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手条扳手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8203762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拉手条扳手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拉手条扳手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用户对网络设备高容量要求,现有的单板出口越来越多,端口 密度越来越高,出现了大插卡配合小插卡的情况。这样对安装单板的拉手条结构也有了新 的需求,要便于各个单板的安装和拆卸。 如图1和图2所示,分别为这种高密度端口插卡的示意图和前视图,A1和A2分别 为大插卡和小插卡,A3和A4分别为大插卡扳手和小插卡扳手。其中大插卡Al包括大单 板All和拉手条A12,拉手条A12又包括拉手条面板A121和拉手条底板A122,小插卡A2 通过大插卡A1的拉手条面板A121安装于大插卡A1的拉手条底板A122上。小插卡都支持 热插拔,即在设备正常运行的时候,不需要将大插卡拔出,随时可以直接拔出小插卡。在实 际安装的过程中,需要首先将大插卡装入机箱中,再将小插卡插入大插卡的拉手条面板。在 装配时,通过大插卡扳手和小插卡扳手分别将大插卡和小插卡插入或拔出。
目前常用的大插卡扳手和小插卡扳手的放置位置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大插卡 扳手和小插卡扳手皆可以转动,便于插卡的插入和拔出。其安装模式为其中大插卡扳手直 接与大插卡铆合在一起,但不铆死,可以自由转动。小插卡扳手的安装方式与大插卡扳手类 似。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技术中扳手的结构形式比较简单,大插卡A1和小插卡A2安装完成后,大插卡
扳手A3和小插卡扳手A4摆放位置如图1和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此时大插卡扳手
A3挡住了小插卡A2的拆卸路径,当需要对小插卡A2进行拆卸时,需要先将大插卡扳手A3
沿水平面向外旋转(如图1中实线所示的旋转方向),而后将使小插卡A2沿拆卸路径(如
图1中虚线所示的拆卸路径)拆卸。由此可知,在设备正常运行且不拔出大插卡的时候,无
法正常拔出小插卡,不方便小插卡的更换和维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拉手条扳手及其使用方法,用于实现无需拔出大插卡的情况下
即可正常拔出小插卡,方便小插卡的更换和维护。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手条扳手,包括卡爪、转接件和转柄, 所述转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卡爪通过第一转轴连接,所述转接件可绕所述第一转轴 的轴向旋转;所述转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转柄连接; 所述拉手条扳手安装于大插卡的拉手条上时,所述卡爪固定于所述大插卡的拉手 条底板,所述转柄贴合于所述大插卡的拉手条面板,且所述大插卡的拉手条扳手所在的位 置与插入所述大插卡的拉手条面板上的小插卡的拆卸路径无重叠区域。
其中,所述卡爪进一步包括固定面和连接体,
所述固定面上设有过孔,通过第三转轴以及所述过孔,将所述卡爪固定于所述大 插卡的拉手条底板; 所述卡爪的连接体设有过孔,所述转接件中设有中心孔,所述转接件内置于所述 卡爪的连接体内,所述第一转轴通过所述转接件的中心孔和所述连接体的过孔,将所述卡 爪和所述转接件连接,使所述转接件可绕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旋转。 其中,所述卡爪的连接体上设有凸台,当所述转接件以及转柄绕所述第一转轴转 至与卡爪平面平行的位置时,所述卡爪的凸台抵顶所述转接件。 其中,所述卡爪的连接体上设有弧形接触面,所述转柄与所述转接件连接一端设 有弧状部分,当所述转接件以及转柄绕所述第一转轴转至与卡爪平面垂直的位置时,所述 卡爪的弧形接触面与所述转柄的弧度部分抵顶。 其中,还包括弹片组件,该弹片组件底面上设有弹片,所述弹片通过所述第一转 轴固定于所述卡爪与所述转接件之间; 所述弹片具有顶点和配合面,所述转接件具有顶点和配合面;当所述转接件绕所
述第一转轴由与卡爪平行的平面旋转至与卡爪平面垂直的平面时,所述转接件的顶点与所
述弹片的配合面通过相互抵顶配合,使所述转柄保持与所述卡爪垂直的位置。 其中,所述弹片组件的侧立面上设有限位孔,所述卡爪的连接体上设有限位凸台,
所述弹片组件的限位孔与所述卡爪的限位凸台配合,将所述弹片组件固定在所述卡爪上。 其中,所述转接件另一端设有孔,所述转柄的一端设有孔,第二转轴通过所述转接
件的孔和所述转柄的孔将所述转接件和转柄连接,所述转柄可绕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沿与
卡爪平面平行的平面旋转;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垂直; 所述转柄包括转柄本体和包覆所述转柄本体外盖;所述外盖可沿所述转柄本体
的长度方向滑动; 所述转柄本体内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放置有卡销和伸縮元件, 所述卡销一端设有限位平面,所述伸縮元件与所述卡销另一端连接; 所述转接件设有与所述卡销的限位平面配合的限位平面;当所述外盖沿所述转柄
本体向外滑动并沿第二转轴转动后,在伸縮元件的作用下,所述卡销的限位平面与所述转
接件的限位平面抵顶。 其中,所述外盖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下盖内侧设有设有限位凸台,所述卡销的另 一端也设有限位凸台,当所述下盖沿所述转柄本体滑动时,所述下盖的限位凸台和所述卡 销的限位凸台抵顶,控制所述外盖沿所述转柄本体的滑动位置; 所述转柄本体设有与所述卡销配合的限位凸台,当所述卡销在所述凹槽中滑动 时,所述卡销具有限位凸台的一端与所述转柄本体的限位凸台抵顶,控制所述卡销在所述 凹槽内滑动的位置。 其中,所述下盖内侧设有弹片,所述弹片在下盖沿所述转柄本体滑动时与所述转 柄本体摩擦。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手条扳手的使用方法,包括
将卡爪固定于大插卡的拉手条底板; 将转柄通过转接件绕第一转轴的轴向旋转,使得所述转柄贴合于所述大插卡的拉 手条面板,且所述大插卡的拉手条扳手所在的位置与插入所述大插卡的拉手条面板上的小插卡的拆卸路径无重叠区域。 其中,所述转柄贴合于所述大插卡的拉手条面板之前,还包括
建立所述转柄与所述转接件的限位配合; 对所述转柄施加力,通过所述限位配合,使所述卡爪转进所述大插卡的拉手条底 板,且所述卡爪的所在位置不妨碍大插卡插入机箱;
将所述大插卡插入机箱; 对所述转柄施加力,通过所述限位配合,使所述转柄恢复到建立所述转柄与所述
转接件的限位配合时的位置;
解除所述限位配合。 其中,所述转柄内设有卡销,所述卡销设有限位平面,所述转接件设有与所述卡销 的限位平面配合的限位平面; 所述建立所述转柄与所述转接件的限位配合包括 将所述转柄沿第二转轴旋转,通过所述卡销的限位平面与所述转接件的限位平面 配合,使所述转柄与所述转接件抵顶,建立所述转柄与所述转接件的限位配合;所述第二转 轴用于将所述转柄与所述转接件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卡爪上设有过孔,第三转轴通过所述过孔将所述卡爪固定于所述大插 卡的拉手条底板,所述卡爪可绕所述第三转轴的轴向旋转; 所述对所述转柄施加力,通过所述限位配合,使所述卡爪转进所述大插卡的拉手 条底板,且所述卡爪的所在位置不妨碍大插卡插入机箱包括所述对所述转柄施加力,通过 所述限位配合,使所述卡爪绕所述第三转轴的轴向旋转,并将所述卡爪转进所述大插卡的 拉手条底板,且所述卡爪的所在位置不妨碍大插卡插入机箱; 所述对所述转柄施加力,通过所述限位配合,使所述转柄恢复到建立所述转柄与 所述转接件的限位配合时的位置所述对所述转柄施加力,通过所述限位配合,使所述卡爪 绕所述第三转轴的轴向旋转,并将所述卡爪转出所述大插卡的拉手条底板,使所述转柄恢 复到建立所述转柄与所述转接件的限位配合时的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大插卡扳手的新型结构,使得无需拔 出大插卡的情况下即可正常拔出小插卡,方便小插卡的更换和维护。


图1为现有技术中高密度端口插卡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高密度端口插卡的前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扳手中卡爪11的结构示意图的右视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扳手中卡爪11的结构示意图的左视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扳手中弹片组件9的侧视图;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扳手中弹片组件9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扳手中转接件11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扳手中第一转轴3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扳手中卡销5的结构示意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扳手中下盖7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扳手中转柄本体2的结构示意图; 图1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扳手中转柄处于水平位置时转接件8与弹片组件9的 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1(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扳手中转柄向上旋转至垂直位置过程中转接件8和弹 片组件9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ll(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扳手中转柄向上旋转至垂直位置时,转接件8和弹片 组件9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2(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组装后扳手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组装后扳手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组装后卡爪11部分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12(d)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组装后卡爪11部分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扳手装配到拉手条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4(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大插卡准备插入机箱时扳手的位置; 图14(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大插卡准备插入机箱时扳手的位置; 图14(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大插卡准备插入机箱时扳手的位置; 图14(d)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大插卡准备插入机箱时扳手的位置; 图14(e)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大插卡准备插入机箱时扳手的位置; 图14(f)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大插卡准备插入机箱时扳手的位置; 图14(g)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大插卡准备插入机箱时扳手的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现有技术中大插卡扳手阻挡小插卡的拆卸路径的问题,提 出了一种新型的拉手条扳手及其使用方法,使得无需拔出大插卡的情况下即可正常拔出小 插卡,方便小插卡的更换和维护。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拉手条扳手,包括卡爪、转接件和转柄,所述转接 件的一端与所述卡爪通过第一转轴连接,所述转接件可绕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旋转;所述 转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转柄连接;所述拉手条扳手安装于大插卡的拉手条上时,所述卡爪 固定于所述大插卡的拉手条底板,所述转柄贴合于所述大插卡的拉手条面板,且所述大插 卡的拉手条扳手所在的位置与安装于所述大插卡的拉手条面板上的小插卡的拆卸路径无 重叠区域。 以下结合具体的附图,描述本发明中提供的拉手条扳手的具体结构。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中提供的扳手的结构示意图,该扳手由卡爪11、弹片组件9、 转接件8、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4、第三转轴10、保护件12以及转柄组成。其中转柄包括转 柄本体2、卡销5、作为伸縮元件的弹簧6以及上盖1和下盖7。其中,转接件8的一端与卡 爪11通过第一转轴3转动连接,转接件8可绕第一转轴3的轴向旋转;转接件8的另一端 与转柄的转柄本体2通过第二转轴4转动连接,转柄可绕第二转轴4的轴向沿与卡爪11的 卡爪平面相平行的平面旋转;卡爪11可以通过第三转轴10与大插卡的拉手条底板铆合,并 通过保护件12对卡爪11进行保护,具体保护原理详见后续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4(a)至10对扳手的各部分结构分别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4 (a)、图4 (b)、图5 (a) 、 5 (b)、图6和图7所示。其中,卡爪11的结构示 意图如图4(a)所示,该卡爪ll由用于固定卡爪ll的固定面1108和用于与转接件8连接 的连接体1109组成,卡爪11的固定面1108上设有第一过孔1105 ;用于与转接件8连接的 连接体1109的两个相对的侧立面上均设有过孔1104,其中第一侧立面111的过孔1104的 外侧设有圆形槽1103,第二侧立面112的过孔1104中设有螺纹1101,用于与第一转轴3配 合,将卡爪11、转接件8和弹片组件9进行组装。如图4(b)所示,第一侧立面111的内侧 还设有凸台1102,该凸台1102的作用后续会进一步描述。卡爪11的连接体1109中,处于 中间位置的第三侧立面113内侧设有限位凸台1106,用于在组装时将弹片组件9固定。此 外,第三侧立面113顶部上设有弧形接触面1107。 弹片组件9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a)和5 (b)所示。其中,弹片组件9由弹片905、 底面和三个侧立面组成。弹片905的结构如图5(a)所示,包括中部突起的顶点902以及呈 坡形的配合面903。如图5(b)所示,弹片组件9的底面设有镂空区域,可以将弹片905内嵌 于该镂空区域内。另外,弹片组件9的两个相对的侧立面各设有孔901,用于与第一转轴3 配合,与卡爪11和转接件8进行组装。另一个侧立面上设有限位孔904,与卡爪11的限位 凸台1106配合,用于在将卡爪11和弹片组件9进行组装时将弹片组件9固定在卡爪11的 限位凸台1106所在的位置。 转接件8的结构如图6所示,转接件8用于将卡爪11与转柄的转柄本体2进行连 接。其中转接件8中设有中心孔805,用于与第一转轴3配合,与卡爪11和弹片组件9进行 组装。转接件8上还设有孔801,用于与转柄的转柄本体2连接。中心孔805的外侧设有顶 点802和配合面803,用于在转柄和转接件8绕第一转轴3旋转至与卡爪11的固定面1108 垂直的位置时,使转柄部分不会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自由转动,避免其自动回转,相关细节 后续会进一步描述。转接件8还设有限位平面804以及限位凸台806。
第一转轴3的结构如图7所示,第一转轴3的一端设有螺纹302,可以与卡爪11第 二侧面112的过孔1104上的螺纹1101咬合。第一转轴3的另一端设有圆形部件301,在第 一转轴3通过螺纹302与卡爪11的螺纹咬合完成后,第一转轴3的圆形部件301位于卡爪 11的圆形槽1103中。 转柄的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转柄本体2、卡销5、弹簧6和外盖。其中卡销5的结 构如图8所示,卡销5的一端设有限位凸台501 ;另一端设有限位平面502,用于与转接件8 的限位平面804配合。外盖由上盖1和下盖7组成,下盖7的结构如图9所示,下盖7上设 有限位凸台701和弹片702。其中,下盖7的限位凸台701用于与卡销5的限位凸台501相 互作用,控制外盖沿转柄本体2的滑动位置。由于上盖1和下盖7卡接后可沿转柄本体2 滑动,此时通过弹片702,在下盖7和转柄本体2之间提供摩擦力,使无需外拔外盖时,避免 外盖沿转柄本体2产生自动滑动而导致组件损坏。转柄本体2的结构如图IO所示,转柄本 体2上还具有一孔201,第二转轴4如铆钉,依次穿过转柄本体2上的孔201和转接件8上 的孔801进行铆合,转柄本体2可以绕第二转轴4在与卡爪11的卡爪平面相平行的平面转 动。转柄本体2上设有凹槽,将卡销5靠近限位凸台501的一端和弹簧6的一端连接并安 装于该凹槽内,其中卡销5位于靠近转柄本体孔201的一端,弹簧6的另一端与该凹槽的内 壁抵接,以使弹簧6固定;另外,该凹槽靠近孔201的一端为非封闭式的,将卡销5放置于凹槽后,卡销5的限位平面502可与转接件8抵顶。该凹槽内设有限位凸台202,用于与卡销
5的限位凸台501配合,控制卡销5在该凹槽中的移动位置,具体原理参见后续对图14(b)
的说明。另外,转柄本体2前端设有弧状部分203,在转柄和转接件8绕第一转轴3旋转至
与卡爪11的固定面部分1108垂直的位置时,转柄本体2的弧状部分203与卡爪11上的弧
形接触面1107相接触抵顶,防止转柄超过该垂直位置继续旋转。 基于上述各个部分的结构,该扳手整体的组装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第一转轴3对转接件8、弹片组件9和卡爪11进行组装。 如图3所示,通过第一转轴3对转接件8、弹片组件9和卡爪11进行组装具体为
将弹片组件9内置于卡爪11的连接体1109的第一侧立面111和第二侧立面112之间,且
卡爪11的限位凸台1106置于弹片组件9的限位孔904中。将转接件8内置于弹片组件9,
将第一转轴3依次穿过卡爪11的过孔1104,穿过弹片组件9的孔901和转接件8的中心孔
805,使第一转轴3的螺纹302与卡爪11的螺纹1101配合,直至圆形部件301沉入圆形槽
1103,组装完毕。 需要说明的是,在卡爪ll中安装弹片组件9是为了使扳手转柄不随意转动。当不 存在弹片组件9时,可以通过第一转轴3对转接件8和卡爪11进行组装。只是使用效果不 如前者好。关于转柄转动时与弹片组件9之间的作用力关系后续将参照图ll进一步描述。
2 、对扳手的转柄进行组装。 对扳手的转柄进行组装具体为将卡销5与弹簧6组装后装入转柄本体2的凹槽 中,再装配上盖1和下盖7,其中下盖7位于设有卡销5和弹簧6的一侧。上盖1和下盖7 卡接,且上盖1和下盖7可以沿转柄本体2的长度方向滑动,卡销5在转柄本体2的凹槽中 滑动的长度由卡销5的限位凸台501和转柄本体2的限位凸台202的配合位置确定;上盖1 和下盖7可以沿转柄本体2滑动的长度由下盖7的限位凸台701和卡销5的限位凸台501 的配合位置决定。 3、通过第二转轴4对转接件8和转柄本体2进行组装。 通过第二转轴铆钉4 (如铆钉)对转接件8和转柄本体2进行组装具体为将转接 件8设有孔801的一端内置于转柄本体2的两个平行面中,将转柄本体2上的孔201和转 接件8上的孔801对齐,此时卡销5的一端与转接件8抵顶;将第二转轴4穿过转接件8上 的孔801和转柄本体2上的孔01进行铆合,并控制铆合程度,使转柄本体2可以围绕第二 转轴4转动(即与两个平行面平行的方向)自由转动并不会晃动。 上述各部分安装完成后,通过各部分的配合提供对转柄的旋转进行限位的功能, 其具体原理为 当转柄本体2通过转接件8绕第一转轴3转至水平位置时(旋转路径如图4(b) 所示),此时转接件8的底面与卡爪11上的凸台1102的顶面相抵顶,凸台1102对转接件8 起支撑作用,防止转接件8以及转柄本体2转置水平位置以下。 当转柄绕第一转轴3通过转接件8由水平位置向上旋转时,其过程如图ll(a)至 图ll(c)所示,转接件8和弹片组件9的初始位置如图ll(a)所示;如图ll(b)所示,转接 件8的顶点802将向弹片905施加压力,使弹片905中顶点902的高度降低,转柄随之向上 旋转,直至转接件8的顶点802转过弹片905的顶点902 ;如图11 (c)所示,转柄向上转至垂 直位置(即与大插卡的拉手条面板贴齐)时,弹片905中顶点902的高度回升,配合面803与配合面903相互配合抵顶。此时去掉外力,若转柄自动回转(即沿图11(c)中箭头所示 的方向的反方向旋转)时,转接件8的顶点802抵顶弹片905的配合面903,从而向转柄施 加力,使转柄部分不会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自动回转。 通过上述组装过程,组装后的扳手如图12(a)和图12(b)所示,分别为组装后扳手 的上下两面。参见图12(a),此时,扳手的转柄可以通过转接件8围绕第一转轴3向上旋转; 还可以围绕第二转轴4向右旋转,但在向左旋转的方向上,由于转接件8中限位凸台806的 存在,使得转柄与限位凸台806抵顶,无法围绕第二转轴4向左旋转。此时,如图12(a)和 图12(b)所示,通过保护件12对卡爪11进行保护。其中,保护件12的顶面121、底面122 和侧立面123,将卡爪11中用于与第三转轴IO连接的区域包络其中,且侧立面123位于远 离机箱侧壁的一端。保护件12的顶面121和底面122分别设有与卡爪11的第一过孔1105 相匹配的第二过孔1211和第三过孔1221 (图中未标出,其轮廓与第一过孔1105重叠),用 于与第三转轴IO配合进行安装。其中,将图12(a)和图12(b)所示中由保护件12保护的 卡爪ll部分分别放大至图12(c)和图12(d)。如图12(c)和图12(d)所示,顶面121和底 面122靠近转接件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弹片组124和第二弹片组125,用于在卡爪11安装 于大插卡的拉手条上时,增加卡爪11与拉手条的契合度。 在以上组件装配完成后,使用时,直接将大插卡扳手与大插卡的拉手条底板铆合 在一起。第三转轴10依次穿过保护件12的第二过孔1211、卡爪11的固定面1108上的第 一过孔1105和保护件12的第三过孔1221,与大插卡的拉手条底板底板铆合。铆合完成后, 如图13所示,大插卡扳手可以沿与大插卡的拉手条底板平行的方向转动。此时,将转柄通 过转接件8完成向上旋转90度的动作,与大插卡的拉手条面板贴齐,从而可以避开小插卡 的拆卸路径,在设备正常运行且不拔出大插卡的时候,可以自由的拆卸小插卡,并且可以节 约大插卡前面的空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拉手条扳手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将卡爪固定于大插卡 的拉手条底板;将转柄通过转接件绕第一转轴的轴向旋转,使得所述转柄贴合于所述大插 卡的拉手条面板,且所述大插卡的拉手条扳手所在的位置与插入所述大插卡的拉手条面板 上的小插卡的拆卸路径无重叠区域。 以下对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扳手进行大插卡装配时的各个阶段进行介绍, 包括 1、大插卡插入机箱之前。 此时,扳手位置如图13所示,此时扳手的转柄部分向上旋转90度后与大插卡的拉 手条面板贴齐,优选地,转柄部分的高度不超过拉手条面板的总高度。通过将转柄部分向上 旋转,可以有效节约大插卡前方的空间。此时,卡爪11部分探出大插卡的拉手条底板。
2、大插卡准备插入机箱。 在大插卡插入机箱之前,扳手的位置如图13所示,其中扳手的卡爪11探出拉手条 底板的部分阻挡了将大插卡插入机箱的路径,所以在大插卡准备插入机箱时,须对扳手的 位置进行调整。调整时,扳手的位置由图14 (a),依次经由图14 (b)、图14 (d)、图14 (f)至图 14(g),以下对各个图示进行分别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14(a)至图14(g)中,为了便于理 解此时外盖内各个部件的位置变化和相互作用,隐藏了上盖1和铆钉4,并对转柄进行了剖 视。
1
首先,如图14(a)所示,将扳手的转柄部分以第一转轴3为轴心旋转由垂直位置向 下旋转至水平位置,此时由卡爪ll的凸台1102保证转柄部分的水平位置;之后,图14(b) 所示,将外盖外拔,上盖1和下盖7卡接为一体,通过下盖7的限位凸台701和卡销5的限 位凸台501配合,控制上盖1和下盖7沿转柄本体2拔出的长度。当下盖7拔出到位时,限 位凸台701与卡销5的限位凸台501接触。此时,转柄的限位凸台201对卡销5的位置进 行控制,以免在外盖外拔时,由于限位凸台701与卡销5的限位凸台501相互作用,使卡销 5随外盖移动而无限制的移动。此时在弹簧6的作用下,卡销5与转接件接触的一端抵顶 转接件的一端,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不能自由地转动,具体参见图14(c),此时完成建立转 柄与转接件8的限位配合;如图14(d)所示,当转柄拔出到位后,水平旋转转柄至指定位置, 此时去除对转柄的外力,卡销5在弹簧6的作用下弹出,限位平面502与转接件8的限位平 面804配合,如图14(e)所示;此时,再次水平向左旋转转柄(相对于如图14(d)的方位而 言),此时由于卡销5的限位平面502与转接件的限位平面804的配合状态持续保持,转接 件8将会对卡爪11施加力的作用,使卡爪11围绕第三转轴10的转轴旋转,从而完全转到 大插卡的拉手条底板里面,消除了卡爪11探出拉手条底板的部分,如图14(f)所示,其中固 定面1108的外轮廓与机箱配合,实现大插卡的插入或拔。此时对整个大插卡来说,可以直 接插入机箱。 3.大插卡插入机箱后扳手的位置 当大插卡插入机箱后,再次水平向右旋转转柄(与图14(f)的旋转方向相反),此 时如图14(e)所示,卡销与转接件抵顶于点A,转接件8将会对卡爪11施加力的作用,使卡 爪11围绕第三转轴10的转轴旋转,扳手的水平位置同图14(d)所示,此时扳手的卡爪11前 部的凸出部分与机箱中的槽位(图中未显示)配合,增加大插卡与机箱间的连接强度。此 时大插卡扳手挡住了小插卡的拆卸路径。在这种情况下,设备在正常运行时小插卡是无法 自由维护和更换的,故需要将转柄先水平向左旋转,再竖直旋转至初始位置,即与大插卡的 拉手条面板贴齐,恢复大插卡安装前扳手的位置,如图13所示。 该过程与大插卡准备安装前对扳手位置的操作相反,具体地为了可以水平旋转
转柄,必须将卡销5的限位平面502与转接件8的限位平面804的配合撤销,即将卡销5拔
出,解除转柄与转接件8的限位配合。此时需要将上盖和下盖向外拔,直到拔不出为止,此
时卡销5的限位凸台501与下盖7的限位凸台701接触但配合已经取消,如图14(g)所示,
向左旋转到图14(b)所示的位置,再收縮转柄部分,竖直旋转至图13的位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大插卡扳手的新型结构,使得无需拔出大插卡的情况下
即可正常拔出小插卡,方便小插卡的更换和维护。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拉手条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卡爪、转接件和转柄,所述转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卡爪通过第一转轴连接,所述转接件可绕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旋转;所述转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转柄连接;所述拉手条扳手安装于大插卡的拉手条上时,所述卡爪固定于所述大插卡的拉手条底板,所述转柄贴合于所述大插卡的拉手条面板,且所述大插卡的拉手条扳手所在的位置与插入所述大插卡的拉手条面板上的小插卡的拆卸路径无重叠区域。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手条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进一步包括固定面和连接体,所述固定面上设有过孔,通过第三转轴以及所述过孔,将所述卡爪固定于所述大插卡 的拉手条底板;所述卡爪的连接体设有过孔,所述转接件中设有中心孔,所述转接件内置于所述卡爪 的连接体内,所述第一转轴通过所述转接件的中心孔和所述连接体的过孔,将所述卡爪和 所述转接件连接,使所述转接件可绕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旋转。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手条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的连接体上设有凸台,当所 述转接件以及转柄绕所述第一转轴转至与卡爪平面平行的位置时,所述卡爪的凸台抵顶所 述转接件。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手条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的连接体上设有弧形接触 面,所述转柄与所述转接件连接一端设有弧状部分,当所述转接件以及转柄绕所述第一转 轴转至与卡爪平面垂直的位置时,所述卡爪的弧形接触面与所述转柄的弧度部分抵顶。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手条扳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片组件,该弹片组件底面 上设有弹片,所述弹片通过所述第一转轴固定于所述卡爪与所述转接件之间;所述弹片具有顶点和配合面,所述转接件具有顶点和配合面;当所述转接件绕所述第 一转轴由与卡爪平行的平面旋转至与卡爪平面垂直的平面时,所述转接件的顶点与所述弹 片的配合面通过相互抵顶配合,使所述转柄保持与所述卡爪垂直的位置。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手条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组件的侧立面上设有限位 孔,所述卡爪的连接体上设有限位凸台,所述弹片组件的限位孔与所述卡爪的限位凸台配 合,将所述弹片组件固定在所述卡爪上。
7.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拉手条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另一端设有 孔,所述转柄的一端设有孔,第二转轴通过所述转接件的孔和所述转柄的孔将所述转接件 和转柄连接,所述转柄可绕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沿与卡爪平面平行的平面旋转;所述第二 转轴的轴向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垂直;所述转柄包括转柄本体和包覆所述转柄本体外盖;所述外盖可沿所述转柄本体的长 度方向滑动;所述转柄本体内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放置有卡销和伸縮元件, 所述卡销一端设有限位平面,所述伸縮元件与所述卡销另一端连接; 所述转接件设有与所述卡销的限位平面配合的限位平面;当所述外盖沿所述转柄本体向外滑动并沿第二转轴转动后,在伸縮元件的作用下,所述卡销的限位平面与所述转接件的限位平面抵顶。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手条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下盖内侧设有设有限位凸台,所述卡销的另一端也设有限位凸台,当所述下盖沿所述转柄本体 滑动时,所述下盖的限位凸台和所述卡销的限位凸台抵顶,控制所述外盖沿所述转柄本体 的滑动位置;所述转柄本体设有与所述卡销配合的限位凸台,当所述卡销在所述凹槽中滑动时,所 述卡销具有限位凸台的一端与所述转柄本体的限位凸台抵顶,控制所述卡销在所述凹槽内 滑动的位置。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手条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内侧设有弹片,所述弹片在 下盖沿所述转柄本体滑动时与所述转柄本体摩擦。
10. —种拉手条扳手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卡爪固定于大插卡的拉手条底板;将转柄通过转接件绕第一转轴的轴向旋转,使得所述转柄贴合于所述大插卡的拉手条 面板,且所述大插卡的拉手条扳手所在的位置与插入所述大插卡的拉手条面板上的小插卡 的拆卸路径无重叠区域。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柄贴合于所述大插卡的拉手条面板之前,还包括建立所述转柄与所述转接件的限位配合;对所述转柄施加力,通过所述限位配合,使所述卡爪转进所述大插卡的拉手条底板,且 所述卡爪的所在位置不妨碍大插卡插入机箱; 将所述大插卡插入机箱;对所述转柄施加力,通过所述限位配合,使所述转柄恢复到建立所述转柄与所述转接 件的限位配合时的位置; 解除所述限位配合。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柄内设有卡销,所述卡销设有限位 平面,所述转接件设有与所述卡销的限位平面配合的限位平面;所述建立所述转柄与所述转接件的限位配合包括将所述转柄沿第二转轴旋转,通过所述卡销的限位平面与所述转接件的限位平面配 合,使所述转柄与所述转接件抵顶,建立所述转柄与所述转接件的限位配合;所述第二转轴 用于将所述转柄与所述转接件转动连接。
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上设有过孔,第三转轴通过所 述过孔将所述卡爪固定于所述大插卡的拉手条底板,所述卡爪可绕所述第三转轴的轴向旋 转;所述对所述转柄施加力,通过所述限位配合,使所述卡爪转进所述大插卡的拉手条底 板,且所述卡爪的所在位置不妨碍大插卡插入机箱包括所述对所述转柄施加力,通过所述 限位配合,使所述卡爪绕所述第三转轴的轴向旋转,并将所述卡爪转进所述大插卡的拉手 条底板,且所述卡爪的所在位置不妨碍大插卡插入机箱;所述对所述转柄施加力,通过所述限位配合,使所述转柄恢复到建立所述转柄与所述 转接件的限位配合时的位置所述对所述转柄施加力,通过所述限位配合,使所述卡爪绕所 述第三转轴的轴向旋转,并将所述卡爪转出所述大插卡的拉手条底板,使所述转柄恢复到 建立所述转柄与所述转接件的限位配合时的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拉手条扳手及其使用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卡爪固定于大插卡的拉手条底板;将转柄通过转接件绕第一转轴的轴向旋转,使得所述转柄贴合于所述大插卡的拉手条面板,且所述大插卡的拉手条扳手所在的位置与插入所述大插卡的拉手条面板上的小插卡的拆卸路径无重叠区域。通过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拉手条扳手,实现了无需拔出大插卡的情况下即可正常拔出小插卡,方便小插卡的更换和维护。
文档编号H05K7/14GK101754631SQ200910266109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30日
发明者李运彬 申请人: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