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装置和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83987发布日期:2019-11-20 01:1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收容空间的第一壳体和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并用于发声的扬声器箱,所述扬声器箱包括具有第二收容空间的第二壳体和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所述振膜将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分割出位于所述振膜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前声腔,所述第二壳体包括连通所述前声腔与扬声器箱外部环境的导声通道和与所述振膜正对设置的盖板部,所述前声腔位于所述振膜与所述盖板部之间,所述盖板部包括连通所述前声腔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通口,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对应所述通口设置的单向进气阀,其中,

所述单向进气阀用于将所述第一收容空间中的空气导入所述前声腔内,所述单向进气阀包括一端固设于所述盖板部朝向所述振膜一侧的表面并完全覆盖所述通口的柔性膜、固设于所述柔性膜的加强部以及一端固定于所述加强部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弹性体,所述柔性膜包括与所述盖板部固定的固定部和可相对于所述盖板部上下移动以在所述柔性膜与所述盖板部之间形成进气空隙的自由端部,所述弹性体靠近所述自由端部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膜还包括连接所述自由端部与所述固定部的形变部,所述形变部位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盖板部之间,所述单向进气阀还包括固设于所述柔性膜周缘并远离所述盖板部的一侧表面补强体,所述补强体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补强体和第二补强体,所述第一补强体与所述第二补强体相互间隔形成让位部,所述让位部与所述形变部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膜与所述盖板部粘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膜呈长方形,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自由端部沿所述柔性膜的短轴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呈空心圆柱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口和所述加强部均呈与所述柔性膜形状匹配的长方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强体呈长条形并对应所述固定部设置,所述第二补强体数量为三条且每条所述第二补强体对应所述柔性膜的另外三条边设置,三条所述第二补强体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声通道内的单向出气阀,所述单向出气阀用于将所述前声腔内的空气通过所述导声通道导出至所述扬声器箱外部环境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连通外界环境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进气口和与所述导声通道连通的出气口,所述单向进气阀将所述第一收容空间与前声腔连接,所述单向出气阀将导声通道与出气口连接。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发声装置,包括具有第一收容空间的第一壳体和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扬声器箱,所述扬声器箱包括具有第二收容空间的第二壳体和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包括振膜,所述振膜将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分割出前声腔,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导声通道和与所述振膜正对设置的盖板部,所述前声腔位于所述振膜与所述盖板部之间,所述盖板部包括连通所述前声腔与外界环境的通口,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对应所述通口设置的单向进气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将扬声器箱作为移动终端内的风扇,推动移动终端内外空气循环,从而达到散热作用,有利于移动终端内部降温。

技术研发人员:黄兴志;柳林;童迪江;张哲;吴军;陈志臣;印兆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3
技术公布日:2019.11.1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