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影血管造影术用的x-射线成象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44775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减影血管造影术用的x-射线成象设备的制作方法
对相关申请的相互参考本申请是基于并要求对2002年4月3日提交的前日本专利申请2002-100757号的优先权益;它的全部内容在此引用以作参考。
数字减影旋转血管造影术作为获得感兴趣部位的立体DSA图象和平面形状的DSA图象同样也是已知的。在这一技术中,例如,X-射线管和X-射线检测器彼此相对地支撑在构成圆弧形或C形的支承臂的两端,通过围绕停留在这个X-射线管和X-射线检测器之间的对象转动该支承臂可连续地拍摄X-射线图象。在这样的旋转摄影中,可拍摄到同一角度下的注射透影剂前的掩模图象和注射透影剂后的对比图象,而通过对两个图象的减影处理就可显示对比的血管等。这样,通过方便地理解立体图形就能提供适合于诊断的图象。
用于实施这种数字减影旋转血管造影术的常规X-射线成象设备的原理结构以系统视图示于图1中。
如图1所示,常规的X-射线成象设备有一X-射线管1作为X-射线发生器以辐射X-射线;一用于检测这一X-射线的X-射线检测器2;一用于彼此相对地支撑X-射线管1和X-射线检测器2并形成例如C形的支承臂3;一用于固定支承臂3并以它的固定轴为中心旋转这一支承臂3的支承臂驱动单元4,以及一用于检测支承臂3的旋转角度的角度检测器5。此外,常规的X-射线成象设备具有一将从X-射线检测器2输出的图象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A/D转换器6。该设备还包括一用于记录经A/D转换器6转换成数字信号的图象信号的图象存储器7和一用于对从图象存储器7读出的多个图象信号进行减影处理的减影模块(a subtraction module)8。该设备还具有一用于将在减影模块8中由减影处理得到的图象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D/A转换器9;一用于显示D/A转换器9的输出的显示单元10;一主控制器11,和一输入设备12。该主控制器11具有一中央处理单元(CPU)和一存储器,用于控制来自X-射线管1的X-射线辐射,使用支承臂驱动单元4对支承臂3的旋转进行控制,将图象信号带给(fetch)图象存储器7并读出这一图象信号,在减影模块8中对图象信号进行减影处理,等等。该输入设备12具有一键盘、一鼠标、一跟踪球等,用来由操作者向主控制器11适当地输入一组数值等。此外,常规的X-射线成象设备具有一床架13,用于对放置在X-射线管1和X-射线检测器Z之间的台面上受检对象进行定位。
X-射线检测器2通常使用这样的类型,其中的X-射线图象由一图象增强器(此后简称为I.I.)转换成可见光图象,且此可见光图象由电视摄象头经一光学系统被摄影,该光学系统用于控制在I.I.的输出荧光屏上形成的可见光图象的发送量(transmitting amount)。不过,X-射线检测器2也可以由平面板检测器(此后简称为FPD)构成,这是最近得到实际应用并由半导体阵列所形成的,其中在例如一玻璃基板上形成的开关元件和电容器被用光电导电薄膜等覆盖以便将X-射线转换成电荷等。由于这个FPD的输出是数字信号,所以在使用FPD时不需要A/D转换器6。
由这样的X-射线成象设备执行数字减影旋转血管造影术的过程如下。
首先,在由操作者通过输入设备12给出照相开始的指令,使支承臂3围绕躺在床13上的对象按预先登记的角度范围旋转的同时,从X-射线管1发射出X-射线,并拍摄X光的照片。这样,由X-射线检测器2检测到的图象存入图象存储器7中。这时,在支承臂3的同样的角度范围内采集透影剂被注入之前和之后的上述图象。因此,获得了在每一角度位置的掩模图象和对比图象。
然后,在减影模块8中,对比图象和与这个对比图象在相同的角度上采集的掩模图象进行减影处理。这一处理对每一角度连续地进行,它的结果在显示单元10上显示,从而实现旋转DSA图象的再生。
图象采集方式通过在采集掩模图象和对比图象时支承臂3旋转方向的组合而分成4种典型方式,如图2所示。
这就是,图2(A)表示这样一种方式,其中掩模图象是由一掩模程序采集的支承臂3从旋转开始位置到旋转结束位置,然后支承臂3从旋转结束位置返回旋转开始位置,而且对比图象是在这一返回期间由对比程序采集的。这种方式叫做MC模式。
图2(B)表示这样一种方式其中掩模图象是由从支承臂3的旋转开始位置到旋转结束位置的掩模程序采集的,然后实施使支承臂3从旋转结束位置返回到旋转开始位置的返回操作,在这一返回操作期间不发射X-射线(不实施摄影操作),然后支承臂3再一次从旋转开始位置返回,在支承臂3从旋转开始位置到达旋转结束位置的同时对比图象由对比程序采集。这种方式叫做MRC模式。
在这样的MC和MRC模式中,在支承臂3的预定旋转范围中每一预定角度时发射出X-射线,并采集掩模图象和对比图象。通过对在同一角度位置分别拍摄的两个掩模和对比图象进行减影处理就得到了旋转DSA图象。
与此相对比,和MC模式相似,图2(C)表示这样一种方式其中掩模图象是由以支承臂3从旋转开始位置到旋转结束位置的掩模程序采集的,而且对比图象是随后是由支承臂3从旋转结束位置到旋转开始位置返回期间的对比程序(第一对比程序)采集的,而且对比图象在支承臂3再次从旋转开始位置到旋转结束位置时在这一次返回期间由对比程序(第二对比程序)再一次采集。这种方式叫做MCC模式。
此外,与MRC模式相似,图2(D)表示下列方式。这就是,在这种方式中,掩模图象是在由支承臂3的旋转开始位置到旋转结束位置的掩模程序采集的。在此以后,实施支承臂3由旋转结束位置返回到旋转开始位置的返回操作。在这个返回操作期间不发射X-射线(不实施摄影或图象采集操作),然后支承臂3再次从旋转开始位置返回。在支承臂3从旋转开始位置到达旋转结束位置的同时,对比图象由对比程序(第一对比程序)采集,而且对比图象通过再次把支承臂3从旋转结束位置返回到旋转开始位置由对比程序(第二对比程序)在这一返回期间再次采集。这种方式叫做MRCC模式。
由于第二对比图象是这样在MCC模式和MRCC模式下由第二对比程序采集的,所以利用第二对比图象的DSA图象也可以得到。因此,MCC和MRCC模式具有这样的特点它对观察在注入了透影剂的静态脉管中的血流程度特别有效。
然后,将要解释在采集掩模图象和对比图象时支承臂3的旋转角度中时间的变化与减影处理之间的关系。
图3所示的典型图用以说明在MCC模式中的图象采集程序。这就是,当支承臂3被设定在角A和B之间往复运动和旋转时,角A和A'之间的间隔是支承臂3的旋转速度的加速和减速的区域。角B'和B之间的间隔也是旋转速度的减速和加速的区域。这些区域叫做加速/减速区。在角A'和B'之间的间隔是等速区,其中支承臂3的速度是常数。因此,当支承臂3的旋转被设定从角A起动时,支承臂3在区域R1中加速,在区域R2中以恒定速度旋转,在区域R3中则进一步减速。当支承臂3到达角B时,支承臂3立即停止,然后支承臂3的旋转方向反向并且支承臂3从角B开始在区域R4中加速。通过重复这样的操作来实施往复旋转的操作。
当在这样一种旋转角度范围内图象采集的定时在时间上得到遵守时,掩模图象是在加速/减速区域R1(加速)、恒速区域R2和加速/减速区R3(减速)中采集的。第一对比图象是在加速/减速区R4(加速)、恒速区R5和加速/减速区R6(减速)中采集的。此外,第二对比图象是在加速/减速区R7(加速)、恒速区R8和加速/减速区R9(减速)中采集的。在加速/减速区R1(加速)中采集的掩模图象被相对于每个在加速/减速区R6(减速)中采集的第一对比图象和在加速/减速区R7(加速)中采集的第二对比图象进行减影处理。在恒速区R2中采集的掩模图象也类似地被相对于每个在恒速区R5、R8中采集的第一和第二对比图象进行减影处理。此外,在加速/减速区R3(减速)中采集的掩模图象被相对于每个在加速/减速区R4(加速)中采集的第一对比图象和在加速/减速区R9(减速)中采集的第二对比图象进行减影处理。这样,通过这些减影处理就得到了旋转DSA图象。
图4类似地示出的典型图用以说明在MRCC模式中的图象采集程序。角A和A'之间的间隔和角B'和B之间的间隔是加速/减速区。角A'和B'之间的间隔是恒速区。在这一情况下,与MRC模式相似,掩模图象是在加速/减速区R1(加速)、恒速区R2和加速/减速区R3(减速)中采集的。不过,在加速/减速区R4、恒速区R5和加速/减速区R6中只实施支承臂3的返回操作而不实施拍摄操作。第一对比图象是在加速/减速区R7(加速)、恒速区R8和加速/减速区R9(减速)中采集的。第二对比图象是随后在加速/减速区R10(加速)、恒速区R11和加速/减速区R12(减速)中采集的。
此外,在加速/减速区R1(加速)中采集的掩模图象被相对于在加速/减速区R7(加速)中采集的第一对比图象和在加速/减速区R12(减速)中采集的第二对比图象进行减影处理以便以后得到旋转DSA图象。在恒速区R2中采集的掩模图象类似地被相对于每个在恒速区R8,R11中采集的第一和第二对比图象进行减影处理。另外,在加速/减速区R3(减速)中采集的掩模图象被相对于每个在加速/减速区R9(减速)中采集的第一对比图象和在加速/减速区R10(加速)中采集的第二对比图象进行减影处理。
MC模式是这样一种情况,其中在MCC模式中没有拍摄第二对比图象(从R7和R9没有相片)。MRC模式是这样一种情况,其中在MRCC模式中没有拍摄第二对比图象(从R10到R12没有相片)。因此,由于涉及这些图形的减影处理能够方便地根据上述解释猜想出来,所以它的解释在此作了省略。
在数字减影旋转血管造影术中,在支承臂3刚开始旋转之后和刚停止旋转之前支承臂3始终存在一并非恒定转速的加速/减速区。
此外,当除了MRC模式外在上面相应的方式中掩模图象和对比图象进行减影处理时,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其中支承臂3旋转方向不一致性的数据被进行减影处理,尤其是在加速/减速区。就是说,这一情况对应于MCC模式和MC模式中的区R1和R6,区R3和R4,以及在MRCC模式中的区R1和R12,区R3和R10等。在这样的加速/减速区中,支承臂3在加速和减速时的振动状态都不会根据支承臂3的状态条件和支承臂3在往复操作时在返回点的空间位置等条件而相互一致。因此,即使在同一角度上采集的掩模图象和对比图象被进行减影处理,也会产生图象的偏移,即对准错误。因此,会有这样的情况,其中在DSA图象中引起赝象。
此外,在X-射线是当支承臂的位置在旋转期间到达一预定角度的每一次通过产生一次触发而发射的系统中,图象数据的采集速度在加速/减速区比起旋转速度为恒定的恒速区中的采集速度要减慢。因此,当再生拍摄的图象时,存在这样的缺点,即可以作出这样的观察,要使在加速/减速区的图象再生速度相对增加。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当拍摄的图象要按照实时来再生时,存在这样一个缺点,即图象是作为没有帧的非自然图象而再生的,因为没有图象数据。这样,在加速/减速区中,在时间轴的方向上不能正确地表示实际血管对比的情况。
针对这样的缺点,也考虑了只在恒速区采集图象而不把加速/减速区设定为图象采集的对象。不过,当这个方法应用于例如MCC模式和MRCC模式这样的图象采集程序中时,其中该对比程序是返回,在返回区该拍摄被暂时中止。因此,引起了时间上的不连续性,使得这一方法不适合于观察透影剂的流动程度。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属于一种X-射线成象设备,其包括一用于向受检对象发射X-射线的X-射线发生器;一用于检测从该X-射线发生器发射并透过该受检对象的X-射线的X-射线检测器;一用于彼此相对地支撑该X-射线发生器和经过受检对象的X-射线检测器的弧形支承臂;一用于环绕受检对象转动支承臂的支承臂驱动单元;用于在支承臂旋转操作期间采集由X-射线发生器发射的X-射线产生的透影剂注入受检对象之前的掩模图象和透影剂注射后的对比图象的图象采集部件,并且从在同一位置的掩模图象和对比图象得到减影图象;以及定时控制部件,用于在支承臂大体上以恒速旋转的恒速区中相对于支承臂的旋转角控制X-射线的发射定时,以及在支承臂的开始位置和停止位置附近的加速/减速区中控制X-射线的发射定时,使得在恒速区和加速/减速区中这些发射定时彼此不同。
本发明的另外方面将在随后的说明中提出,其中一部分将从说明中显而易见,或者可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学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通过此后将特别指出的手段和组合而实现和获得。
附图简介合并于此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和上面给出的一般性说明和下面给出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一起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表示用于实施数字减影旋转血管造影术的常规X-射线成象设备原理性结构的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在数字减影旋转血管造影术中4种典型和已知的图象采集方式的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MCC模式中常规图象采集程序的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MRCC模式中常规图象采集程序的视图。
图5是表示按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X-射线成象设备的原理性结构的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按照本发明实施例在MRC模式下图象采集程序的视图。
图7是表示按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恒速区和加速/减速区中X-射线发射定时的一个实例的视图。
图8是按照本发明一实施例在MCC模式下图象采集程序的视图。
图9是一表,用于说明按照本发明一实施例当在MCC模式下进行减影处理时掩模图象和对比图象的对应性。
图10是用于说明按照本发明一实施在MRCC模式下图象采集程序的视图。
图11是一表,用于说明按照本发明一实施例当在MRCC模式下进行减影处理时掩模图象和对比图象的对应性。
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下面将参照图5到11详细说明本发明的X-射线成象设备的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X-射线成象设备原理性结构的系统图。在按照本发明这一实施例的X-射线成象设备的结构中,在图1所示的常规X-射线成象设备中增加了一个定时控制器20。其它结构原理上类似于常规X-射线成象设备的结构。每一部分的操作类似于常规X-射线成象设备。因此,在图5中与图1相同的各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且这些部分的说明也作了省略。除了这些相似的部分外,该设备还包括一图象存储器7,一减影模块8和一主控制器11,它们用作图象采集部件。
定时控制器20根据从用来检测支承臂3的旋转角的角度检测器5获得的信息确定X-射线的辐射定时。主控制器11如此工作,以便依据由这个定时控制器20确定的定时来操作X-射线管1。定时控制器20相对于支承臂3在加速/减速区和恒速区中的旋转操作来确定X-射线的辐射定时,使得这些X-射线的辐射定时彼此是不同的。角度检测器5、主控制器11和定时控制器20用作为定时控制部件。
图6是表示支承臂3的旋转角度随时间改变时在MRC模式下图象采集程序的典型视图。与图3和4相似,图6表示支承臂3在角A和B之间往复运动和旋转时的加速/减速区,并且在支承臂3的旋转速度在角A和A'之间和角B和B'之间是加速的和减速的。在角A'和B'之间的间隔是恒速区,其中支承臂3的旋转速度是恒定的。掩模图象在加速/减速区R1(加速)、恒速区R2和加速/减速区R3(减速)被采集。在加速/减速区R4、恒速区R5和加速/减速区R6仅实施支承臂3的返回操作而不实施拍摄操作。然后在加速/减速区R7(加速)、恒速区R8和加速/减速区R9(减速)中采集对比图象。这样的拍摄定时是由定时控制器20确定的,并通过向主控制器11提供它的信号而得以执行。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果在支承臂3以恒速旋转的恒速区内X-射线的辐射定时被设定为某一角度的话,那么根据支承臂3为使其加速或减速所得的在加速/减速区内的旋转速度,在加速/减速区内X-射线的幅射定时可以分级成为比在恒速区内更小的角度而设定得更细。这样的设定是在定时控制器20中实施的。这一情况由图7的典型视图表示。即图7作为一个例子表明在图6中的恒速区R8和加速/减速区R9中X-射线的辐射定时。
在图7所示的这个例子中,例如,设定在恒速区R8内每个旋转角度为1.0度时就拍摄一个照片。例如,该加速/减速区R9被分成三个区域R91、R92和R93。在加速/减速区R91中,即在紧跟着恒速区R8之后这三个区中约1/2处,旋转角度每0.5度就拍摄一个照片。在进一步随后约1/2的加速/减速区R92中,旋转角度每0.25度就拍一次照片。更进一步,在剩下的加速/减速区R93,旋转角度每0.1度就拍照一次。
在这样的加速/减速区中间隔的划分可以根据支承臂3的运行特性来确定,也可以根据顺序检测的支承臂3的旋转速度确定。在每一种情况下,X-射线辐射定时如此确定的,使所采集的图象的时间系列间隔大体上等于在恒速区内的角度间隔(例如每1.0度)所采集的图象的采集速率Tr。此外,上述的采集速率Tr是对图7所示的加速/减速区R9中在角B处的X-射线辐射定时设定的,这时的X-射线辐射也因操作员在支承臂3停止的时间Te之后给出的指令而在角B(支承臂3的停止位置)处继续。
此外,与在恒速区内以恒定的角度间隔采集图象相比,在加速/减速区内的图象可以用等于时间间隔Tr的采集速率来采集,这个Tr是在恒速区中以等角度间隔采集图象的时间。换句话说,在加速/减速区内角度间隔可以是不同的,以允许以恒定的时间间隔Tr进行采集。在一个实例中,当支承臂3的旋转速度被设定为30度/秒且在恒速区内图象采集的角度间隔被设定为2.0度/帧时,在恒速区内的图象采集速率相当于15帧/秒。因此,在加速/减速区内由于在加速/减速区内的触发通过以一秒钟15个脉冲辐射X-射线而使图象也能够以15帧/秒的采集速率来采集。这样,图象采集可以等于恒速区的速率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的X-射线成象设备中在恒速区和加速/减速区内的这些拍摄定时已经相对于恒速区R8和加速/减速区R9作了说明。不过,这些拍摄定时仍相对于其它恒速区和加速/减速区被类似地设定。另外,已经对MRC模式作了说明,而其它的MC模式、MCC模式和MRCC模式的说明是和MRC模式的说明相似的。
这样,按照本发明,当以实时再生DSA图象时,通过在加速/减速区中将在时间上的图象采集速率设定为大体上等于在恒速区中的速率,就可以像自然图象那样观察DSA图象。
用于减少因支承臂在臂的加速/减速区内的振动所引起的图象偏移的实施方式,将在下面作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加以说明。
图8所示的典型视图用以说明一种情形,其中本发明一实施例被应用于MCC模式下的图象采集。这个实施方式当参考图8并与作为常规例子而示出的图3进行比较时就容易理解。
这就是说,在按常规方式示于图3的MCC模式中,掩模图象是在加速/减速区R1(加速)、恒速区R2和加速/减速区R3(减速)中采集的。第一对比图象是在加速/减速区R4(加速)、恒速区R5和加速/减速区R6(减速)中采集的。另外,第二对比图象是在加速/减速区R7(加速)、恒速区R8和加速/减速区R9(减速)中采集的。支承臂3的加速、恒速和减速在角A和B之间重复,并且支承臂3通过上面的采集流程而往复运动和旋转。
与此相反,在本实施例中,支承臂3在加速/减速区R1(加速)中采集掩模图象之前超前一个行程就起动。就是说,如果常规的角A被设定为旋转的开始位置,则在这个实施例中角B被设定为旋转的开始位置,如图8所示。增加了掩模图象,它是在加速/减速区R01(加速)和加速/减速区R03(减速)中采集的。此后,和常规的情况相似,该掩模图象和第一及第二对比图象是在从R1到R9的间隔期间采集。在恒速区R02中不采集图象。
按这一方式采集的掩模图象和第一及第二对比图象的减影处理相应地对每个加速/减速区实施。这包括角A附近的加速区,角A附近的减速区,角B附近的加速区,角B附近的减速区,以及恒速区,如图9的表中所示。即对应性按这样来实施,使区R01的掩模图象相对于区R4的对比图象作减影处理,区R2的掩模图象相对于区R5的对比图象作减影处理,区R03的掩模图象相对于区R6的对比图象作减影处理(此后被省略掉)。
从这些图9和8可以理解,支承臂3的旋转方向对应于相互间的减影处理来说在角A附近的加速区R01和R4、角A附近的减速区R03和R6、角B附近的加速区R1和R7,以及角B附近的减速区R3和R9分别是相同的。这样,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相对于掩模图象和对比图象,表示支承臂3的旋转方向一致性的数据在减影处理中总是彼此相减的,尤其是在加速/减速区中。因此,即使支承臂的振动状态在加速和减速时间彼此间并不一致,但它的影响不会表现出来,所以不会因减影处理而引起图象偏移,即对准错误。因此,可以防止在DSA图象中产生赝象。
几乎不用惧怕在恒速区中振动状态会改变,即使支承臂3的旋转方向是不相同的。因此,在增加的恒速区R02中并不采集掩模图象,而且在恒速区R2中得到的掩模图象被利用在相对第一和第二对比图象进行减影处理中,以便减少X-射线向受检对象的照射。
在MRCC模式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0的典型视图所示,在返回操作期间在加速/减速区R4(加速)和加速/减速区R6(减速)也采集掩模图象。
这就是说,在如图4所示的常规MRCC模式中,和MCC模式类似,掩模图象是在加速/减速区R1(加速)、恒速区R2和加速/减速区R3(减速)中采集的。在随后的加速/减速区R4、恒速区R5和加速/减速区R6中只实施支承臂3的返回操作而不实施拍摄操作。但是,在本发明中,如图10所示,掩模图象在返回操作期间也在加速/减速区R4(加速)和加速/减速区R6(减速)中采集。但是,在恒速区R5中并不采集掩模图象,其理由和图8所示的MCC模式的情况下恒速区R02中的理由相类似。
如图11中的表所示,以这样方式采集的掩模图象和第一及第二对比图象的减影处理是相应地对每个角A附近的加速区和角A附近的减速区、角B附近的加速区和角B附近的减速区、以及恒速区在每个加速/减速区内实施的。即对应性是这样实施的,使区R1的掩模图象相对区R7的对比图象进行减影处理,区R2的掩模图象相对区R8的对比图象进行减影处理,而且区R3的掩模图象相对区R9的对比图象进行减影处理(此后被省略)。
因此,在MRCC模式的情况下,在本发明中,从图11和10也可以理解,支承臂3的旋转方向相对于相互间的减影处理来说,在角A附近的加速区R1和R7,角A附近的减速区R3和R9,在角B附近的加速区R4和R10、以及角B附近的减速区R6和R12分别是相同的。在支承臂3相同旋转方向的这一区中的掩模图象和对比图象被进行减影处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加速和减速时间中支承臂的振动状态彼此并不相互一致,它的影响也不会出现以致于引起由于减影处理造成的图象偏移即对准错误。因此,能够防止在DSA图象中产生雁象。
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们通过对本说明书的考虑和对在此公开的本发明的实践将会是明显的。这里的意图是,说明书和举例的实施方案只被认为是示范性的,本发明的真实范围和精神则由随后的权利要求书指明。
权利要求
1.一种X-射线成象设备,包括一被配置成向受检对象辐射X-射线的X-射线发生器;一被配置成检测从上述X-射线发生器辐射并且透过上述受检对象的X-射线的X-射线检测器;一被配置成彼此相对地支撑上述X-射线发生器和上述X-射线检测器的弧形支承臂;一被配置成围绕上述受检对象转动上述支承臂的支承臂驱动单元;图象采集部件,它被配置成在上述支承臂旋转操作期间在注射透影剂到上述受检对象之前和在注射上述透影剂之后采集由从上述X-射线发生器辐射的X-射线产生的掩模图象和对比图象,并从上述掩模图象和上述对比图象得到在同一位置的减影图象;以及定时控制部件,它被配置成在上述支承臂以大体上以恒速旋转的恒速区以及在靠近该支承臂的起始位置和停止位置的至少一个位置的加速/减速区中相对于上述支承臂的旋转角来控制X-射线的辐射定时,其中在上述恒速区中的辐射定时和上述加速/减速区中的辐射定时是不同的。
2.按照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中上述定时控制部件在上述加速/减速区中如此控制辐射定时,使得设定的第一角度间隔要比在上述恒速区内的辐射定时设定的更窄。
3.按照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中上述定时控制部件控制在上述恒速区内的辐射定时以使在该恒速区中按每一预定的角度辐射X-射线,并且控制在上述加速/减速区内的辐射定时,以便根据在上述恒速区中X-射线的辐射定时所确定的每一时间间隔在该加速/减速区内辐射X-射线。
4.按照权利要求2的设备,其中上述定时控制部件控制在上述加速/减速区中的X-射线的辐射定时,以便按照该支承臂在该加速/减速区内的旋转速度设定不同的角度间隔。
5.按照权利要求4的设备,其中上述定时控制部件控制在上述加速/减速区中的辐射定时,使得上述加速/减速区按照该支承臂的旋转速度来确定被划分成多个子区。
6.按照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中上述定时控制部件控制在上述加速/减速区中该支承臂在停止状态时X-射线的辐射定时,以便根据在上述恒速区内X-射线的辐射定时设定每个时间间隔。
7.按照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中上述图象采集部件在上述支承臂要起动或停止该臂时分别经过加速/减速区而往复一次的同时以及在该臂经过以大体上恒定速度旋转的恒速区的同时,分别采集上述掩模图象和上述对比图象,其中上述图象采集部件在减影处理中使用上述支承臂在相同的旋转方向和相同的旋转角度中采集的上述掩模图象和上述对比图象来获得减影图象。
8.按照权利要求7的设备,其中上述图象采集部件在减影处理中使用上述支承臂一次往复期间所形成的第一恒速区和第二恒速区之一中所得到的上述掩模图象,其中上述图象采集部件使用在上述恒速区中所得到的上述对比图象。
9.按照权利要求7的设备,其中上述X-射线发生器停止X-射线的辐射,以便在上述支承臂的一次往复期间形成的第一恒速区和第二恒速区之一中不采集上述掩模图象。
10.一种X-射线成象设备,包括一被配置成向受检对象辐射X-射线的X-射线发生器;一被配置成检测从上述X-射线发生器辐射并且透过上述受检对象的X-射线的X-射线检测器;一被配置成彼此相对地支撑上述X-射线发生器和上述X-射线检测器的弧形支水臂;一被配置成围绕上述受检对象转动上述支承臂的支承臂驱动单元;图象采集部件,它被配置成在上述支承臂往返一次而分别经过为使该臂起动和停止中的至少之一的加速/减速区以及经过为使该臂以大体上恒定速度旋转的恒速区的同时,分别在注射透影剂之前采集掩模图象和在注射该透影剂之后采集对比图象,其中该图象采集部件对至少在上述加速/减速区中采集的上述掩模图象和上述对比图象进行减影处理中,使用在该支承臂的相同旋转方向和相同旋转角度中采集的上述掩模图象和上述对比图象。
11.按照权利要求10的设备,其中所述恒速区包括第一恒速区和第二恒速区;以及其中上述图象采集部件在上述掩模图象的减影处理中使用在第一恒速区和第二恒速区之一中采集的掩模图象,上述图象采集部件还使用在上述恒速区中采集的上述对比图象。
12.按照权利要求10的设备,其中上述X-射线发生器停止X-射线的辐射,以便在第一恒速区和第二恒速区之一中不采集上述的掩模图象。
13.一种X-射线成象设备,用于在彼此相对地支撑一X-射线管和一X-射线检测器的弧形支承臂每一个预定的转动角时辐射X-射线穿过受检对象,并且在弧形臂往复运动和在一预定角度范围转动的同时采集受检对象的X-射线图象,上述X-射线成象设备包括图象采集装置,用于在上述支承臂的转动操作期间在把透影剂注入上述对象之前和在把上述透影剂注入之后采集由上述X-射线发生器辐射的X-射线形成的掩模图象和对比图象,并从上述掩模图象和上述对比图象得到在同一位置上的减影图象;以及定时控制装置,用于在使上述支承臂以大体上恒速旋转的恒速区内和在上述支承臂的起动位置和停止位置至少之一附近的加速/减速区内相对于上述支承臂的旋转角度来控制X-射线的辐射定时,其中在上述恒速区内的辐射定时和上述加速/减速区内的辐射定时是不同的。
14.按照权利要求13的设备,其中上述定时控制装置控制在上述加速/减速区内X-射线的辐射定时,以使角度间隔设定得比上述恒速区内X-射线的辐射定时更窄。
15.按照权利要求13的设备,其中上述定时控制装置控制在上述恒速区内的辐射定时,以使在上述恒速区内按每一预定的角度辐射X-射线,并且控制在上述加速/减速区内的辐射定时,以便根据在上述恒速区内的X-射线的辐射定时间隔所确定的每一时间间隔在上述加速/减速区内辐射X-射线。
16.按照权利要求14的设备,其中上述定时控制装置控制在上述加速/减速区内的X-射线辐射定时,以便按照上述支承臂在上述加速/减速区内的旋转速度设定不同的角度间隔。
17.按照权利要求16的设备,其中上述定时控制装置控制在上述加速/减速区内X-射线的辐射定时,使得上述加速/减速区按照上述支承臂的旋转速度来确定被划分成多个子区。
18.按照权利要求13的设备,其中上述定时控制装置控制在上述加速/减速区内在上述支承臂在停止状态时X-射线的辐射定时,以便根据在上述恒速区内X-射线的辐射定时设定每个时间间隔。
全文摘要
一种X-射线成象设备,在彼此相对地支撑一X-射线管和一X-射线检测器的弧形支承臂往复运动并在预定角度范围转动时,在该弧形臂的每一预定旋转角度辐射X-射线穿过一受检对象。然后X-射线成象设备在向受检对象注射透影剂之前采集掩模图象,并在注射之后采集对比图象。X-射线辐射定时是这样控制的,使在支承臂的起动位置和停止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附近的加速/减速区内X-射线图象的采集速率大体上等于使支承臂以大体上恒速旋转的恒速区中的采集速率。
文档编号H05G1/60GK1448112SQ03108659
公开日2003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3日
发明者小泽政広, 白石邦夫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