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线及应用此缆线的缆线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27722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缆线及应用此缆线的缆线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缆线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缆线的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各种类型电子装置无论其提供何种的功能,多数都会设置如电源线或信号线等缆线,电源线用以传递电能至电子装置,信号线用以传输信号至电子装置,而缆线与电子装置结合的方式大致上可分为可分离式设计与不可分离式设计。可分离式设计即缆线需要与电子装置分离,其中缆线的末端设计成一插头,电子装置则是设置有与插头匹配的插座,将插头插置于插座上,即使得缆线结合于电子装置。而电子装置的插座的装设位置,必须要考虑电子装置内部电子零组件的配置关系。不可分离式设计即缆线固定于电子装置后即无法分离,其中缆线的末端设计一结合部,电子装置其机壳包括有上壳体与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设置有相对应的上结合槽与下结合槽,组装上壳体与下壳体,使缆线的结合部夹置于上结合槽及下结合槽。而缆线固定于电子装置的装设位置,仅能在上壳体与下壳体结合的位置处。已知缆线与电子装置不可分离式的设计,其缆线固定于电子装置的装设位置,仅能在上壳体与下壳体结合的位置处,在电子装置的外观上即受到相当大的限制。譬如,如欲使电子装置在外观上不易看见缆线而将缆线结合于电子装置的底部(下壳体的底部),则仅能采用插头插座形式,但如缆线不需与电子装置分离,插头插座形式则是增加了生产制造的成本。而为了解决此一问题,亦有厂商将缆线的结合部上设有外螺纹,缆线自下壳体的圆形穿孔穿过后,以一外径大于圆形穿孔的螺帽旋入结合部的外螺纹,而使得缆线结合于下壳体的位置。但采用螺帽及外螺纹的设计,增加额外的组装程序,并且必须要采用工具来组装,亦同样增加了生产工艺成本。
发明内容现有将缆线结合于电子装置的底部,多数采用插头插座的形式,或是采用螺帽结合的形式,虽然克服了电子装置外观上的问题,但却只能采用较复杂的方式,以致于增加了组装程序及生产成本,尚非将缆线结合于电子装置的最佳设计。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直接结合固定于电子装置的缆线结构及应用此缆线的缆线组合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缆线及应用此缆线的缆线组合结构缆线,将缆线直接结合固定于一组合构件上,组合构件上设有一结合孔,结合孔为长矩形孔,并于结合孔短边的两侧具有定位部,并且在对应定位部的位置处设有多个止挡块。而其中的缆线包括有一线体以及一设于线体末端的固定头,固定头具有一应力释放部及一结合部,结合部为一长矩形体,结合部直接地伸入结合孔并旋转一角度移至定位部,使缆线的结合部与组合构件形成干涉限制,以将线体通过固定头直接地被固定于组合构件上。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缆线及应用此缆线的缆线组合结构,通过改变结合孔与结合部的设计,使得在无须使用任何的组装工具,直接地将缆线的结合部伸入结合孔并旋转一角度,即可使缆线的结合部与组合构件形成干涉限制,以将缆线直接地被固定于组合构件上,组装容易且快速,而提出一种将缆线结合于电子装置上的最佳设计。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与实作,兹配合附图在实施方式中详细说明如下,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及附图,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缆线及缆线组合结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1B为本实用新型的缆线及缆线组合结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另一视角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缆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构件部分放大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缆线及缆线组合结构的结构组合示意图;及图5A、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缆线及缆线组合结构的结构组合动作示意<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缆线及应用此缆线的缆线组合结构,将缆线直接结合固定于一组合构件上。其中的缆线是指电源线或是信号线等用以传递电能或信号的连接线,其中的组合构件指构成电子装置外部防护的机壳,或是电子装置的外壳而言。在以下实施例中以网络摄影机(Webcam)及设置于网络摄影机的信号线为例,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及范围并不以以下实施例为限。请参阅图1A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缆线,其中缆线IO包括有线体11及固定头12,线体11包括有最外层的绝缘外皮以及被绝缘外皮所包的传导芯线(图中未示),线体ll具有两末端,其中一末端设置已知的连接器(如万用串行端口连接器,USBConnector,图中未示),另一末端则为固定头12,固定头12采用绝缘橡胶射出成形与线体11连接,并使固定头12自线体11的末端依序具有一应力释放部121、一结合部122。应力释放部121(StrainRelief,SR)包含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限制肋1211,以使应力释放部121可以被弯曲并承受外部的拉力,以防止线体11经外力拉扯时,应力过大而导致线体11断裂或脱落,应力释放部121的端面为一限制面1212。结合部122成形于该限制面1212并概呈一T字型,结合部122包含有一卡制体1221及一位于应力释放部121与结合部122之间的限制槽123,限制槽123的外径小于应力释放部121及卡制体1221(如图2所示),卡制体1221需为一非圆形体(non-circularelement),而如图所示为呈一长矩形体,并具有两长直边1222、1223及两圆弧状短边1224、1225。续请一并参阅图1B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缆线组合结构,包括有缆线10及组合构件20,缆线10具体结构组成如上述,而其中组合构件20为一网络摄影机的机壳,组合构件20—侧表面为外表面21,一侧表面为内表面22,于组合构件20上开设有一贯穿的结合孔23,结合孔23匹配结合部122而成一长矩形孔,并具有两长直边231、232及两圆弧状短边233、234。而于组合构件20内表面22对应结合孔23外围形成有圆槽24,并于两长直边231、232与圆槽24之间形成有两定位部25、26,并于圆槽24对应结合孔23且位于两长直边231、232及两圆弧状短边233、234交界处的两逆止块241、242及两止挡块243、244,两逆止块241、242及两止挡块243、244呈对角线设置。其中逆止块241(逆止块242相同)具有一朝逆时针方向倾斜至内表面22壁面的导斜面2411及由一导斜面2411顶部垂直延伸至定位部26的逆止面2412,而止挡块243(止挡块244相同)具有一与定位部26呈垂直的止挡面2431(如图3所示)。请一并参阅图1A、图1B、图4及图5A、图5B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缆线组合结构,其中缆线10以其固定头12对应于组合构件20的结合孔23,将结合部122的卡制体1221穿过结合孔23,而限制槽123对应于结合孔23的壁体处。进一步的逆时针旋转缆线10,卡制体1221会接触逆止块241、242的导斜面2411,卡制体1221将于该导斜面2411上移动,并略为塑性变形而越过导斜面2411,以使卡制体1221的两圆弧状短边1224、1225移到定位部25、26,且受到两逆止块241、242的逆止面2412及两止挡块243、244的止挡面2431抵顶卡掣的干涉限制,卡制体1221将无法反向的顺时针旋转,而使缆线10直接地被固定于组合构件20上无法脱离。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卡制体1221与结合孔23呈长矩形,卡制体1221旋转九十度而与组合构件20形成干涉限制。而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缆线及应用此缆线的缆线组合结构,并不以上述长矩形的卡制体1221与结合孔23为限,亦即不以旋转九十度为限。诸如将卡制体1221与结合孔23设计为十字型,旋转四十五度亦可使结合部122与组合构件20形成干涉限制。因此,卡制体1221与结合孔23的可为任意的非圆形型态的几何形状,以及卡制体1221的旋转角度皆非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缆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线体;及一固定头,设于该线体一末端,该固定头包括有一应力释放部;及一结合部,设于该应力释放部上,该结合部具有一非圆形的卡制体,该卡制体与该应力释放部之间具有一限制槽。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缆线,其特征在于,该卡制体呈长矩形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其特征在于,该限制槽的外径小于该应力释放部及该卡制体。4、一种缆线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缆线,该缆线包括有一线体及一设于该线体一末端的固定头,该固定头包括有一应力释放部及一结合部,该结合部具有一非圆形的卡制体;及一组合构件,该组合构件具有一外表面及一内表面,该组合构件上开设有一匹配该卡制体的结合L,该内表面具有至少一逆止块,且该逆止块还具有一导斜面及一逆止面;其中,该卡制体穿置于该结合孔并旋转一角度,该卡制体于该导斜面上移动并卡掣于该逆止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缆线组合结构逆止块处,设有至少一止挡块。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缆线组合结构形体,该结合孔匹配该卡制体呈长矩形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缆线组合结构长直边及两圆弧形短边,该结合孔具有两长直边及两圆弧形短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缆线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对应该结合孔且于该两长直边及该两圆弧状短边交界处设置该两逆止块及该两止挡块,该两逆止块及该两止挡块呈对角线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缆线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止挡块具有一止挡面。,其特征在于,该内表面相对该,其特征在于,该卡制体呈长矩,其特征在于,该卡制体具有两专利摘要一种缆线及应用此缆线的缆线组合结构,其中缆线包括有一线体以及一设于线体末端的固定头,固定头具一结合部,组合结构还包括有一组合构件以及一设于组合构件的结合孔,结合部直接地伸入结合孔并旋转一角度,结合部与结合构件形成干涉限制,而使线体通过固定头被固定于组合构件上。文档编号H05K7/00GK201247610SQ20082012784公开日2009年5月27日申请日期2008年7月18日优先权日2008年7月18日发明者萧世英申请人: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