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获取小区密度的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582283阅读:来源:国知局
r>[0047] 假设预设时间段为 2015-07-01,00:00:00 至 2015-07-08, 23:59:59,且根据工参 数据,确定小区A与小区B之间的距离为200米,与小区C之间的距离为300米,与小区D 之间的距离为260米;根据如表1所示的后台服务器数据库,可W获取到该预设时间段内, 小区A的软切换数据如表2所示:
[0048] 表 2
[0049]
[0050] 需要说明的是,表2仅是W表格的形式举例说明软切换数据的形式和内容,并不 是对软切换数据的形式和内容的具体限定。在实际应用中,可W根据实际需求设定软切换 数据的内容和形式,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0051]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篇幅原因,表1和表2仅示例了如何根据后台服务器数据库包 含的软切换发生时间得出软切换数据的一种方式,并不是对具体内容的限定。在实际应用 中,小区间的软切换次数可W达到百次W上。
[0052] 可选的,在后台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可W包括观测小区在预设时间段内与每一个 邻小区发生软切换的次数,当执行步骤SlOl时,则可直接读取在预设时间段内观测小区的 与每一个邻小区的软切换次数。
[0053] 示例性的,如表3所示,示意了一种后台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存储的软切换数据。
[0054] 表 3
[0056] 需要说明的是,表3仅是W表格的形式举例说明软切换数据的形式和内容,并不 是对软切换数据的形式和内容的具体限定。在实际应用中,可W根据实际需求设定软切换 数据的内容和形式,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0057] 假设预设时间段为 2015-07-09, 00:00:00 至 2015-07-16,23:59:59,根据如表 3 所示的后台服务器数据库,可W获取到该预设时间段内,小区A的软切换数据如表4所示:
[0058] 表 4
[0059]
[0060] 102、计算观测小区的责任覆盖距离L。
[0062] 所述m为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观测小区发生软切换的邻小区的数量;所述di为 所述观测小区与第i个邻小区之间的距离;所述rii为所述观测小区与第i个邻小区之间在 所述预设时间段内发生软切换的次数。
[0063] 示例性的,W表4所述的小区A的软切换数据为例,计算小区A的责任覆盖距离 为:
[0064]
W65]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La的计算结果,示例保留了小数点后一位;在实际应用中,可 W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小数点后保留的位数,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0066] 103、根据所述观测小区的以确定所述观测小区的小区密度观测半径R。
[0067] 可选的,根据所述观测小区的L确定所述观测小区的小区密度观测半径R的具体 实现过程,可W包括但不限于下述两个方案: W側方案1 : W例定义所述R=Q礼;其中,所述Q大于0。
[0070] 对于Q取值,可W根据实际的建站结构确定,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0071] 优选的,若建站结构为经典宏蜂窝几何结构,所述Q为1. 5。 阳07引方案2 :
[0073] 根据观测小区的L确定观测小区的小区密度观测半径R,可W包括下述步骤A至 步骤C:
[0074] 步骤A、获取观测小区所属的场景中除所述观测小区之外的每个小区的L;
[00巧]其中,场景是对网络中的小区按照各自的业务性质及地理区域划分后得到,地理 位置及业务性质均相近的小区的集合称为一个场景。
[0076] 具体的,场景中包括的小区可W按照实际情况,根据城市地理地貌、业务情况等来 具体确定,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0077] 示例性的,场景可W包括:密集城区场景、郊县场景、农村场景、商务区场景、校园 场景等等。
[0078] 进一步的,场景中与包括的至少一个小区的对应关系,可W保存至获取小区密度 的装置中;当然,也可W保存至其他设备中,由获取小区密度的装置与该设备交互获取观测 小区所属的场景W及该场景中所包括的小区。
[0079] 具体的,所述获取所述场景中除所述观测小区之外的每个小区的以可W包括下述 两种情况:
[0080] 第一种情况:
[0081] 由获取小区密度的装置计算所述场景中包括的除所述观测小区之外的每个小区 的L。
[0082] 其中,计算所述场景中包括的除所述观测小区之外的每个小区的L的过程,与计 算观测小区的L的过程相同,步骤101和步骤102已经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进行寶 述。
[0083] 第二种情况:
[0084] 由所述场景中包括的除所述观测小区之外的每个小区各自计算自己的L获取小 区密度的装置接收所述场景中包括的除所述观测小区之外的每个小区上报的各自的L。
[00化]其中,所述场景中包括的除所述观测小区之外的每个小区各自计算自己的L的过 程,与获取小区密度的装置计算观测小区的L的过程相同,步骤101和步骤102已经进行了 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进行寶述。
[0086] 步骤B、计算所述场景的平均责任覆盖距离
[0087] 其中,所述L,为所述场景中包括的第j个小区的责任覆盖距离;所述n为所述场 景中包括的小区的数量。
[008引示例性的,假设观测小区为小区A,其L为246. 2米。该小区A属于场景密集城区, 密集城区场景中除了小区A,还包括小区E(Le= 188. 3米)和小区F(LF= 165. 5米),因 此,小区A、小区E、小区F的平均责任覆盖距离为:
[0089]
[0090] 步骤C、计算R=Q蝴。
[0091] 示例性的,假设建站结构为经典宏蜂窝几何结构,则计算R= 1. 5蝴=1. 5*200 = 300 米。
[0092] 104、根据工参数据,统计获取观测范围内的信源数量作为所述观测小区的小区密 度。
[0093] 其中,所述观测范围为W所述观测小区天线功率主瓣方向为切线,WR为半径的 区域。
[0094] 示例性的,参见图2,为观测范围的示意图。
[0095] 具体的,根据工参数据,统计获取观测范围内的信源数量作为观测小区的小区密 度,可W包括:
[0096] 获取工参数据中包括的每个信源的经缔度信息;
[0097] 统计获取经缔度信息在观测范围内的信源的数量作为所述观测小区的小区密度。 [009引示例性的,假设小区A作为观测小区确定的观测范围的区域如图3中扇形区域所 示,根据信源的经缔度信息,可W统计到,除小区AW外,小区C(东经66°,北缔57.5° )、 小区E(东经72。,北缔52。)和小区F(东经56。,北缔54。)位于该观测范围内,因此, 小区A的小区密度为4。
[009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小区密度的方法,通过获取预设时间段内观测小区的软 切换数据,并计算所述观测小区的责任覆盖距离,确定所述观测小区的小区密度观测半径R,再根据工参数据,统计获取观测范围内的信源数量作为所述观测小区的小区密度;其中, 所述观测范围为W所述观测小区天线功率主瓣方向为切线,WR为半径的区域。运样一来, 由于观测范围是观测小区的真实覆盖范围,因此,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小区密度为观 测小区覆盖范围内的信源数量,获取的小区密度指标与网络实际业务情况相符,动态反应 了实际业务分布,进而准确的指导网络建设、优化等工作。 阳100] 实施例二 阳101]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一种获取小区密度的装置40,参见图4,所述装置40可W包 括: 阳102] 获取单元401,用于获取预设时间段内观测小区的软切换数据;其中,所述软切换 数据包括所述观测小区与发生软切换的每个邻小区之间的距离,及与所述每个邻小区发生 软切换的次数; 阳103] 计算单元402,用于计算所述观测小区的责任覆盖距离
;其中,所述m 为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观测小区发生软切换的邻小区的数量;所述di为所述观测小区与 第i个邻小区之间的距离;所述rii为所述观测小区与第i个邻小区之间在所述预设时间段 内发生软切换的次数;
[0104] 确定单元403,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单元402计算的所述观测小区的L确定所述观 测小区的小区密度观测半径R; 阳105] 统计单元404,用于根据工参数据,统计获取观测范围内的信源数量作为所述观测 小区的小区密度;其中,所述观测范围为W所述观测小区天线功率主瓣方向为切线,WR为 半径的区域。 阳106]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403具体用于: 阳107] 获取所述观测小区所属的场景中除所述观测小区之外的每个小区的L;其中,所
述场景中包括预设的小区;
[0108] 计算所述场景的平均责任覆盖距离 其中,所述n为所述场景中包括的 小区的数量; 阳1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