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多场景使用的可拆卸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6571发布日期:2019-06-26 00:48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多场景使用的可拆卸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微型扬声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多场景使用的可拆卸式耳机。



背景技术:

用于音乐欣赏及语音通话的耳机,主要的结构分为两种:耳塞式和入耳式,耳塞式佩戴使用时利用耳廓扣于耳道外端,电声换能器贴于耳道口,将声音传入耳道,但由于耳道是半封闭的,这样的结构造成隔音效果不佳,在嘈杂环境中使用不便,同时久戴也会造成耳廓的不适。入耳式是通过一根导声管,将电声换能器发出的声音延伸出来,佩戴使用时在导声管上套有硅胶套,导声管塞入耳道中,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声腔,但由于其在使用时需将导声管及硅胶套深入耳道,久戴会对耳道和鼓膜形成压迫,引起不适。

目前,市场上的耳机结构大多设计为耳塞式或入耳式,但这两种结构只能择一使用,使用者无法根据环境的嘈杂程度和使用者的需求来改变耳机的结构,给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带来了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便于使用者使用的可拆卸式耳机,既能扣于耳道外端使用,又能塞入耳道使用,且能在多种场景下使用。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多场景使用的可拆卸式耳机,该耳机包括:壳体、电声换能器、插头、换能器前盖和音腔,所述电声换能器与所述插头导线连接,所述电声换能器设置于所述换能器前盖上,所述壳体扣合于所述换能器前盖上,所述音腔与所述换能器前盖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音腔上设置有卡扣,所述换能器前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相配合的槽口,所述音腔旋扣于所述换能器前盖上。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音腔为半球体,所述音腔上斜置有导声管,且所述导声管与所述音腔轴线的夹角为45°-70°。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声管上设置有硅胶套,所述导声管与硅胶套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音腔表面设置有气孔,所述气孔用于平衡所述音腔内外气压。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音腔与换能器前盖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吸音棉,所述吸音棉用于保障所述音腔与换能器前盖连接时的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声换能器的直径为10mm-13mm,且频率响应范围为20hz-20Khz。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插头为3.5mm音频插头或Type-C插头。

依据上述实施例,由于该耳机的音腔与换能器前盖为可拆卸连接,既能扣于耳廓上使用,又能塞入耳道使用,使得使用者能够根据环境的嘈杂程度和自身需求来选用合适的耳机,且可在多种场景下使用,给使用者带来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耳机另一形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耳机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1-壳体;2-电声换能器;3-换能器前盖;31-凹槽;32-槽口;4-音腔;41-导声管;42-气孔;43-硅胶套;44-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申请提供了一种可多场景使用的可拆卸式耳机,该耳机包括:壳体1、电声换能器2、插头(未示出)、换能器前盖3和音腔4。电声换能器2与插头导线连接,换能器前盖3上设置有凹槽31,用于放置电声换能器2,壳体1扣合于换能器前盖3上,音腔4与换能器前盖3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音腔4上设置有卡扣44,换能器前盖3上设置有与卡扣44相配合的槽口32,音腔4旋扣于换能器前盖3上。

将音腔4紧扣于换能器前盖3上,此时耳机为入耳式,使用时,将音腔4塞入耳道中,使耳道形成相对密封的声腔,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且能获得更多低频段的声音信号,可在嘈杂的环境中使用。当取下音腔4时,耳机改变为耳塞式,使用时,将耳机直接扣于耳廓上,使耳道处于半封闭状态,不易影响听力。应当理解的是,使用者可根据环境的嘈杂程度和自身的习惯,在入耳式和耳塞式中任意切换,便于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音腔4为半球体,音腔4上斜置有导声管41,且导声管41与音腔4轴线的夹角为45°-70°,便于将导声管41塞入耳道,提高佩戴时的舒适度。

在一些实施例,导声管41上设置有硅胶套43,硅胶套43用于导声管41进入耳道后,密封耳道,增强隔音效果,同时,还可以保护耳道,防止导声管41塞入耳道时刮伤耳道。导声管41与硅胶套43可拆卸连接,便于硅胶套43的清洁;当硅胶套43损坏时,还可更换硅胶套43,提高耳机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音腔4表面设置有气孔42,气孔42用于平衡音腔4内外的气压,防止因气压不平衡而导致电声换能器2不能正常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音腔4与换能器前盖3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吸音棉(未示出),所述吸音棉用于保障音腔4与换能器前盖3连接时的密封性,防止因密封性不好而导致音质下降,影响听觉感受。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声换能器的直径为10mm-13mm,频率响应范围为20hz-20Khz。

在一些实施例,所述插头为3.5mm音频插头或Type-C插头。

具体地,在较嘈杂的环境中欣赏音乐或语音通话时,将音腔4旋扣于换能器前盖3上,将导声管41塞入耳道中,即可获得更好的隔音效果和低频段声音信号。在安静的环境中,将音腔4取下,直接将耳机卡于耳廓上,以获得舒适的听觉感受。

综上所述,由于该耳机的音腔与换能器前盖为可拆卸连接,既能扣于耳廓上使用,又能塞入耳道使用,使得使用者能够根据使用环境的嘈杂程度和自身需求来选择使用耳塞式或入耳式,给使用者带来便利。在音腔与换能器前盖的接触面设置有吸音棉,能有效保障音腔与换能器前盖连接时的密封性;同时,音腔上设置有气孔,用于平衡音腔内外气压,防止因气压不平衡导致的电声换能器不能正常工作。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