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扬声器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34736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扬声器模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扬声器模组,其包括扬声器模组壳体和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模组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还包括中间连接件,所述下壳上设有凹部,所述凹部的底端设有中间连接件平台,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中间连接件平台固定连接,并所述中间连接件位于所述中间连接件平台和所述扬声器单体之间。本实用新型的中间连接件以独立件的形式设在下壳和扬声器单体之间,由于中间连接件不存在流动溢液问题,因此不会与扬声器单体的振膜之间有干涉,可有效保证振膜的有效面积和扬声器的声学性能。而且中间连接件的厚度可控,有利于提高扬声器的良品率和生产的可控率。
【专利说明】
一种扬声器模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产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壳体。
【背景技术】
[0002]扬声器作为一种用于手机、电视、计算机等电子产品的发声器件,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目前常见的扬声器主要有动圈式扬声器、电磁式扬声器、电容式扬声器、压电式扬声器等,其中的动圈式扬声器因具有制作相对简单、成本低廉、有较好的低频发声优势等特点,而得以广泛应用。
[0003]现有的动圈式扬声器又称为动圈式扬声器模组,其通常包括扬声器模组壳体和扬声器单体,其中,扬声器模组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和下壳配合在一起形成了用于收容扬声器单体的腔体,扬声器单体定位在腔体中,且扬声器单体将腔体分为前声腔和后声腔。
[0004]为了分隔前声腔和后声腔,扬声器单体与扬声器模组壳体的下壳之间的密封常米用点胶密封法实现,即在下壳和扬声器单体的接触面之间点滴胶水等粘结流体以密封扬声器单体和下壳之间的间隙,达到分隔腔体的目的。这种密封方式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粘结流体受压后容易流动并溢至扬声器单体的振膜上,导致振膜的有效面积减小,从而振膜的有效面积和设计面积不相符,影响到扬声器的声学性能。而且这种密封方式的胶层的厚度无法做到各处一致,导致扬声器的良品率和生产的可控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以保证扬声器单体的振膜的有效面积及提高扬声器的良品率和生产的可控率。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扬声器模组壳体和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模组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还包括中间连接件,所述下壳上设有凹部,所述凹部的底端设有中间连接件平台,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中间连接件平台固定连接,并所述中间连接件位于所述中间连接件平台和所述扬声器单体之间。
[0007]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中间连接件平台的形状相匹配。
[0008]更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接件具有首端和末端,所述首端和所述末端对应设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连接件的首端和末端相较于所述中间连接件的主体部分邻近所述扬声器模组的出声孔。
[0010]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接件二次注塑在所述中间连接件平台上。
[0011]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接件平台的周边设有用于限制所述中间连接件位置的限位凸台。
[0012]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接件邻近所述中间连接件平台的表面上设有凸起,所述中间连接件平台上设有与所述凸起相配合的凹槽。
[0013]更优选地,所述凹槽包括自开口朝向远离所述中间连接件方向依次延伸的长方体部和三棱柱部,所述三棱柱部的侧面与所述长方体部的长度方向的表面相连接。[ΟΟ? 4]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接件为橡胶材质。
[0015]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因点胶密封法导致的扬声器单体的振膜的有效面积减小,胶层的厚度不均一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实现的技术任务或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未想到的或者没有预期到的,故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001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中间连接件以独立件的形式设在下壳和扬声器单体之间,由于中间连接件不存在流动溢液问题,因此不会与扬声器单体的振膜之间有干涉,可有效保证振膜的有效面积和扬声器的声学性能。而且中间连接件的厚度可控,有利于提高扬声器的良品率和生产的可控率。
[0017]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18]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的A-A向剖示图;
[0021]图3为图1的爆炸图;
[0022]图4为图3的B处局部放大不意图;
[0023]图5为本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0024]图中标示如下:
[0025]扬声器模组壳体-1,上壳-1I,下壳-12,凹部-121,中间连接件平台-122,凹槽-1220,长方体部-1220a,三棱柱部-1220b,限位凸台-123,扬声器单体_2,中间连接件_3,首端-31,末端-32,凸起-33。
【具体实施方式】
[0026]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7]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0028]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0029]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03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31]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因点胶密封法导致的扬声器单体的振膜的有效面积减小及扬声器的良品率和生产的可控率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扬声器模组,如图1至图4所示,该扬声器模组包括扬声器模组壳体I和扬声器单体2,所述扬声器模组壳体I包括上壳11和下壳12,还包括中间连接件3,所述下壳12上设有凹部121,所述凹部121的底端设有中间连接件平台122,所述中间连接件3与所述中间连接件平台122固定连接,并所述中间连接件3位于所述中间连接件平台122和所述扬声器单体2之间,上述凹部121的底端是指凹部121的底部的表面,上述固定连接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实现,其中,扬声器单体2与中间连接件3的表面相接触。在此,扬声器模组壳体I的上壳11和下壳12配合在一起形成了用于收容扬声器单体2的腔体,扬声器单体2与中间连接件3远离中间连接件平台122的表面相接触,通过上壳11和下壳12对扬声器单体2的挤压而挤压中间连接件3,实现中间连接件3密封扬声器单体2和下壳12之间的间隙,从而扬声器单体2定位在扬声器模组壳体I中,且扬声器单体2将腔体分为前声腔和后声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容易想到,中间连接件3应当由柔性材料制成,以在受到挤压时可变形而填补密封下壳12和扬声器单体2之间的间隙。
[0032]基于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中间连接件3以独立件的形式设在下壳12和扬声器单体2之间,由于中间连接件3不存在流动溢液问题,因此不会与扬声器单体2的振膜之间有干涉,可有效保证振膜的有效面积和扬声器的声学性能。而且中间连接件3的厚度可控,有利于提高扬声器的良品率和生产的可控率。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此前提下,可以尽可能的扩展振膜的设计面积,从而增大辐射面积,提高扬声器的声学性能。上述振膜的设计面积是指振膜在设计时预想的可用于振动发声的面积,上述振膜的有效面积是指扬声器使用时振膜可用于振动发声的面积。
[0033]图1至图4示出了上述扬声器模组可供选择的一种实施结构,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中间连接件3与所述中间连接件平台122的形状相匹配,即中间连接件3的形状面积与中间连接件平台122的形状面积相当,这可以在不改变扬声器模组壳体I尺寸的情况下,使中间连接件3与中间连接件平台122之间的连接强度达到最大。
[0034]为了使中间连接件3被下壳12和扬声器单体2挤压变形后的胀出部分不会在扬声器单体2和下壳12之间的间隙撑起,所述中间连接件3具有首端31和末端32,所述首端31和所述末端32对应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上述“首” “末”仅用于区分中间连接件3的两端。这样,当中间连接件3被下壳12和扬声器单体2挤压变形时,中间连接件3被挤压变形的胀出部件可传递至中间连接件3的首端31和末端32,从而避免在扬声器单体2和下壳12之间的间隙撑起而导致扬声器单体2和下壳12之间不密封。
[0035]为了提供给中间连接件3更多的变形空间,所述中间连接件3的首端31和末端32相较于所述中间连接件3的主体部分邻近所述扬声器模组的出声孔(图中未示出)。
[0036]为了保证中间连接件3和中间连接件平台12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所述中间连接件3二次注塑在所述中间连接件平台122上,由于二次注塑工艺成熟可靠,可实现全自动化生产,因此中间连接件3采用二次注塑工艺成形还有利于提高效率,节省人力资源。
[0037]为了限制中间连接件3的位置,防止中间连接件3被下壳12和扬声器单体2挤压变形后移位,所述中间连接件平台122的周边设有用于限制所述中间连接件3位置的限位凸台123,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限位凸台123的形状与中间连接件3的外边缘相适配。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限位凸台123还与扬声器单体2的边缘相适配,当然,限位凸台123的高度可根据实际需要具体选择,本实用新型在此不作进一步地限定。
[0038]为了提高中间连接件3和下壳1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所述中间连接件3邻近所述中间连接件平台122的表面上设有凸起33,所述中间连接件平台122上设有与所述凸起33相配合的凹槽1220。当中间连接件3采用二次注塑工艺成形时,凸起33和凹槽1220的设置有利于增加中间连接件3和中间连接件平台1220之间的结合力,当中间连接件3采用非二次注塑工艺与中间连接件平台122连接在一起时,凸起33和凹槽1220的设置有利于更可靠地对中间连接件3进行定位。此外,凹槽1220还有利于在中间连接件3被下壳12和扬声器单体2挤压变形时提供更大的变形空间,具体地,当中间连接件3被下壳12和扬声器单体2挤压变形时,中间连接件3被挤压变形的胀出部件可传递凸起33,从而避免在扬声器单体2和下壳12之间的间隙撑起而导致扬声器单体2和下壳12之间不密封。
[0039]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220包括自开口朝向远离所述中间连接件3方向依次延伸的长方体部1220a和三棱柱部1220b,所述三棱柱部1220b的侧面与所述长方体部1220a的长度方向的表面相连接,这种结构的凹槽1220更利于提高中间连接件3和下壳1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并提供给中间连接件3更大的变形空间。
[0040 ]中间连接件3的材质可选用本领域熟知的柔性材料例如TPE (热塑性弹性体)等,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接件3为橡胶材质,从而更好地控制扬声器的成本。
[0041]本实用新型的图5示出了一种扬声器模组的制造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以实现中间连接件3和扬声器模组壳体I之间的较佳结合,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42]I)采用一次成型工艺在扬声器模组壳体I的下壳12上成形凹部121及位于所述凹部121的底端的中间连接件平台122;
[0043]2)采用二次注塑工艺在步骤I)的所述中间连接件平台122上成形中间连接件3,二次注塑工艺的采用不仅可保证中间连接件3和中间连接件平台12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而且还可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节省人力资源;
[0044]3)将扬声器单体2放置在步骤2)的所述中间连接件3的表面上,并将扬声器模组壳体I的上壳11与所述下壳12装配在一起,以使所述上壳11压紧所述扬声器单体2,即得到所述扬声器模组,上述上壳11和下壳12之间的装配可采用本领域熟知的方式例如卡扣等方式实现。
[0045]该制造方法采用二次注塑工艺成形中间连接件3,不但中间连接件3与下壳12之间的连接紧密,而且中间连接件3与扬声器单体2接触的表面较为平整,有利于保证密封的可靠性。
[0046]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主权项】
1.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扬声器模组壳体和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模组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连接件,所述下壳上设有凹部,所述凹部的底端设有中间连接件平台,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中间连接件平台固定连接,并所述中间连接件位于所述中间连接件平台和所述扬声器单体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与所述中间连接件平台的形状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具有首端和末端,所述首端和所述末端对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的首端和末端相较于所述中间连接件的主体部分邻近所述扬声器模组的出声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二次注塑在所述中间连接件平台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平台的周边设有用于限制所述中间连接件位置的限位凸台。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邻近所述中间连接件平台的表面上设有凸起,所述中间连接件平台上设有与所述凸起相配合的凹槽。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自开口朝向远离所述中间连接件方向依次延伸的长方体部和三棱柱部,所述三棱柱部的侧面与所述长方体部的长度方向的表面相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中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为橡胶材质。
【文档编号】H04R9/06GK205622860SQ201620241461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5日
【发明人】郝正恩, 周树芝
【申请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