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35052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屏蔽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缩短板对板之间间距并易于定 位的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消费性电子装置已经朝向轻、薄化设计及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内部结构空间相对 的被压缩,但也因电子元件或机构设计瓶颈,使得无法很大幅地轻薄化或降低成本。请参阅图1A、图1B及图1C所示,图1A是现有习知板对板屏蔽结构的分解图。图 1B是现有习知板对板屏蔽结构的侧视图。图1C是现有习知板对板屏蔽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目前针对在单一印刷电路板上电子元件的杂讯或是电磁干扰的屏蔽,多以一金属框架结合 一金属遮蔽盖所组成(图未示);但在二印刷电路板301、302的现有习知板对板屏蔽结构3 的堆叠结构下,对于电子元件做屏蔽,则需要各两个金属框架33、34及两个金属遮蔽盖31、 32组成,藉以对在印刷电路板301、302上的电子元件进行杂讯及/或电磁干扰的屏蔽。由于在板对板的堆叠结构下,其间的间距A是包括电子元件的限制高度Bl、B2以 及二遮蔽盖31、32之间的距离C,换言之,二印刷电路板301、302的间距A是局限在电子元 件的限制高度B1、B2以及二遮蔽盖31、32之间的距离C;而对一般电子设备的设计而言,其 内部空间有限,因此间距A被局限住且为了避免电子元件间的距离太近而相互影响,因此 在选择电子零件时必须考虑到其高度,也因而影响到选择电子零件的灵活度。另外,由于必须使用两组金属遮蔽盖及金属框架,不但增加成本,也增加了整个结 构的厚度,相对而言,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中的可使用空间则变得更小,则无法使电子设备 达到薄型化及小型化的目的。而由于板对板的堆叠结构需要增加铜柱或是组合件以避免相互干涉以及组装位 置定位的问题,不但组装或拆卸时费工,也同时增加了成本。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子设备在结构与使 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 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 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 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子设备,实属当前重要研发 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子设 备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子设备,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以缩短板对板之间的间距,缩小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以达到 薄型化及小型化,非常适于实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
3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设置在一电子设备内,该电子设备具有一第一 印刷电路板及一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二印刷电路板,该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是平行且相对 地设置在该第一印刷电路板与该第二印刷电路板之间,且其周缘交错设置有分别朝向该第 一印刷电路板与该第二印刷电路板的多个定位件,而其中至少二个定位件各凸伸有一接地 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 现。前述的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为一屏蔽盖,该屏蔽盖为金属材料所制。前述的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其中所述的屏蔽盖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及该第二印 刷电路板均大致呈矩形,该接地件是设置在朝向该第一印刷电路板且邻近该屏蔽盖四个角 落的四个定位件上。前述的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包括有一屏蔽盖及一屏蔽框架,该屏蔽框架是设置 在该屏蔽盖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或该第二印刷电路板之间,且该屏蔽盖与该屏蔽框架为金 属材料所制。前述的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其中所述的屏蔽盖与该屏蔽框架与该第一印刷电路 板及该第二印刷电路板均大致呈矩形,该接地件是设置在朝向该第一印刷电路板且邻近该 屏蔽盖四个角落的四个定位件上。前述的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包括有一屏蔽盖及二屏蔽框架,该二屏蔽框架是分 别设置在该屏蔽盖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及该第二印刷电路板之间,且该屏蔽盖与该二屏蔽 框架为金属材料所制。前述的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其中所述的屏蔽盖与该二屏蔽框架与该第一印刷电 路板及该第二印刷电路板均大致呈矩形,该接地件是设置在朝向该第一印刷电路板且邻近 该屏蔽盖四个角落的四个定位件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 型提出的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一外壳;一第一印刷电路板,设置在该外壳内;一第二印 刷电路板,设置在该外壳内,并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相对且平行设置;以及一板对板屏蔽模 块结构,是平行且相对设置在该第一印刷电路板与该第二印刷电路板之间,且其周缘交错 设置有分别朝向该第一印刷电路板与该第二印刷电路板的多个定位件,而其中至少二个定 位件各凸伸有一接地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 现。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的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为一屏蔽盖,该屏蔽盖为金属 材料所制。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的屏蔽盖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及该第二印刷电路板均 大致呈矩形,该接地件是设置在朝向该第一印刷电路板且邻近该屏蔽盖四个角落的四个定 位件上。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的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包括有一屏蔽盖及一屏蔽框 架,该屏蔽框架是设置在该屏蔽盖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或该第二印刷电路板之间,且该屏 蔽盖与该屏蔽框架为金属材料所制。[0022]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的屏蔽盖与该屏蔽框架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及该第二 印刷电路板均大致呈矩形,该接地件是设置在朝向该第一印刷电路板且邻近该屏蔽盖四个 角落的四个定位件上。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的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包括有一屏蔽盖及二屏蔽框 架,该二屏蔽框架分别设置在该屏蔽盖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及该第二印刷电路板之间,且 该屏蔽盖与该二屏蔽框架为金属材料所制。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的屏蔽盖与该二屏蔽框架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及该第 二印刷电路板均大致呈矩形,该接地件是设置在朝向该第一印刷电路板且邻近该屏蔽盖四 个角落的四个定位件上。前述的电子设备,为一手机、一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或一数字相机。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 实用新型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 实用新型的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子设备可以增加电子元件的选择性、易 于定位以减少组装与拆卸的工时、并且降低了成本。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子设 备。该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设置在具有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印刷电路板及第二印刷电 路板的电子设备内,而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是平行且相对地设置在第一印刷电路板与第二 印刷电路板之间,且其周缘交错设置有分别朝向第一印刷电路板与第二印刷电路板的多个 定位件,而其中至少二个定位件各凸伸有一接地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结 构的电子设备。藉此,本实用新型以交错设置的定位件可以便于将印刷电路板定位,并且缩 短了板对板之间的间距,同时达到电子设备的薄型化及小型化。本实用新型在技术上有显 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 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A是现有习知板对板屏蔽结构的分解图。图1B是现有习知板对板屏蔽结构的侧视图。图1C是现有习知板对板屏蔽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以手机为例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例的立体图。图4A是本实用新型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图4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C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图5A是本实用新型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图5B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C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图6A是本实用新型一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0041]图6B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三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0042]图6C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三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0043]la 手机11a 按键区[0044]12a 显示区13a 发声区[0045]lb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lib 按键区[0046]12b 显示区13b 发声区[0047]10 机壳101 第一印刷电路板[0048]102 第二印刷电路板2 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0049]20 定位件201 接地件[0050]21 屏蔽盖22 屏蔽框架[0051]23 屏蔽框架3 习知板对板屏蔽结构[0052]31 遮蔽盖32 遮蔽盖[0053]33 金属框架34 金属框架[0054]301 印刷电路板302 印刷电路板[0055]A:间距B1 电子元件限制高度[0056]B2:电子元件限制高度C 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 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 子设备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 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 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获得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 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请同时参阅图2及图3所示,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以手机为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例的立体图。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可 以为一手机la(如图2所示)或者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lb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如图3所示),也可以为数字相机等,但并不以此为限;而为后续方便叙述,下面以手机 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手机la包括一机壳10,其大致呈长方体状结构,而手机la更具有一 按键区11a、一显示区12a以及一发声区13a,且机壳10的内部设置有一第一印刷电路板 101及一第二印刷电路板102 (如图4A所示)。 而当电子设备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lb时(如图3所示),其结构大致与手机la相 同(如图2所示),具有按键区lib、显示区12b及发声区13b,但也可以仅有显示区12b及 发声区13b,其中显示区12b可为触控式面板(图未示),藉由触控方式进行资讯的输入,而 无须另设如手机la的按键区11a。 本实用新型的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2是夹设在第一印刷电路板101及第二印刷电 路板102之间。请参阅图4A、图4B及图4C所示,图4A是本实用新型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图4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C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 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的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2为一屏蔽盖21。屏蔽盖21为金属材料所制,藉以对电磁干扰进行屏蔽;屏蔽盖21的周缘交错设置 有分别朝向第一印刷电路板101与第二印刷电路板102的多个定位件20,屏蔽盖21与第一 印刷电路板101及第二印刷电路板102形状大致相同,一般呈矩形,而在朝向第一印刷电路 板101且邻近屏蔽盖21四个角落的四个定位件20上,更分别凸伸有一接地件201。因此,藉由屏蔽盖21的定位件20的交错设置,可以同时对第一印刷电路板101及 第二印刷电路板102进行定位,其定位方式可为焊接、嵌接或是卡接等,并不以此为限;而 相对于前述先前技术板对板之间的间距A,已减少了在图1中的二遮蔽盖31、32之间的距离 C,因此对间距A而言,仅考虑电子元件限制高度B1、B2即可,藉以达到缩短板对板之间的距 离,使电子设备达到薄型化及小型化。另外,再藉由凸伸设置在定位件20的接地件201,可使第一印刷电路板101与第二 印刷电路板102同时连接到同一个接地线,使电压准位相同。请再参阅图5A、图5B及图5C所示,图5A是本实用新型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 分解图。图5B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C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 例的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的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2包括一屏蔽盖21及一屏蔽框架22。屏蔽盖21为金属材料所制,藉以对电磁干扰进行屏蔽;而屏蔽盖21的周缘交错设 置有分别朝向第一印刷电路板101与第二印刷电路板102的多个定位件20,屏蔽盖21、屏 蔽框架22与第一印刷电路板101及第二印刷电路板102形状大致相同,一般呈矩形,而在 朝向第一印刷电路板101且邻近屏蔽盖21四个角落的四个定位件20上,更分别凸伸有一 接地件201。屏蔽框架22也为金属材料所制,可加强对电磁干扰的屏蔽作用;而屏蔽框架22可 设置在第一印刷电路板101与屏蔽盖21之间(图未示),或者是第二印刷电路板102与屏 蔽盖21之间(如图5A所示),视在第一印刷电路板101或第二印刷电路板102上的电子元 件(图未示)的重要性或者视电磁干扰状况而确定。若是第一印刷电路板101上的电子元件较易受电磁干扰而产生操作误差,则可以 将屏蔽框架22设置在第一印刷电路板101与屏蔽盖21之间(图未示);若是第二印刷电 路板102上的电子元件较易受到电磁干扰而产生操作误差,即可以将屏蔽框架22设置在第 二印刷电路板102与屏蔽盖21之间(如图5A所示)。相同地,藉由屏蔽盖21的定位件20的交错设置,可以同时对第一印刷电路板101 及第二印刷电路板102进行定位,其定位方式可为焊接、嵌接或是卡接等,并不以此为限; 而相对于前述先前技术板对板之间的间距A,已减少了如图1C绘示的二遮蔽盖31、32之间 的距离C,因此对间距A而言,仅考虑电子元件限制高度Bl、B2即可,藉以达到缩短板对板 之间的距离,使电子设备达到薄型化及小型化。另外,请再参阅图6A、图6B及图6C所示,图6A是本实用新型一第三较佳实施例的 结构分解图。图6B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6C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 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的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2包括一屏蔽盖21及二屏蔽框架 22、23 o屏蔽盖21为金属材料所制,藉以对电磁干扰进行屏蔽;而屏蔽盖21的周缘交错设置有分别朝向第一印刷电路板101与第二印刷电路板102的多个定位件20,屏蔽盖21、二 屏蔽框架22、23与第一印刷电路板101及第二印刷电路板102形状大致相同,一般呈矩形, 而在朝向第一印刷电路板101且邻近屏蔽盖21四个角落的四个定位件20上,更分别凸伸 有一接地件201。屏蔽框架22、23也为金属材料所制,可加强对电磁干扰的屏蔽作用;屏蔽框架22 是设置在第二印刷电路板102与屏蔽盖21之间,而屏蔽框架23是设置在第一印刷电路板 101与屏蔽盖21之间,藉以同时对设置在第一印刷电路板101与第二印刷电路板102上的 电子元件进行电磁干扰的屏蔽作用。因此,藉由屏蔽盖21的定位件20的交错设置,可以同时对第一印刷电路板101及 第二印刷电路板102进行定位,其定位方式可为焊接、嵌接或是卡接等,并不以此为限;而 相对于前述先前技术板对板之间的间距A,已减少了如图1C绘示的二遮蔽盖31、32之间的 距离C,因此对间距A而言,仅考虑电子元件限制高度Bl、B2即可,藉以达到缩短板对板之 间的距离,使电子设备达到薄型化及小型化。藉由上述结构,利用金属材料屏蔽盖21的交错设置的定位件20同时进行对第一 印刷电路板101及第二印刷电路板102的定位,以缩小第一印刷电路板101与第二印刷电 路板102板对板之间的间隔,增加电子设备内的空间以便于进行其他功能元件的配置;而 同时以设置在定位件20上的接地件201同时使第一印刷电路板101与第二印刷电路板102 的接地准位一致,不但更能缩短第一印刷电路板101与第二印刷电路板102之间的间隔,更 可避免电压准位的差距。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 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 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 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设置在一电子设备内,该电子设备具有一第一印刷电路板及一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二印刷电路板,该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的特征在于该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是平行且相对地设置在该第一印刷电路板与该第二印刷电路板之间,且其周缘交错设置有分别朝向该第一印刷电路板与该第二印刷电路板的多个定位件,而其中至少二个定位件各凸伸有一接地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板对板屏蔽模块结 构为一屏蔽盖,该屏蔽盖为金属屏蔽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板对板屏蔽模块结 构包括有一屏蔽盖及一屏蔽框架,该屏蔽框架是设置在该屏蔽盖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或该 第二印刷电路板之间,且该屏蔽盖与该屏蔽框架为金属屏蔽盖与金属屏蔽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板对板屏蔽模块结 构包括有一屏蔽盖及二屏蔽框架,该二屏蔽框架是分别设置在该屏蔽盖与该第一印刷电路 板及该第二印刷电路板之间,且该屏蔽盖与该二屏蔽框架为金属屏蔽盖与金属屏蔽框架。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 述的屏蔽盖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及该第二印刷电路板均呈矩形,该接地件是设置在朝向该 第一印刷电路板且邻近该屏蔽盖四个角落的四个定位件上。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夕卜壳;一第一印刷电路板,设置在该外壳内;一第二印刷电路板,设置在该外壳内,并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相对且平行设置;以及一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是平行且相对设置在该第一印刷电路板与该第二印刷电路 板之间,且其周缘交错设置有分别朝向该第一印刷电路板与该第二印刷电路板的多个定位 件,而其中至少二个定位件各凸伸有一接地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为一 屏蔽盖,该屏蔽盖为金属屏蔽盖。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包括 有一屏蔽盖及一屏蔽框架,该屏蔽框架是设置在该屏蔽盖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或该第二印 刷电路板之间,且该屏蔽盖与该屏蔽框架为金属屏蔽盖与金属屏蔽框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包括 有一屏蔽盖及二屏蔽框架,该二屏蔽框架分别设置在该屏蔽盖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及该第 二印刷电路板之间,且该屏蔽盖与该二屏蔽框架为金属屏蔽盖与金属屏蔽框架。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屏蔽盖 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及该第二印刷电路板均呈矩形,该接地件是设置在朝向该第一印刷电 路板且邻近该屏蔽盖四个角落的四个定位件上。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子设备为一手机、一全球卫 星定位系统或一数字相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子设备。该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设置在具有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印刷电路板及第二印刷电路板的电子设备内,而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是平行且相对地设置在第一印刷电路板与第二印刷电路板之间,且其周缘交错设置有分别朝向第一印刷电路板与第二印刷电路板的多个定位件,而其中至少二个定位件各凸伸有一接地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结构的电子设备。藉此,本实用新型的板对板屏蔽模块结构可以交错设置的定位件方便的将印刷电路板定位,并且可以缩短板对板之间的间距,同时达到电子设备的薄型化及小型化。
文档编号H05K5/00GK201563343SQ20092029261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6日
发明者徐振欣 申请人: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