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53648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模组的制作方法
散热模组技术领域
一种散热模组,尤指一种可提升散热模组热传效率并修正热管无效端无散热效能的缺点的散热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积体电路的体积亦逐渐缩小,对于内侧理器这一类的积体电路电子元件来说,运行速度越快,其单位时间产生的热量就越多,若不即时排出,就会引起温度升高,导致运行不稳定。为了降低内侧理器及南北桥晶片的温度,故于其上设置一散热器以帮助散热。
请参阅图1,为公知技术散热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传统散热器3具有一吸热部31及一散热部32,由该吸热部31与一热源4贴设传导热源4,再由该散热部32的多个散热鳍片321以辐射方式散热藉以提升散热的效率,并为了进一步增加热传导的效率亦有业者将散热器3结合热管5加速热传导的效能,由热管5两端分别连接该散热器3的吸热部31及散热部32藉以增加热传效率,但此一结构并非皆无缺点,该热管5的两末端为热传效率最差的部位,该热管5内部的工作流体容易滞留于两末端形成散热无效端,进而令该散热器3的散热效能大幅降低,故热管5失去增加热传效率的效用。
请参阅图2,为公知技术另一散热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再者亦有业者于该散热器3的吸热部31处开设沟槽311,并将多个热管5至入该沟槽311中增加热传导效率,又因热源4与该散热器3中央部位312贴设传导热量,故将热管5的设置于该吸热部31的中央部位312,两端延伸于该中央部位312的外侧加速热传导,但此一设置也因该热管5两端容易产生传导无效端,故使得增设热管5后所提升该散热器3的热传效能仍为有限,并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发明内容
为此,为解决上述公知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增加热传效率的散热模组。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模组,包含:一散热器、一热管;
所述散热器具有一吸热部及一散热部,所述散热部具有多个散热鳍片,该吸热部设有至少一容置槽。
所述热管容设于前述容置槽内,所述热管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及一中段部及一传导部,所述第一、二端及该中段部相互比邻并共同界定一第一部分,所述传导部绕设于该第一部分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槽还具有一吸热区及一扩散区,所述吸热区系设于该扩散区内侧,所述热管的第一部分系设于该吸热区,该传导部设于该扩散区。
进一步的,所述热管的第一部份比邻该传导部,所述热管整体呈非对称的态样。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槽还具有一开放侧及一封闭侧,所述热管还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所述第一侧相对贴设该封闭侧,该第二侧相对前述开放侧。进一步的,所述热管的第一、二侧其中任一呈扁平状。进一步的,所述热管的第一、二侧皆呈扁平状。进一步的,本散热模组还具有一基板,该基板与该热管的第一部分贴设。进一步的,本散热模组还具有一基板,该基板与该热管贴设。通过本发明散热模组的设计可完全运用热管的整体结构来进行传导热源,令其可大幅提升散热效率,并且改善传统热管因无效端的产生而降低热传效率的问题。


图1为公知散热模组的立体分解;图2为公知另一散热模组的立体分解;图3为本发明散热模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发明散热模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5为本发明散热模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6为本发明的散热模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为本发明的散热模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本发明的散热模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9为本发明的散热模组第三实施例另一态样的立体分解图;图10为本发明的散热模组第三实施例另一态样的立体组合图;图11为本发明的散热模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2为本发明的热管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2A为本发明的热管第一实施例的A-A立体剖视图;图13为本发明散热模组的应用实施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散热模组的应用实施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散热模组I散热器11吸热部111散热部112散热鳍片1121容置槽113热管12第一端121第二端122中段部123传导部124第一侧125第二侧126第一部分I3
吸热区1131
扩散区1132
开放侧1133
封闭侧1134
热源2
基座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请参阅图3、图4、图5所示,为本发明散热模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及组合及剖视图,如图所不,所述散热模组I,包含:一散热器11、一热管12 ;
所述散热器11具有一吸热部111及一散热部112,所述散热部112具有多个散热鳍片1121,该吸热部111设有至少一容置槽113。
所述热管12容设于前述容置槽113内,所述热管12具有一第一端121及一第二端122及一中段部123及至少一传导部124,所述第一、二端121、122及该中段部123相互比邻并共同界定一第一部分13,所述传导部124绕设于该第一部分13外侧。
所述容置槽113还具有一吸热区1131及一扩散区1132,所述吸热区1131设于该吸热部111内侧,该扩散区1132设于该吸热区1131外侧,所述热管12的第一部分13设于该吸热区1131,该传导部124设于该扩散区1132。
所述热管12具有一第一侧125及一第二侧126,所述第一、二侧125、126皆呈扁平状。
所述热管12的第一端121及第二端122与该中段部123对应相邻设于该传导部124内侧,该传导部124弯设于该第一端121及第二端122与该中段部123外侧,并连接该第一、二端121、122及该中段部123。
前述容置槽113还具有一开放侧1133及一封闭侧1134,所述热管12还具有一第一侧125及一第二侧126,所述第一侧125利用焊接、胶合、嵌合或紧配方式相对贴设该封闭侧1134,该第二侧126相对前述开放侧1133。
请参阅图6,为本发明的散热模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部分结构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处为所述所述热管12的第一部份13比邻该传导部124,所述热管整体呈非对称的态样,所述第一部份13可对应欲接触的热源2位置偏移设置。
请参阅图7、图8、图9、图10,为本发明的散热模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及组合图,如图所示,本发明具有两种态样,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部分结构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处为所述散热模组I还具有一基板3,所述基板3对应与前述热管12的第一部份13贴设,并通过焊接、胶合、嵌合或紧配的方式与该热管12及该散热器11结合。
另一态样,如图9、图10所示,所述基板3对应与前述热管12整体贴设,并通过焊接、胶合、嵌合或紧配的方式与该热管12及该散热器11结合。
请参阅图11,为本发明的散热模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部分结构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处为所述多个散热部112由多个散热鳍片1121相互堆迭所组成,并利用焊接、胶合、紧配或嵌合的方式贴设于该吸热部111相反该热管12的一侧。请参阅图12、图12A,为本发明的热管的立体及A-A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散热模组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处为所述热管12的第二侧126呈扁平状,所述热管12的径向截面呈D型。请参阅图13、图14,为本发明散热模组的应用实施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散热模组I应用与至少一热源2接触传导热量,所述散热模组I由该散热器11的吸热部111与该热源2作接触,并同时设置于该吸热部111的容置槽113内的热管12亦相同与热源2贴设,该热管12的第一部份13 (即该第一端121及第二端122与该中段部123)位于该吸热部111的内侧当然亦可设置于吸热部111其它部分(如图6所示),并最为直接与热源2接触,并通过该第一部份13吸收该热源2的热量后向该热管12的传导部124扩散,并进一步由该传导部124直接将热量传导扩散至该散热器11的吸热部111整体达到均匀传递热源的目的。所述热管12传递热量的方向除了针对该散热器11的水平方向外,该散热器11的垂直方向亦相同具有导热效果,可直接由该热源2将热量直接传导至该散热器11的吸热部111藉以大幅提升该散热器11的散热效能。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凡利用本发明上述的方法、形状、构造、装置所为的变化,皆应包含于本案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散热器,其具有一吸热部及一散热部,所述散热部具有多个散热鳍片,该吸热部设有至少一容置槽; 一热管,容设于前述容置槽内,所述热管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及一中段部及一传导部,所述第一、二端及该中段部相互比邻并共同界定一第一部分,所述传导部绕设于该第一部分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还具有一吸热区及一扩散区,所述吸热区设于该扩散区内侧,所述热管的第一部分设于该吸热区,该传导部设于该扩散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的第一部份比邻该传导部,所述热管整体呈非对称的态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还具有一开放侧及一封闭侦牝所述热管还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所述第一侧相对贴设该封闭侧,该第二侧相对前述开放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的第一、二侧其中任一呈扁平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的第一、二侧皆呈扁平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一基板,该基板与该热管的第一部分贴设。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一基板,该基板与该热管贴设。
全文摘要
一种散热模组,包含一散热器、一热管,该散热器具有一吸热部及一散热部,所述散热部具有多个散热鳍片,该吸热部设有至少一容置槽;该热管被容设于该容置槽内,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及一中段部及一传导部,该第一、二端及该中段部相互比邻并共同界定一第一部分,该传导部绕设于该第一部分外侧,通过本发明可大幅提升散热模组散热效能。
文档编号H05K7/20GK103188919SQ201110458119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0日
发明者巫俊铭 申请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