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壳的卡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62019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壳的卡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栓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机壳的卡栓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一弹片卡栓结构将箱体栓于壳体的一示意图。一装置1包括一箱体11设置于一壳体12之中,箱体11并可从壳体12抽出。为使搬运过程中, 避免盛装于箱体11内的物品滑落或裸露,一弹片卡栓结构13设置于箱体11与壳体12之间,藉以固定箱体11于壳体12。现有的弹片卡栓结构13设有一按压部131突出于箱体11、 及一卡扣部突出132于壳体12,亦即,按压部131及卡扣部132皆突出于箱体11及壳体12。 卡扣部132可突出于壳体12以将箱体11与壳体12栓住,若欲将箱体11取出或拉出时,使用者可以按压按压部131让卡扣部132缩至壳体12内,使得箱体11能够从壳体12脱离。然而,现有弹片卡栓结构13的按压部131及卡扣部132分别突出于箱体11及/或壳体12,会造成空间不必要的浪费,且使得装置1于搬运中,容易因自然力及/或非自然力撞击按压部131及/或卡扣部132,使得按压部131及/或卡扣部132的外观毁损或变形, 亦使得箱体11及壳体12分离,造成箱体11盛装的物品掉落或毁坏。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机壳的卡栓结构,可降低卡栓结构变形的可能性,避免卡栓结构的毁损,可完善保护盛装物品的完整性,实为当前重要的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为提供一种机壳的卡栓结构,能够避免装置搬运过程中,因自然力及/或非自然力的撞击,造成卡栓结构毁损或变形,且能保护盛装的物品掉落或毁坏。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机壳的卡栓结构,能提供机壳与卡栓结构间的良好固持力。为达上述目的或其它目的,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壳的卡栓结构,其包括一盖体、一栓体以及一抵接单元。所述盖体具有一第一开口、一第二开口以及一滑槽,所述滑槽连接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所述栓体配置于所述滑槽,可沿所述滑槽移动而部分突出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抵接单元的一侧连接所述栓体,当所述栓体移动至一预定固定位置时,所述抵接单元的另一侧抵接所述盖体,使得所述栓体紧密接触于所述盖体;其中所述栓体包括一可于所述第二开口内移动的按压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包括一上盖以及一下盖。所述上盖开设有所述第二开口。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结合并定义所述滑槽及所述第一开口。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下盖包括至少一凸出部,其与所述抵接单元抵接,使得所述栓体的位置固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下盖包括至少一凹部,其与所述抵接单元嵌合,使得所述栓体的位置固定。[0011 ]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ロ与所述第二开ロ大致为垂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抵接単元包括一抵接件以及至少ー弹性 件。所述抵接件抵接所述下盖的一内側。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抵接件与所述栓 体。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抵接件包括至少ー凸出部与所述弹性件连接。承上所述,栓体的按压部可适当收容于第二开口内,減少突出高度,可避免装置搬 运过程中,因自然力及/或非自然力的撞击,造成卡栓结构毁损或变形。此外,因为本实用 新型的卡栓结构中,抵接单元的ニ侧分别连接栓体与盖体,使得当栓体沿滑槽移动至ー预 定固定位置时得以紧密接触于盖体,藉以防止栓体位移,避免原应栓紧的箱体及壳体在搬 运时分离。

图1为现有技术中具有一弾片卡栓结构的将箱体栓于壳体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壳的卡栓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栓结构的另ー实施例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卡栓结构的合体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栓结构拴住壳体的示意图;图6A为本实用新型栓体的按压部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局部剖面图;以及图6B为本实用新型栓体的按压部位于第二位置时的局部剖面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 装置11 箱体12 壳体13 弹片卡栓结构131 按压部132 卡扣部2、2a:卡栓结构21、21a 盖体211 上盖211a:卡勾部212、212,下盖212a 凸块部212b、212c 凸出部 213:第一开ロ214:第二开ロ215 滑槽215a:第一侧面21 第二侧面215c:尾端216:穿孔22 栓体221 按压部23、23a:抵接单元231、231,抵接件231a、231b、231c 凸出部 232 弹性件3 机壳31 箱体32 壳体321:开ロ4 螺丝Pl 第一位置P2 第二位置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机壳的卡栓结构, 其中相同的组件将以相同的组件符号加以说明。请参照图2所示,为依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机壳的卡栓结构的一分解示意图。卡栓结构2包括一盖体21、一栓体22及一抵接单元23。栓体22及抵接单元23皆设置于盖体21内,抵接单元23的一侧与栓体22连接,抵接单元23的另一侧与盖体21连接。盖体21包括一上盖211、一下盖212、一第一开口 213、一第二开口 214及一滑槽 215。第二开口 214开设于上盖211,下盖212与上盖211可结合而定义滑槽215于上盖211 与下盖212之间,滑槽215具有一第一侧面21 及一第二侧面215b,第一侧面21 位于上盖211的一内侧,第二侧面21 位于下盖212的一内侧。滑槽215的一尾端215c连接第一开口 213,滑槽215的第一侧面21 连接第二开口 214。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滑槽 215大致连接第一开口 213与第二开口 214,且第一开口 213与第二开口 214大致为垂直, 如图2所示。上盖211包括多个卡勾部211a,下盖212包括多个凸块部21 及至少一凸出部 212b,上盖211的多个卡勾部211a分别勾住对应的下盖212的多个凸块部212a,使得下盖 212与上盖211稳固的结合。凸出部21 与抵接单元23抵接,以使得栓体22的位置固定。凸出部212ab的形状可为但不限于圆柱状、锥状、半圆状、柱状或方状,且也可设计为不同的形状。凸出部212b 是以弧状的形状为例。另外,下盖亦可改为具有凹部,请参照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盖体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卡栓结构加的盖体21a的下盖212’包括至少一凹部212c,凹部 212c取代图2的凸出部212b与抵接单元23a的抵接件231,连接,凹部212c与抵接件231, 的二凸出部231c嵌合使栓体22的位置固定。请再参照图2所示,抵接单元23的一侧连接栓体22,而另一侧抵接滑槽215的第二侧面215b,亦即,抵接单元23的另一侧抵接盖体21的下盖212的一内侧。抵接单元23 包括一抵接件231及至少一弹性件232。抵接件231抵接滑槽215的第二侧面215b,亦即, 抵接件231抵接盖体21的下盖212的一内侧。抵接件231包括至少一凸出部231a,弹性件 232连接抵接件231及栓体22。在本实施例中,抵接单元23包括二弹性件232,而抵接件231具有二凸出部231a 以及另一凸出部231b,二凸出部231a位于抵接件231相异的两端,二弹性件232即分别套设于二凸出部231a。此外,另一凸出部231b与盖体21的下盖212的一内侧相抵接,此凸出部231b例如为弧状,其形状能与下盖212上的凸出部212b抵接固定。盖体21更具有一穿孔216,穿孔216,例如,设置于上盖211,如有一螺丝(图中未绘示)可穿设于穿孔216,将卡栓结构2的盖体21固定于机壳上。请参照图4所示,图4为图2的卡栓结构的一合体示意图。栓体22配置于滑槽 215内并可沿滑槽215沿一预定方向移动,当栓体22移动至一预定固定位置时,例如第一位置Pl或第二位置P2,抵接单元23的另一侧抵接滑槽215的第二侧面215b,亦即,抵接单元 23的另一侧抵接下盖212的一内侧,使得栓体22紧密接触于滑槽215的第一侧面215a。[0050]栓体22具有一按压部221,按压部221对应设置于第二开口 214内。本实施例的按压部221部分突出于第二开口 214,以便于操作。然而,按压部221完全收容于第二开口 214内(图中未绘示),也是可行的,且能更加避免运送途中按压部221被碰触,减少卡栓结构2被破坏的机会。第一位置Pl是指按压部221位于第二开口 214的一侧,第二位置P2是指按压部 221位于第二开口 214的另一侧。使用者可从第二开口 214按压按压部221同时带动栓体 22于滑槽215内移动,例如让按压部221从第一位置Pl移动到第二位置P2或是从第二位置P2移动到第一位置Pl。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位置Pl与第二位置P2是让整个栓体22静止不滑移的二个预定固定位置,亦即,栓体22在第一位置Pl与第二位置P2 之间的其余位置时是较容易滑移的。请参照图5所示,是依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卡栓结构栓住壳体的一示意图。按压部221移动至第一位置P1,如前述图2至图4所示的抵接件231的凸出部 231b与下盖212的凸出部212b相互抵接,并配合弹性件232的压缩,使得栓体22可紧密接触于滑槽215的第一侧面21 ,亦即,栓体22可紧密接触于下盖212的一内侧。同时,栓体 22突出于卡栓结构2的盖体21的上盖211,且突出壳体32的一开口 321,以固定箱体31与壳体32之间的位置。一螺丝4穿设于穿孔216,将卡栓结构2的盖体21固定于机壳3上。另外,本实施例的按压部221的表面与箱体31对齐。当按压部221高度等于箱体 31或低于箱体31时,可避免因外力使按压部221变形或毁损,并且美化外观。以下将以图6A与图6B进一步说明卡栓结构的动作。请参照图6A所示,其为栓体的按压部位于第一位置时的一局部剖面图。当栓体22的按压部221移动至第一位置Pl 时,栓体22是突出于盖体21的上盖211且突出于壳体32的开口 321,藉此固定箱体31与壳体32之间的位置防止机壳3的箱体31与壳体32分离。请参照图6B所示,其为栓体的按压部位于第二位置时的一局部剖面图,第二位置 P2是指按压部221于第二开口 214的第二侧,当栓体22的按压部221移动至第二位置P2 时,栓体22是未突出于盖体21的上盖211。使用者可以按压栓体22的按压部221,以将按压部221移动至第二开口 214内的第二位置P2 (如图6B所示),此时,栓体22整体将移至壳体32内,以便于箱体31与壳体 32分离。此时,抵接件231与下盖212的一内侧抵接,因抵接件231的凸出部231b及下盖 212对应的凸出部212b的设置及形状而相互抵接,再加上弹性件232的压缩,使得栓体22 可紧密接触于滑槽215的第一侧面21fe。另外,栓体22是缩至壳体32内,可轻易将机壳3 的箱体31与壳体32分离。综上所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卡栓结构中,抵接单元的二侧分别连接栓体与抵接滑槽,使得当栓体移动至一预定固定位置时得以紧密接触于滑槽,藉此防止栓体位移,避免原应栓紧的箱体及壳体在搬运时分离。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在后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机壳的卡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盖体,具有一第一开口、一第二开口以及一滑槽,所述滑槽连接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 ;一栓体,配置于所述滑槽,可沿所述滑槽移动而部分突出于所述第一开口 ;以及一抵接单元,所述抵接单元一侧连接所述栓体,当所述栓体移动至一预定固定位置时, 所述抵接单元的另一侧抵接所述盖体,使得所述栓体紧密接触于所述盖体; 其中,所述栓体包括一可于所述第二开口内移动的按压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 一上盖,开设有所述第二开口 ;以及一下盖,与所述上盖结合而定义所述滑槽及所述第一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包括 至少一凸出部,与所述抵接单元抵接,使得所述栓体的位置固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包括 至少一凹部,与所述抵接单元嵌合,使得所述栓体的位置固定。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大致为垂直。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单元包括 一抵接件,抵接所述下盖的一内侧;以及至少一弹性件,二端分别连接所述抵接件与所述栓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包括至少一凸出部与所述弹性件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为圆柱状、锥状、半圆状、柱状或方状。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包括一凸出部与所述盖体抵接,使得所述栓体的位置固定。
专利摘要一种机壳的卡栓结构,包括一盖体、一栓体以及一抵接单元。盖体具有一第一开口、一第二开口以及一滑槽,滑槽连接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栓体配置于滑槽,可沿滑槽移动而部分突出于第一开口。抵接单元的一侧连接栓体,当栓体移动至一预定固定位置时,抵接单元的另一侧抵接盖体,使得栓体紧密接触于盖体,其中栓体包括于第二开口内移动的一按压部。
文档编号H05K5/02GK202135427SQ20112025795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0日
发明者谭红文 申请人: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