示、学术交流,给古代艺术原生态的保护与传播,带来极大的便捷。本发明以最新的现代数码技术含一定自创成分,提高制作效率,同时包容和糅合最古老的汉画艺术的内涵,将具有历史记性的文物古迹加以保护与传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原生态三维图像虚拟显示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高清数码照相机大景深立体拍摄模块;2、计算机影像后期合成处理模块;3、立体影像的仿生虚拟还原模块。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原生态三维图像虚拟显示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原生态三维图像虚拟显示系统包括:

高清数码照相机大景深立体拍摄模块1,用于近景至远景大纵深都清晰的立体原生态影像数码材料获取。

计算机影像后期合成处理模块2,根据立体原生影像展示要求将立体原生态影像数码文件做最后处理。

立体影像的仿生虚拟还原模块3,用于仿原生态影像立体还原。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原生态三维图像虚拟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围绕古墓的修建时代与结构、艺术造型特点,综合分析;通过地理考察、民间走访、历史考证以及汉文化学、阴阳学以及墓葬形制、石刻风格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对该墓破损之处进行有依据的推理性数字虚拟复原和界定;

s202:对古墓原始信息采集并建立三维立体数码图像库,通过立体微光摄影与非接触立体扫描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立体信息采集、立体影像合成,对古墓原生态所有的视觉元素以及远近形象的空间深度进行一系列研究试验,系统总结试验数据,取得原始资料;

s203:通过一系列的立体视像实验,全面检验数码三维图像立体视像虚拟所产生的空间纵深与张力,选择性的控制三维信息传输量,营造全新的视觉氛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原生态三维图像虚拟显示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围绕海宁汉画像石墓的修建时代与结构、艺术造型特点,综合分析;通过地理考察、民间走访、历史考证以及汉文化学、阴阳学以及墓葬形制、石刻风格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对该墓破损之处进行有依据的推理性复原和界定;

二期研究,对海宁汉画像石墓原始信息采集并建立三维立体数码图像库,通过立体微光摄影与非接触立体扫描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立体信息采集、立体影像合成,对海宁汉画像石墓原生态所有的视觉元素以及远近形象的空间深度进行一系列研究试验,系统总结试验数据,取得原始资料;

后期研究,主要为海宁汉画像石墓原生态三维视像系统实验阶段,通过一系列的立体视像实验,全面检验数码三维图像立体视像虚拟所产生的空间纵深与张力,选择性的控制三维信息传输量,营造全新的视觉氛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步骤一具体包括:通过地理考察、民间走访、历史考证以及汉文化学、阴阳学以及墓葬形制、石刻风格研究,比较出海宁汉画像石墓的地域性差异和艺术个性特色,为原生态的虚拟注入丰厚的内蕴。同时,根据研究结果对该墓破损之处进行有依据的推理性复原和界定,为准确的再现海宁汉画像石墓原生态三维图像做好全面准备。综合分析下的探索先行,重在为下步的虚拟实验做好铺垫;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步骤二具体包括:通过立体微光摄影与非接触立体扫描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立体信息采集、立体影像合成,对海宁汉画像石墓原生态所有的视觉元素以及远近形象的空间深度进行一系列研究试验,系统总结试验数据,取得第一手原始资料。根据这些资料,通过分门别类形成以数字文件为基本形式的分镜头资料。结合对海宁汉画像石墓原生态复原的进一步研究,形成完整的海宁汉画像石墓原生态立体数码图像库。继之通过计算机图形处理进行二次创作与合成,后经光学、电学、艺术学共同作用,形成全新的具真实三维空间感受的立体视像虚拟系统。这一过程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全面结合,分析总结大量个案,找出规律,进入最后研究阶段;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步骤三具体包括:通过一系列的立体视像实验,全面检验数码三维图像立体视像虚拟所产生的空间纵深与张力,选择性的控制三维信息传输量,营造全新的视觉氛围。实验中出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方案,最后形成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可靠系统理论和成果,全面应用于海宁汉画像石墓原生态三维视像的虚拟。立体视像装置系统研究。海宁汉画像石墓原生态三维图像的再现是通过光学、电学、艺术学的共同作用,而给人以真实三维空间的全新感受的。立体视像虚拟的实质,重在逼真地还原海宁原始汉画像石墓三维图像的本原面貌。

本发明的具体应用实施例:

本发明拟于立体三维图像虚拟的手法,再现海宁汉画像石墓出土前原生状态,使受众以全新多维方式体验汉墓本原所传递的空间张力和古代文化信息含量;同时,原墓则做类似原生态的保护性封存(事实证明这种保护是当前最有效的保护手段)。这样,科学保护与研究开发相得益彰,对浙江历史文化艺术的延伸与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意义。浙江海宁汉画像石墓的地域特色,该墓自身固有的个性魅力,一旦在与汉代历史文化学、哲学(含阴阳学)、艺术学的结合得到全面阐释时,所谓的传承和保护性开发也就从形式走进了内容。“江南第一汉墓”——浙江海宁汉画像石墓也就成为浙江古代民间、民俗文化流变的两千年比照。该墓原生态的虚拟的文化内涵里,也就注入了更为深远的意义。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disk(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