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热点的选择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474943阅读:来源:国知局
,从各个待接入WiFi热点中,确定一个应用值最大的WiFi热点,并接入确定的WiFi热点,实现WiFi热点的选择与终端开启的应用相关联,提高了 WiFi热点选择的准确性,使得用户能更好的运行和使用终端加载的应用。
[0112]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获取各个待接入热点对应的信号强度;
[0113]所述处理模块20,还用于根据获取的信号强度确定对应的网格信息。
[0114]在本实施例中,终端预存有各个WiFi热点的信号强度组成的网格信息,即由各个WiFi热点不同信号强度所在范围组成的一个矩阵,且所述网格信息中的每个网格对应存储有各个应用在不同运行环境下各个WiFi热点中的应用值。例如,当某个WiFi热点的信号强度发生预设阈值(信号强度的10%、20%等)大小的改变时,作为一个网格并记录一条网格信息,假设用户到了 a点,a点属于网格Gird(网格)A所在的范围,每个网格中保存有各个WiFi热点对应各个应用的应用值,对于GirdA的详细定义如下=GirdA包括以下信息{终端设备号;SSID1信号范围;SSID2信号范围;UE AppX ;UE AppY ;UE AppZ ;},其中,终端设备号:用于表示当前终端,SSIDl (无线网络I)信号范围=SSIDl的信号强度在Valuel与Value+5dBm, Value的单位为dBm,每差5个dBm做一个网格,计算公式为dBm = 1log (功率值 /lmw) ;SSID2 信号范围:SSID2 信号强度在 Value2 与 Value2+5dBm,Value2 单位为 dBm,UE AppX =AppX在该网格中的应用值,UE AppY =AppY在该网格中的应用值,UE AppZ =AppZ在该网格中的应用值。
[0115]终端在获取到各个待接入WiFi热点之后,获取各个待接入WiFi热点对应的信号强度,根据获取的信号强度确定对应的网格信息,即从预存网格信息中确定与获取的信号强度对应的网格。
[0116]在本实施例,通过将WiFi热点的信号强度与应用的应用值相关联,共同确定一个适合当前应用的WiFi热点并接入,进而使得WiFi热点的选择更加准确。
[0117]参照图6,图6为本发明WiFi热点的选择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01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WiFi热点的选择装置还包括:判断模块40和生成模块50。
[0119]所述判断模块40,用于判断各个待接入WiFi热点是否为预存WiFi热点;
[0120]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在判断模块40确定各个待接入WiFi热点为预存WiFi热点时,从获取的网格信息中获取当前应用在所述运行环境各个待接入WiFi热点下的应用值。
[0121]在本实施例中,终端预存有对应有各个应用的应用值的WiFi热点的信息。终端在获取到待接入WiFi热点时,判断各个待接入WiFi热点是否为预存WiFi热点,即判断各个待接入WiFi热点是否具有当前应用的应用值信息。在各个待接入WiFi热点为预存WiFi热点时,从获取的网格信息中获取当前应用在所述运行环境各个待接入WiFi热点下的应用值。在各个待接入WiFi热点不为预存WiFi热点时,即终端未预存有获取到的待接入WiFi热点的信息时,判定这些WiFi热点为新无线网络环境下的WiFi热点。获取各个待接入WiFi热点对应的信号强度,并从待接入WiFi热点中选择一个信号强度值最大的WiFi热点,并接入选择的WiFi热点。终端在接入选择的WiFi热点之后,根据用户对所述应用的操作,得到所述应用在当前WiFi热点下的应用值并保存,以供用户在下次进入该无线网络环境时,能根据应用的应用值来选择WiFi热点接入,使得WiFi热点的选择更加准确。
[0122]所述处理模块20,还用于在判断模块40确定各个待接入WiFi热点不为预存WiFi热点时,根据当前应用及网络资源确定应用的当前的因子和权重;
[0123]所述生成模块50,用于按照确定的因子和权重生成所述当前应用的应用值并将所述当前应用的应用值、运行环境关联保存至对应的网格信息中。
[0124]在本实施例中,终端提前预存有各个WiFi热点下各个应用的应用值,且每个应用值由一定数量的因子和权重构成。终端根据所述当前应用的运行环境及网络资源确定所述当前应用的因子和权重,并按照确定的因子和权重生成所述当前应用的应用值并将所述当前应用的应用值、运行环境关联保存。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由创建WiFi热点的设备(例如,路由器、具有WiFi模块的终端等)与终端共同来确定应用的因子和权重。同样,也可以是在路由器等确定应用的因子和权重,按照确定的因子和权重生成所述当前应用的应用值并将所述当前应用的应用值、运行环境关联保存至对应的网格信息中,并将生成的应用值同步至其他路由器及/或终端,以供其他路由器及/或终端将各个应用的应用值保存。应用值的定义如下:{AppID Factor (因子)I ;Factorl_weight (因子I的权重);Factor2 ;Foctor2—weight ;FoctorN ;FactorN—weight ;Value_under_ssidl ;value_under_ssid2}。其中,AppID:用于标示应用(将各个应用区分开),Factor:因子,从对应用的影响角度可以分为两类:
[0125]1.应用运行的流畅度
[0126]包括用户对UI (用户界面)操作的响应速度,以及媒体文件播放的流畅度,这方面的因子包括:a、应用到外网指定IP地址的速度(bps) ;b、应用与内网指定设备的速度(bps)c、应用与内网指定设备的连接延迟与响应时间(ms) ;d、终端是否可被外网发现(boolO/1) ;e、外网连接终端的速度(bps)等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127]2.媒体的清晰度
[0128]终端播放媒体时的清晰度
[0129]I)应用到指定设备的IP地址抖动(S),抖动表示的是传输过程中上下峰值与平均值的偏差,这个是可以测量的,应用与路由器之间可以测量这个数据,如果一个应用是HIFI听歌的,对抖动要求很高,那么这个应用可以将抖动的权重设置很高,两个路由器,Rl有可能访问外网速度很快,但是抖动很大,R2有可能访问外网速度一般,但是抖动很小,此时应用会选择R2,因为R2的速度已经完全满足了应用需求,但是Rl的抖动不能满足它。
[0130]2)路由器(WiFi热点)是否支持巨型帧(boolO/Ι)巨型帧把以太网的最大帧长扩展到了 9K,几乎把以前的最大帧长扩展了 6倍。加大帧长的好处在于,减少了网络中数据包的个数,减轻了网络设备处理包头的额外开销,这个是路由器是否支持,支持就是1,不支持就是0,如果一个应用是4k局域网内视频播放应用,对效率要求很高,因此这个应用可以对路由器首先进行筛选,支持巨型帧的优先。
[0131]每个因子都有各自的权重Factor_weight,反映了应用对这些因子的需求程度,对应用值影响越大,占的权重越大,影响越小,占的权重越小。
[0132]影响应用的因子可以有多个,因子由应用预设在程序中【即所有因子对应的权重值是设定在应用中,初始的权重值可以由O做为初始值,后期可以根据应用的预设场景进行动态赋值】,要求可测量。每个因子在特定网格中的值是和应用本身相关,和当前所在的网格相关,和当前的终端相关。因子对应的值由终端与路由器共同测量获得。
[0133]我们同时也发现,即使是同一个应用在不同的业务场景(即运行环境)下,对因子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自适应调整因子的权重。
[0134]以下举例说明权重的自适应调整。例如,手机应用中有一个播放器,它既可以播放内网设备某个NAS中已经下载好的视频文件,也可以播放互联网上的视频文件,对于NAS中的视频文件,它甚至可以去外网寻找字幕配合使用。对于这个应用,我们假设当前应用设置的运行环境有三个因子=Factorl:访问外网视频服务器速度;Fact0r2:访问NAS速度;Factor3:访问外网字幕服务器速度。
[0135]我们可以建立若干应用场景【即通过应用记录用户选择的功能属性如播放本地视频文件,字幕文件也在本地从而确定应用场景】。
[0136]S1:用户播放本地视频文件,字幕文件也在本地
[0137]S2:用户播放本地视频文件,没有字幕文件
[0138]S3:用户播放NAS中的视频文件,NAS中已经有字幕文件
[0139]S4:用户播放NAS中的视频文件,NAS中无字幕文件
[0140]S5:用户播放NAS中的4K视频文件;
[0141]S6,用户播放NAS中的图片文件;
[0142]应用建立以下规则:
[0143]1、访问NAS需求的,Factor2基本权重为50%,如果是图片则要求50%权重,如果是一般视频要求是70%权重,如果是4K视频,则权重加大到80%
[0144]2、访问外网视频的,Factorl基本权重为80%
[0145]3、需要访问字幕服务器的,Factor3基本权重为20%,若调整后的权重值的总和不为I时则对每个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应用建立因子的权重的模板(对应规则),具体应用场景在模板中进行匹配,寻找各因子的权重。
[0146]当场景发生切换时,应用按照因子的权重的模板,自动调整权重【即已经预设好了每个场景对应的权重值,比如上面视频播放的实例里面,我已经在应用里面预设好了每个应用场景对应的固定的权重值(如果是SI,则需要将访问内网的权重加到100%,而网络的就减小到0% )】,计算应用值,判定是否需要切换WiFi信号。权重值根据需要做归一化处理。
[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