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551565阅读:来源:国知局
不同的移动终端,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004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建立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的呼叫转移关系多种方式,下面将列举其中两种。
[0045]第一种:
[0046]首先,获得用户输入或者选择的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用户可以在第一移动终端的键盘或虚拟键盘上输入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也可以从联系人列表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号码作为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0047]接着,将用户输入或者选择的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添加到呼叫转移号码列表中。呼叫转移号码列表用于记录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号码的数量和用户设置的第二移动终端的数量一致。
[0048]将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添加到呼叫转移号码列表中,那么第一移动终端就确定了那个移动终端可以接受第一移动终端的呼叫转移,所以也就建立了呼叫转移关系。
[0049]第二种:
[0050]控制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图像;所述图像中包括二维码;
[0051]对所述图像中的所述二维码进行识别,获得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
[0052]将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添加到呼叫转移号码列表中,以建立所述呼叫转移关系Ο
[0053]具体来讲,在第二种方式中,当需要建立呼叫转移关系时,用于执行启动第一移动终端的图像采集单元的第一操作,例如点击相机图像。第一移动终端检测第一操作后,确定用户需要启动图像采集单元,故控制图像采集单元启动,并采集图像。
[005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图像中包括二维码。具体来讲,该二维码是基于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按照生成二维码的规则生成的。所以,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到包括该二维码的图像后,第一移动终端将进一步对图像中的二维码进行识别,进而识别获得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
[0055]在识别出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后,将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添加到呼叫转移号码列表中。那么第一移动终端就确定了那个移动终端可以接受第一移动终端的呼叫转移,所以也就建立了呼叫转移关系。
[0056]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采集包括二维码的图像,并进一步从该图像中识别出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使得用户不再需要自行输入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操作便捷迅速,提高了用户体验。
[0057]建立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呼叫转移关系后,第一移动终端就可以自动转移呼叫请求了。具体来讲,在S102中,第一移动终端根据所处环境中的第一要素判断是否满足呼叫转移条件。其中,第一要素例如为用户或第二移动终端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终端所处环境例如为第一移动终端所在房间,以第一移动终端为中心,半径10m的范围,或者第一移动终端连接的智能家居控制器所控制的家庭等,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0058]当满足呼叫转移条件时,在S103中,第一移动终端就会自动将第一移动终端的呼叫请求转移给第二移动终端。具体来讲,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终端是基于呼叫转移关系将第一移动终端的呼叫请求转移给第二移动终端的。具体可以包括如下过程:
[0059]获得所述呼叫转移号码列表中的所述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将所述呼叫请求转移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0060]当第一移动终端确定转移第一移动终端的呼叫请求时,查询呼叫转移号码列表,然后将呼叫请求转移给呼叫转移号码列表中的第二移动终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呼叫转移号码列表中仅有唯一的号码时,则唯一的号码对应的移动终端就是第二移动终端。第一移动终端获取唯一的号码,按照唯一的号码,将呼叫请求转移到第二移动终端。当呼叫转移号码列表中包括多个号码时,第一移动终端需要从多个号码中确定出一个号码来,这个确定出的号码对应的移动终端就是第二移动终端。为方便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确定出的号码称为第一号码。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第一移动终端可以从多个号码中确定任意一个号码为第一号码,也可以确定用户预先设置的优先级最高的号码为第一号码,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确定出第一号码后,第一移动终端获取第一号码,按照第一号码,将呼叫请求转移到第二移动终端。第二移动终端就是第一号码对应的移动终端。
[0061]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判断所处环境中的第一要素是否满足呼叫转移条件有多种实施方式。本申请将详细介绍其中两种。
[0062]第一种实施方式:
[0063]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处环境中的第一要素为第二移动终端。S102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
[0064]判断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所处环境中的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预设距离;其中,当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和所述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预设距离时,表示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满足所述呼叫转移条件。
[0065]具体来讲,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呼叫转移条件具体为第二移动终端与第一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预设距离,所以第一移动终端判断第一要素是否满足呼叫转移条件,具体就是判断两个终端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预设距离例如5m,10m等,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0066]由于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较远时,表明用户可能没有随身携带第一移动终端。所以当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表示第一移动终端满足呼叫转移条件,需要第一移动终端启动呼叫转移,将自身的呼叫请求转移给第二移动终端。
[0067]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第一移动终端获得与第二移动终端的距离的方式有多种。
[0068]例如第一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自身的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包括第二移动终端的图像,从图像中识别出与第二移动终端的距离。如果第一移动终端采集到的图像中不包括第二移动终端,表示第二移动终端可能已经被移动到第一移动终端的采集范围之外了,那么此时第一移动终端可以默认与第二移动终端的距离为无穷远,进而判断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
[0069]或者智能家居控制器采集包括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距图像,然后基于图像分析出两个终端之间的距离,将分析获得的距离发送给第一移动终端。
[0070]或者用户开启第二移动终端的热点,第一移动终端测量第二移动终端的热点信号强度。然后将当前热点信号强度与标准热点信号强度相比较,进而计算出当前第二移动终端与第一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其中,标准热点信号强度为预先测量或者第一移动终端中的默认值,表示两个移动终端之间距离已知时第一移动终端测量到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热点信号强度。例如用户预先使两个移动终端距离lm,此时第一移动终端测量到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热点信号强度就作为标准热点信号强度。
[0071]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当需要获得两个终端之间的距离时,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0072]举例来说,假设用户携带第二移动终端离家办事,将第一移动终端留在家中。假设预设距离为7m。第一移动终端获得与第二移动终端的距离为无穷远,确定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所以第一要素满足呼叫转移条件,将第一移动终端的呼叫请求转移给第二移动终端。
[0073]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移动终端判断第一要素是否满足呼叫转移条件具体为判断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预设距离,并在两个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确定第一要素满足呼叫转移条件。所以,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一旦第一移动终端发现第二移动终端距离自己较远时,将自动启动呼叫转移。因此,即使用户在忘记启动第一移动终端的呼叫转移,且仅携带第二移动终端时,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