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音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96321发布日期:2020-05-01 17:58阅读:702来源:国知局
防水音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箱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水音箱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对于精神方面的享受越来越重视,生活中经常会有室外举行大型的活动如晚会、集会、会议等,因场地较大,通常要使用音箱来传播声音。

音箱作为广播系统终端的主要部分,很多时候都是暴露在户外,下雨时雨水会流入音箱内部,并影响音箱的音质,严重时还可能对音箱的内部结构造成破坏,因此音箱的防水就变得尤为重要。现有的音箱防水结构较为简单,一般是在音箱的箱体外侧固定设置一个全封闭的防水壳,使音箱上开设的若干个放声孔被包裹在防水壳内,从而避免雨水流入音箱内部,达到防水的效果。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音箱外部设置全封闭的防水壳,虽然能够起到防水的效果,然而声音从放声孔传出后,防水壳使声音的传输过程受到阻碍,从而使音箱的音质受到影响,还会造成音箱散热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音箱结构,其具有在保证音箱防水的基础上不影响音箱的音质和散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防水音箱结构,包括箱体,箱体上开设有若干个放声孔,箱体外侧设置有防水壳,防水壳靠近放声孔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个出声孔,防水壳开设出声孔的侧面向靠近箱体的一侧倾斜向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防水壳上开设出声孔,使音箱的放声孔传出的声音能够通过出声孔从防水壳内传输到防水壳的外侧,而且使音箱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也能够从出声孔散发出来,从而保证了音箱的音质不受损伤,还能够使音箱正常散热。下雨时,雨水落在防水壳的顶面上,并沿着防水壳的顶面流下,由于防水壳开设出声孔的侧面向靠近箱体的一侧倾斜向下,从而使雨水能够从防水壳开设出声孔的侧面的顶端竖直落下,尽可能避免雨水沿着防水壳开设出声孔的侧面流入出声孔内,防止雨水进入防水壳内并对音箱的音质造成影响,从而避免因开设出声孔而对防水壳的防水性能产生影响,达到在保证音箱防水的基础上不影响音箱的音质和散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水壳的顶面倾斜设置,并与防水壳开设出声孔的侧面的倾斜方向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壳的顶面倾斜设置,并与防水壳开设出声孔的侧面的倾斜方向相同,在下雨时,雨水落在防水壳的顶面上,大部分的雨水会沿着防水壳顶面的倾斜方向流下,即雨水会沿着防水壳的顶面向远离防水壳上开设出声孔的侧面的方向流下,从而减小了雨水从出声孔流入防水壳内部的可能性,提高了防水壳的防水性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水壳内固定连接有接水槽,接水槽位于出声孔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不慎进入出声孔后,雨水沿着出声孔进入防水壳内,并沿着防水壳的内壁流入接水槽内,避免雨水与音箱直接接触,对音箱起到保护作用,进一步加强了防水壳的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接水槽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的一端与接水槽连通,另一端与防水壳的外侧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排水管,使接水槽内的雨水能够沿着排水管从防水壳的内部排出,避免雨水长期留存在防水壳内而使音箱处于潮湿的环境中,进一步加强了对音箱的保护作用,从而提高了防水壳的防水性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水壳开设出声孔的侧面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挡板,使一部分落在防水壳顶面的雨水能够沿着防水壳的顶面流动到挡板上,并从挡板远离防水壳的一端流下,从而对出声孔起到遮挡作用,进一步减小了雨水流入出声孔的可能性,提高了防水壳的防水性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挡板倾斜设置,挡板的倾斜方向与防水壳顶面的倾斜方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倾斜设置,并与防水壳顶面的倾斜方向相反,有利于雨水从防水壳的顶面流动到挡板上,并沿着挡板的倾斜方向朝着远离出声孔的方向流下,从而进一步加强了防水壳的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水壳是由两个半壳上下或左右扣合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壳是由两个半壳上下或左右扣合而成,便于将防水壳安装到音箱外侧或从音箱上拆卸下来,实现防水壳的可拆卸功能,提高了防水壳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组成所述防水壳的两个半壳之间固定设置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组成防水壳的两个半壳之间固定设置密封圈,使两个半壳之间实现密封的效果,从而在实现防水壳可拆卸功能的同时保证了防水壳的防水性能,提高了防水壳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防水壳上开设有若干个出声孔,且防水壳开设出声孔的侧面向靠近箱体的一侧倾斜向下,使防水壳不仅能够起到防水的效果,还能避免音箱的音质受损,同时保证音箱正常散热;

2、防水壳的顶面倾斜设置,并与防水壳开设出声孔的侧面的倾斜方向相同,使雨水能够沿着防水壳的顶面向远离防水壳上开设出声孔的侧面的方向流下,从而减小了雨水从出声孔流入防水壳内部的可能性,提高了防水壳的防水性能;

3、通过设置挡板,且挡板的倾斜方向与防水壳顶面的倾斜方向相反,使雨水能够沿着挡板的倾斜方向朝着远离出声孔的方向流下,从而进一步加强了防水壳的防水效果;

4、通过设置接水槽和排水管,使不慎进入出声孔的雨水能够流入接水槽内,并沿着排水管从防水壳的内部排出,避免雨水与音箱直接接触,对音箱起到保护作用,进一步加强了防水壳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防水壳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为了显示插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11、放声孔;2、防水壳;21、出声孔;22、插杆;23、插筒;24、限位条;3、挡板;31、密封条;4、密封圈;5、接水槽;6、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一种防水音箱结构,包括箱体1,箱体1外侧设置有防水壳2,箱体1水平放置在防水壳2内。

参照图2,防水壳2是由两个半壳左右扣合而成,参照图3,两个半壳内分别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插杆22和插筒23,插杆22与插筒23配合使用,组成防水壳2的两个半壳之间设置有密封圈4,密封圈4与其中一个半壳固定连接。两个半壳的底面上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条24,限位条24呈c形,限位条24与箱体1的侧面抵接。

安装时,将音箱放置在组成防水壳2的其中一个半壳内,并使音箱的侧面与限位条24抵接,然后将另一个半壳向靠近音箱的方向移动,再将插杆22插入插筒23内,使密封圈4与另一个半壳抵接,从而使两个半壳紧密扣合,此时音箱被卡在两个半壳内的限位条24之间,防止音箱发生晃动。

参照图1,箱体1的一个侧面上开设有若干个放声孔11,防水壳2靠近放声孔11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个出声孔21,防水壳2开设出声孔21的侧面为圆弧面,且防水壳2开设出声孔21的侧面向靠近箱体1的一侧弯曲并倾斜向下。防水壳2的顶面也为圆弧面,且与防水壳2开设出声孔21的侧面的弯曲方向相同,防水壳2的顶面沿着其弯曲方向倾斜向下并与防水壳2的底面固定连接。

参照图1,防水壳2开设出声孔21的侧面的顶端设置有挡板3,挡板3呈圆弧形,且挡板3的顶面与防水壳2的顶面位于同一圆弧面上,挡板3的弯曲方向与防水壳2顶面的弯曲方向相反,参照图2,挡板3由两个半挡板左右拼接而成,两个半挡板分别与组成防水壳2的两个半壳固定连接,两个半挡板之间设置有密封条31,密封条31与其中一个半挡板固定连接。

下雨时,雨水落在防水壳2上,一部分雨水沿着防水壳2顶面的弯曲方向流下,另一部分沿着挡板3的弯曲方向流下,避免雨水从出声孔21进入防水壳2内与音箱接触。音箱工作时,音箱中传出的声音能够通过出声孔21传输到防水壳2外,且音箱产生的热量也能够从出声孔21散发到空气中,从而使防水壳2不仅能够起到防水的效果,还能避免音箱的音质受损,同时保证音箱正常散热。

参照图3,防水壳2内设置有接水槽5,接水槽5位于出声孔21的侧下方,接水槽5与组成防水壳2的其中一个半壳开设出声孔21的侧面固定连接,与另一个半壳开设出声孔21的侧面抵接。接水槽5的底面固定设置有排水管6,排水管6的顶端与接水槽5连通,底端穿过与防水壳2开设出声孔21的侧面相邻的侧面,并与防水壳2的外侧连通。

若有雨水不慎从出声孔21进入防水壳2内,雨水会沿着防水壳2开设出声孔21的侧面流入接水槽5内,并从接水槽5下方的排水管6从防水壳2内排出,从而进一步加强了防水壳2的防水效果,对音箱起到保护作用,避免音箱的音质受损。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下雨时,雨水落在防水壳2上,一部分雨水沿着防水壳2顶面的弯曲方向流下,另一部分沿着挡板3的弯曲方向流下;若有雨水不慎从出声孔21进入防水壳2内,雨水会沿着防水壳2开设出声孔21的侧面流入接水槽5内,并从接水槽5下方的排水管6从防水壳2内排出,从而避免雨水与音箱接触。音箱工作时,音箱中传出的声音能够通过出声孔21传输到防水壳2外,且音箱产生的热量也能够从出声孔21散发到空气中,从而使防水壳2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水效果,还能避免音箱的音质受损,同时保证音箱正常散热。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