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传导装置及通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99078发布日期:2020-07-24 16:50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传导装置及通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传导装置及通讯系统。



背景技术:

骨传导技术是将声音转化为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通过人的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传递、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来传递声波,能在嘈杂的环境中实现清晰的声音还原,无需将耳机插入耳孔内,可以有效地接收人体发出的声音或将声音传导至人体,然而,随着骨传导装置的器件老化、结构变形或在运动场景下,可能导致骨传导装置的麦克风、扬声器无法始终紧贴于人体,此时,骨传导装置的声音传输效率将极大的下降。因此,如何提高骨传导装置的声音传输效率,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声音传输效率的骨传导装置及通讯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骨传导装置,所述骨传导装置包括支架、骨传导麦克风、第一骨传导扬声器及第二骨传导扬声器,所述第一骨传导扬声器及所述骨传导麦克风设于所述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二骨传导扬声器设于所述支架的另一端,所述骨传导麦克风包括拾音器及音频放大器,所述拾音器用于采集声音信号并将所述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所述音频放大器电连接所述拾音器,所述音频放大器用于放大所述拾音器的电信号。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接触部,所述骨传导装置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上,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第一接触部受到的压力值。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骨传导装置还包括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及所述音频放大器,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调节所述音频放大器对于所述电信号的放大倍数。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骨传导装置还包括第一开关及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开关连接于所述拾音器与所述音频放大器之间,所述第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及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的断开或导通。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拾音器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音频放大器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三极管及电容,所述三极管的基极端连接所述拾音器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在所述拾音器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端之间,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电容并联,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电容连接于所述拾音器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端之间。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骨传导扬声器包括第一振动部,所述第一振动部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以通过所述第二接触部发出振动信号;所述骨传导装置还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及第三控制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二接触部上,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第二接触部受到的压力值,所述第三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大小调节所述第一振动部发出的振动信号的大小。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三接触部,所述第二骨传导扬声器包括第二振动部,所述第二振动部接触所述第三接触部,以通过所述第三接触部和所述第三接触面发出振动信号;所述骨传导装置还包括第三压力传感器及第四控制器,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三接触部上,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第三接触部受到的压力值,所述第四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大小调节所述第二振动部发出的振动信号的大小。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骨传导装置还包括骨传导控制器及第二开关,所述骨传导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骨传导扬声器,所述骨传导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二开关连接所述第一骨传导扬声器或所述骨传导麦克风;当所述骨传导装置应用于通话场景时,所述第二开关导通所述骨传导控制器与所述骨传导麦克风;当所述骨传导装置接收媒体音频信号时,所述第二开关导通所述骨传导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骨传导扬声器。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骨传导装置还包括蓝牙模块及电源,所述蓝牙模块与所述骨传导控制器相并联,所述电源与所述蓝牙模块相并联。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通讯系统,所述通讯系统包括电子设备及所述的骨传导装置,所述骨传导装置与所述电子设备建立通讯连接。

通过在骨传导装置上设置骨传导扬声器和骨传导麦克风,以实现骨传导装置能够通过骨传导的方式采集声音信号及发射声音信号,由于骨传导装置采用骨传导的方式传输声音信号,而无需将骨传导扬声器和骨传导麦克风插进耳洞,进而释放了用户的耳部,可有效地防止耳朵内空气阻塞,分泌得汗液难以挥发,长时会会滋生细菌,导致耳膜病变,听力受损等问题;而且,在骨传导麦克风的拾音器上设置音频放大器,该音频放大器能够放大拾音器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从而提高骨传导麦克风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强度,进而提高骨传导麦克风的灵敏度,在骨传导装置的两侧设置第一骨传导扬声器与第二骨传导扬声器,以使人体能够接受到立体声音信号,以提高骨传导扬声器的灵敏度,故而提高骨传导装置的传导声音信号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骨传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骨传导装置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骨传导装置的控制流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拾音器与音频放大器的电路图。

图6是图2中的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骨传导装置在通话场景下的硬件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骨传导装置在收听媒体音频场景下的硬件电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实施例之间可以适当的相互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骨传导装置。所述骨传导装置包括但不限于骨传导耳机、骨传导眼镜、骨传导发夹、骨传导助听器等骨传导穿戴装置。本实用新型以骨传导耳机为例进行具体的说明。

请参照图1及图2,所述骨传导装置100包括支架1、骨传导麦克风2、第一骨传导扬声器3及第二骨传导扬声器4。具体的,所述支架1可以为耳机支架,支架1的两端分别夹持或挂在左右耳上。所述第一骨传导扬声器3及所述骨传导麦克风2设于所述支架1的一端。所述第二骨传导扬声器4设于所述支架1的另一端。其中,所述第一骨传导扬声器3与所述第二骨传导扬声器4可以对称设置,以使人体能够接受到两侧的对称的声音信号。

由于第一骨传导扬声器3、第二骨传导扬声器4及骨传导麦克风2皆为骨传导的传输方式传输声音信号,所以第一骨传导扬声器3、第二骨传导扬声器4及骨传导麦克风2皆通过贴合于人体皮肤传输声音信号。具体的,第一骨传导扬声器3、第二骨传导扬声器4可以贴合于耳部附近的骨头的皮肤。所述骨传导麦克风2可以贴合于颅骨或喉骨附近的皮肤。当所述骨传导麦克风2贴合于喉骨附近的皮肤时,骨传导麦克风2和第一骨传导扬声器3之间可连接可伸缩部件,通过拉长可伸缩部件,以使骨传导麦克风2可以贴合于喉骨附近的皮肤。如此,无需将骨传导扬声器3、4和骨传导麦克风2插进耳洞,进而释放了用户的耳部,可有效地防止耳朵内空气阻塞,分泌得汗液难以挥发,长时会会滋生细菌,导致耳膜病变,听力受损等问题。

请参照图3,所述骨传导麦克风2包括拾音器21及音频放大器22。所述拾音器21用于采集声音信号并将所述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所述音频放大器22电连接所述拾音器21。所述音频放大器22用于放大所述拾音器21的电信号。

具体的,所述拾音器21是用于采集现场环境声音再传送到后端设备的一个器件。所述拾音器21包括咪头。咪头是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能量转换器件。拾音器21可以分为数字拾音器21和模拟拾音器21,数字拾音器21就是通过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将模拟的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进行相应的数字信号处理的声音传感设备。模拟拾音器21就只是用一般的模拟电路放大咪头采集到的声音。综上,本实施例中的拾音器21能够采集人体发声产生的声音信号(也是振动信号),并将该声音信号转化为数字电信号或模拟电信号。

具体的,音频放大器22包括但不限于音频放大电路。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仅仅对于骨传导扬声器和骨传导麦克风2的数量进行列举,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骨传导扬声器的数量可以大于两个,骨传导麦克风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当骨传导麦克风2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骨传导麦克风2分别贴合于不同的具有传导声波的骨头区域,以增强人体发声采集到的声音信号。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以骨传导装置100采集人体声波为例。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骨传导装置100还可以采集除了人体之外的生物的声音信号。

通过在骨传导装置100上设置骨传导扬声器和骨传导麦克风2,以实现骨传导装置100能够通过骨传导的方式采集声音信号及发射声音信号,由于骨传导装置100采用骨传导的方式传输声音信号,而无需将骨传导扬声器和骨传导麦克风2插进耳洞,进而释放了用户的耳部,可有效地防止耳朵内空气阻塞,分泌得汗液难以挥发,长时会会滋生细菌,导致耳膜病变,听力受损等问题;而且,在骨传导麦克风2的拾音器21上设置音频放大器22,该音频放大器22能够放大拾音器21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从而提高骨传导麦克风2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强度,进而提高骨传导麦克风2的灵敏度,在骨传导装置100的两侧对称设置第一骨传导扬声器3与第二骨传导扬声器4,以使人体能够接受到两侧的对称的声音信号,进而提高骨传导扬声器的灵敏度,故而提高骨传导装置100的传导声音信号的效率。

在一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3,所述支架1包括第一接触部111。所述骨传导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51。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51设于所述第一接触部111上,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51用于感应所述第一接触部111受到的压力值。具体的,第一接触部111可以为支架1壳体的一部分,第一接触部111相对于支架1的其他壳体部分凸出,以便于接触人体皮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接触部111也可以设于骨传导麦克风2上。所述第一接触部111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接触面11和第一贴合面12。所述第一接触面11用于贴合于人体皮肤。所述拾音器21接触所述第一贴合面12,以通过所述第一贴合面12和所述第一接触面11采集声音信号。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51设于所述第一接触面11上。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51用于感应所述第一接触面11受到的压力值。

具体的,请结合参照图1,所述骨传导麦克风2、第一骨传导扬声器3设于支架1的第一端101。所述骨传导麦克风2相对于第一骨传导扬声器3更靠近所述支架1的第一端101的端部。第二骨传导扬声器4设于支架1的第二端102。第一接触面11和第一贴合面12分别为所述第一端101的壳体的外表面和内表面。骨传导麦克风2的拾音器21接触第一贴合面12。进一步地,骨传导麦克风2的拾音器21贴合于第一贴合面12。当第一接触面11贴合于人体皮肤时,人体发出的声音信号经过骨传导至第一接触面11,并经过第一贴合面12传导至拾音器21,以提高拾音器21采集声音信号的效率。

具体的,第一压力传感器51是将压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器件。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力传感器51可以为微型压力传感器,具体的,第一压力传感器51可以为贴片式压力传感器,以便于将第一压力传感器51贴设于第一接触面11上。换言之,第一压力传感器51接触人体皮肤,用于检测人体皮肤与第一接触面11之间的压力值。可以理解的,当第一压力传感器51检测到的压力值较大(例如大于预设压力值)时,说明第一接触面11紧密贴合于人体皮肤,此时,第一接触面11与人体骨头之间的间距小,使得通过骨传导的声音信号能够更多地传导至第一接触面11,进而更多地传导至拾音器21,提高拾音器21接收声音信号的效率。

通过设置在支架1的第一接触面11上设置第一压力传感器51,以检测人体皮肤与第一接触面11之间的压力值,进而表征出拾音器21接收声音信号的效率。

在一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3,所述骨传导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控制器52。所述第一控制器52电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51及所述音频放大器22。所述第一控制器5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51的压力值调节所述音频放大器22对于所述电信号的放大倍数。

可以理解的,音频放大器22对于拾音器21所接收到的所述电信号的放大倍数可以调节,以便于音频放大器22能够将骨传导麦克风2的灵敏度调节至适合的范围。

具体的,第一控制器52可以为控制芯片。第一压力传感器51将检测到的压力值传输至第一控制器52,所述第一控制器52根据第一压力传感器51所检测的压力值,确定所述第一接触面11或所述第一接触部111与人体皮肤之间的压力大小,并根据所述压力大小调节所述音频放大器22对于拾音器21接收的电信号的放大倍数,以使拾音器21所接收到的电信号能够被放大至适合的倍数,以使骨传导麦克风2具有合适的灵敏度。

一般而言,当人体佩戴骨传导装置100之后,第一接触面11与人体皮肤接触,但是随着骨传导装置100的支架1老化,或者佩戴人体改变,或者在佩戴骨传导装置100运动时,第一接触面11与人体皮肤之间可能会出现间隙。换言之,第一接触面11在某一些场景下无法始终保持与人体皮肤紧密贴合,进而会出现第一接触面11与人体皮肤之间出现间隙的情况,当第一接触面11与人体皮肤之间出现间隙,可能导致从人体骨头传导的声音信号在间隙中受到损耗,进而使得拾音器21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效率降低。

基于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压力传感器51,第一压力传感器51可以在佩戴骨传导装置100始终检测第一接触面11与人体皮肤之间的压力。当第一压力传感器51检测的压力值较小时,说明第一接触面11与人体皮肤之间未紧密贴合,此时,第一控制器52控制音频放大器22对于拾音器21采集到的电信号的放大倍数增大,以使拾音器21获取到所需强度的音频信号,提高骨传导麦克风2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效率。换言之,第一控制器52通过获取第一压力传感器51的实时监测第一接触面11与人体皮肤的压力值,以实时地调整音频放大器22对于拾音器21采集到的电信号的放大倍数,进而调整拾音器21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强度,提高骨传导麦克风2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效率。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4,所述骨传导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开关53及第二控制器54。所述第一开关53连接于所述拾音器21与所述音频放大器22之间。所述第二控制器54电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51及所述第一开关53。所述第二控制器5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51的压力值控制所述第一开关53的断开或导通。

具体的,所述第二控制器54可以为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控制器54、拾音器21、所述第一开关53及所述音频放大器22形成闭合回路。当第一压力传感器51检测到的压力值小于预设值时,说明第一接触面11与人体皮肤之间未贴紧,此时,第二控制器54控制第一开关53导通,从而所述拾音器21与所述音频放大器22之间的连接导通,以使音频放大器22对于拾音器21采集到的电信号进行放大,以使拾音器21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强度达到目标强度;当第一压力传感器51检测到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说明第一接触面11与人体皮肤之间贴紧,此时,第二控制器54控制第一开关53断开,从而所述拾音器21与所述音频放大器22之间的连接断开,无需对拾音器21采集到的电信号进行放大。

结合以上的任意一种实施方式,在一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5,所述拾音器21包括第一连接端211和第二连接端212。所述音频放大器22包括第一电阻221、第二电阻222、三极管223及电容224。所述三极管223包括发射极端225、集电极端226及基极端227。所述三极管223的基极端227连接所述拾音器21的第一连接端211。所述第一电阻221连接在所述拾音器21的第一连接端211与所述三极管223的集电极端226之间。所述第二电阻222与所述电容224并联。所述第二电阻222和所述电容224连接于所述拾音器21的第二连接端212与所述三极管223的发射极端225之间。

具体的,第二电阻222、电容224主要为了提高三极管223的发射极电压。通过改变第二电阻222的阻值能够改变音频放大器22的放大倍数。第一电阻221主要用于适配拾音器21的工作电压,同时也是拾音器21的负载电阻及三极管223的电压负反馈偏置电阻。通过调节电源电压、第一电阻221的电阻值、第二电阻222的电阻值、电容224的电容224值,以使音频放大器22处于电流放大的工作状态,进而对拾音器21所接收的电流进行放大,达到增强骨传导麦克风2的灵敏度的效果。

在一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3,所述支架1还包括第二接触部112。所述第一骨传导扬声器3包括第一振动部31。所述第一振动部31接触所述第二接触部112,以通过第二接触部112传递振动信号。所述骨传导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55及第三控制器56。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55设于所述第二接触部112上。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55用于感应所述第二接触部112受到的压力值。所述第三控制器56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55的压力值大小调节所述第一振动部31发出的振动信号的大小。具体的,第二接触部112可以为支架1壳体的一部分,第二接触部112相对于支架1的其他壳体部分凸出,以便于接触人体皮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接触部112也可以设于所述第一骨传导扬声器3上。所述第二接触部112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二接触面13及第二贴合面14。所述第二接触面13用于贴合于人体皮肤。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55设于所述第二接触面13上。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55用于感应所述第二接触面13受到的压力值。

具体的,第二接触面13和第二贴合面14分别为所述第一端101的壳体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第二接触面13与第一接触面11相间隔设置,第二贴合面14与第一贴合面12相间隔设置。第一骨传导扬声器3的第一振动部31接触第二贴合面14。进一步地,第一振动部31贴合于第二贴合面14。当第二接触面13贴合于人体皮肤时,第一振动部31发出的声音信号经过第二贴合面14及第二接触面13传送至人体,以提高声音信号从第一骨传导扬声器3传导至人体的传导效率。

具体的,第二压力传感器55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压力传感器51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控制器56电连接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55和所述第一振动部31。当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55检测的压力值较小时,说明第二接触面13与人体皮肤之间未紧贴。此时,所述第三控制器56控制所述第一振动部31发出的振动信号增大,以提高人体接收到的振动信号,进而提高人体接收的音频信号,以确保骨传导装置100的音效。具体的,第一振动部31包括振膜(未图示)、连接振膜的线圈(未图示)及与所述线圈磁性耦合的磁体(未图示)。所述第三控制器56电连接线圈。所述第三控制器56控制流经所述线圈的电流增大,线圈带动振膜的振动幅度增大,以使第一振动部31发出的振动信号增大。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用新型未对振膜、线圈及磁体进行图示,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有技术知道第一振动部31的具体结构。当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55检测的压力值较大时,说明第二接触面13与人体皮肤之间紧贴,所述第三控制器56控制所述第一振动部31发出的振动信号减小,以节省电能,并确保骨传导装置100的音效。

在一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6,所述支架1还包括第三接触部113。所述第二骨传导扬声器4包括第二振动部41。所述第二振动部41接触所述第三接触部113,以通过所述第三接触部113传递振动信号。所述骨传导装置100还包括第三压力传感器57及第四控制器58。第三压力传感器57设于所述第三接触部113上。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57用于感应所述第三接触部113受到的压力值。第四控制器58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57的压力值大小调节所述第二振动部41发出的振动信号的大小。具体的,第三接触部113可以为支架1壳体的一部分,第三接触部113相对于支架1的其他壳体部分凸出,以便于接触人体皮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接触部113也可以设于第二骨传导扬声器4上。所述第三接触部113可以包括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三接触面15及第三贴合面16。所述第三接触面15用于贴合于人体皮肤。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57设于所述第三接触面15上。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57用于感应所述第三接触面15受到的压力值。

具体的,第三接触面15和第三贴合面16分别为所述第二端102的壳体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第二骨传导扬声器4的第二振动部41接触第三贴合面16。进一步地,第二振动部41贴合于第三贴合面16。当第三接触面15贴合于人体皮肤时,第二振动部41发出的声音信号经过第三贴合面16及第三接触面15传送至人体,以提高声音信号从第二骨传导扬声器4传导至人体的传导效率。

具体的,第三压力传感器57的结构可以与第二压力传感器55的结构相同。所述第四控制器58电连接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57和所述第二振动部41。当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57检测的压力值较小时,说明第三接触面15与人体皮肤之间未紧贴,所述第四控制器58控制所述第二振动部41发出的振动信号增大,以提高人体接收到的振动信号,进而提高人体接收的音频信号,以确保骨传导装置100的音效。具体的,第二振动部41包括振膜、连接振膜的线圈及与所述线圈磁性耦合的磁体,所述第四控制器58电连接线圈。所述第四控制器58控制流经所述线圈的电流增大,线圈带动振膜的振动幅度增大,以使第二振动部41发出的振动信号增大。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用新型未对振膜、线圈及磁体进行图示,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有技术知道第二振动部41的具体结构。当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57检测的压力值较大时,说明第三接触面15与人体皮肤之间紧贴,所述第四控制器58控制所述第二振动部41发出的振动信号减小,以节省电能,并确保骨传导装置100的音效。

在一实施方式中,请参照图2及图7、图8,所述骨传导装置100还包括骨传导控制器6及第二开关7。所述骨传导控制器6设于支架1内。所述骨传导控制器6电连接所述第二骨传导扬声器4。所述骨传导控制器6通过所述第二开关7连接所述第一骨传导扬声器3或所述骨传导麦克风2;当所述骨传导装置100应用于通话场景时,所述第二开关7导通所述骨传导控制器6与所述骨传导麦克风2。当所述骨传导装置100接收媒体音频信号时,所述第二开关7导通所述骨传导控制器6与所述第一骨传导扬声器3。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7及图8,所述第二骨传导扬声器4与所述骨传导控制器6、所述骨传导麦克风2形成闭合回路;或者,所述第二骨传导扬声器4与所述骨传导控制器6及所述第一骨传导扬声器3形成闭合回路。所述骨传导装置100还包括设于支架1内的蓝牙模块8及电源9。所述蓝牙模块8与所述骨传导控制器6相并联。所述电源9与所述蓝牙模块8相并联。电源9可采用锂离子电池或者可以是具有供电功能的电源电路。

当所述骨传导装置100用于通话场景时,骨传导控制器6控制第二开关7导通第二骨传导扬声器4和骨传导麦克风2,并通过蓝牙模块8与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实现蓝牙连接,同时关闭第一骨传导扬声器3。在此场景下,蓝牙模块8将接收的语音信息通过第二骨传导扬声器4传递给人体实现音频播放;骨传导麦克风2收集人体语音信息,并通过蓝牙模块8发送给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实现送话功能。

当所述骨传导装置100用于收听媒体音频时,骨传导控制器6控制第二开关7导通第一骨传导扬声器3和第二骨传导扬声器4,在此模式下,蓝牙模块8接收到的音频信息将同时通过第一骨传导扬声器3和第二骨传导扬声器4送给人体,实现立体听感效果。

在一实施方式中,骨传导控制器6可以提供至少一个按键。至少一个按键对应于通话场景或收听媒体音频场景。当所述骨传导装置100检测到相应的按键被按下时,切换第二开关7导通不同的回路,从而进入通话场景或收听媒体音频场景。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骨传导装置100可以通过蓝牙模块8检测是通话场景、收听媒体音频场景等哪一种场景,并根据检测结果切换第二开关7导通不同的回路,从而进入通话场景或收听媒体音频场景。

因此在语音通话的过程中,骨传导麦克风2与第二骨传导扬声器4互不干扰,有效解决啸叫的问题,提高通话质量,在听音乐时,使得用户的两边耳朵都能听到声音,实现立体听感效果,满足用户对听感的品质需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通讯系统。所述通讯系统包括电子设备及所述的骨传导装置100。所述骨传导装置100与所述电子设备建立通讯连接,以使所述骨传导装置100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实现语音信号传输或音频信号传输。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掌上电脑、智能手环、多媒体播放器、平板电脑等等。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