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9060发布日期:2020-05-22 22:10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万磁王”手机保护壳,通常包括铝合金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边缘间隔设置第一磁性元件,下壳体边缘对应设置第二磁性元件,上下壳体通过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磁吸卡合连接,随着5g手机越来越普及,铝合金和磁性元件的磁场均会干扰手机的收发信号。另外,上壳体和下壳体均为铝合金,结合边由于铝合金的切割而形成较锋利的边缘,用户在打开或扣合上、下壳体时极易刮伤或夹伤用户手指,用户使用体验差。技术实现要素: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不影响通讯或网络信号的一端终端产品保护壳。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和中框,所述第一盖体上设有屏幕保护膜,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与所述屏幕保护膜相对的盖板,所述中框为软胶框体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之间。所述第一盖体设有第一卡扣部,所述中框朝向所述第一盖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第二卡扣部卡接,所述中框背离所述第一盖体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盖体。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中框的外侧设有缓冲部,缓冲部夹设于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的侧壁之间,且所述缓冲部的外表面显露出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连接并形成内部空间,所述中框设于内部空间内。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体包括第一边框,所述屏幕保护膜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内,所述第一卡扣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的内侧面。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框背离所述中框的一侧设有第一台阶,所述屏幕保护膜的边缘连接于所述第一台阶。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屏幕保护膜外表面与所述第一边框的顶面平齐。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框的顶面为曲面结构,所述屏幕保护膜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边框的顶面弯曲度一致。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盖体包括第二边框,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内,所述中框朝向所述第二盖体的一侧设有第三卡扣部,所述第二边框的内侧面设有第四卡扣部,所述第三卡扣部与所述第四卡扣部卡接;或者,所述中框与所述第二盖体一体成型。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边框远离所述中框的一侧设有第二台阶,所述盖板的边缘连接于所述第二台阶;或者,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二边框一体成型。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屏幕保护膜为透明结构;或者,所述屏幕保护膜和所述盖板均为透明结构。上述移动终端保护壳通过中框、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实现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的连接,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磁性元件,从而有效避免了保护壳对移动终端信号的影响,而且第一盖体通过卡扣结构与软胶结构的中框连接,没有较强的磁吸力和锋利的合金边缘,用户可以轻易合上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避免了用户手指刮伤或夹伤,提高了使用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移动终端保护壳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保护壳另一方向上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保护壳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移动终端保护壳在第二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移动终端保护壳另一方向上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5所示移动终端保护壳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移动终端保护壳100、200第一盖体10第一边框11第一卡扣部12第一台阶13屏幕保护膜14第二盖体20第二边框21第四卡扣部22第二台阶23盖板24中框30第二卡扣部31第三卡扣部32缓冲部33第一侧边34第二侧边3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申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包括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和中框,所述第一盖体上设有屏幕保护膜,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与所述屏幕保护膜相对的盖板,所述中框为软胶框体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之间。所述第一盖体设有第一卡扣部,所述中框朝向所述第一盖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第二卡扣部卡接,所述中框背离所述第一盖体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盖体。上述移动终端保护壳通过中框、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实现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的连接,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磁性元件,从而有效避免了保护壳对移动终端信号的影响。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4,在第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保护壳100包括第一盖体10、第二盖体20和中框30,所述中框30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10和所述第二盖体20之间。所述第一盖体10设有第一卡扣部12,所述中框30朝向所述第一盖体10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扣部31,所述第一卡扣部12与所述第二卡扣部31卡接,所述中框30背离所述第一盖体10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盖体20,即第一盖体10通过与中框30卡扣连接以实现与第二盖体20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体10包括第一边框11和屏幕保护膜14,所述屏幕保护膜14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11内,所述第一卡扣部12设置于所述第一边框11的内侧面。移动终端包裹在第一盖体10、第二盖体20和中框30组成的内部空间内。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中框30为软胶框体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当所述第一卡扣部12与所述第二卡扣部31卡接时,所述中框30发生弹性形变,使第一盖体10上的屏幕保护膜14在中框30的弹力作用下能够保持与移动终端的屏幕主平面紧密贴合,避免出现触屏不灵敏的现象,在保护移动终端的同时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框11背离所述中框30的一侧设有第一台阶13,所述屏幕保护膜14的边缘固定于所述第一台阶13。所述屏幕保护膜14为透明膜结构,可以是钢化玻璃膜或柔性保护膜,屏幕保护膜14的边缘粘接于所述第一边框11,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屏幕保护膜14与所述第一边框11注塑一体成型。为了保证结合表面平整,所述屏幕保护膜14外表面与所述第一边框11的顶面平齐。所述屏幕保护膜14的结构与移动终端的屏幕结构匹配,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屏幕保护膜14为平面结构。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屏幕保护膜14为曲面结构,所述第一边框11的顶面为曲面结构,所述屏幕保护膜14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边框11的顶面弯曲度一致,以保证结合表面的较平滑地过渡连接,提升用户的握持手感。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盖体20包括第二边框21和盖板24,所述盖板24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21内。所述中框30朝向所述第二盖体20的一侧设有第三卡扣部32,所述第二边框21的内侧面设有第四卡扣部22,所述第三卡扣部32与所述第四卡扣部22卡接,以实现所述中框30与所述第二盖体20的连接。所述第二边框21远离所述中框30的一侧设有第二台阶23,所述盖板24的边缘固定于所述第二台阶23。所述盖板24优选为透明板状结构,如钢化玻璃、pc或tpu等材料制成。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盖板24可以由金属材料、皮料或超纤等其他不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台阶23上设夹持槽来夹持所述盖板24的边缘,或者,所述盖板24通过粘接或注塑成型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二台阶23。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盖板24与所述第二边框21一体成型。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中框30可以与所述第二盖体20的第二边框21粘接,或者所述第二盖体20可以与所述中框30一体注塑成型。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扣部31和所述第三卡扣部32分别位于所述中框30的上下两侧,并且从所述中框30的内侧向外侧凸伸。所述中框30的外侧在第二卡扣部31和第三卡扣部32之间还设有缓冲部33。所述缓冲部33夹设于所述第一盖体10与所述第二盖体20的侧壁之间,所述缓冲部33的外表面显露出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具体地,所述缓冲部33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边框11和第二边框21的外表面平齐,以保证三者表面连接处的平滑过渡。缓冲部33的设置有利于弥补第一盖体10与第二盖体20之间的装配误差,又由于缓冲部33也为软胶结构,因此可以提高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抗摔性能。第二实施例请参阅图5至图8,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保护壳200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保护壳100大致相同,区别在于,第一盖体10和第二盖体20的侧壁上下连接并形成内部空间,中框30隐藏设于所述内部空间内。所述中框30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盖体10侧壁的内表面抵接,或所述中框30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盖体20侧壁的内表面抵接,或所述中框30的外表面同时与所述第一盖体10和所述第二盖体20侧壁的内表面抵接。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中框30包括第一侧边34和第二侧边35,沿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200的宽度方向,即图5中的箭头指示方向,所述第一侧边34与所述第二侧边35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边34和所述第二侧边35被包覆地设于所述第一盖体10与所述第二盖体20组成的内部空间,并且抵接所述第一盖体10和所述第二盖体20侧壁的内表面。换句话说,所述第一侧边34与所述第二侧边35均不露出所述移动终端保护壳200,提升移动终端保护壳200整体外观。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中框30的其余侧边也可以包覆于所述第一盖体10和所述第二盖体20内,并抵接所述第一盖体10和/或所述第二盖体20侧壁的内表面。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保护壳通过中框30、第一卡扣部12和第二卡扣部31实现第一盖体10与第二盖体20的连接,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磁性元件,从而有效避免了保护壳对移动终端的信号(尤其是5g信号)造成干扰,而且第一盖体10通过卡扣结构与软胶结构的中框30连接以实现第一盖体10与第二盖体20连接,没有较强的磁吸力和锋利的合金边缘,用户可以轻易合上第一盖体10和第二盖体20,避免了用户手指刮伤或夹伤,提高了使用体验。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