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925418阅读:来源:国知局
时,执行步骤:将所述对焦框的形态由所述第一形态调整为所述第二形态,所述第二形态与所述预设对焦框的最小尺寸相对应;
[0061]第二执行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第二对焦框不小于所述预设对焦框的最大尺寸时,执行步骤:将所述对焦框的形态由所述第一形态调整为所述第二形态,所述第二形态与所述预设对焦框的最大尺寸相对应;
[0062]第三执行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第二对焦框大于所述预设对焦框的最小尺寸且小于所述预设对焦框的最大尺寸时,执行步骤:将所述对焦框的形态由所述第一形态调整为所述第二形态。
[0063]可选的,所述对焦框的形态具体为:对焦框的大小、横对焦框或竖对焦框。
[0064]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65]1、由于采用了当电子设备的图像采集单元具有第一形态的对焦框时,首先,通过所述图像采集但也获得一预览图像,然后,基于所述预览图像,确定对焦物体,接着,确定所述对焦物体与所述对焦框的相对关系,最后,基于所述相对关系,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对焦框的形态进行调整,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将所述对焦框的由所述第一形态调整为与所述对焦物体对应的第二形态的技术手段,根据对焦物体与对焦框的相对关系,对对焦框的形态进行调整,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根据拍摄物体与对焦框的关系,自动改变对焦框的大小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根据拍摄物体与对焦框的关系,自动改变对焦框的大小,进而实现更合理、更精准的对焦。
[0066]2、由于采用了将所对焦框的由第一形态调整为与对焦物体对应的第二形态时,将具有第二形态的第二对焦框与预设对焦框进行比较,当所述第二对焦框小于所述预设对焦框的最小尺寸时,将所述对焦框的形态由所述第一形态调整为所述第二形态,所述第二形态与所述预设对焦框的最小尺寸相对应的技术手段,所以,保证能够正确进行反差度计算。
[0067]3、由于采用了将所对焦框的由第一形态调整为与对焦物体对应的第二形态时,将具有第二形态的第二对焦框与预设对焦框进行比较,当所述第二对焦框不小于所述预设对焦框的最大尺寸时,执行步骤:将所述对焦框的形态由所述第一形态调整为所述第二形态,所述第二形态与所述预设对焦框的最大尺寸相对应,所以,降低了调整的复杂度。
【附图说明】
[006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0069]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中步骤S30的流程图;
[0070]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中步骤S40的流程图;
[0071]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中步骤S50的流程图;
[0072]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中步骤S504的流程图;
[0073]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电子设备的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4]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根据拍摄物体与对焦框的关系,自动改变对焦框的大小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根据拍摄物体与对焦框的关系,自动改变对焦框的大小,进而实现更合理、更精准的对焦。
[0075]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0076]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图像采集单元,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获得一预览图像,其中,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具有第一形态的对焦框;基于所述预览图像,确定对焦物体;确定所述对焦物体与所述对焦框的相对关系;基于所述相对关系,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对焦框的形态进行调整,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将所述对焦框的由所述第一形态调整为与所述对焦物体对应的第二形态。
[0077]根据对焦物体与对焦框的相对关系,对对焦框的形态进行调整,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根据拍摄物体与对焦框的关系,自动改变对焦框的大小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根据拍摄物体与对焦框的关系,自动改变对焦框的大小,进而实现更合理、更精准的对焦。
[0078]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79]实施例一
[008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图像采集单元。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数码相机、卡片相机等,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可以是摄像头,在此仅是举例说明,本申请不做任何限定。
[0081]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82]SlO:通过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获得一预览图像,其中,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具有第一形态的对焦框;
[0083]S20:基于所述预览图像,确定对焦物体;
[0084]S30:确定所述对焦物体与所述对焦框的相对关系;
[0085]S40:基于所述相对关系,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对焦框的形态进行调整,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0086]S50: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将所述对焦框的由所述第一形态调整为与所述对焦物体对应的第二形态。
[0087]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对焦框的形态具体为:对焦框的大小、横对焦框或竖对焦框。
[0088]下面以电子设备是智能手机、图像采集单元是摄像头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中的步骤S1作详细说明。
[0089]假设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具有第一形态的对焦框,用户想要拍摄窗台上摆放的一朵花,那么用户就会按下智能手机上的拍照按钮,通过摄像头就会获得一个包含这朵花的预览图像。
[0090]在执行完步骤S10,获得了所述预览图像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就执行步骤S20:基于所述预览图像,确定对焦物体。
[0091]下面继续以电子设备是智能手机、图像采集单元是摄像头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中的步骤S20作详细说明。
[0092]在用户通过摄像头获得了一个包含一朵花的预览图像后,用户会看到这朵花在预览图像中的第一位置,假设具有第一形态的对焦框在预览图像中具有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当选定所述花朵作为对焦中心,而具有第一形态的对焦框没有容纳这朵花或者没有容纳这朵花的一部分时,通过移动摄像头使得具有第一形态的对焦框能够容纳这朵花或者容纳这朵花的一部分,从而将这朵花确定为对焦物体。
[0093]在执行完步骤S20,确定了对焦物体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就执行步骤S30:确定所述对焦物体与所述对焦框的相对关系。
[009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S30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为:确定所述对焦物体在所述对焦框中的占比。如图2所示,步骤S3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95]S301:获得所述对焦框的对焦中心点的对焦深度值及对焦景深范围值;
[0096]S302:获得所述对焦景深范围值内除所述对焦中心点外M个像素点的深度值,其中M为大于等于I的任一整数;
[0097]S303:从所述M个像素点中提取深度连续的N个像素点,获得用于表征所述对焦物体的深度连续区域,所述深度连续区域包含N个连续像素点,其中N为大于等于I且小于等于M的任一整数;
[0098]S304:确定所述对焦框中的深度连续区域在所述对焦框中的占比,当所述占比大于一预设占比时,所述相对关系为所述对焦物体与所述对焦框适配,当所述占比不大于所述预设占比时,所述相对关系为所述对焦物体与所述对焦框不适配。
[0099]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N个连续像素点中每一个连续像素点的深度值与所述对焦深度值间的深度差异值在预定范围内。
[0100]下面继续以电子设备是智能手机、图像采集单元是摄像头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中的步骤S30作详细说明。
[0101]由于在执行完步骤S20后,具有第一形态的对焦框容纳了一朵花或一朵花的一部分后,为了实现根据拍摄物体的大小,自动改变对焦框的大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要执行步骤S30。首先,具有第一形态的对焦框具有一个对焦中心点,获得所述对焦中心点的对焦深度值及对焦景深范围值。
[0102]假设获得的对焦中心点的对焦深度值是5米,相对应获得的对焦景深范围值是4.94米至5.62米。具体计算景深范围值的方法是现有技术,在此就不再赘述。
[0103]接着,获得除对焦中心点外,预览图像上各个像素点的深度值,再从预览图像上获得深度值在4.94米至5.62米范围内的像素点,假设获得了 100个像素点。
[0104]然后,获得100个像素点中每一个像素点的深度值,并计算出100个像素点中每一个像素点的深度值与对焦深度值5米之间的深度差异值,假设预定范围是-0.20米至0.5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