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装置和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83987发布日期:2019-11-20 01:18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发声装置和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声装置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众多移动设备之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目前,手机的功能极其多样,其中之一便是高品质的音乐功能,因此,用于播放声音的发声装置被大量应用到现在的智能移动终端之中。

相关技术中,移动终端内部空间狭小,且内部集成大量的热源部件,例如cpu,电池等,因此,移动终端长时间工作后会产生大量热量,散热问题就成为了制约移动终端发展的一大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声装置和移动终端,其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移动终端中的散热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声装置,包括具有第一收容空间的第一壳体和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并用于发声的扬声器箱,所述扬声器箱包括具有第二收容空间的第二壳体和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所述振膜将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分割出位于所述振膜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前声腔,所述第二壳体包括连通所述前声腔与扬声器箱外部环境的导声通道和与所述振膜正对设置的盖板部,所述前声腔位于所述振膜与所述盖板部之间,所述盖板部包括连通所述前声腔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通口,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对应所述通口设置的单向进气阀,其中,

所述单向进气阀用于将所述第一收容空间中的空气导入所述前声腔内,所述单向进气阀包括一端固设于所述盖板部朝向所述振膜一侧的表面并完全覆盖所述通口的柔性膜、固设于所述柔性膜的加强部以及一端固定于所述加强部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弹性体,所述柔性膜包括与所述盖板部固定的固定部和可相对于所述盖板部上下移动以在所述柔性膜与所述盖板部之间形成进气空隙的自由端部,所述弹性体靠近所述自由端部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柔性膜还包括连接所述自由端部与所述固定部的形变部,所述形变部位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盖板部之间,所述单向进气阀还包括固设于所述柔性膜周缘并远离所述盖板部的一侧表面补强体,所述补强体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补强体和第二补强体,所述第一补强体与所述第二补强体相互间隔形成让位部,所述让位部与所述形变部相对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柔性膜与所述盖板部粘接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柔性膜呈长方形,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自由端部沿所述柔性膜的短轴方向延伸。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弹性体呈空心圆柱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通口和所述加强部均呈与所述柔性膜形状匹配的长方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补强体呈长条形并对应所述固定部设置,所述第二补强体数量为三条且每条所述第二补强体对应所述柔性膜的另外三条边设置,三条所述第二补强体一体成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声通道内的单向出气阀,所述单向出气阀用于将所述前声腔内的空气通过所述导声通道导出至所述扬声器箱外部环境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壳体包括连通外界环境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进气口和与所述导声通道连通的出气口,所述单向进气阀将所述第一收容空间与前声腔连接,所述单向出气阀将导声通道与出气口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所述的发声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将扬声器箱作为移动终端内的风扇,推动移动终端内外空气循环,从而达到散热作用,有利于移动终端内部降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发声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沿本发明发声装置短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单向进气阀在进气时与扬声器箱的状态图;

图5是图4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沿本发明发声装置长边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单向进气阀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声装置100,包括具有第一收容空间10的第一壳体1和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1内并用于发声的扬声器箱2,所述第一壳体1包括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冷空气从所述进气口11进入所述第一壳体1内部的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0后,通过所述扬声器箱2内振膜的上下振动推动空气从所述出气口12排出,实现由所述扬声器箱2推动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外空气循环,达到散热作用。

具体的,所述扬声器箱2包括具有第二收容空间210的第二壳体21和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21内的扬声器单体22,所述扬声器单体22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221,所述振膜221将所述第二收容空间210分割出位于所述振膜221与所述第二壳体21之间的前声腔2101。所述第二壳体21包括连通所述前声腔2101与扬声器箱2外部环境的导声通道211和与所述振膜221正对设置的盖板部212,所述前声腔2101位于所述振膜221与所述盖板部212之间。所述盖板部212包括连通所述前声腔2101与外界环境的通口2121,所述发声装置100还包括对应所述通口2121设置的单向进气阀3和设置于所述导声通道211内的单向出气阀4。

再结合图4和5所示,所述单向进气阀3用于将扬声器箱100外部环境中的空气导入所述前声腔2101内,所述单向出气阀4用于将所述前声腔2101内的空气通过所述导声通道211导出至所述扬声器箱100外部环境中。具体的,当所述振膜221向下振动时,将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0内的空气抽进所述前声腔2101,具体可以参见图5所示,图中线头显示空气的流动方向;当所述振膜221向上振动时,所述前声腔2101内的空气从所述单向出气阀4排出到所述第一壳体1外部,也就是说,所述扬声器单体22具有风扇的作用,推动所述第一壳体1内外空气循环,从而达到散热作用。

再结合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单向进气阀3包括一端固设于所述盖板部212朝向所述振膜221一侧的表面并完全覆盖所述通口2121的柔性膜31、固设于所述柔性膜31的加强部32以及一端固定于所述加强部32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弹性体33。所述柔性膜31包括与所述盖板部212固定的固定部311和可相对于所述盖板部212上下移动以在所述柔性膜31与所述盖板部212之间形成进气空隙的自由端部312,所述弹性体33靠近所述自由端部312设置。通过这样的设计,所述单向进气阀3只可允许外部环境的空气进入到所述前声腔2101中,而无法让所述前声腔2101内的空气从所述单向进气阀3排出。

所述通口2121、所述柔性膜31以及所述加强部32均呈长方形,且所述固定部311和所述自由端部312分设于所述柔性膜31沿其长轴方向的两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通口2121、所述柔性膜31以及所述加强部32的形状不限于此。

所述弹性体33呈空心圆柱形,其一端开口固定于所述加强部32,另一端开口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侧表面。当所述振膜221没有上下振动时而处于静止状态时,所述弹性体33处于平衡状态,当所述振膜221向下振动时,通过所述进气空隙让空气流入,此时所述弹性体33处于拉伸状态,对所述振膜221提供一个向上的拉力,;当所述振膜221向上振动时,空气从所述单向出气阀4排出,所述弹性体33对所述振膜221提供一个回复力使所述单向出气阀4快速闭合,使得所述前声腔2101内的空气只通过所述导声通道211排出,避免了空气又再次进入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0。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柔性膜31还包括连接所述自由端部312与所述固定部311的形变部313,所述形变部313位于所述固定部311与所述盖板部212之间,进一步参阅图8,所述单向进气阀3还包括固设于所述柔性膜31周缘并远离所述盖板部212的一侧表面的补强体30,所述补强体30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补强体34和第二补强体35,所述第一补强体34和第二补强体35相互间隔形成让位部36,所述让位部36与所述形变部313相对应,通过设置所述形变部313,可以改善所述柔性膜31的形变能力,实现所述柔性膜31的弯折;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柔性膜31呈长方形,所述固定部311和所述自由端部312沿所述柔性膜31的短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补强体34呈长条形并对应所述固定部311设置,所述第二补强体35数量为三条,且每条所述第二补强体35对应所述柔性膜31的另外三条边设置且三条所述第二补强体35一体设置,具体的,所述第一补强体34与其中一条所述第二补强体35沿所述柔性膜31的短轴延伸,另外两条所述第二补强体35沿所述柔性膜31的长轴延伸。所述柔性膜31与所述盖板部212粘接固定。。

具体的,外界环境的空气通过所述进气口11进入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0后经过单向进气阀3进入前声腔2101,通过所述振膜221的振动将空气通过所述导声通道211经单向出气阀4与所述通口2121连通,所述热空气出气口12与所述导声通道211连通,这样形成空气循环。

当然,所述单向出气阀4同样可以采用所述单向出气阀3的具体结构,但是安装次序相反,保证空气是由所述前声腔2101向所述扬声器箱2外部排出。

所述发声装置100还包括用于安置所述扬声器箱2的电路板5。

再结合图7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200,包括所述的发声装置100,具体的,所述移动终端200可以为手机,其内部的热源部件,例如cpu,电池等产生热量,在所述发声装置100的作用下,加快所述移动终端200内部的空气流通速度,进而取得加速内部降温的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将扬声器箱作为移动终端内的风扇,推动移动终端内外空气循环,从而达到散热作用,有利于移动终端内部降温。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